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测试题二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0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古人论诗、论词或论文,往往只是写出自己凭直觉领悟到的东西,虽能以寥寥数语________,但难免缺乏思辨性和系统性,给后人留下________、语焉不详的遗憾。今天,我们需要用新的文艺观,重新审视和整理这些古文论宝藏,以期古为今用,________。
  A.切中肯綮 一鳞半爪 推陈出新
  B.高屋建瓴 雪泥鸿爪 推陈出新
  C.高屋建瓴 一鳞半爪 革故鼎新
  D.切中肯綮 雪泥鸿爪 革故鼎新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小说家作为时代的喉舌,担负着反映时代精神和民族灵魂的使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优秀的作品正是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真的启示、善的教育的同时,也把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认识熔铸于其中。
  ①他们通过理性的思考形成整体的理性认识
  ②他们站在时代的前沿,敏感地关注人类命运
  ③以独特的视角去反映客观事物
  ④因而思想比普通人更敏锐、超前、博大、深邃
  ⑤思考人类的发展和探索宇宙万物的规律
  ⑥綜合地、整体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
  
  A.①③⑤②⑥④ B.①⑥③②⑤④
  C.②③⑤①④⑥ D.②⑤④①③⑥
  3.下列诗句描写的民间风俗,不是迎接新春的一项是(3分)( )
  A.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
  B.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C.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
  D.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中“一座粲然”原因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祇园上人招余辈小聚,或问座中何人最惧内,众未及答。祇园曰:“惟老僧最惧内。”众讶之,笑曰:“惟惧内,故不敢娶耳。”一座粲然。
  A.感谢上人替他们掩饰,保住他们的颜面。
  B.明白上人在开玩笑,因为僧人不能娶妻。
  C.发现上人和他们一样因惧内而不敢娶妻。
  D.理解上人因惧内不娶、进而出家的行为。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端文顾泾阳先生宪成
  黄宗羲
  顾宪成字叔时,别号泾阳,常之无锡人。父学,四子,先生次三,其季允成也。从张原洛读书,讲《孟子》至“养心莫善于寡欲”,先生曰:“寡欲莫善于养心。”原洛曰:“举子业不足以竟子之学,盍问道于方山薛先生乎?”举乡试第一,庚辰登进士第。时江陵当国,先生与魏允中、刘廷兰上书吴县,言时政得失,无所隐避。江陵谓吴县曰:“闻有三元会,皆贵门生,公知之乎?”江陵病,百官为之斋醮,同官署先生名,先生闻之,驰往削去。先生上疏,分别君子小人,刺及执政,谪桂阳州判官。柳子厚、苏子瞻曾谪桂阳,先生以前贤过化之地,扁所居曰愧轩。娄江欲用罗万化为吏部冢宰,先生不可;会推阁员,娄江复欲用罗万化,先生又不可,遂削先生籍。
  戊戌,始会吴中同志于二泉。东林书院成,大会四方之士,一依《白鹿洞规》。其他闻风而起者,有经正堂、志矩堂、明道书院、文学书院,皆请先生莅焉。先生论学,与世为体,尝言官辇毂,念头不在君父上;官封疆,念头不在百姓上;至于水间林下,三三两两,相与讲求性命,切磨德义,念头不在世道上,即有他美,君子不齿也。故会中亦多裁量人物,訾议国政,亦冀执政者而药之也。天下君子以清议归于东林,先生卒,而东林独为天下大忌讳矣。小人作《东林点将录》,凡海内君子,不论有无干涉,一切指为东林党人。
  先生于阳明无善无恶一语,辨难不遗余力,以为坏天下教法。钱启新曰:“无善无恶之说,近时为顾叔时、顾季时明白排决不已,不至蔓延为害。”当时之议阳明者,以此为大节目,岂知与阳明绝无干涉,其所谓无善无恶者,无善念恶念耳,非谓性无善无恶也,今错会阳明之立论,呜呼!
