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要规格
结构类型: M4/3系统可换镜头数码相机
焦距转换倍率: ×2
影像传感器: 17.3×13.0mm Live MOS传感器,1210万有效像素
LCD: 3.0英寸46万像素TFT LCD,视野率100%
文件格式: RAW、JPEG、AVCHD Lite、Quicktime Motion JPEG
高清拍摄格式: 1280×720,25fps
感光度: 自动/100/200/400/800/1600/3200/智能ISO
除尘系统: 超声波滤镜
经典回潮
美能达Hi-Matic7sII
佳能G-III QL 17
柯尼卡C35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科技和制造业发展突飞猛进,出现了一系列堪称经典的高级旁轴相机,例如佳能G-III QL 17和美能达Hi-Matic7sII等,其特点是小巧精密的全金属机械结构和35-40mm的大光圈定焦镜头。它们的设计理念是:以小巧的机身容纳高素质镜头,实现高画质和便携易用的统一。所以,时至今日,它们仍受到一些影友的喜爱乃至追捧。在数码单反大行其道的今天,同样有不少人需要有轻便高画质的相机。而M4/3系统的出现,让大家看到了数码单反和高端DC之外的全新可能。笔者最近拿到了被网友戏称为“女友一号”的Panasonic Lumix GF1和Lumix G 20mm 1:1.7 ASPH“饼干头”套装,这全新的M4/3系统相机让人不禁想起那些20世纪70年代的日系旁轴,经典的设计理念再一次回潮的时候到了。
外观与操作
GF1与Panasonic之前推出的G1、 GH1同属M4/3系统的G系列。本来M4/3系统是很有可能将机身缩小,做成类似旁轴相机的形状的,但G1和GH1由于设计思路的不同,其外观更像是缩小了的单反相机。如今GF1的思路与奥林巴斯的EP系列相同,都是朝着小体积旁轴相机的方向发展,不过奥林巴斯的外观更复古,而GF1则更显时尚现代。在国内推出的GF1共有黑、红、银灰三种颜色,在日本还推出了白色的版本,从颜色也可以看出GF1的目标用户不仅包括专业摄影人,还包括年轻时尚人群和高端家庭摄影人群,Panasonic日本网站上GF1的页面中,就是由一名家庭主妇手持白色GF1作为标题图片,可见GF1的人群定位。
熟悉Panasonic的LUMIX系列相机的用户很容易就会掌握GF1的界面和操作方式。机身背面的五维按键是主要的菜单操作按键。机顶的拍摄模式拨盘和曝光模式拨盘分两层二合为一,背部有单独的AF/AE锁定按键、对焦模式切换键,为摄影人群经常进行的操作提供了必须的独立按键。可按下的拨轮位于右手拇指的位置,在程序自动、光圈优先和速度优先状态下可通过按下拨轮切换光圈/速度调整和曝光补偿,在手动曝光状态下则通过按下切换光圈和速度值,转动则调整光圈/速度值,这个拨轮的操作非常方便,使用起来并不亚于中端数码单反相机或EP系列的双拨轮设计。
GF1的照片删除按键,在拍摄状态下同时是景深预览按键,由于其无反光镜结构,LCD上的影像是通过始终的实时取景所得,所以按下之后,光圈收缩到相应位置,画面通过电子增益而达到能够观看的亮度,并不会像单反相机那样取景器暗下来,这一点很不错,体现了实时取景的M4/3系统相对单反系统的优势。
与奥林巴斯的EP系列不同的是,GF1在机身上内置了可蛇形弹出的闪光灯,在小巧机身上容纳内闪已属不易,而此内闪的蛇形结构又使闪灯在弹出时向前和向上伸出更远的距离,闪光范围不会受到镜头长度的过多干扰。
蛇形弹出闪灯
拨盘设计很方便在各模式下进行手动调节
机顶有专门的高清摄像按键,可实现一键拍摄
全时动态检测拍摄
