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f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一年多的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经验,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粗略地谈及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有关心得体会,包括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师的有关要求和课程的有关设置的一些看法。
  【关键字】计算机网络 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课,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老师均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围绕教材组织教学,基本上都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完全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难以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性和实践性。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老师也感觉无从下手,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很不好。针对这种纯专业理论课,在学生基础差、底子簿、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下,该怎样进行教学的组织呢?为此,结合我校实际,我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重视实践,多调查研究
  
  一般的计算机教学采用的是“两点一线”的模式,即教师在教室或者多媒体教室讲授相关课程的理论,学生在实验室或计算机房完成技能训练或验证理论。条件好的学校,操作性比较强的计算机课程已经不是“两点一线”了,而是只有一点,主要教学过程都是在计算机房或实验室完成的。但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专业理论课,机房上机操作的内容非常少,所以这种模式并不适用。
  那么,该怎么办呢?既然不能上机操作,而我们职业技术学校重视的是专业技能的培养,那我们只有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多进行调查研究。比如:刚开始学习网络技术的时候,我们可以进行一次社会调查,调查一些单位网络的使用情况,包括其用途、采用的拓扑结构、网络的组织结构、连入因特网的情况等。通过调查,可使学生对网络有初步的认识,并了解到了网络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网络技术的兴趣。在每学一部分内容之前做相应的调查,学完之后再进行相关的实践,并总结学习的心得体会。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可以达到学前有一定了解、学后知道其一定应用的效果。
  这种方式看似简单,但组织起来却比较困难,得花不少的工夫。然而一旦组织成功,我想一定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意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了解常用的网络设备及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具有使用网络的初步能力,具有从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论学习是过程,实际应用才是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实际生活,把课本的理论与现实中的应用联系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网络的基本理论时,着重强调其在现实中的应用,多列举相关例子,多讨论其实际应用的效果。如:网络设备中的网卡,主要介绍了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以及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以及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这样使纯理论不枯燥,学生反而会觉得理论能指导实践。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了电子邮件、WWW服务、FTP等理论内容,如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既枯燥又难懂,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并提高对实际应用的重新认识。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纯理论的教学也会变得绘声绘色、张驰有度。
  采用这种方式教学将对教学提出比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透彻理解掌握教材,而且还必须比较理解各种网络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要能在教学中真正联系实际,列举一些非常生动有趣而又有教学意义的例子。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深入到社会实际,到企业、公司参观实践,要多查资料,要时刻关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网络的广泛应用。
  
  三、综合采用多种考核方式,注重能力考查
  
  计算机网络只是一种工具,我们学习网络的目的是利用这一工具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服务,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学生也正是这种应用型的人才。所以,我们在考察学习效果的时候,要注重应用网络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能单纯强调其理论掌握的程度。
  我们要采取多种考核的手段,可以沿用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考核学生的理论掌握情况,不过考试题目应该侧重考试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采用写小论文或一些简单的调查报告(通过网络查找资料或者去市场和社会调查)等方式,然后综合其成绩进行评定。这样的话,有利于学生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职业教育要能够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适应行业技术发展。因此,这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及时了解市场和企业需求,改进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学中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出的学生进入社会才能获得相应的职业岗位。
  
  【参考文献】
  1、《新思路,新模式》,南京市同创计算机学校:段标
  2、《浅谈网络教学与培养问题意识的整合》,江苏省无锡市柏庄小学教导处:卜骥
  3、《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图示教学法应用探讨》,薛宁海
  【组稿编辑:李 科】
  (作者单位:410600湖南省长沙市信息职业技术学校)
其他文献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应同步进行改革。笔者在从事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些成功的教改思路。我认为要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教改优化:    一、优化教师形象,提高教书育人的可信性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教师的表率作用,孔子是最早提出“以身作则”的教育原则的人,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当
期刊
小学科学课本上的很多结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教材中对比实验也较多。所谓的“对比实验”,就是将“对比”和“实验”这两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实验进行对比,或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通过人为控制所产生的两个类似现象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确定对比因素对事物性质和变化的一种实验方法、过程。  《溶解的快与慢》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意在指导学生运用对比
期刊
高中地理教学是高中教学和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何改变教学平铺直叙、死记硬背的传统模式,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形成课堂教学风格,使课堂教学具有极大的魅力,强烈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投入,从而使素质教育的优越性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地理在参加高考后,每个高中地理教师都需要研究和面临解决的新课题。    一、课堂教学风格的内涵    每一门学科的课堂教学,
期刊
物理校本课程内容的组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课程实施的操作性依据。校本课程内容必然是要与学校、学生和教师的现实紧密相联,它必须是在教师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而且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要避免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教师的“个人作品”。  按照物理新课程标准,一方面要求在“知识深度”方面要适当降低,而在“知识广度”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拓宽;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学习并认识物理学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方法;重视渗透思想教
期刊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动力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把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物理教学  的效果。下面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引发好奇心的情境    教学实践告
期刊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注重学生的发展,不仅是我国发展经济和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需要,也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必须把握新理念,探究新方法。  在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起组织、帮助和促进作用,即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
期刊
班级是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是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地方。良好的班级将会培养出健康成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一个班集体的好与坏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所以,作为班主任,必须具有坚定的信心,要严格要求自己,明确任务,按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德育管理工作,展开各类课内外活动,全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们有理想、有道德、有
期刊
师德,即教师所具备的品德。孟子曾经说过,人生有三大乐事:“父母俱在,子孙无损,一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二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三乐也。”他把培养人才与人生乐事并提,可见他的责任感有多强烈。  教师既然选择了教书育人的职业,就应该用师德来支撑自己的人生。选择了A就必然B,这是逻辑学中所述的必然规律。根据这一基本规律,行业比较中的种种不平衡心态就应该不复存在。  师德的内涵是什么?不同时代、
期刊
在中学民族班开设计算机课这门集现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一体的课程,目的就是要让少数民族的青少年尽早接触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利于培养和强化他们的科学意识。现在的少数民族青少年将来是民族地区四化建设、科技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的素质、能力的优劣强弱,将直接影响民族地区建设的速度与水平。强化他们的科技意识,提高他们的科技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而大多数来自边远牧区的学生,却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
期刊
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世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由于形成的学习习惯、适应教师的教学等因素的差异,每一个班级都会有一部分学习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我们把这部分学生叫做“学困生”。“学困生”的存在,直接影响着班级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管理。因此,转化“学困生”就成了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学困生”的转化却一直是老师们最头痛的一件事,很多教师在这方面费尽心思却收效不大 。本人经过长期的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