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语课堂上的一些小插曲可以让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可以让学生们精神放松,使课堂气氛和谐、活跃。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小插曲为自己的课堂锦上添花,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保持吸引力,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催化剂。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学习 插曲 催化剂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1-0055-02
课堂上的小插曲,是课堂的点缀,是教师根据课堂需要有意识安排或即兴发挥来调节课堂气氛的一些小技巧,用来活跃课堂氛围或保持课堂的吸引力。课堂上的小插曲也即课堂中的花絮,在课堂上,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插曲”总是防不胜防地发生着,作为一位英语老师,要善于抓住课堂上有意识安排或无意识状态下的小插曲,让它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催化剂。
一、英语课堂小插曲的作用
(一)给学生一个surprise,活跃课堂气氛
英语教学具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独特性,它是一种语言技巧的训练,是一种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培养。单调、枯燥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产生厌恶的情绪。每天一节英语课,每一节课45分钟,老师不可能做到让每一节课都那么有趣,教学内容也难免会出现沉闷乏味的时刻,此时机智的老师会选择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预设好的插曲,或利用自己积累的教育机智在恰当的时候插入一段小插曲,让课堂活跃起来,保持自己课堂的吸引力。上课铃响了,又是一节英语课,学生在等着早已熟悉的开场白:“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and please turn to page…”,老师却脱口而出:What do you think of my bag ?这让学生大感意外,顿觉新奇,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在等待老师的布置任务,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在一节复习课上,同学们对所讲知识都已掌握,课堂气氛很不生动,我停下来故意找了些难题让同学上黑板板写,并说“Who can? If you can write them out correctly, I will give the class some apples. Everyone can get one.”同学们自信满满地走上黑板前,每个人都想抓住机会逮住老师一回,结果是老师课后被买来了50个苹果,但后半节课学习气氛高涨,我很乐意。
(二)让学生无意中学会知识
在一节词汇课上,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认真地拼读,声音洪亮整齐,但我还是感觉学生在离开老师带读的状态下对词汇的掌握不够流畅,于是我利用学生在自读的时间迅速打开音频,瞬间教室里响起“Will you still love me tomorrow?”学生跟着唱起来,一会儿,有个学生大声喊着:“老师,有我们刚学的tomorrow and still ”。同学们频频点头。词汇在简单的耳熟能详的旋律中掌握了,学生很是满足;我趁热打铁让同学们注意still 在句中的位置,再回忆often, always, usually, never , also 等在句中的位置这一已学知识,学生们再掌握still 的用法就得心应手了。一句歌词让学生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让每一个动态的插曲变成课堂的亮点
有时候跨学科学习可以为英语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增添课堂的亮点,也很受学生的欢迎。记忆中观摩了一位很有经验的老师的一节公开观摩课:教学内容涉及到词汇east, west, south, north, 课上学生对这四个词区分得不是很清晰,教学有这么一个片段: T: Where is Beijing? S: It’s in the east of China.(把北部说成东部)T: Where is Nanning? S: It’s in the north.(把南部说成北部),接下来的课堂上涉及到此类问题时,仍然有学生不时地出错。教师及时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即兴在黑板上划出地理课上表示方向十字图并标出上N下S左W右E(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把英语知识通过地理课已掌握的知识来跨学科完成。一堂课下来,尽管老师的教学任务不能按照原先的设计完成,却突出了本节课的一个教学亮点。
二、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增加课堂小插曲
(一)平时主动观察班上学生的性格特征及日常喜好
一个班上的学生,在家庭环境,性格爱好等方面肯定有很多差异的,但同学们一旦在同一教室相外下来,就会以班级为单位找到他们的共同的东西。我班的学生相处融洽,平时都喜欢看外表说笑。当教学内容出现 “I don’t want to be fat”,我体型比较瘦,因此即兴而出:“Oh, no, I want to be fat. What do you think of …(班上一个体型稍为有点胖的女生)”,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Oh, no, she doesn’t want to be fat. she wants to be like Miss Luo.”该女生也开心地叫起来:“Oh, no, I am strong. I want to fight you.” 课堂在其乐融融中结束。
(二)搜集生活中有趣,符合学生口味的素材
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时时刻刻做个有心人,注意生活中出现的英语,并加以收集与积累,待到教学需要时随时提取。如:授课内容Don’t fight.我马上联想到当下非常受欢迎的青春偶像组合the fighting boys(TF boys )以及我们的班级口号:We’re fighting together.当话题转到 What are the rules in the library? 我展示大量街头可见的告示语:No parking. / No smoking./ No photos. 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课本上的新知识:No talking. No umbrellas. No food.