由于M4/3系统的G系列皆采用Live MOS传感器,而且即使通过单独购买的EVF取景器进行拍摄,你看到的画面也和传感器“看”到的画面范围相同,都是100%,这一点多数单反相机也很难达到。另外,虽然是可更换镜头的机身结构,但通过取景器所看到的画面都是经过处理器进行过运算的,你所进行的曝光调整,采用的色彩模式和“胶片模式”,都能直观地在LCD或EVF上看到效果。这很方便,不过进行减曝光补偿时的显示效果主要是降低了亮度,而非实际曝光后的效果,看起来有些发灰,这一点还有待提高。
全时动态检测拍摄
GF1拥有两种高清视频格式:AVCHD Lite和Motion JPEG,前者以较小的码流拍摄,适合在拍照片之外拍现场视频,回放分享使用,Motion JPEG则拥有较大的码流,同样一张存储卡能拍摄的时间更短,但便于后期编辑。这两种格式都以最大720P(分辨率1280×720)拍摄,相比GH1的1920×1080全高清要逊色一些。使用GF1拍摄视频有两种方式,可以通过将模式拨盘调整至相应的摄像模式,也可以在任何模式下直接按下机顶的红色摄像按键。GF1的所有“胶片模式”和“我的色彩”功能都可以作用在视频中,但在拍摄视频的时候并不能调整光圈和快门速度,在视频拍摄模式中可以通过曝光补偿来进行实时的曝光调整。在菜单中开启“连续AF”功能后,可以在视频拍摄中连续对焦,但速度较慢,最好还是像拍电影一样,用手动对焦方式,或是使用那只Vario HD 14-140mm 1:4.0-5.8 O.I.S.高清摄像镜头。
“饼干头”与取景器
市售的GF1套机有两个版本,分别配备LUMIX G Vario 14-45mm 1:3.5-5.6 ASPH MEGA O.I.S. 标准变焦镜头和LUMIX G 20mm 1:1.7 ASPH“饼干头”,这只“饼干头”采用5组7片结构,其中有两片非球面镜片,没有光学防抖功能,最近对焦距离0.2m,滤镜直径46mm,体积63mm×25.5mm,重量约为100g。其焦段远可拍人文纪实,近可拍特写,与GF1的小巧机身搭配起来非常合适。不过在“程序自动”模式下,相机会自动将光圈开得偏大,哪怕是拍摄亮度很高的画面,这倒很容易体现出这只镜头的大光圈,也让M4/3系统的GF1更容易出现大家想要的浅景深效果。GF1可向上翻转90°的取景器DMW-LVF1需要单独购买,价格约在1500元左右。这个取景器的分辨率不是很高,用作手动对焦不如LCD,但对于想要拥有旁轴相机拍摄方式的用户来说,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很多影友对M4/3系统的向往就源自使用旁轴相机的操作感受。遗憾的是,取景器接上之后,就只能在LCD和EVF之间切换显示,LCD上不能实时显示拍摄参数。
需单独购买的电子取景器DMW-LVF1
“饼干头”LUMIX G 20mm 1:1.7 ASPH
期待系统的扩展性
目前Panasonic的M4/3系统已经有6只镜头可供使用,一套小型化轻便化的摄影系统已基本形成。由于摄影人群的空前膨胀,若松下公司能推出一种类似小旅行箱套装的东西,将机身和两三只镜头、取景器装入其中,可能会更准确地定位于此类相机的人群——着重轻便与品质。此外,机顶热靴若装上EVF取景器之后,就无法再装功率更大的机顶闪光灯,若能设计一款类似 禄来QZ 35W的闪灯手柄,不仅满足功能需求,且外观复古,令人想起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摄影记者使用的相机。
产于20世纪90年代的禄来QZ35W
Panasonic LUMIX GF1 20mm 1:1.7 ASPH;f2.5,1/60秒;ISO 250;曝光补偿 -1/3EV
“胶片模式”和
“我的色彩”模式
数码相机上的胶片模拟效果不少,LUMIX系列相机也一直有各种胶片模式,包括“标准”、“动态”、“自然”、“平滑”、“怀旧”、“活力”、“标准黑白”、“动态黑白”、“平滑黑白”以及三种自定义胶片模式,可以分别对亮度、对比度、清晰度饱和度和降噪程度进行调整,“多种胶片”模式则分别记录自定义的三种胶片模拟格式。“我的色彩”模式共有7种模式,这7种模式色彩风格都很强,比“胶片模式”要更风格化,但是在这些模式下无法调整光圈快门速度和曝光补偿,这几个模式适合在日常生活中拍摄艺术化的风格的照片。
