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钢铁掌门人的财富神话

来源 :吉林农业·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lifeinsyd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一再低调,不想出名,刚刚登上“2008胡润百富榜”榜眼的日照钢铁集团董事长杜双华却并没有因此减少外界对他的关注程度。自百富榜提前曝光的那一天,杜双华的财富故事一直是不少人讨论的焦点。
  正是由于杜双华的低调,使得媒体上鲜见杜双华创业经历的报道。一个偶然的机会,记者从有关负责人处获得一份杜双华的汇报材料,里面详尽记述了杜双华17年创业发展的曲折历程。杜双华通过滚雪球的办法,创造了一笔又一笔的巨额财富。
  
  首钢下海
  
  杜双华在材料中说,1991年5月,年仅26岁的他从首钢冶金机械厂劳动服务公司辞职,在北京朝阳区十八里店开办了北京兴华福利轧钢厂,这是京华创新集团的前身。
  资料显示,北京兴华福利轧钢厂规模很小。创业初期,当时也只有20几名员工。但杜双华通过滚雪球的办法,靠积累促进发展,使投入产生效益,企业有了较厚的经济基础。
  杜双华描述说:“1992年9月,由于兴华福利轧钢厂车间狭窄,生产规模受限,我决定抓住河北省三河县建设开发区的时机,征用土地建设了焊管厂。次年投产后便赶上了焊管价格暴涨的好形势,产品供不应求,生产规模急需扩大。经过多方考察,我决定在我老家河北衡水建设年产能10万吨的焊管生产线。1993年5月开工建设,同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京华焊管总厂。”
  正是由于杜双华的滚雪球办法,企业规模迅速扩大。1998年,京华焊管厂年产量达到了30万吨,销售收入4.2亿元,位居河北焊管行业首位。1999年,完成销售收入7.2亿元,2000年则翻番到了15亿元,一跃成为河北省衡水市民营龙头企业。
  此后,杜双华扩张之路继续延伸。从2001年起,为掌握资源和销售优势,杜双华决定在靠近原材料基地和市场前沿建厂,首先在唐山开平区组建了唐山京华制管有限公司,成立了第一家分厂,并在产品结构上实现了从直缝焊管到热镀锌管、螺旋焊管的跨越,当年完成销售收入20.7亿元。其后,从2002年到2003年,杜双华相继组建了莱芜京华、广州京华、吉林京华、成都京华四家制管企业。2003年,组建京华创新集团,当年集团实现利税23.8亿元,利润10.35亿元。
  在2003年,杜双华早已完成了资本积累,开始逐步向焊管产业的上游扩展,解决原料不足的问题。日钢也正是在这种形势下诞生的。
  
  日钢速度
  
  日钢项目是杜双华滚雪球办法的延续,也是其抓住钢铁发展机会的一次完美演绎。
  为了解决焊管原料不足的瓶颈,杜双华从2000年开始筹划自建卷板项目,先后用了三年时间在全国各地考察选址。
  杜双华说:“在日照之前,他先后考察了唐山、大连、秦皇岛、天津、昌黎等地,但都不具备设厂条件。2002年5月到8月,我们又跟山东青钢谈判,谈了4个多月没有成功。2002年8月,我们在参加两年一度的全球钢铁会议时,了解到意大利达涅利公司有一套H型钢设备,因订货厂家不要急需转手,我们调研认为H型钢的市场前景看好,于是便订下了这套设备,随后加紧了选址节奏,最后落户日照。”
  日照是国家重点布局的钢铁建设基地,加之该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港口和资源优势,杜双华正是看重了这一点。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杜双华顺利在日照市靠近岚山港的虎山镇征用了5687亩土地。同时,杜双华与有生产H型钢经验的莱钢集团合作,由其提供设备和资金,莱钢派遣技术人员、提供资金担保,双方各持50%股份。
   2003年3月31日,日钢正式开工奠基,结果从开工建设到正式投产仅用了181天,创造了史无前例的“日钢速度”。
  杜双华的“速度”让他再次抓住了机遇。从2004年仅有107万吨的钢产量,到目前已经形成了1300万吨铁、1250万吨钢、1000万吨材的年产能。产能扩张的同时,杜双华还收获了让其他钢厂难以比拟的巨额财富。
  汇报材料中杜双华对其产能和销售收入进行了详尽描述。其中,2004年,日钢钢产量107万吨,销售收入25亿元;2005年钢产量达到227万吨,销售收入63亿元;2006年,钢产量达到355万吨,销售收入达到110亿元。到了2007年,日照钢铁的钢产量达到了775万吨,销售收入286亿元,利税更是高达72.45亿元。到2008年5月底,在钢铁企业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不利因素下,日照钢铁依然高歌猛进,钢产量达到444.6万吨,完成产值189.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85.8亿元,利税5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8.3%、268.1%、267.6%和162.9%。
  