(三)多给学生讲一些新奇、时尚的事物
学生们在英语课堂上除了想学英语之外,还想知道的更多。特别是网络时代,学生们自主在网络上接触的东西会更多,教师在课堂上插入一些学生们熟悉的小插曲来满足他们的成就感,会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课堂上,总有一小部分同学对老师的指令漠然处之,他们遵守课堂纪律,不吵不闹,就是不学习,老师点名提醒就说“不会”,相同情况屡次发生后,我在黑板上写下:“No zuo ,no die.”这帮“安静”的学生终于爆发了:“老师,我知道!”趁着学生们高昂的热情,我抓住机会抛下:“rich and butcher(有钱任性),“Have a day ?(约吗?)”“Put up , or shut up(你行,你上。)”同学们大喊过瘾,我就大声说:“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通过这些朗朗上口的网络语言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与成功。
总之,新课程标准倡导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应创设积极、良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在高昂的学习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激发下,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唤起求知欲,并使学生从中得到精神鼓
舞。这就要求我们英语老师:为了让你的课堂更具活力和吸引力,平时要多多了解学生们的生活世界,对一些生活中的小素材进行有效地收集,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及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巧妙地处理课堂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小插曲,让这些小插曲助你的课堂一臂之力,让学生们喜欢你的课堂、喜欢上英语课,让自己的英语教学工作乘风破浪般前进。
【参考文献】
[1]莫卓娜.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小插曲”[J].学生之友,2012.05.01.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学习 插曲 催化剂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1-0055-02
课堂上的小插曲,是课堂的点缀,是教师根据课堂需要有意识安排或即兴发挥来调节课堂气氛的一些小技巧,用来活跃课堂氛围或保持课堂的吸引力。课堂上的小插曲也即课堂中的花絮,在课堂上,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插曲”总是防不胜防地发生着,作为一位英语老师,要善于抓住课堂上有意识安排或无意识状态下的小插曲,让它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催化剂。
一、英语课堂小插曲的作用
(一)给学生一个surprise,活跃课堂气氛
英语教学具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独特性,它是一种语言技巧的训练,是一种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培养。单调、枯燥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产生厌恶的情绪。每天一节英语课,每一节课45分钟,老师不可能做到让每一节课都那么有趣,教学内容也难免会出现沉闷乏味的时刻,此时机智的老师会选择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预设好的插曲,或利用自己积累的教育机智在恰当的时候插入一段小插曲,让课堂活跃起来,保持自己课堂的吸引力。上课铃响了,又是一节英语课,学生在等着早已熟悉的开场白:“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and please turn to page…”,老师却脱口而出:What do you think of my bag ?这让学生大感意外,顿觉新奇,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在等待老师的布置任务,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在一节复习课上,同学们对所讲知识都已掌握,课堂气氛很不生动,我停下来故意找了些难题让同学上黑板板写,并说“Who can? If you can write them out correctly, I will give the class some apples. Everyone can get one.”同学们自信满满地走上黑板前,每个人都想抓住机会逮住老师一回,结果是老师课后被买来了50个苹果,但后半节课学习气氛高涨,我很乐意。
(二)让学生无意中学会知识
在一节词汇课上,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认真地拼读,声音洪亮整齐,但我还是感觉学生在离开老师带读的状态下对词汇的掌握不够流畅,于是我利用学生在自读的时间迅速打开音频,瞬间教室里响起“Will you still love me tomorrow?”学生跟着唱起来,一会儿,有个学生大声喊着:“老师,有我们刚学的tomorrow and still ”。同学们频频点头。词汇在简单的耳熟能详的旋律中掌握了,学生很是满足;我趁热打铁让同学们注意still 在句中的位置,再回忆often, always, usually, never , also 等在句中的位置这一已学知识,学生们再掌握still 的用法就得心应手了。一句歌词让学生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让每一个动态的插曲变成课堂的亮点
