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方武器装备与运用
影片《爆破》中,交战双方使用的轻武器基本上是苏联时期苏军的制式装备,如AK74突击步枪、SVD狙击步枪、PKM通用机枪等。不过,由于战时装备的供给难以一致,双方都是各个时期的装备混杂使用,如俄军方面还同时使用AK47、AKM等,车臣非法武装方面还看到AK104之类的AK系列变型枪。在影片开始,俄军伏击车臣非法武装时,其使用了VSS微声狙击步枪和加装消声器、光学瞄准镜的AK步枪;在伏击阵地上使用了NSV 12.7mm大口径机枪。
车臣非法武装手里的火箭筒在战场上发挥了极大作用。影片中出现的火箭筒主要有两种型号:一款是军迷们广为熟知的RPG-7火箭筒;另一款是RPG-26火箭筒,是一种一次性使用的火箭筒。影片中俄军投入的部队只是一支轻装的空降兵分队,没有使用装甲车辆,也没有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因此车臣非法武装的火箭筒主要用来攻击俄军的有生力量。而车臣非法武装也是一支轻装的步兵部队,因此质量轻便、威力较大的火箭筒就成了非法武装的重要装备,而更重一些的迫击炮等武器虽然射程和威力更胜一筹,但由于搬运困难,不像火箭筒那样运用广泛,影片中车臣非法武装的迫击炮是由俄军战俘来运送的。
影片中另一种被敌对双方成功运用的武器是自动榴弹发射器。首先使用自动榴弹发射器的是俄军,在影片开始时,他们使用这种武器对暴露在开阔地上的敌人造成很大的杀伤;后来俄军据守高地时,进攻的车臣非法武装也使用了该型武器,将俄军打得死伤一片。双方在使用榴弹发射器时都是采用大仰角曲射方式连发射击。对于进攻高地的车臣非法武装而言,使用曲射方式更能有效地杀伤阵地内的俄军。而俄军不知为何在阻击车臣非法武装时没有携带自动榴弹发射器,而是携带了更为笨重的迫击炮,迫击炮机动性比较差,很快被车臣非法武装压制,未能发挥很大作用。
双方对手榴弹的运用不够充分。尤其是在树林中的俄军阵地上,车臣非法武装利用树木的掩护进行交替掩护跃进,大大减煞了俄军步、机枪火力的威力,此时俄军如能大量投掷手榴弹,这样就能给躲在树后的敌人以较大的杀伤。俄军阵地位于高处,向下投掷手榴弹无疑要比进行仰攻的车臣非法武装占有优势。只是那名与机枪手卡利耶尔在一起、没有经验的士兵用了一次手榴弹,但手榴弹拉环不知什么时候拉掉了,那名士兵吓傻了,于是卡利耶尔接过手榴弹扔了出去。本应有效发挥作用的手榴弹,还在这次运用中几乎出现险情。
俄军的米-8运输直升机在战斗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群山连绵的车臣山地,地面交通条件极差,而俄军又不能长期投入大量兵力与车臣非法武装在山地中进行令人煎熬的消耗战。在这种情况下,俄军只能通过提高现有兵力的机动性来达到最大的兵力运用效果。而要在山地地形环境中发挥这种作用,直升机是必不可少的。影片中,俄军伏击车臣非法武装的人员是由直升机撤出的,空降兵小分队抢占高地和最后撤出高地也是利用直升机运送的。另外,俄军使用的米-8运输直升机还进行了改装,在机身两侧加装了武器挂架,可以携带火箭对地攻击;还安装了舱门机枪和舷窗枪架,可对两侧地面目标进行扫射;为了提高防护力,在驾驶舱下方安装了装甲,可以降低地面步、机枪火力杀伤驾驶员的概率。而俄军的米-24武装直升机虽然也执行了数次护航任务,但没有一次对地面的攻击,尤其是在最后从高地撤离时没有赶去进行掩护。
两次狙击战
影片《爆破》同样出现了几乎是战争片中必不可少的狙击战,不过,该片中的两次狙击战是车臣非法武装发起的。
据守高地的俄军小分队看起来是一个连的规模,但居然一个狙击手也没有,这令人感到十分奇怪。其实,早在阿富汗战争期间,苏军就开始在步兵班内增设一名狙击手。