  (节选自《明儒学案·东林学案一》,有删节)
  注:江陵:指张居正。后文吴县指申时行,娄江指王锡爵。这是以籍贯称呼入阁大臣。三元:顾宪成、魏允中、刘廷兰三人都是解元。斋醮(jiào):僧、道做法事祈福。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刺及执政 刺:指责
  B.扁所居曰愧轩 扁:题字
  C.尝言官辇毂 辇毂:乘车
  D.以此为大节目 节目:关键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顾宪成和魏允中、刘延兰上书谈论时政得失,张居正高度赞赏,誉之为“三元会”。
  B.顾宪成听到同僚替他署名为病中的张居正祈福,就快速前去删除自己的名字。
  C.顾宪成被革职后创办的东林书院,在读书人中产生很大影响,使朝廷大为忌惮。
  D.顾宪成和钱启新认为王阳明无善无恶之说于世有害,作者认为他们错解了该说之意。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举子业不足以竟子之学,盍问道于方山薛先生乎?
  译文:
  (2)故会中亦多裁量人物,訾议国政,亦冀执政者而药之也。
  译文:
  8.简要概括顾宪成“治学”的特点。(4分)
  答: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这像不卖,只卖像框,你说给多少钱?”
  “那咱们不要。”他懒懒地说。
  “真可恶!”我想,“这种东西会如此倔傲,简直是梦想不到的。”便挟上了像框,走出这杂货店。
  刚走出店门口,迎面就飞来狂风,混沌的灰尘,像猛兽想吃人一般,扑过来,我的头便赶紧低下了。在风中走着,我的心是堆着比风还凶的纷乱的情绪。
  现实的生活像一面镜子,十分光明十分真切地照在心上,使我又想到,到了独寝的客舍,又得孤零零地躲到被窝里去。
  到了寓所,并不发气,却也用力地推开房门。把雪莱的像放到桌上时,蓦然见到那蛋形的镜框里面,是现着一个年青的,但是忧郁,满着灰尘,像煤铺伙计的污浊的脸。
  纸窗沙沙地响,房子里依样是荒野一般的寒冷的寂寞。
  (有删改)
  注:窑子:旧时用以称妓女。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以第一人称叙写,在增强故事真实性的同时,便于通过独白的方式书写心理活动,真实地展现一个知识分子的人生处境。
  B.“我”眼里的“年轻诗人依样是英俊的,且带着女性的美,静默着”,既表现了“我”对诗人的崇敬之情,也为下文掌柜的误会作铺垫。
  C.小说的人物对话简洁、利落。掌柜语带讽刺、蔑视,而“我”在其咄咄逼人的气势下,辩解、退让,内心充满了纠结与挣扎。
  D.小说结尾部分说现实“十分光明十分真切地照在心上”,写出“我”为无法改善生活而无奈、自嘲,又向往今后美好生活的矛盾心理。
  13.简要分析小说中的“画像”对塑造“我”的形象的作用。(6分)
  答:
  14.探究小说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6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逸人论
  刘再复
  “五四”后,现代知识分子大部分都想走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文化救国的道路。但从外国深造回来,他们才发现社会并没有提供施展才能的职业空间,这样,许多人就不得不去寻找“根本解决”社会问题的道路,即革命的道路,于是纷纷成了战士。
