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养老之殇

来源 :现代养生·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ry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在豫西南农村有句顺口溜是反映老年生活境况的:“儿住瓦房孙住楼,老头老婆住村头儿;儿子烧煤孙烧气儿,老头老婆柴火棍儿;儿子压水孙抽水,老头老婆得抬水……”民谣声声透凄凉,由于儿孙不孝,几多农村老人,犹如风中残烛——
  凄凉的晚年
  杨文老人的感慨:
  杨文老人是内乡县赤眉镇王沟村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曾担任村民小组长并兼任村民事调解委员,一辈子不知处理过多少赡养纠纷案件。可是,到了老年却遭遇了同样的情形——前几年因为赡养问题,两个儿子推诿扯皮。前年,两个儿子不幸一块儿出车祸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已经让杨文老两口痛不欲生。然而,不料想,因为赡养爷爷奶奶的事,两个孙子商量不到一块儿,整天吵吵闹闹。2012年4月份,还闹上了法庭,搞得当了一辈子“民调委员”的杨文老人颜面尽失,不但在村里抬不起头来,而且为了索要法院判定的赡养费用(米面和药费等),不得不低声下气地求告两个孙子和孙媳妇。
  “这年头,有了儿子,咱就成了‘儿子’;有了孙子,咱就变成了‘孙子’。”面对笔者的采访,表情复杂的杨老无奈的自嘲和叹息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现在是,家有一老,如有一草。老人就是酱盘子,儿孙们都来蘸,酱蘸完了,盘子也就扔了。”
  张大爷的悲哀:
  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役负伤的退伍荣誉军人张大爷,2011年不小心摔了一跤,以致半身不遂,吃喝拉撒都需要家人伺候。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时间一长,儿子儿媳妇对张大爷的照顾不再那么用心了。到后来,张大爷被家人安置于一肮脏小屋内,饭菜也凉一顿热一顿。病榻上的张大爷整日泪水涟涟……
  2012年春节前后亲朋邻里忽然发觉张家儿子儿媳妇一改往日对张大爷的冷淡态度,一下子孝敬起来了。半年来不但照顾周到,而且整天生怕张大爷离开人世,大病小病都抓紧时间送张大爷去医院治疗。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镇民政所换了新的所长,善于做思想工作。春节前慰问时,所长对张大爷的儿子儿媳说:“老张每月生活补助可是一千五百多块钱啊,除了吃喝(吃药国家还报销一部分),起码还能剩下千儿八百块钱,一年下来是多少呢?一万多块哟,赶上你家种10亩薄地呢!你家养头猪每年才能挣多少钱呀?养老张比养头猪划算多了!老张简直是棵‘摇钱树’呢!你们要是不养,民政所可找人代养啦。”儿子媳妇算算账,觉得是这个理儿,故而改变了原来的做法……
  顺口溜里的养老之忧
  儿住瓦房孙住楼,老头老婆住村头儿。
