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服务的心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09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达仁先生说起他之所以走向服务的道路,是因为他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便有了服务的志趣,于是,当忙碌的事业和忙碌的社区服务在时间上产生冲突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社区服务,因为他有一颗服务的心。三十余年的社区工作,十余年的社区议员生涯,他在一个非常平凡的岗位上做着琐碎的事,因为心中有份爱,因为肩上有份责任, 因此,虽然辛苦,但依旧不离,亦不弃。
  
  【李达仁先生,黄大仙区议会区议员MH、东九龙居民委员会永远会长、广东省阳春市政协委员、香港特区第一至第三届选举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区政府建筑物上诉审裁团成员、黄大仙区议会辖下财政常务及经济事务委员会主席、黄大仙西南分区委员会主席、九龙社团联会监事长、公屋联会副主席、九龙东区各界联会副会长等。】
  
  服务源自兴趣
  
  李达仁先生是香港本地人,上世纪七十年代,当他对服务社区产生兴趣的时候,他还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小伙子,精彩的生活向他张开了双臂,许多的机会也正在向他招手,年轻的他也正在以饱满的精神迎接着生活中的无数可能性。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李达仁先生一边工作,一边参加社区的一些服务工作。
  李达仁先生曾于1989-1992年期间,在香港的TVB工作过。然而这样一份一眼可以望得到顶的工作,在新的工作岗位继续学习新事物,认识新的朋友,对于一个对未来充满着激情和梦想的李达仁先生来说,缺少了些许挑战,也承载不了他对事业、对未来的渴望。1992年,李达仁先生离开了TVB,在朋友的邀请下,他们一起合作开办了一家旅游公司。虽然有了新的事业,但是李达仁先生对于之前的那份工作一直心存感激之情,他说:“那份工作拓展了我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事务的视野,对我未来的事业,乃至我的服务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1997年,李达仁先生所服务的社区的区议员过世,社区需要补选一个新的议员,已经有了二十年左右服务经验的李达仁先生有了参与选举的机会,当时,跟他一起竞选社区议员的最强劲的一个对手是一个大学教授,“竞争很激烈。”李达仁先生回忆说。激烈的竞争之中,他以领先对手29票的成绩险胜,成功当选为黄大仙区议会区议员,议员的服务生涯自此开始,更为忙碌的服务工作序幕自此拉开。
  “做议员每天都有很多的会议要参加,我记得会议最多的时候,一天参加了六个。”李达仁先生说。而那个时候他还经营着旅游公司,服务和生意两头跑,很多事情需要亲力亲为,常常让他忙得不可开交,甚至有时候从自家门口经过,也没有时间进屋里坐一坐,最让李达仁先生记忆深刻的是,一个月内,没有回家吃过一顿饭。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此忙碌的场面让李达仁先生不得不在生意和服务两者之间作出选择。2004年,那颗一直存留着的服务的心为他做出了选择,他退出了那家旅游公司,开始一心一意地做服务工作。
  
