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技工教育工作的实践,就技工学校教育改革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增强技工教育发展活力,促进技工教育持续协调发展。
关键词:服务;就业;技能
1 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办学体制
首先要突破传统的办学体制。同一专业采取不同学制,教育安排有全日制、半日制,也可分阶段进行学习。同时,积极推进“学分银行”建设,便于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培养有特色和品牌专业的学生。
其次是改革创新培养目标和模式。注重学生价值观的改造、意志品质的锤炼和文化修养的提升,这是技工教育上层次,有后劲的重要保证。能力为本位,从三个层次来培养:第一,培养基本能力;第二,培养专业能力;第三,培养发展能力。素质为重点,要以职业素质为重点,职业能力为核心,职业技能为着力点,培养应用型、实践型的技术骨干。不仅要培养就业者,更要培养创业者。
2 以技能为中心,改革教学体制
作为技工学校本身,首先应挖掘自身潜力,从教学体制改革入手。技工学校教育要以技能的形成为主线,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教学体制改革要从修改教学计划,构建模块式课程体系着手。每个学校要在国家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根据学制长短修订相应的教学计划。按照“目标明确,宽基础、活模块”的原则,根据实际构建必修文化课、必修专业课和必修实训课三个模块的课程体系,按照课程体系的标准,考核学生的文化、专业、技能水平,以保证教学质量。
加强实训教学改革和实训基地建设,是当前技工教育的重要任务。学校一定要有足够的供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实训场地,特别要加强基本功训练。学生在每个阶段学完相关课程后,老师都要布置实训课题,要求学生要亲手操作或制作,有条件的要提高复合型实训教学比例。
为了加强对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要坚持走工学结学之路,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技工学校不仅要安排好学生的校内实训,而且要做好校外实习工作,这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工作作风的主要途径,是使学生由课堂和学校走向就业和职业岗位的重要桥梁。学生在校内的实训环节完成后,必须到企业去顶岗实习,体验真实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为了加强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管理,学校要建立相关的管理机构,及时同企业联系,安排实习工作,解决顶岗实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企业也要抽出专人来协调做好上述工作,建立学校校外实习管理机构——企业——实训基地——实训指导师傅——实习学生的管理体系。要使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真正提高操作技能,又能通过师傅的指导,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使学生和企业双方受益。
3 以服务为宗旨,改革管理体制
(1)建立服務育人的理念。学生管理本身就是一种服务性工作,“服务学生”应成为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管理是手段不是目的,及时、周到、高效、热情地服务,才是管理的本意。学校所有人员都应承担起育人责任,各项工作都要围绕学生成长来安排,而不是片面强调学生对学校教育和社会的适应性。
(2)建立全员育人的格局。学生管理体制的建立要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建立知识、能力、素质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管理体制重点要建立保障机制,加强三支队伍的建设。一是要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教学质量的保障都必须依靠管理队伍的计划和实施。要遵循技工教育的特点,挑选“思想正、作风硬、会管理”的人员进入管理岗位,要严格管理队伍职责,加强过程管理。二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技工教育特色的“双师型”队伍是技工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因此要大力发展“双师型”师资队伍,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分批做好教师业务进修和技能训练工作,要设立教学质量奖、教学改革奖和教书育人奖,同时要加大品牌教师的培养,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三是要加强后勤保障队伍的建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校的后勤保障工作要改变过去那种只管吃喝拉撒睡就行了的传统做法,要切实树立为学生服务的宗旨,提高服务意识,努力改造学校的生活环境,改善学生的生活条件。同时,要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确保第二课堂活动场地的建设。
(3)建立科学、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制度是组织工作取得实效的必要保证。学生管理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制度不明、奖罚不严。当学生个体之间、个体与学校之间发生冲突时,迫切要求学生管理工作依据规章制度调节规范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新时期的学生管理工作应树立依法治校、制度管人的意识。学校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依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实施有效的管理。把学生管理落实到课堂、实习工厂、操场、食堂和宿舍等校园里每一个具体场所,实施全方面管理。