  内乡县赤眉镇竹园村周全生老两口膝下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这几年靠养猪致富,年收入10万元左右,二儿子的花生米加工生意也红红火火。他们在富裕之后都各自为自己的儿子盖起了小洋楼,可在养老问题上,却十分吝啬。刚开始是每人养一位老人,后来又嫌弃老人不中用,怎么办?后经多次做工作,兄弟两人出资在村头苹果园边上给老人盖了一间小棚屋,算是两位老人的安身之处。
  内乡县人大代表、县文明办主任张宛玉告诉笔者,如今,在一些村庄的边沿或偏僻之处的低矮小屋里,住的多是年迈的老人,这些老人并不是无儿无女户,但他们却不能与儿女们住在一起安度晚年。相反,那些无儿无女的“五保老人”,晚年过得比有儿有女的老人们要舒坦得多,因为随着这些年国家养老优惠政策的普及与推广,政府早已给独自在家的“五保老人”盖起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而“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们则被接到乡镇政府的敬老院里安度晚年。
  儿子烧煤孙烧气儿,老头老婆柴火棍儿。
  杨庄村的胡老汉只有一个儿子,老两口对其爱如掌上明珠。辛苦大半辈子把儿子拉扯大了,使他成家立业。等儿子有了儿子,胡老汉老两口更是倍加疼爱,不顾年老体弱,又帮儿子把孙子拉扯大。寒来暑往,数番春秋,转眼又到了孙子成家立业的时候。可孙媳妇却提出不跟公公婆婆一块儿住,必须给他们小两口另建一处独院才肯嫁过来。怎么办?当初儿子结婚时,胡老汉为了让儿子住得宽敞,自己和老伴儿就搬出老宅,另选一处安身。这下孙子也要住单门独院,儿子只有搬出,占了胡老汉的住处,而胡老汉的简易住房不能再住,不得不再一次搬迁,在村边炕烟炉旁搭起一间简易住房。
  杨庄村村主任杨新民告诉笔者,原本想四世同堂的胡老汉,不得不与儿子、孙子分居异处。如今祖孙三代的生活状况迥异:孙子结婚后一日三餐烧的是液化气,儿子虽赶不上孙子,却一年到头烧煤球儿,唯独胡老汉老两口因丧失挣钱能力,无钱购煤更别说液化气了,只有每天起早贪黑背起箩筐拾柴烧。
  儿子压水孙抽水,老头老婆得抬水。
  胡杨村王大山老人,老两口今年七十多岁,生有一男两女,两个女儿出嫁后,儿子也成了家。前些年老两口既能下地劳动又能照看孙子,可以给儿子扛“半壁江山”,儿子就让两位老人跟自己在一起生活。随着时光的流逝,等到给孙子盖了上四下四的小洋楼并娶了孙媳妇后,老两口也到了人生的晚秋,成了只能吃不能干的“废物”,被儿子驱之门外,在村南路边的一块菜地里给老人盖起了两间小草房,让两位老人在此“安度晚年”。孙子吃水用的是抽水泵,电闸一推,清水哗哗流,用上了自来水;儿子虽然落后,但家中也有压水井。儿孙两代人唯独都不舍得给王大山老两口打口井,一对老人只好每天用一根棍儿和一只水桶,到邻舍抬水吃。
  内乡县人大代表、县人大法工委主任马跃华说,眼下一些年轻人,吃喝玩乐,穿金戴银,挥金如土,对父母却不尽孝道。他们对父母只做经济上的算计,一旦父母“油水”被榨干后,就视之如草介,弃之如敝履。
  退了不再显风光,老了还要儿女养。
  许忠义曾任村干部32年,前年退休了,退休金每月50多元,日子过得很紧巴,老许就试探着向子女们要点儿生活费。可是话刚出口,就被儿子儿媳们给呛了个满脸通红,“你是老党员,又是老支书,一辈子光知道给共产党干事儿,老了乡政府应该养活你哩,再说啦,你不是还有退休金吗?”