有时候跨学科学习可以为英语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增添课堂的亮点,也很受学生的欢迎。记忆中观摩了一位很有经验的老师的一节公开观摩课:教学内容涉及到词汇east, west, south, north, 课上学生对这四个词区分得不是很清晰,教学有这么一个片段: T: Where is Beijing? S: It’s in the east of China.(把北部说成东部)T: Where is Nanning? S: It’s in the north.(把南部说成北部),接下来的课堂上涉及到此类问题时,仍然有学生不时地出错。教师及时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即兴在黑板上划出地理课上表示方向十字图并标出上N下S左W右E(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把英语知识通过地理课已掌握的知识来跨学科完成。一堂课下来,尽管老师的教学任务不能按照原先的设计完成,却突出了本节课的一个教学亮点。
二、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增加课堂小插曲
(一)平时主动观察班上学生的性格特征及日常喜好
一个班上的学生,在家庭环境,性格爱好等方面肯定有很多差异的,但同学们一旦在同一教室相外下来,就会以班级为单位找到他们的共同的东西。我班的学生相处融洽,平时都喜欢看外表说笑。当教学内容出现 “I don’t want to be fat”,我体型比较瘦,因此即兴而出:“Oh, no, I want to be fat. What do you think of …(班上一个体型稍为有点胖的女生)”,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Oh, no, she doesn’t want to be fat. she wants to be like Miss Luo.”该女生也开心地叫起来:“Oh, no, I am strong. I want to fight you.” 课堂在其乐融融中结束。
(二)搜集生活中有趣,符合学生口味的素材
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时时刻刻做个有心人,注意生活中出现的英语,并加以收集与积累,待到教学需要时随时提取。如:授课内容Don’t fight.我马上联想到当下非常受欢迎的青春偶像组合the fighting boys(TF boys )以及我们的班级口号:We’re fighting together.当话题转到 What are the rules in the library? 我展示大量街头可见的告示语:No parking. / No smoking./ No photos. 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课本上的新知识:No talking. No umbrellas. No food.
(三)多给学生讲一些新奇、时尚的事物
学生们在英语课堂上除了想学英语之外,还想知道的更多。特别是网络时代,学生们自主在网络上接触的东西会更多,教师在课堂上插入一些学生们熟悉的小插曲来满足他们的成就感,会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课堂上,总有一小部分同学对老师的指令漠然处之,他们遵守课堂纪律,不吵不闹,就是不学习,老师点名提醒就说“不会”,相同情况屡次发生后,我在黑板上写下:“No zuo ,no die.”这帮“安静”的学生终于爆发了:“老师,我知道!”趁着学生们高昂的热情,我抓住机会抛下:“rich and butcher(有钱任性),“Have a day ?(约吗?)”“Put up , or shut up(你行,你上。)”同学们大喊过瘾,我就大声说:“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通过这些朗朗上口的网络语言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与成功。
总之,新课程标准倡导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应创设积极、良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在高昂的学习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激发下,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唤起求知欲,并使学生从中得到精神鼓
舞。这就要求我们英语老师:为了让你的课堂更具活力和吸引力,平时要多多了解学生们的生活世界,对一些生活中的小素材进行有效地收集,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及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巧妙地处理课堂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小插曲,让这些小插曲助你的课堂一臂之力,让学生们喜欢你的课堂、喜欢上英语课,让自己的英语教学工作乘风破浪般前进。
【参考文献】
[1]莫卓娜.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小插曲”[J].学生之友,2012.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