车臣非法武装方面的狙击手是一名叫罗拉的女性,她在片中的表现很抢眼。车臣非法武装的狙击小组由2人组成,罗拉为主射手,使用SVD狙击步枪;另一名成员是一个男性士兵。一般来说,狙击小组内另外一个人应是观察员,装备观测器材和自卫武器,用以观察战场,为狙击手提供目标位置和掩护狙击手。而影片中的这名助手只装备了一支AK74突击步枪,没有观察器材,只能执行掩护狙击手等任务。
在抵近俄军阻击阵地前沿之后,罗拉和助手采取了一次成功的诱敌战术。当时俄军士兵都躲在构筑的工事内,罗拉无法找到可以攻击的目标。此时,罗拉的助手就故意发出几声非常奇怪的叫声,以引诱俄军暴露目标。果然,一名俄军士兵听到声音后把头探出工事张望。罗拉抓住机会开了第一枪,但稍微有些偏,枪弹从钢盔边缘擦了过去。这时,这名俄军士兵再次暴露出了实战经验不足的弱点——他不是赶紧隐蔽起来查看被击中的部位,而是直接把钢盔摘下来查看,这就给了对方狙击手补射的机会。罗拉随即射出了第二发枪弹,准确地击中了他的头部。
另一场狙击战中,罗拉隐蔽在一棵大树上监视正在进行谈判的双方指挥官。车臣非法武装前去谈判的两名指挥官之间存在非常大的矛盾,其中一名指挥官命令罗拉将正在谈判的俄军2人全部打死。罗拉连发2枪后随即暴露了她的位置,因此遭到俄军机枪手卡利耶尔的扫射被打死。在这场战斗中,罗拉显然犯了很大的错误。首先,她占领的狙击阵地过于暴露,这棵大树虽然比较高,拥有良好的视野,但却有一个巨大的缺陷,就是过于突出,周围没有别的树木遮蔽,这就非常容易引起对方的注意。其次,罗拉射击时瞄准镜的反光暴露了自己的准确位置。光学观察器材如瞄准镜和望远镜等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现在很多光学观察器材上都安装了防光栅,以防反光暴露位置。罗拉的狙击步枪瞄准镜上没有防光栅,暴露自己位置后立即被俄军机枪手发现,从而招致杀身之祸,这完全是其器材准备不足的缘故。当然,俄军机枪手的快速反应能力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俄军的防御阵地
影片《爆破》中,俄军均处于防御地位,因此防御阵地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总的来看,俄军的防御阵地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作战的需要。
俄军阻击车臣非法武装的阵地位于一个山口一带,从片中细节来看,其阵地分为四处:第一处即卡利耶尔所在的阵地,这个阵地看起来更像是一处前哨警戒阵地;第二处阵地是一处小组前哨阵地,看起来像是位于第一处前哨警戒阵地的侧方或后方;第三处阵地是一处主阵地,位于树林之中;第四处阵地是分队指挥所和迫击炮所在的阵地。这四处阵地处于一种相对分散的状态,阵地之间不能以火力进行相互支援,给对方造成了各个击破的有利条件。前哨警戒阵地首先承受了车臣非法武装的攻击,不过,该阵地位置较好,俄军在这一阵地的攻击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车臣非法武装的进攻节奏,并且拖延了很长时间。接着,位于树林中的主阵地受到强大攻击,只得放弃阵地将兵力后撤至分队指挥所阵地。最后,俄军都集中到分队指挥所阵地坚守并撤出。应该说,阵地之间不能互相支援是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
前哨警戒阵地抵抗的时间很长,这与其非常有利的位置有很大关系。该阵地前面是一片开阔地,再往前不远处就是一个山坡,山坡上的车臣非法武装根本看不到阵地,等他们刚从山坡上下来就暴露在阵地上的枪口之下。因此,他们来不及看清情况就遭到猛烈扫射,从而遭到惨重伤亡。这个阵地前面还设置有连环雷场,雷场处于阵地上步机枪火力的范围之内。当车臣非法武装接近阵地时,首先被连环雷炸得死伤一片,接着遭到俄军步机枪的猛扫,几次冲击都被打退。在这里,火力与爆炸性障碍物相结合,其作战效能无疑是很高的。