  平凡岗位上的了不起
  
  社区议员是一份平凡的工作,它不足以惊天动地,亦不够绚丽夺目;它称不上千秋伟业,也不是浩大工程,没有豪言壮语,它很琐碎,也最基层,最靠近民生。然而,李达仁先生却选择了它,从他选择这份工作开始,从居民将他推向议员职位那一刻起,他便下定了决心,要一心一意地将议员这份工作做好,为社区居民带来和谐。“民选议员居民选,选好议员为居民”,其中蕴含的是一份责任,还有他的愿望和目标。
  “做议员,有苦有乐。”李达仁先生深有感触,“就像一个父母官一样,要付出很多,很多时候可谓不分昼夜。”他的手机除了特殊情况外,其余时间都是开着的,电话一天要响多少次,李达仁先生从来没有计算过,他笑说:“就是响个不停。”居民的投诉很少分时间,即使到了深夜,也会有电话打进来,李达仁先生就像一个整装待发的士兵一样,随时准备着,不管白天还是夜晚,他都会耐心地听着居民的投诉,细心地解决好居民身边的事。“因为区议员是群众和政府沟通的桥梁。”李达仁先生说,只这一句话,便让人体会到了其中的使命。
  虽然辛苦,但是李达仁先生却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因为有一帮朋友从他参选议员开始,一直陪伴着他,因为有社区居民在支持着他,对他充满了感激之情。当有了这些信任、这些支持、这些肯定的时候,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所有的辛苦,在刹那间显得如此渺小得不值一提。
  每一天,他都在忙碌着,处理一些诸如小狗在街上大小便、影响社区卫生和环境,家庭小纠纷,交通阻塞等事务,这是一些在别人眼里看起来鸡毛蒜皮的小事,然而在李达仁先生眼里却是“小事不小”,因为这是最贴近社区居民的事。当一个人把对社区的关爱装在心中,把议员的责任扛在肩上的时候,不管事情再小,他都会全心全意地去做好它。因为他想到的是:“只有认真地去做好每一件小事,才对得起居民的信任。
  议员生涯十数年,最让李达仁先生记忆深刻的是多年前的一个选区叫大坎村,那时,大坎村里都是木屋,居住着好几千人,有一天,政府下发了一个文件,要收回大坎村的地皮,将木屋拆掉,另外修建公屋。“虽然政府有补偿,但是有些人还是舍不得离开那个生活了很久的地方,因此拆迁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群众不满。”李达仁先生的助理林小姐介绍说。为了避免这样的事在大坎村发生,在长达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李达仁先生挨家挨户地做群众的工作,帮他们解决木屋被拆迁后的安顿等事宜。最后,大坎村的居民全部和平地搬走了,没有发生任何冲突事件。这件事过后,特区政府对他大加赞赏。
  “黄大仙区是一个旧区,很多楼宇大都有四五十年的使用日期了。”李达仁先生介绍说。由于每一座房子都有一个保养期,当保养期已过,一系列的诸如漏水、地下渠道堵塞等问题便会发生。鉴于此,李达仁先生组织建立了港特区政府建筑物上诉审裁团,为社区居民提供楼宇维修服务,在他的指导和监督下,新浦岗90%以上的楼宇进行了一次或多次楼宇更新大行动,包括外墙翻新、水管维修、地下渠道更换等工作,经过整理之后,黄大仙新蒲岗区的楼宇在外观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我最大的成就。”李达仁先生说。在说这些的时候,他省去了许多为之操劳的细节,也省去了许多当时遇到的困难,也许,他并未感觉到辛苦、劳累和疲倦,感受更多的是楼宇焕然一新后的成就感和喜悦感。李达仁先生常说:“既然站在了议员的位置上,就要实实在在地做些事,不能沽名钓誉。”
  黄大仙区是香港十八个区中老年人口最多的一个区,李达仁先生感慨地说:“我最开始服务社区的时候,他们还很年轻,现在都老了。”对于社区里的老人,李达仁先生倾注了许多感情,为他们争取了许多福利,如老人金、综合社会福利、综援等,社区的长者看着李达仁先生为他们忙碌,心里满是安慰,看着长者们的生活有了保障,李达仁先生的心里踏实了。
  转眼之间,李达仁先生担任黄大仙区议会区议员已经十余年,十余年的时间不经意而过,而他也在不经意间做了许多事。在服务的过程中,他感到了幸福,这份幸福源自于对居民的无私关爱和奉献。李达仁先生和大家一样,希望社区好,希望香港好,如今,他的两个女儿已经长大,且都有了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家庭,李达仁先生放心不少,也让他有了更多的时间放在社区服务上,默默地用真诚和热心,谱写着服务的乐章。
其他文献
郭敬文先生师者以传道,在澳门培正中学耕耘的三十年间,郭敬文先生一路兢兢业业,从职员成长至副校长。嘉行懿德,令人敬佩!仁者以爱人,在加入澳门摄影学会后,郭敬文先生的奉献步伐就未曾停止过。由接触摄影到爱上摄影,他将心力付诸于此,潜心钻研摄影技术,如一位先锋般带领澳门摄影事业开拓进取。而为了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摄影艺术的乐趣,他与学会同仁一道展开培训推广活动。如今,郭敬文先生又在身体力行中将自己对摄影理论的
期刊
