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客观事物能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并由此产生的心理体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感。它所反映的是具有一定需求或愿景、观点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而非客观事物的本身。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状态,常常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质量。因此,教师要通过结合学生生活体验,充分挖掘语文教材内容,以期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开展心理换位,引发学生共鸣,以境育情
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表明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并通过各种因素对情感的产生起到综合的作用。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触“境”生情,从而不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促使其主动、快乐地学习。例如,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文就可以创设特定的情景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设相应的情境来帮助学生对古诗意思的理解,对古诗意境的感悟,对诗人感情的体会。一位老师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时,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在一望无际的开满油菜花的田野旁,有一群孩童在快乐地捕捉几只黄色的蝴蝶。下面是课堂实录:
师:你们有没有捕捉过蝴蝶?捕捉时蝴蝶会怎么做?
生:蝴蝶会拼命地逃走。
师:现在这群孩子捕捉这几只黄蝶,会有怎样的情况发生呢?
这时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很高,七嘴八舌地回答着,学生讨论的结果是蝴蝶将会飞入油菜花地里,找不到蝴蝶了。这样学生对“孩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诗句就自然理解了。最关键的是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热情高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悟到诗人所展现的诗的意境,领悟到诗人构思的精妙,也使学生体验到生活的乐趣,这样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不讲自明了。正像这样,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地进行心理换位,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有极大的帮助。
二、运用语言描绘,紧扣文章脉搏,以言育情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能抓住课文中生动形象的字、词、句、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指导学生领悟文中的情感;或者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新鲜的、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作用的事件,用激情洋溢、声情并茂的语音导读,通过娓娓动听的故事等营造一定的情景和氛围。如:吴晓敏老师在教学抒情散文《海滨仲夏夜》时,首先向学生介绍课文作者对大海的描写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的生活,是潮声,更是心声。特别是在读到“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成了一片霍霍燃烧的火焰,闪烁着、滚动着,消失了,而后面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这一句,尽情描绘了大海的神奇,生动地展现了大海波翻涛涌的壮阔景观。教学中,要求学生仔细品读作者在文章中反复使用的“涌起”“闪烁”“滚动”等动词,使学生顿感大海的宏伟,并萌发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三、巧设课堂问题,引导合理想象,深化情感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除了让学生感受情感、激发情感之外,还有一个如何深化情感、表达情感,形成个性倾向的过程。想象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巧设课堂问题,引导学生合理想象教材描绘的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感。如在教《郑成功》一课时,教师可以选择了几个点,让学生发挥想象。如:郑成功在厦门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加紧操练海军。让学生想象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并且联系正在看的《三国演义》中曹操修造船只、操练海军的情景,想象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情景,从而感受郑成功的军事指挥才能。又如:这支在滔滔海浪中前进的庞大舰队,前后绵延十几里,风帆蔽空,战旗招展。读到这句,让学生想象这支壮大的舰队,整装待发、军容整肃的情景,感受郑成功的军事领导才能及充分准备之后的实绩。再如:敌人惊恐万状,敌军舰队乱作一团。从这一侧面引导学生去想象,联系平时在电视等媒体中所见到的敌人失败的惨状,并且迁移想象,从而让学生知道侧面描写亦能烘托郑军官兵的英勇顽强以及郑成功的军事领导指挥才能。特别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郑军与台湾人民欢庆的情景,高山族酋长拜见郑成功的情景,想象他们可能说什么,可能做什么?学生借助想象文中人物的语言、行动,进一步感受郑成功的英雄形象。郑成功由立誓收复台湾到台湾收复、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多次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地想象,学生巧妙地链接,丰厚了文本内涵,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问题的巧设创设,学生想象力的合理展开,深化了学生的情感。
总之,情感教育渗透语文教学的始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可以促使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化,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一、开展心理换位,引发学生共鸣,以境育情
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表明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并通过各种因素对情感的产生起到综合的作用。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触“境”生情,从而不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促使其主动、快乐地学习。例如,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文就可以创设特定的情景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设相应的情境来帮助学生对古诗意思的理解,对古诗意境的感悟,对诗人感情的体会。一位老师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时,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在一望无际的开满油菜花的田野旁,有一群孩童在快乐地捕捉几只黄色的蝴蝶。下面是课堂实录:
师:你们有没有捕捉过蝴蝶?捕捉时蝴蝶会怎么做?
生:蝴蝶会拼命地逃走。
师:现在这群孩子捕捉这几只黄蝶,会有怎样的情况发生呢?
这时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很高,七嘴八舌地回答着,学生讨论的结果是蝴蝶将会飞入油菜花地里,找不到蝴蝶了。这样学生对“孩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诗句就自然理解了。最关键的是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热情高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悟到诗人所展现的诗的意境,领悟到诗人构思的精妙,也使学生体验到生活的乐趣,这样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不讲自明了。正像这样,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地进行心理换位,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有极大的帮助。
二、运用语言描绘,紧扣文章脉搏,以言育情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能抓住课文中生动形象的字、词、句、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指导学生领悟文中的情感;或者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新鲜的、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作用的事件,用激情洋溢、声情并茂的语音导读,通过娓娓动听的故事等营造一定的情景和氛围。如:吴晓敏老师在教学抒情散文《海滨仲夏夜》时,首先向学生介绍课文作者对大海的描写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的生活,是潮声,更是心声。特别是在读到“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成了一片霍霍燃烧的火焰,闪烁着、滚动着,消失了,而后面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这一句,尽情描绘了大海的神奇,生动地展现了大海波翻涛涌的壮阔景观。教学中,要求学生仔细品读作者在文章中反复使用的“涌起”“闪烁”“滚动”等动词,使学生顿感大海的宏伟,并萌发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三、巧设课堂问题,引导合理想象,深化情感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除了让学生感受情感、激发情感之外,还有一个如何深化情感、表达情感,形成个性倾向的过程。想象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巧设课堂问题,引导学生合理想象教材描绘的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感。如在教《郑成功》一课时,教师可以选择了几个点,让学生发挥想象。如:郑成功在厦门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加紧操练海军。让学生想象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并且联系正在看的《三国演义》中曹操修造船只、操练海军的情景,想象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情景,从而感受郑成功的军事指挥才能。又如:这支在滔滔海浪中前进的庞大舰队,前后绵延十几里,风帆蔽空,战旗招展。读到这句,让学生想象这支壮大的舰队,整装待发、军容整肃的情景,感受郑成功的军事领导才能及充分准备之后的实绩。再如:敌人惊恐万状,敌军舰队乱作一团。从这一侧面引导学生去想象,联系平时在电视等媒体中所见到的敌人失败的惨状,并且迁移想象,从而让学生知道侧面描写亦能烘托郑军官兵的英勇顽强以及郑成功的军事领导指挥才能。特别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郑军与台湾人民欢庆的情景,高山族酋长拜见郑成功的情景,想象他们可能说什么,可能做什么?学生借助想象文中人物的语言、行动,进一步感受郑成功的英雄形象。郑成功由立誓收复台湾到台湾收复、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多次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地想象,学生巧妙地链接,丰厚了文本内涵,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问题的巧设创设,学生想象力的合理展开,深化了学生的情感。
总之,情感教育渗透语文教学的始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可以促使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化,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