尽管车臣非法武装方面并没有重武器进行支援,只有迫击炮、火箭筒和榴弹发射器,但影片中的俄军还是在这些武器的轰击下遭受了惨重伤亡,这与其简陋的防御工事是分不开的。俄军阵地上的防御工事基本上就是一些单兵卧射掩体,然后用非常浅的交通壕连接起来;而第一处和第二处警戒阵地上连这样很浅的交通壕也没有,并且其射击掩体是用石块垒起来的,如果被炮弹击中无疑会造成碎石乱飞杀伤己方人员,等于增加了对方炮弹的弹片数量。加之,俄军士兵在交通壕内运动时,采取匍匐前进的办法,严重影响了运动速度。如此一来,在对方迫击炮、火箭筒和榴弹发射器的轰击下伤亡惨重也就不可避免了。
俄军冒险的
作战计划和战术运用
影片《爆破》中,对于车臣非法武装的战术运用情况并没有进行多少展现,基本上是一种依靠兵力优势在火力掩护下进行连续进攻的方式,而且这种进攻有时显得有些过于固执,如在遭到俄军前哨警戒阵地的阻击后,车臣非法武装不是停止前进,而是一波接一波地反复进攻,结果除了造成很大伤亡外,毫无建树。
那么,作为重点展现的俄军作战计划和战术运用又是怎样的呢?首先来看影片开场时的那次伏击战。俄军在车臣非法武装到达设伏地域之前,就将伏击兵力部署到了阵地内,占领了预先设伏的先机。但他们没有急于开火,而是将其先头小股人员放过,等车臣非法武装的大部队到达伏击阵地前的有效射程之内时才开火。俄军一开始攻击就投入了所有的武器,车臣非法武装一下子就被大片打乱,从而陷于被动之中。虽然车臣非法武装兵力众多,但都处在开阔地上,而俄军既有居高临下的优势,还有一些岩石作为依托,因此俄军以非常小的代价就取得了巨大战果。接下来,俄军为了不与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敌人进行长时间对抗,运用直升机迅速撤出战斗,这就发挥了俄军战术机动能力强的优势,实际上就是一种“打了就跑”的袭击战术。应该说,俄军的这一战术运用是非常成功的。
但在制定作战计划时,俄军的战术运用却可以说是漏洞百出。俄军已经得到侦察员传回的情报,称非法武装有2000人;而在作战会议上,当指挥员询问具体指挥的谢夫贡诺夫上校有什么困难时,上校明确表示他只有一支84人的空降兵小分队。以84人对抗2000人,这样的兵力对比实在是太悬殊了。此外,在明知道地面部队需要一昼夜以上才能到达的情况下,指挥员仍然决定先派出这支小分队阻击敌人,然后又计划派当时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增援部队去增援他们,这种将希望寄托于非常渺茫的事情是十足的冒险主义。上校觉得这简直是胡来,但在指挥员的坚持下不得不服从命令。战斗中,伤亡惨重的小分队不断要求派兵增援,无兵可派而心烦意乱的指挥员甚至命令关闭了通信系统。可以这样说,俄军将此次战斗胜利的希望寄托于一支并不确定的部队上,直接造成了小分队在高地上孤军苦战的局面,使他们在得不到增援的情况下遭受了重创。
高地上的小分队与敌人进行激烈战斗后已经伤亡惨重,树林中的主阵地也告失守。此时,俄军既没有可以增援的兵力,也没有可以进行支援的远程空炮火力,高地的失守只是时间问题,如果不尽快撤出小分队人员,那么只能剩下全军覆没这一条路了。可是俄军仍然非常固执,拒不下令撤出高地上的剩余人员。别佳大尉违抗命令找来米-8直升机要去救出剩余人员,此时谢夫贡诺夫上校赶来制止,但机上人员拒不服从其返回的命令。上校此时也意识到撤出战斗是惟一的选择,在没有上级命令的情况下同意别佳大尉他们去接回小分队——但这个决定显然下得为时过晚。
在笔者看来,在当时的情况下,俄军应当采取更有力的方式打击车臣非法武装——既然没有可以将车臣非法武装一举聚歼的兵力,那么就应采取措施给予敌方最大的杀伤。俄军可以派出部分特种部队以空降手段降落到非法武装行军队形的侧翼远处,然后徒步接近其队形后不断跟踪监视之,并引导远程火力或航空兵对其进行打击。这样既可以给其以很大杀伤,己方也可以减少付出的代价。
虽然高地最后陷落了,但蓝色空降兵旗仍飘扬在高地上,象征着作为俄军中直属统帅部独立兵种的空降兵顽强的战斗精神。