  成了战士自然是好,但有些人确实是书呆,见到剑与火与血就害怕。于是,这些人就想当隐士,也就是“逸人”。但时代已不允许他们当隐士。那些当战士的知识者指责他们:社会正在大变动,中国人这么苦,你还想当隐士,你的良心何在?于是当逸人的梦也就纷纷破碎。积极参与“五四”革命运动的周作人,后来就想开辟“自己的园地”,创造个精神避难所。然而,连他的哥哥鲁迅也指责他。鲁迅认为,谋隐与谋官其实是相通的。他还认为,“古今著作,足以汗牛充栋,但我们可能找出樵夫渔父的著作来?至于那些文士诗翁,自称什么钓徒樵子的,倒大抵是悠游自得的封翁或公子,何尝捏过钓竿或斧头柄。要在他们身上赏鉴隐逸气,我敢说,这只能怪自己糊涂”。鲁迅对隐士的批评有其历史具体性和针对性,而且古来隐士中确有以“隐逸”为手段抬高自己的身份,或身在山林、心在魏阙的人。但鲁迅没有给一些确实希望逃避政治、逃避官场的作家诗人留下自由选择的空间。这就太激进了。做隐逸选择的人与强烈介入政治、热衷官场的人确有区别。
  陶渊明的诗歌艺术成就,得益于他的隐逸。隐逸不仅为他赢得时间,赢得写作的从容心情,而且使他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和道家乐天安命相通,但不同于道家的逍遥无为,依然执著于日常生活现实,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能够守得住理想、情操和心灵自由的精神世界。这种境界与平凡生活相连,又超越平凡的生活,不像玄学佛学般虚幻,又完全不同世俗的琐碎平庸。这种境界使他创造出“平淡”的独到的诗歌风格,给文学史留下了千年来的永恒诗味。面对的是平常的山野田园,闪射的是“生与死”思索的形而上光辉。那个时代能容纳陶渊明隐逸的存在方式,真是诗家的大幸。
  世界上应当有各种各样的存在方式。隐士在某些方面不及战士,但他们把世上的功名看得淡漠,常常进入深远的精神生活,于艺术、哲学常有战士难以企及的贡献。竹林七贤、扬州八怪,其实都是逸人或在某一人生阶段是逸人,但他们的书画诗很有成就。弘一大师和苏曼殊,既当过战士也当过隐士,两种不同的人生体验,使他们的艺术多姿多彩。李白、苏东坡,时而战士,时而逸人,所以他们的作品不落单一,这与我们一些只会“放声歌唱”的诗人大不相同,确有丰富与贫乏之分。
  “五四”后,能躲进象牙之塔潜心于学术、艺术的知识者太少。逸人表面上回避世人,实际常常是服务世人的典范。印象画派大师莫奈在远离巴黎的村庄里建立了自己的艺术庙堂,今天变成了世人“朝圣”和享受艺术的地方。
  (选自《人论二十五种》,有删改)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有些现代知识分子因无救国的职业空间而转向革命,又害怕流血牺牲继而想归隐。
  B.鲁迅认为古代很多隐士有的借隐逸来谋官,有的本身是封翁公子,算不上真隐士。
  C.隐逸让陶渊明创造出独特的审美境界,根植现实又超越世俗,汲取道家又超越道家。
  D.逸人通过学术、艺术等服务社会,在构筑深远精神生活上常有战士难以企及的贡献。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对周作人“五四”后的选择,鲁迅持指责态度,作者某种程度上持肯定态度。
  B.陶渊明所处的时代容纳了他的选择,使得那时代的诗歌风格呈现出多样性。
  C.逸人经历使弘一、苏曼殊、李白、苏轼的艺术创造从单一、贫乏走向多姿多彩。