  据调查,其实不单单农村普通老人存在养老问题,即使农村的村干部们也大都有后顾之忧。
  内乡县人大代表、县人大农工委主任刘大伟告诉笔者: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基层干部量大面广。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传统习惯,人们对农村基层干部的艰辛,多少有点漠然视之,对他们的苦衷,则不太理解。据内乡县灌涨镇人大调查,由于农村实行税费改革,村干部也是由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发放工资的,由于历史账太多太滥,好多已退休的村干部长年或数年领不到所谓的“退休金”,即使每个月发放50元左右的退休金,对于养老来说也是杯水车薪,使得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到老既无积蓄又无缘求助国家养老,子女们多生埋怨与嘲讽,致使他们晚境凄凉。   赡养难透视
  内乡县人大和县民政局2009年组织人员对全县的农村养老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45%的老人与儿女分居,93%的老人一年添不上一件新衣,67%的老人吃不起药,86%的老人得了大病住不起医院,52%的老人子女对年迈的父母感情麻木……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郑德欣说,2005年以来,内乡县农村赡养案件每年均以7.3%的幅度递增,形成拒养老人并造成赡养纠纷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社会因素。一是农村老人大都失去了劳动能力,在家庭由主角变为配角,角色转换,老人的生活质量随之改变;二是打工经济潮起潮涌,青年人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少人自私自利图享受,视老人为包袱、累赘,不愿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
  2.经济因素:“娶媳建房像烧钱,一病退到解放前”,“家有大学生,穷得像个坑”。目前,在农村,因为娶媳妇建房屋、患大病和子女上大学等因素,导致部分家庭返贫,而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便是年迈的老人。
  3.习性因素:老年人大多喜欢安居独处,加之婆媳矛盾等因素,导致年轻人不愿与老年人一起共同生活,最终发展到不赡养老人的地步。
  4.再婚因素:“黄昏恋”和老人再婚现象日趋增多。由于再婚,子女之间就会在赡养和房子问题上掀起一场场遗产风波。再加上有些子女封建意识严重,认为老子再婚、母亲改嫁是“老不正经,丢人现眼”,粗暴地干涉父母的婚姻自由。老人再婚后,子女干脆就不认双亲,更谈不上赡养了。
  5.多子女因素:在农村,子女越多,分家造成的矛盾就越大。子女们无端地埋怨父母“分家不公”,并以此为借口拒绝赡养老人,使老人生活挂“空挡”。
  对策与建议
  据有关资料显示,到2012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8亿,已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这其中80%以上的老年人生活在农村,除极少数五保户由集体供养外,绝大部分老年人则要靠家庭子女供养。因此必须标本兼治,防患于未然。
  1.弘扬中华民族养老孝亲的优良传统。中国有中国的国情,在目前还主要靠子女养老的广大农村,“孝道”须臾不可或缺!作为子女,无论其有千条原因,万般理由,不孝敬老人不赡养老人,都是站不住脚的。在重视“三农”,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应该加强对青少年一代尊老敬老传统美德的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养老的良好风气。应该在农村大张旗鼓地开展“好媳妇”、“孝心大比拼”等评选活动,树孝风正气,遏制不孝敬老人的歪风邪气。比如,内乡县人大代表、城镇书院村村主任、民调主任李玉华坚持张贴“子女赡养榜”,公开监督子女赡养父母,效果就特别好。
  2.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努力扩大办案的社会效果,建立“农村赡养巡回法庭”,选择典型的赡养案件,到案发地公开审理,以案说法,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
  3.建立健全基层民调组织,及时化解家庭矛盾。为老年人排忧解难,力争使赡养案件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作为处于前沿阵地的人民法庭也要及时指导民调组织的工作,确保调解合法、及时、到位。
  4.严厉打击那些虐待、遗弃老人的刑事犯罪分子,依照《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对那些虐待老人的子女该绳之以法的决不姑息纵容,对刁蛮撒野的儿媳妇进行依法制裁和惩戒,以儆效尤,倡导孝道,在年轻人中形成“孝子贤孙人人敬,逆子蛮孙人人谴”的社会舆论氛围。
  5.尽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制与保障体系。毫无疑问,鉴于中国的国情,目前广大农村仍然采取传统的子女养老模式。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走出传统养老模式,实行社会化养老,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基本的为人之道!愿老人们都能有个好的归宿,都能有个幸福安乐的晚年。