崛起的新相机系统
综合看来,GF1和奥林巴斯EP系列相机一样,以全新的M4/3结构,朝着一个目标更近了一步:相机的小型便携、高素质、丰富的拍摄乐趣和可扩展性之间的平衡,这个理念与20世纪70年代旁轴的理念不谋而合。目前M4/3系统的这几台小相机都广受关注,其他厂家也正在推出各种不同的APS画幅可换镜头数码相机,各系统能否成为独立于数码单反的系统,还要看推出的小型镜头等附件的多少,以及各阵营之间的力量博弈(Panasonic和奥林巴斯的M4/3镜头皆可互换使用,是一种开放性系统)但是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大家就会有更多选择,找到属于你的那一台可换镜头数码相机。
以“我的色彩”中“轮廓”模式拍摄。
以“我的色彩”中“文雅上品”模式拍摄。
以“胶片模式”中“平滑黑白”模式拍摄。
Info:松下G系统镜头
自从LUMIX G1推出,松下就开始构建自己的G系统镜头群,目前已经推出了5只镜头,另有一只Leica DG镜头,并且在2010年还会有新的镜头推出。
标准变焦镜头:LUMIX G Vario 14-45mm 1:3.5-5.6 ASPH MEGA O.I.S.
广角变焦镜头:LUMIX G Vario 7-14mm 1:4 ASPH
HD变焦镜头:LUMIX G Vario HD 14-140mm 1:4.0-5.8 O.I.S.
望远变焦镜头:LUMIX G Vario 45-200mm 1:4.0-5.6 MEGA O.I.S.
定焦镜头:LUMIX G 20mm 1:1.7 ASPH
微距镜头:Leica DG Macro-Elmarit 45mm 1:2.8 ASPH
(责任编辑:张一)
结构类型: M4/3系统可换镜头数码相机
焦距转换倍率: ×2
影像传感器: 17.3×13.0mm Live MOS传感器,1210万有效像素
LCD: 3.0英寸46万像素TFT LCD,视野率100%
文件格式: RAW、JPEG、AVCHD Lite、Quicktime Motion JPEG
高清拍摄格式: 1280×720,25fps
感光度: 自动/100/200/400/800/1600/3200/智能ISO
除尘系统: 超声波滤镜
经典回潮
美能达Hi-Matic7sII
佳能G-III QL 17
柯尼卡C35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科技和制造业发展突飞猛进,出现了一系列堪称经典的高级旁轴相机,例如佳能G-III QL 17和美能达Hi-Matic7sII等,其特点是小巧精密的全金属机械结构和35-40mm的大光圈定焦镜头。它们的设计理念是:以小巧的机身容纳高素质镜头,实现高画质和便携易用的统一。所以,时至今日,它们仍受到一些影友的喜爱乃至追捧。在数码单反大行其道的今天,同样有不少人需要有轻便高画质的相机。而M4/3系统的出现,让大家看到了数码单反和高端DC之外的全新可能。笔者最近拿到了被网友戏称为“女友一号”的Panasonic Lumix GF1和Lumix G 20mm 1:1.7 ASPH“饼干头”套装,这全新的M4/3系统相机让人不禁想起那些20世纪70年代的日系旁轴,经典的设计理念再一次回潮的时候到了。
外观与操作
GF1与Panasonic之前推出的G1、 GH1同属M4/3系统的G系列。本来M4/3系统是很有可能将机身缩小,做成类似旁轴相机的形状的,但G1和GH1由于设计思路的不同,其外观更像是缩小了的单反相机。如今GF1的思路与奥林巴斯的EP系列相同,都是朝着小体积旁轴相机的方向发展,不过奥林巴斯的外观更复古,而GF1则更显时尚现代。在国内推出的GF1共有黑、红、银灰三种颜色,在日本还推出了白色的版本,从颜色也可以看出GF1的目标用户不仅包括专业摄影人,还包括年轻时尚人群和高端家庭摄影人群,Panasonic日本网站上GF1的页面中,就是由一名家庭主妇手持白色GF1作为标题图片,可见GF1的人群定位。