  D.莫奈与陶渊明的事例说明创造独特的审美境界和伟大作品必须回歸山野田园。   14.①用环境描写暗示“我”的生活状况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衬托“我”内心的悲凉。②暗示北风一直在吹,照应标题和开头,使小说形成完整的结构。③以景物描写作结,强化了寒冷、压抑的氛围。(每点2分)
  15.C
  16.A
  17.①时代要为知识分子自由选择生存方式提供空间,承认他们的多元价值。②知识分子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来回馈时代和社会,体现自己的价值。(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18.A
  19.C
  20.①数据被污染,结论就可能偏差,强化我们的偏见;②在医疗和交通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意味着人们把生命交给机器,可能危及生命;③个人数据和隐私可能泄露,影响政治活动,损害个人权利。(每点2分)
  21.略
  参考译文:
  顾宪成字叔时,别号泾阳,常州府无锡县人。父亲叫顾学,有四个儿子,先生排行在第三,他最小的弟弟叫顾季成。他跟从张原洛读书,研习《孟子》到“修养心性莫过于清心寡欲”,先生说:“清心寡欲莫过于修养心性。”张原洛说:“科举考试不足以成就你的学问,为什么不去向薛方山先生请教道理呢?”先生参加乡试获得举人第一名,庚辰科会试又中了进士。当时张居正执掌国家大权,先生和魏允中、刘廷兰上书内阁大臣申时行,谈论时政的得失,毫不隐晦躲避。张居正对申时行说:“听说有三个解元的小集团,您知道吗?”张居正患病,百官都为他设立道场举行祈福消灾的法事,同僚替先生也在祈福的名单上签了字,先生听说这件事,骑上马奔去删掉了自己的名字。先生上奏章,区别哪些是君子哪些是小人,抨击之处涉及到了执政大臣,被贬为桂阳府判官。柳宗元、苏轼都曾被贬谪到桂阳,先生认为這里是先贤曾经任职教化过的地方,就在自己的居所上题写匾额叫做“愧轩”。王锡爵想要任用罗万化担任吏部的首长,先生不予认同;适逢推选内阁成员,王锡爵又想任用罗万化,先生再次不予认可,于是就削夺了先生的任官资质。
  戊戌年间,第一次在二泉聚会吴中地区志同道合的人。东林书院建成,大举聚会四方读书人,全部依照朱熹制订的《白鹿洞书院规章》行事。其他地方听到消息起来响应的,有经正堂、志矩堂、明道书院、文学书院,都盼望先生能够莅临担任他们的首领。先生讨论学问,以现实世道为根本,曾经说那些做到了在京高官的,心思却不在君王朝廷身上;做到了地方高官的,心思却不在百姓身上;至于那些身处山野间,三个一群两个一伙,一起热衷研讨“性命”之学,切磋琢磨所谓道德节义,可是他们的心思始终不在于改变现实世道上,那么即便他有其他的优点,也是君子所鄙视的。所以集会时也常常评价人物,批评国家政事,也是希望主管政事的人能够把这些当作良药。天下的君子都把品评政治人物的标准归结于东林人士,等到先生去世,东林已经独独成为当代最大的忌讳。小人写《东林点将录》,凡是海内的正人君子,不论和东林人士有没有关系,全被指认为东林党人。
  先生对于王阳明“无善无恶”这句话,辩驳诘难不遗余力,认为这句话败坏了天下的教化法则。钱启新说过:“(王阳明)无善无恶的说法,近来被顾叔时、顾季时清清楚楚地不断批判否定,所以不至于蔓延成为祸害。”当时非议王阳明的人,也认为这是学术上的一大关键之处,可他们哪里明白这些其实和王阳明一点儿也没有关系,他所说的无善无恶,是指没有善念恶念罢了,不是说人的本性没有善恶之分,现在大家都错误理解了王阳明的论断,可叹啊!