关键词:服务;就业;技能
1 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办学体制
首先要突破传统的办学体制。同一专业采取不同学制,教育安排有全日制、半日制,也可分阶段进行学习。同时,积极推进“学分银行”建设,便于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培养有特色和品牌专业的学生。
其次是改革创新培养目标和模式。注重学生价值观的改造、意志品质的锤炼和文化修养的提升,这是技工教育上层次,有后劲的重要保证。能力为本位,从三个层次来培养:第一,培养基本能力;第二,培养专业能力;第三,培养发展能力。素质为重点,要以职业素质为重点,职业能力为核心,职业技能为着力点,培养应用型、实践型的技术骨干。不仅要培养就业者,更要培养创业者。
2 以技能为中心,改革教学体制
作为技工学校本身,首先应挖掘自身潜力,从教学体制改革入手。技工学校教育要以技能的形成为主线,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教学体制改革要从修改教学计划,构建模块式课程体系着手。每个学校要在国家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根据学制长短修订相应的教学计划。按照“目标明确,宽基础、活模块”的原则,根据实际构建必修文化课、必修专业课和必修实训课三个模块的课程体系,按照课程体系的标准,考核学生的文化、专业、技能水平,以保证教学质量。
加强实训教学改革和实训基地建设,是当前技工教育的重要任务。学校一定要有足够的供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实训场地,特别要加强基本功训练。学生在每个阶段学完相关课程后,老师都要布置实训课题,要求学生要亲手操作或制作,有条件的要提高复合型实训教学比例。
为了加强对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要坚持走工学结学之路,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技工学校不仅要安排好学生的校内实训,而且要做好校外实习工作,这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工作作风的主要途径,是使学生由课堂和学校走向就业和职业岗位的重要桥梁。学生在校内的实训环节完成后,必须到企业去顶岗实习,体验真实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为了加强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管理,学校要建立相关的管理机构,及时同企业联系,安排实习工作,解决顶岗实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企业也要抽出专人来协调做好上述工作,建立学校校外实习管理机构——企业——实训基地——实训指导师傅——实习学生的管理体系。要使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真正提高操作技能,又能通过师傅的指导,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使学生和企业双方受益。
3 以服务为宗旨,改革管理体制
(1)建立服務育人的理念。学生管理本身就是一种服务性工作,“服务学生”应成为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管理是手段不是目的,及时、周到、高效、热情地服务,才是管理的本意。学校所有人员都应承担起育人责任,各项工作都要围绕学生成长来安排,而不是片面强调学生对学校教育和社会的适应性。
(2)建立全员育人的格局。学生管理体制的建立要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建立知识、能力、素质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管理体制重点要建立保障机制,加强三支队伍的建设。一是要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教学质量的保障都必须依靠管理队伍的计划和实施。要遵循技工教育的特点,挑选“思想正、作风硬、会管理”的人员进入管理岗位,要严格管理队伍职责,加强过程管理。二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技工教育特色的“双师型”队伍是技工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因此要大力发展“双师型”师资队伍,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分批做好教师业务进修和技能训练工作,要设立教学质量奖、教学改革奖和教书育人奖,同时要加大品牌教师的培养,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三是要加强后勤保障队伍的建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校的后勤保障工作要改变过去那种只管吃喝拉撒睡就行了的传统做法,要切实树立为学生服务的宗旨,提高服务意识,努力改造学校的生活环境,改善学生的生活条件。同时,要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确保第二课堂活动场地的建设。
(3)建立科学、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制度是组织工作取得实效的必要保证。学生管理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制度不明、奖罚不严。当学生个体之间、个体与学校之间发生冲突时,迫切要求学生管理工作依据规章制度调节规范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新时期的学生管理工作应树立依法治校、制度管人的意识。学校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依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实施有效的管理。把学生管理落实到课堂、实习工厂、操场、食堂和宿舍等校园里每一个具体场所,实施全方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