唐伯龙先生是知名书法家,书画教授。从三岁执笔伊始,迄今为止,在翰墨场上历练近五十载,留下大量精美作品。曾参加数十次全国性、国际性的书画大赛、展览、学术交流等活动并获大奖,并着有《唐伯龙书法选》,作品流传海内外,部分作品被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李光耀、福田康夫、李明博等外国政要收藏。同时,他还是一名思想谋略者、理论研究家、诗词文化人,多年来,勤勤恳恳,孜孜求索,积极担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出版了《人类进
期刊
陶然先生作为香港纯文学月刊《香港文学》总编辑,统领期刊“立足本土,兼顾海内海外;不问流派,但求作品素质”的宗旨,不断为香港文学的发展献智献力。作为知名作家,他三十余年来笔耕不辍,已经出版小说集、散文集以及散文诗集二十余部,是香港较早从事散文诗创作的先驱作家,以简洁优美,凝练、精巧的风格,为读者所喜爱;他还曾多次担任各项文学奖、征文奖等的小说、散文评审委员,2001年12月和2006年11月,两次作
期刊
陈燕霞女士是一位在多领域均有良好表现的人。地产代理界的她审时度势,诚信待人的服务态度,令其广受业界好评;舞台上的她,绚丽夺目,深情演绎的粤剧名段,让人流连忘返;商会里的她,虚怀若谷,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彰显了她巾帼不让须眉的魄力。无论站在怎样的岗位,面对什么样的工作,她都乐此不疲,全情投入,她无疑是一个高效率和富有热情的人。    【陈燕霞女士,2000年创办澳门虹霞乐苑,现为该会会长,成立至今十
期刊
从1964年开始,美国历任总统都会任命12名来自社会各界的杰出人士担任白宫总统学者奖委员会委员。今年总统奥巴马任命的委员中有一位华裔,他就是热心教育事业的庞晓东,现任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副主席。   来自中国杭州的庞晓东从浙江大学毕业,1981年赴美留学,因学业出众,他获泛德堡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奖学金,先后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庞晓东表示,他之所以如此重视教育、曾在麻省理工和布朗大学设立奖学金,就
期刊
据《日本侨报》报道,活跃在日本NHK电视台汉语教学节目的中国湖北双胞胎姊妹组合“莺和燕”(中国名黄莺、黄燕)的第二张古筝演奏CD,日前在东京出版发行。  姊妹俩于2001年在东京获得“国际高中生艺术竞赛”第一名,2003年来到日本留学,现在的所属是拥有本木雅弘等著名艺人的演艺人事务所,开展各种艺术活动。7月19日,参加在东京举行的第二届汉语节时,日本朋友纷纷购买她们的CD,不少人还排起长队请黄莺、
期刊
谢炯全先生是一个富有的人。说他富有,并非说他拥有多少财富。他的富足,并非只是简单的物质意义上的富足,更包涵了高尚的道德品格、人生经验的累积和回馈社群的热心,以及由此而赢得的社会的认可和赞同。他是有着一颗赤子之心的人,作为生意人,他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公司的管理理念,演绎了企业与社会责任之间的深层话题;作为社会服务者,他对国家的情感和对社会的爱心影响着他人,更是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以一个文化
期刊
余维强先生是联发证券有限公司主席及多间金融服务公司的董事,在证券及期货行业,已经有超过30年的经验。在金融路上一路走来,他见证香港证券行业的发展,亲历股市的跌宕起伏,但却带着专业的眼光去思考,因而见解独到、深刻,成就自己丰厚的人生阅历。他常常告诫自己,永远往前看,不计较过去的得失。他的这一人生态度和工作的阅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投资理念,如今在联发证券这一交易平台上,他以客为尊,致力提供完
期刊
陈卓仪女士是一位充满爱心的人士,她十年如一日走在服务社群的道路上,怀揣着一个梦想,希望通过推广强身健体的活动实现人们益寿延年的生活目标。她关心长者,关注青少年,为年轻人的健康成长,她创办尖沙咀共融协会、倡办勤敏好学优秀奖,她常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周边的人,为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美好社会而发光发热。  【人物简介】  【陈卓仪女士,广东汕头人。上世纪五十年代到香港,在一家轮船公司工作。现担任世界六通
期刊
梁竟成先生是一名资深的房地产评估人士,是一名土生土长、低调随和的澳门人,是一名团结奋进、爱国爱澳的热血人士。他有着驾驭时势的机动灵活,从金融行业顺利转入房地产评估行业,与澳门的房地产评估行业结下不解之缘,拥有三十年丰富的从业经验,并担任起行业重任,现为澳门房地产评估业协会会长。他有着爱国爱澳的不变情怀,曾是原中葡土地小组中方代表和土地基金受托人中的一员,参与了澳门回归前的土地审批和管理工作,为澳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