编辑/郑双雁
影片《爆破》中,交战双方使用的轻武器基本上是苏联时期苏军的制式装备,如AK74突击步枪、SVD狙击步枪、PKM通用机枪等。不过,由于战时装备的供给难以一致,双方都是各个时期的装备混杂使用,如俄军方面还同时使用AK47、AKM等,车臣非法武装方面还看到AK104之类的AK系列变型枪。在影片开始,俄军伏击车臣非法武装时,其使用了VSS微声狙击步枪和加装消声器、光学瞄准镜的AK步枪;在伏击阵地上使用了NSV 12.7mm大口径机枪。
车臣非法武装手里的火箭筒在战场上发挥了极大作用。影片中出现的火箭筒主要有两种型号:一款是军迷们广为熟知的RPG-7火箭筒;另一款是RPG-26火箭筒,是一种一次性使用的火箭筒。影片中俄军投入的部队只是一支轻装的空降兵分队,没有使用装甲车辆,也没有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因此车臣非法武装的火箭筒主要用来攻击俄军的有生力量。而车臣非法武装也是一支轻装的步兵部队,因此质量轻便、威力较大的火箭筒就成了非法武装的重要装备,而更重一些的迫击炮等武器虽然射程和威力更胜一筹,但由于搬运困难,不像火箭筒那样运用广泛,影片中车臣非法武装的迫击炮是由俄军战俘来运送的。
影片中另一种被敌对双方成功运用的武器是自动榴弹发射器。首先使用自动榴弹发射器的是俄军,在影片开始时,他们使用这种武器对暴露在开阔地上的敌人造成很大的杀伤;后来俄军据守高地时,进攻的车臣非法武装也使用了该型武器,将俄军打得死伤一片。双方在使用榴弹发射器时都是采用大仰角曲射方式连发射击。对于进攻高地的车臣非法武装而言,使用曲射方式更能有效地杀伤阵地内的俄军。而俄军不知为何在阻击车臣非法武装时没有携带自动榴弹发射器,而是携带了更为笨重的迫击炮,迫击炮机动性比较差,很快被车臣非法武装压制,未能发挥很大作用。
双方对手榴弹的运用不够充分。尤其是在树林中的俄军阵地上,车臣非法武装利用树木的掩护进行交替掩护跃进,大大减煞了俄军步、机枪火力的威力,此时俄军如能大量投掷手榴弹,这样就能给躲在树后的敌人以较大的杀伤。俄军阵地位于高处,向下投掷手榴弹无疑要比进行仰攻的车臣非法武装占有优势。只是那名与机枪手卡利耶尔在一起、没有经验的士兵用了一次手榴弹,但手榴弹拉环不知什么时候拉掉了,那名士兵吓傻了,于是卡利耶尔接过手榴弹扔了出去。本应有效发挥作用的手榴弹,还在这次运用中几乎出现险情。
俄军的米-8运输直升机在战斗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群山连绵的车臣山地,地面交通条件极差,而俄军又不能长期投入大量兵力与车臣非法武装在山地中进行令人煎熬的消耗战。在这种情况下,俄军只能通过提高现有兵力的机动性来达到最大的兵力运用效果。而要在山地地形环境中发挥这种作用,直升机是必不可少的。影片中,俄军伏击车臣非法武装的人员是由直升机撤出的,空降兵小分队抢占高地和最后撤出高地也是利用直升机运送的。另外,俄军使用的米-8运输直升机还进行了改装,在机身两侧加装了武器挂架,可以携带火箭对地攻击;还安装了舱门机枪和舷窗枪架,可对两侧地面目标进行扫射;为了提高防护力,在驾驶舱下方安装了装甲,可以降低地面步、机枪火力杀伤驾驶员的概率。而俄军的米-24武装直升机虽然也执行了数次护航任务,但没有一次对地面的攻击,尤其是在最后从高地撤离时没有赶去进行掩护。
两次狙击战
影片《爆破》同样出现了几乎是战争片中必不可少的狙击战,不过,该片中的两次狙击战是车臣非法武装发起的。
据守高地的俄军小分队看起来是一个连的规模,但居然一个狙击手也没有,这令人感到十分奇怪。其实,早在阿富汗战争期间,苏军就开始在步兵班内增设一名狙击手。
车臣非法武装方面的狙击手是一名叫罗拉的女性,她在片中的表现很抢眼。车臣非法武装的狙击小组由2人组成,罗拉为主射手,使用SVD狙击步枪;另一名成员是一个男性士兵。一般来说,狙击小组内另外一个人应是观察员,装备观测器材和自卫武器,用以观察战场,为狙击手提供目标位置和掩护狙击手。而影片中的这名助手只装备了一支AK74突击步枪,没有观察器材,只能执行掩护狙击手等任务。