  22.政如司马相如之文/使世间无此/殊无所损/但以资于馆阁词人/以为应制之用/诚为好手耳。
  23.王维 论语
  24.①有生命气息,表现真实情感;②具有社会功用,符合诗教。(一点2分,两点3分)
  25.AB
  26.(1)善于查找问题,对症下药。(2)重视规则,令行禁止,赏罚分明。(3)责任到人,分工明确。(4)核算财务,严控支出。(答对三点得6分)(2)婉儿(1分)。高老太爷要把鸣凤嫁给冯乐山做妾,鸣凤跳湖自尽(1分),高老太爷又强迫婉儿代替鸣凤嫁入冯家(1分),婉儿出嫁前交代倩儿把她当作死人祭奠,表现了婉儿的绝望。(1分)
  27.普遍处于应激的忧虑和恐惧状态;一定程度上,认知会有偏差、态度会有偏颇,行为会有异常。(每点2分)
  28.有关疾病的信息;对政府和各类机构、组织在疫情防控中的表现;疫区患者和民众的生活。(第一点1分,其他两点各2分)
  29.信息;信任;信心。(每点2分)
其他文献
摘 要:思想品德课引入自然学科的课堂实验创设教学情境,旨在加强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和融通,丰富教学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在“引导观察—探究知识—内化情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关注过程性、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发掘与利用,关注学生课堂主体作用的发挥,关注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有助于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自然学科小实验;思想品德课;教学重难点  作为教师应该具有一双善于发掘教学资源的“眼睛”
摘 要:从创设对话情境、巧设对话话题、重视生成资源等方面展开深入思考和实践,积极探寻有效对话的策略,从而使师生之间实现由衷的言语沟通、心灵与心灵碰撞、思想与思想互动,使学生心灵得到滋养和塑造,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师生对话;有效策略  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即对话,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学作为教育的核心环节,是师生之间通过对话
摘 要:试题情境是考試评价的基本平台。随着评价改革的不断推进,创设复杂程度不同的典型情境,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方向和趋势。以真题为例,从情境熟知度、知识覆盖面、任务多元化和决策综合性等方面厘清复杂情境的内在架构,有利于针对性地改进现实教学行为,实现新课程下的政治课堂教学转型。  关键词:高考真题;复杂情境;内在架构;教学启示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要总结和研究、学习和运用、传播和推广中华文明数千年发展的智慧结晶。中国智慧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对自然界、对人类历史和社会现实世界的认识积淀发展形成的精神财富和思想宝库。作为中国人,我们对自己民族的智慧应该有更深入的了解,才会对它的价值有更真切的体会。  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智慧的表达方式丰富多彩。《周易》《孙子兵法》《论语》是中国智慧,马克思主
摘 要:自主课堂是提升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有效场所。提升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自主课堂教学,需要抓住四个环节或者维度:拟主题,引主动——提升政治认同素养的驱动力;创情境,激心动——提升政治认同素养的合作力;设问题,促脑动——提升政治认同素养的认知力;善评价,导行动——提升政治认同素养的实践力。  关键词:政治认同;自主课堂;民族精神  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四
新材料作文对标题的要求是“自拟”,这就为同学们“秀”出自己的拟题能力提供了一方平台。为帮助同学们擦亮文章的“眼睛”,现针对新材料作文的拟题提一些写作指要。  一、常见失误  [模拟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谭木匠”是全国知名的木梳品牌,它的创始人谭传华创业时把产品易虫蛀、易折断等缺点刻写在木梳上,这却让消费者看到了梳子天然、绿色的优点,“谭木匠”品牌成功走
“重要句子”指对理解文章起重要作用的语句,考查重点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作为文学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一个能力点,属于常考点。更重要的是,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甚至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全都离不开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  请看2016年高考山东卷:  天气晴朗,蓝天白云
概括类试题,以概括能力为基本考查点,要求同学们概括材料的内容要点、事物的特性、进展的程序等,比如2018年高考全国课标Ⅲ卷实用类文本阅读第3题:在“互联网 ”的影响下,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概括说明。其实质就是要求我们简要概括在“互联网 ”的背景下,傳统的图书出版业的新特点。  解答内容概括类试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摘取关键词句  摘取关键词,就是直接摘取原文中的关键词句,或对关
2019高考渐行渐远,却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今年的高考给我们一线教师和学生吃了一颗定心丸。我们不再忐忑,不再感觉迷茫,不再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江苏高考英语得高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今年的英语高考试卷凸显了“稳”和“准”,基础知识的考查体现了明显的“稳”的特点,没有偏题、怪题,大纲要求之外的内容并未出现。能力题的测试也很精准,很好地体现了题目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整套试卷高效地达成了高中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在现实生活中,错误总是难免的,但错误也未必就是一件坏事,甚至有人说“错误是美丽的”。  [写作指导]  在日常生活中,“美丽”和“错误”是两个矛盾的概念,而在上述材料中“美丽”又是“错误”的修饰语,标示着“错误”的特质,要将这二者有机地融合起来,就需要我们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审视材料,我们可以解读出:就同一件事情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