熟悉Panasonic的LUMIX系列相机的用户很容易就会掌握GF1的界面和操作方式。机身背面的五维按键是主要的菜单操作按键。机顶的拍摄模式拨盘和曝光模式拨盘分两层二合为一,背部有单独的AF/AE锁定按键、对焦模式切换键,为摄影人群经常进行的操作提供了必须的独立按键。可按下的拨轮位于右手拇指的位置,在程序自动、光圈优先和速度优先状态下可通过按下拨轮切换光圈/速度调整和曝光补偿,在手动曝光状态下则通过按下切换光圈和速度值,转动则调整光圈/速度值,这个拨轮的操作非常方便,使用起来并不亚于中端数码单反相机或EP系列的双拨轮设计。
GF1的照片删除按键,在拍摄状态下同时是景深预览按键,由于其无反光镜结构,LCD上的影像是通过始终的实时取景所得,所以按下之后,光圈收缩到相应位置,画面通过电子增益而达到能够观看的亮度,并不会像单反相机那样取景器暗下来,这一点很不错,体现了实时取景的M4/3系统相对单反系统的优势。
与奥林巴斯的EP系列不同的是,GF1在机身上内置了可蛇形弹出的闪光灯,在小巧机身上容纳内闪已属不易,而此内闪的蛇形结构又使闪灯在弹出时向前和向上伸出更远的距离,闪光范围不会受到镜头长度的过多干扰。
蛇形弹出闪灯
拨盘设计很方便在各模式下进行手动调节
机顶有专门的高清摄像按键,可实现一键拍摄
全时动态检测拍摄
由于M4/3系统的G系列皆采用Live MOS传感器,而且即使通过单独购买的EVF取景器进行拍摄,你看到的画面也和传感器“看”到的画面范围相同,都是100%,这一点多数单反相机也很难达到。另外,虽然是可更换镜头的机身结构,但通过取景器所看到的画面都是经过处理器进行过运算的,你所进行的曝光调整,采用的色彩模式和“胶片模式”,都能直观地在LCD或EVF上看到效果。这很方便,不过进行减曝光补偿时的显示效果主要是降低了亮度,而非实际曝光后的效果,看起来有些发灰,这一点还有待提高。
全时动态检测拍摄
GF1拥有两种高清视频格式:AVCHD Lite和Motion JPEG,前者以较小的码流拍摄,适合在拍照片之外拍现场视频,回放分享使用,Motion JPEG则拥有较大的码流,同样一张存储卡能拍摄的时间更短,但便于后期编辑。这两种格式都以最大720P(分辨率1280×720)拍摄,相比GH1的1920×1080全高清要逊色一些。使用GF1拍摄视频有两种方式,可以通过将模式拨盘调整至相应的摄像模式,也可以在任何模式下直接按下机顶的红色摄像按键。GF1的所有“胶片模式”和“我的色彩”功能都可以作用在视频中,但在拍摄视频的时候并不能调整光圈和快门速度,在视频拍摄模式中可以通过曝光补偿来进行实时的曝光调整。在菜单中开启“连续AF”功能后,可以在视频拍摄中连续对焦,但速度较慢,最好还是像拍电影一样,用手动对焦方式,或是使用那只Vario HD 14-140mm 1:4.0-5.8 O.I.S.高清摄像镜头。
“饼干头”与取景器
市售的GF1套机有两个版本,分别配备LUMIX G Vario 14-45mm 1:3.5-5.6 ASPH MEGA O.I.S. 标准变焦镜头和LUMIX G 20mm 1:1.7 ASPH“饼干头”,这只“饼干头”采用5组7片结构,其中有两片非球面镜片,没有光学防抖功能,最近对焦距离0.2m,滤镜直径46mm,体积63mm×25.5mm,重量约为100g。其焦段远可拍人文纪实,近可拍特写,与GF1的小巧机身搭配起来非常合适。不过在“程序自动”模式下,相机会自动将光圈开得偏大,哪怕是拍摄亮度很高的画面,这倒很容易体现出这只镜头的大光圈,也让M4/3系统的GF1更容易出现大家想要的浅景深效果。GF1可向上翻转90°的取景器DMW-LVF1需要单独购买,价格约在1500元左右。这个取景器的分辨率不是很高,用作手动对焦不如LCD,但对于想要拥有旁轴相机拍摄方式的用户来说,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很多影友对M4/3系统的向往就源自使用旁轴相机的操作感受。遗憾的是,取景器接上之后,就只能在LCD和EVF之间切换显示,LCD上不能实时显示拍摄参数。