在抵近俄军阻击阵地前沿之后,罗拉和助手采取了一次成功的诱敌战术。当时俄军士兵都躲在构筑的工事内,罗拉无法找到可以攻击的目标。此时,罗拉的助手就故意发出几声非常奇怪的叫声,以引诱俄军暴露目标。果然,一名俄军士兵听到声音后把头探出工事张望。罗拉抓住机会开了第一枪,但稍微有些偏,枪弹从钢盔边缘擦了过去。这时,这名俄军士兵再次暴露出了实战经验不足的弱点——他不是赶紧隐蔽起来查看被击中的部位,而是直接把钢盔摘下来查看,这就给了对方狙击手补射的机会。罗拉随即射出了第二发枪弹,准确地击中了他的头部。
另一场狙击战中,罗拉隐蔽在一棵大树上监视正在进行谈判的双方指挥官。车臣非法武装前去谈判的两名指挥官之间存在非常大的矛盾,其中一名指挥官命令罗拉将正在谈判的俄军2人全部打死。罗拉连发2枪后随即暴露了她的位置,因此遭到俄军机枪手卡利耶尔的扫射被打死。在这场战斗中,罗拉显然犯了很大的错误。首先,她占领的狙击阵地过于暴露,这棵大树虽然比较高,拥有良好的视野,但却有一个巨大的缺陷,就是过于突出,周围没有别的树木遮蔽,这就非常容易引起对方的注意。其次,罗拉射击时瞄准镜的反光暴露了自己的准确位置。光学观察器材如瞄准镜和望远镜等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现在很多光学观察器材上都安装了防光栅,以防反光暴露位置。罗拉的狙击步枪瞄准镜上没有防光栅,暴露自己位置后立即被俄军机枪手发现,从而招致杀身之祸,这完全是其器材准备不足的缘故。当然,俄军机枪手的快速反应能力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俄军的防御阵地
影片《爆破》中,俄军均处于防御地位,因此防御阵地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总的来看,俄军的防御阵地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作战的需要。
俄军阻击车臣非法武装的阵地位于一个山口一带,从片中细节来看,其阵地分为四处:第一处即卡利耶尔所在的阵地,这个阵地看起来更像是一处前哨警戒阵地;第二处阵地是一处小组前哨阵地,看起来像是位于第一处前哨警戒阵地的侧方或后方;第三处阵地是一处主阵地,位于树林之中;第四处阵地是分队指挥所和迫击炮所在的阵地。这四处阵地处于一种相对分散的状态,阵地之间不能以火力进行相互支援,给对方造成了各个击破的有利条件。前哨警戒阵地首先承受了车臣非法武装的攻击,不过,该阵地位置较好,俄军在这一阵地的攻击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车臣非法武装的进攻节奏,并且拖延了很长时间。接着,位于树林中的主阵地受到强大攻击,只得放弃阵地将兵力后撤至分队指挥所阵地。最后,俄军都集中到分队指挥所阵地坚守并撤出。应该说,阵地之间不能互相支援是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
前哨警戒阵地抵抗的时间很长,这与其非常有利的位置有很大关系。该阵地前面是一片开阔地,再往前不远处就是一个山坡,山坡上的车臣非法武装根本看不到阵地,等他们刚从山坡上下来就暴露在阵地上的枪口之下。因此,他们来不及看清情况就遭到猛烈扫射,从而遭到惨重伤亡。这个阵地前面还设置有连环雷场,雷场处于阵地上步机枪火力的范围之内。当车臣非法武装接近阵地时,首先被连环雷炸得死伤一片,接着遭到俄军步机枪的猛扫,几次冲击都被打退。在这里,火力与爆炸性障碍物相结合,其作战效能无疑是很高的。
