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9-0057-01
【摘 要】目的 观察雷贝拉唑、阿莫西林、痢特灵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15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6例,给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痢特灵三联治疗。对照组76例,给予雷尼替丁、阿莫西林、痢特灵三联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胃镜检查结果及幽门螺杆菌(HP)检测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疗效较好,患者的自觉症状减轻,胃镜检查病变明显好转,HP转阴,远期疗效稳定。结论 雷贝拉唑、阿莫西林、痢特灵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确切,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慢性胃炎 三联疗法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医学研究证明幽门螺杆菌是其病原菌,因以反复、难治为特性,现主张联合用药,我院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痢特灵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2例均为我院2004年2月~2007年8月的门诊病人,在我院诊断为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男67例,女85例,年龄在20-75岁,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12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4例,随机分成雷贝拉唑、阿莫西林、痢特灵三联治疗组76例和雷尼替丁、阿莫西林、痢特灵对照组76例,治疗前一周停服其他药物。
1.2 诊断标准 主要表现为上腹隐痛,疼痛无明显规律性,嗳气,返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并经组织学切片查HP,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
1.3 治疗方法 雷贝拉唑每次10mg每日一次,阿莫西林每次1g每日2次,痢特灵每次100mg每日3次,疗程为2周。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症状在服药后消失,胃镜复查病变完全改善,HP转阴。显效:服药后症状明显好转,胃镜复查病变明显改善,HP转阴或由强到弱。无效:服药后症状无变化,胃镜复查无改变,HP仍为阳性。
1.5 统计学方法 Ridit检验p<0.05有统计学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雷贝拉唑、阿莫西林、痢特灵联合治疗的显效率和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总显效率和总治愈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1。

3 讨论
幽门螺杆菌粘附于胃、十二指肠黏膜细胞,分泌尿素酶、酯酶、蛋白水解酶和毒素等,损伤胃、十二指肠黏膜细胞,激发免疫反应,造成组织损伤,引起胃酸分泌增多,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即十二指肠炎。因此,治疗上除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外,重点在于根除幽门螺杆菌,降低疾病发生率。
雷贝拉唑为第二代质子泵抑制剂,通过特异性地抑制胃壁细胞H+-K+-ATP酶系统而阻断胃酸分泌,且有杀灭幽门螺杆菌的作用。
阿莫西林能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使细胞溶解,此药耐酸,口服吸收好,使用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
痢特灵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幽门螺杆菌有杀灭作用,以上剂量,无明显不良反应。雷贝拉唑、阿莫西林、痢特灵联合应用,临床症状消失快,HP转阴率高,疗程短,不良反应少,不易产生耐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益龙,萧树东. 慢性胃炎的诊治问题.中华内科杂志,1983,22:257-262
[2] 杉山敏郎,姚桢.慢性胃炎的新分类-悉尼系统与改订悉尼系统.日本医学介绍,1997,18:536-5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9-0057-01
【摘 要】目的 观察雷贝拉唑、阿莫西林、痢特灵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15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6例,给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痢特灵三联治疗。对照组76例,给予雷尼替丁、阿莫西林、痢特灵三联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胃镜检查结果及幽门螺杆菌(HP)检测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疗效较好,患者的自觉症状减轻,胃镜检查病变明显好转,HP转阴,远期疗效稳定。结论 雷贝拉唑、阿莫西林、痢特灵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确切,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慢性胃炎 三联疗法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医学研究证明幽门螺杆菌是其病原菌,因以反复、难治为特性,现主张联合用药,我院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痢特灵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2例均为我院2004年2月~2007年8月的门诊病人,在我院诊断为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男67例,女85例,年龄在20-75岁,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12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4例,随机分成雷贝拉唑、阿莫西林、痢特灵三联治疗组76例和雷尼替丁、阿莫西林、痢特灵对照组76例,治疗前一周停服其他药物。
1.2 诊断标准 主要表现为上腹隐痛,疼痛无明显规律性,嗳气,返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并经组织学切片查HP,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
1.3 治疗方法 雷贝拉唑每次10mg每日一次,阿莫西林每次1g每日2次,痢特灵每次100mg每日3次,疗程为2周。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症状在服药后消失,胃镜复查病变完全改善,HP转阴。显效:服药后症状明显好转,胃镜复查病变明显改善,HP转阴或由强到弱。无效:服药后症状无变化,胃镜复查无改变,HP仍为阳性。
1.5 统计学方法 Ridit检验p<0.05有统计学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雷贝拉唑、阿莫西林、痢特灵联合治疗的显效率和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总显效率和总治愈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1。

3 讨论
幽门螺杆菌粘附于胃、十二指肠黏膜细胞,分泌尿素酶、酯酶、蛋白水解酶和毒素等,损伤胃、十二指肠黏膜细胞,激发免疫反应,造成组织损伤,引起胃酸分泌增多,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即十二指肠炎。因此,治疗上除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外,重点在于根除幽门螺杆菌,降低疾病发生率。
雷贝拉唑为第二代质子泵抑制剂,通过特异性地抑制胃壁细胞H+-K+-ATP酶系统而阻断胃酸分泌,且有杀灭幽门螺杆菌的作用。
阿莫西林能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使细胞溶解,此药耐酸,口服吸收好,使用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
痢特灵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幽门螺杆菌有杀灭作用,以上剂量,无明显不良反应。雷贝拉唑、阿莫西林、痢特灵联合应用,临床症状消失快,HP转阴率高,疗程短,不良反应少,不易产生耐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益龙,萧树东. 慢性胃炎的诊治问题.中华内科杂志,1983,22:257-262
[2] 杉山敏郎,姚桢.慢性胃炎的新分类-悉尼系统与改订悉尼系统.日本医学介绍,1997,18:536-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