  曲折前行
  
  杜双华在滚雪球创富的同时,也并非一帆风顺,曲折和难题也在同步困扰着他。
  “日钢建设初期,虽然时间短暂,但却是困难重重。”杜双华回忆说,“这里是一片滩涂、虾池,施工条件非常艰难。3月份,我们刚开工就遇上了日照市30年不遇的大雪,到6-9月份,又遇上多达47场的连阴雨,道路一片泥泞,大型车辆及工程机械无法使用,很多设备都得靠人拉肩扛。181天的建设历程中,雨雪恶劣天气占到了76天。从4月份开始,非典疫灾肆虐全国,各地都实施道路管制,采购人员出不去,建设设备进不来,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除了天气条件及非典之外,杜双华遇到的更大难题还有莱钢撤资与资金链的吃紧。
  杜双华说,他在与莱钢合作中,双方因为合作方式和资本运营等方面未达成一致意见,莱钢将股份和技术人员全部撤回。他们只能再重新招聘技术员工,自主研究使用技术。在资金方面,由于莱钢撤股和国家开始宏观调控银根紧缩,一度出现了资金短缺。他只好以京华创新集团作为担保从银行获得了部分贷款,并且向日照市人民政府以及其他金融等单位求助,渡过了难关。
  随着钢铁市场的变化和日钢实力的壮大,杜双华也在不断调整公司的生产系统。但也同样遇到了不少麻烦。
  杜双华说:“日钢原计划上马大H型钢项目,由于拿不到设备进口许可证,大H型钢设备无法到岸,最后只能暂时搁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准备上全国产业化且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2150热轧带钢项目,也是为了给下游的焊管企业做配套。目前生产线设备已经到货并具备安装条件,主体设备付款已达90%以上,整个项目已经投资20多亿元,但为了等山东钢铁集团的整体规划,暂时停止了施工。”
  各种曲折并没有阻止杜双华滚雪球的步伐,依然不停向更大的目标前进。杜双华目前的两个设想是:一是建设班轮式大型物流集散港口,改善我国钢企的原料供应格局;二是研发推广非高炉炼铁技术,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钢厂固体废弃物高效回收及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工程,建成后可以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20亿元。
  按照山东省《关于进一步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建设日照大型钢铁基地是该省钢铁工业区域布局调整的重点,山东钢铁集团也有重组日照钢铁的意愿。对此,杜双华也有自己的想法。
  “上次全国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黄孟复接见我时,提出了‘有一定规模的民营钢铁企业是否可以组合的构想’。我也一直在思考,感到他这一构想对我国当前钢铁企业特别是民营钢企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科学指导,有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必将加速提高我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便于民营企业更好更快、更规范、高等级、大型化发展,更进一步坚定了我加快发展的信心。”杜双华说。
其他文献
一     那山,依水傍着蓝天。没有雄浑险峻的气魄,少有了挺入云霄的高深与莫测。却也绿树掩映,烟云萦绕,山山相依,一脉相连,环绕着古镇,绵延到山的那一边。   那水,静静的淌过浅浅的印迹,水草悠悠染然生长,点缀了碧波,染绿了一汪清水。迢迢支流,如丝如缕。潺潺细流,仿若鲜动的脉搏,网络着那土地。   那土地,承载了一代代人亘古不变的希冀。历经了岁月的洗礼,依旧绽放着无限的生气。一代代人辛勤的耕耘,一
期刊
吉林奥美种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精播玉米良种的科研开发、繁育、销售及服务咨询为一体的现代化民营种子企业。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以“诚信为根,品质为本,专业为核,服务为宗”为经营理念,秉承“合作开发、引育并行”的战略思想,在积极进行国内自有知识产权玉米高产品种研发的同时,还一直与以美国先锋公司为主的全球知名跨国种业公司开展广泛合作,成功引进了“高分子育种”和“太空育种”理论,把基因植入技术运用到