尽管车臣非法武装方面并没有重武器进行支援,只有迫击炮、火箭筒和榴弹发射器,但影片中的俄军还是在这些武器的轰击下遭受了惨重伤亡,这与其简陋的防御工事是分不开的。俄军阵地上的防御工事基本上就是一些单兵卧射掩体,然后用非常浅的交通壕连接起来;而第一处和第二处警戒阵地上连这样很浅的交通壕也没有,并且其射击掩体是用石块垒起来的,如果被炮弹击中无疑会造成碎石乱飞杀伤己方人员,等于增加了对方炮弹的弹片数量。加之,俄军士兵在交通壕内运动时,采取匍匐前进的办法,严重影响了运动速度。如此一来,在对方迫击炮、火箭筒和榴弹发射器的轰击下伤亡惨重也就不可避免了。
俄军冒险的
作战计划和战术运用
影片《爆破》中,对于车臣非法武装的战术运用情况并没有进行多少展现,基本上是一种依靠兵力优势在火力掩护下进行连续进攻的方式,而且这种进攻有时显得有些过于固执,如在遭到俄军前哨警戒阵地的阻击后,车臣非法武装不是停止前进,而是一波接一波地反复进攻,结果除了造成很大伤亡外,毫无建树。
那么,作为重点展现的俄军作战计划和战术运用又是怎样的呢?首先来看影片开场时的那次伏击战。俄军在车臣非法武装到达设伏地域之前,就将伏击兵力部署到了阵地内,占领了预先设伏的先机。但他们没有急于开火,而是将其先头小股人员放过,等车臣非法武装的大部队到达伏击阵地前的有效射程之内时才开火。俄军一开始攻击就投入了所有的武器,车臣非法武装一下子就被大片打乱,从而陷于被动之中。虽然车臣非法武装兵力众多,但都处在开阔地上,而俄军既有居高临下的优势,还有一些岩石作为依托,因此俄军以非常小的代价就取得了巨大战果。接下来,俄军为了不与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敌人进行长时间对抗,运用直升机迅速撤出战斗,这就发挥了俄军战术机动能力强的优势,实际上就是一种“打了就跑”的袭击战术。应该说,俄军的这一战术运用是非常成功的。
但在制定作战计划时,俄军的战术运用却可以说是漏洞百出。俄军已经得到侦察员传回的情报,称非法武装有2000人;而在作战会议上,当指挥员询问具体指挥的谢夫贡诺夫上校有什么困难时,上校明确表示他只有一支84人的空降兵小分队。以84人对抗2000人,这样的兵力对比实在是太悬殊了。此外,在明知道地面部队需要一昼夜以上才能到达的情况下,指挥员仍然决定先派出这支小分队阻击敌人,然后又计划派当时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增援部队去增援他们,这种将希望寄托于非常渺茫的事情是十足的冒险主义。上校觉得这简直是胡来,但在指挥员的坚持下不得不服从命令。战斗中,伤亡惨重的小分队不断要求派兵增援,无兵可派而心烦意乱的指挥员甚至命令关闭了通信系统。可以这样说,俄军将此次战斗胜利的希望寄托于一支并不确定的部队上,直接造成了小分队在高地上孤军苦战的局面,使他们在得不到增援的情况下遭受了重创。
高地上的小分队与敌人进行激烈战斗后已经伤亡惨重,树林中的主阵地也告失守。此时,俄军既没有可以增援的兵力,也没有可以进行支援的远程空炮火力,高地的失守只是时间问题,如果不尽快撤出小分队人员,那么只能剩下全军覆没这一条路了。可是俄军仍然非常固执,拒不下令撤出高地上的剩余人员。别佳大尉违抗命令找来米-8直升机要去救出剩余人员,此时谢夫贡诺夫上校赶来制止,但机上人员拒不服从其返回的命令。上校此时也意识到撤出战斗是惟一的选择,在没有上级命令的情况下同意别佳大尉他们去接回小分队——但这个决定显然下得为时过晚。
在笔者看来,在当时的情况下,俄军应当采取更有力的方式打击车臣非法武装——既然没有可以将车臣非法武装一举聚歼的兵力,那么就应采取措施给予敌方最大的杀伤。俄军可以派出部分特种部队以空降手段降落到非法武装行军队形的侧翼远处,然后徒步接近其队形后不断跟踪监视之,并引导远程火力或航空兵对其进行打击。这样既可以给其以很大杀伤,己方也可以减少付出的代价。
虽然高地最后陷落了,但蓝色空降兵旗仍飘扬在高地上,象征着作为俄军中直属统帅部独立兵种的空降兵顽强的战斗精神。
编辑/郑双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