需单独购买的电子取景器DMW-LVF1
“饼干头”LUMIX G 20mm 1:1.7 ASPH
期待系统的扩展性
目前Panasonic的M4/3系统已经有6只镜头可供使用,一套小型化轻便化的摄影系统已基本形成。由于摄影人群的空前膨胀,若松下公司能推出一种类似小旅行箱套装的东西,将机身和两三只镜头、取景器装入其中,可能会更准确地定位于此类相机的人群——着重轻便与品质。此外,机顶热靴若装上EVF取景器之后,就无法再装功率更大的机顶闪光灯,若能设计一款类似 禄来QZ 35W的闪灯手柄,不仅满足功能需求,且外观复古,令人想起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摄影记者使用的相机。
产于20世纪90年代的禄来QZ35W
Panasonic LUMIX GF1 20mm 1:1.7 ASPH;f2.5,1/60秒;ISO 250;曝光补偿 -1/3EV
“胶片模式”和
“我的色彩”模式
数码相机上的胶片模拟效果不少,LUMIX系列相机也一直有各种胶片模式,包括“标准”、“动态”、“自然”、“平滑”、“怀旧”、“活力”、“标准黑白”、“动态黑白”、“平滑黑白”以及三种自定义胶片模式,可以分别对亮度、对比度、清晰度饱和度和降噪程度进行调整,“多种胶片”模式则分别记录自定义的三种胶片模拟格式。“我的色彩”模式共有7种模式,这7种模式色彩风格都很强,比“胶片模式”要更风格化,但是在这些模式下无法调整光圈快门速度和曝光补偿,这几个模式适合在日常生活中拍摄艺术化的风格的照片。
崛起的新相机系统
综合看来,GF1和奥林巴斯EP系列相机一样,以全新的M4/3结构,朝着一个目标更近了一步:相机的小型便携、高素质、丰富的拍摄乐趣和可扩展性之间的平衡,这个理念与20世纪70年代旁轴的理念不谋而合。目前M4/3系统的这几台小相机都广受关注,其他厂家也正在推出各种不同的APS画幅可换镜头数码相机,各系统能否成为独立于数码单反的系统,还要看推出的小型镜头等附件的多少,以及各阵营之间的力量博弈(Panasonic和奥林巴斯的M4/3镜头皆可互换使用,是一种开放性系统)但是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大家就会有更多选择,找到属于你的那一台可换镜头数码相机。
以“我的色彩”中“轮廓”模式拍摄。
以“我的色彩”中“文雅上品”模式拍摄。
以“胶片模式”中“平滑黑白”模式拍摄。
Info:松下G系统镜头
自从LUMIX G1推出,松下就开始构建自己的G系统镜头群,目前已经推出了5只镜头,另有一只Leica DG镜头,并且在2010年还会有新的镜头推出。
标准变焦镜头:LUMIX G Vario 14-45mm 1:3.5-5.6 ASPH MEGA O.I.S.
广角变焦镜头:LUMIX G Vario 7-14mm 1:4 ASPH
HD变焦镜头:LUMIX G Vario HD 14-140mm 1:4.0-5.8 O.I.S.
望远变焦镜头:LUMIX G Vario 45-200mm 1:4.0-5.6 MEGA O.I.S.
定焦镜头:LUMIX G 20mm 1:1.7 ASPH
微距镜头:Leica DG Macro-Elmarit 45mm 1:2.8 ASPH
(责任编辑: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