期刊
那年冬天,一场大雪后,我和二叔进山查看埋下的铁夹子。铁夹子周围布满了狐狸的爪印,还有星星点点的血迹。我们沿着血迹追了一会儿,前面草窝里传来了响声,我看见两只赤黄色的狐狸相拥着偎在一起,公狐不停地舔着母狐腿上的伤口。   就在二叔准备开枪时,突然伴着一声刺耳的尖叫,一条黑影在眼前倏地一闪,撞开了二叔的枪,“当”的一声,子弹不知打向哪里。二叔惊呆了,再看那黑影已经不见,那对狐狸也趁机溜了。二叔推断,那
期刊
山东恳利来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走过十年的辉煌历程,逐步发展成为注册资金5000万元,总资产2亿元,拥有员工800人,年生产60万吨复合肥的大型企业,产品远销31个省,1000多个网点,深受全国农民的喜爱。  公司以打造复合肥名牌产品为农村农业丰收为己任。公司研发和掌握了世界上高浓度复合肥生产核心技术,现生产复合肥、控释肥、高塔肥、有机、无机生物肥等100多个品种,产品符合环保要
期刊
摘要:通过对谷氨酸提取液和椰子水的组成成份分析,研究了原料浓度、发酵培养基的组成、发酵时间对细菌纤维素的影响。在采用相同工艺条件时,谷氨酸提取液代替椰子水生产细菌纤维素,生产周期基本相同,虽然产量稍低,但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关键词:谷氨酸提取液 椰子水 细菌纤维素    随着人们对均衡营养认识的提高以及膳食纤维作为第七大营养素的独特功效,作为膳食纤维的细菌纤维素的系列产品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期刊
1963年的额伦草原是那样美丽,碧绿的草场像修剪过的草毯子。远处,一层一层的山浪漾向云天交接的地方,绿草青山蓝蓝的天空,羊群和马群像大朵牡丹花一样盛开在草原上。   三个着蒙古装的猎人骑着快马急驰过一座山包,他们在追赶两只溃逃的狼。三天里野狼和他们一直像捉迷藏一样,时隐时现。作为经验丰富的草原猎人,他们还是从狼的粪便足迹里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一直紧追不舍。   这天他们终于追上了狼。在那道高高的山
期刊
在这间神秘的小屋里,主人张军天天琢磨着,短短一个月时间,竟然将8万元变成了一百万元,就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张军:“一下子的话,自己才带几万块钱过来,开张不到一个月,怎么会马上差不多变成百万富翁了。”  这个从八万变百万的事发生在1996年。当年的8月,在老家做生意失败的张军孤身一人从肇庆来到广州城,找到了当时在广州做服装生意的哥哥。  哥哥 张宪:“我说倒不如这样吧,以前老爹做的菜挺好的
期刊
傅然出生于1990年,家在安徽省黄山市。在即将升入高二的2006年夏天,他出人意料地选择了退学创业,用傅然自己的话说:“上大学不是惟一的出路,我要退学创业,先人一步实现梦想。”     退学创业     傅然从小就是一个不爱学习、不服管束的孩子。他的学习成绩不算突出,电脑知识却在班里数一数二,是个公认的“电脑迷”。他7岁时开始接触网络,渐渐显露出在电脑方面的天赋。慢慢地,傅然开始尝试制作网页,“瞬
期刊
他23岁赚到首个100万33岁做到了汽车用品老板   33岁,有的人还在寻觅努力的方向,有的人却已经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王汉荣就是后者。   28岁,他完成了从0到10000000的跨越,吃了深圳汽车用品超市的螃蟹,在宝安开设了当时全市最大的汽车用品中心,大到汽车轮胎、汽车音响,小到防滑垫、汽车香水等上万种汽车用品像普通超市一样敞开摆设、明码标价、自选销售,令消费者耳目一新。   23岁,他利用
期刊
提起海外制衣业,经历过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人一定会记得《北京人在纽约》。当时不少海外华人靠制衣厂发家。自从2002 年后,全球制衣基地移师中国,海外制衣业从业人士多数转了行,加拿大蒙特利尔制衣界的华人也为数不多了。不过,有一位华人还在继续镇守这个市场。   他从没开过制衣厂,但他仍旧能占据当地这个行业市场的1/ 4 强,营业额不降反升,店面也从一家扩到四家。这个人就是张伟文。     难民从零开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