其他文献
“霜风棱棱万木枯,梅花破萼犹含须”。每值冬末春初之季,百花凋谢,唯有梅花,傲然挺立,迎着凛冽的寒风,顶着皑皑的白雪,绽蕾展朵,喷芳吐艳,给人们送来了春天的信息,展示出春光明媚,妍丽动人的景象。梅花,又名春梅、酸梅、乌梅、红梅等,为多年生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主干挺拔,株高可达1~8米。梅花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被誉为“花中之魁”。《广群芳谱》列其为第一,1987年被列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首,当
吃鸡蛋皮肤起斑,吃红薯烧心,吃巧克力头痛……人体赖以生存的食物竟有如此“不友好”的反应,实在出人意料。其实,这就是科学家所说的食物之“副作用”。“副作用”似乎是药物的“专利”,与食物联系在一起虽有些不伦不类,却是活生生的现实。这些“副作用”或改变你的形象,或影响你的健康,不可听之任之,趋利避害才是明智之举。副作用一:败坏你的体味黑榜食物:肉类、咖喱、大蒜、洋葱等。医学解析:肉类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很
7月31日上午,刚刚结束学习的内养功法国学习团,在国家医学气功北戴河教育基地举行了一次座谈会,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院长王培芝、副院长刘亚非、法国巴黎东方文化传播中心副主席柯文等出席。会议由刘副院长主持,作为内养功传人,她看到这么多热爱内养功的外国友人,脸上一直带着欣然的微笑。今年是法国东方文化传播中心成立二十周年,也是与河北省气功医疗医院合作十八年。王培芝院长对气功的发展十分重视,并且很关心外国人对
每种职业都会因其工作的特殊性,给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带来或多或少的心理创伤。但一些高危职业的从业者,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焦虑、厌烦、情绪低落,甚至失眠、噩梦连连时,就要警惕职业性心理创伤正在不知不觉中伤害着你。  职业心理创伤  一些特殊职业,其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及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对从业人员的心理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估算的。专家指出,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心理医生和进行灾难报道的记者及战地记者等,他们都是职业性心
人饮用优质小分子水,注意合理膳食,可以逐渐逆转、减轻至消除动脉粥样硬化,彻底治愈高(低)血压和冠心病,这不是梦呓或理想,而是经过12年实践证明的现实。12年来,我一直对饮用优质小分子水用户承诺疗效,并跟踪调查,看饮用后能否根治高血压和冠心病。报据用户反馈表明,该品已治愈了3万多患者的冠心病和脑动脉粥样硬化、高(低)血压、高血脂和高黏血症。许多冠心病患者治愈后反映,饮用三五个月内,都消除心痛、胸闷、
年长的人总是忘不了给那些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忠告:在人生的路上,要多把自己看轻些。这忠告,包含着几缕沧桑,但更多的是对生活的一种超越。  诗人鲁藜说,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还是把自己当做泥土吧!孔繁森就曾这样告诫自己:“把自己当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  看轻自己是一种人生哲学。看轻自己才能“飞”起来。有这么一个寓言说得非常形象:人问天使:“为什么你能飞,而我们却飞不起来呢?”
在当代中国,曾几何时,年轻人掀起的离婚潮,潮起潮涌,似乎不足为奇。可是,近些年来,一些老年人也来凑热闹赶时髦。这是为什么呢?笔者最近收集到河南省南阳市两个案例,颇发人深省。  案例一:  七旬老奶奶说:“我要离婚!”  也许有人不会相信,但这确是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年届七旬的老奶奶,还在挨她丈夫的打骂。她在与丈夫半个多世纪的婚姻生活中,从未得到过独立的人格和尊重。  过去农村结婚早,那年她只有14岁
居住环境最重要的是健康环保,刚装修完的房子再漂亮也别急着住进去,如果房屋内有毒有害气体和辐射超出国家标准,将对您及家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所以,在签订装修合同时,一定要附加说明“所装修完工的房屋室内空气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只有正规的装修公司才敢做出如此承诺。但现在有不少这样的检测机构,而且收费悬殊很大,消费者一头雾水,不知该如何选择。  检测“游击队”应运而生  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人
8月7日是立秋节气,天气开始进入秋季。秋令时节,天气转凉,人的味觉增强,食欲大增,饮食会不知不觉过量,使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所以秋补要注意营养均衡,控制热量。秋天气候干燥,秋燥常会使人的皮肤和口角干裂,皱缩增多,口干咽燥。故应多食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银耳等。下面介绍一款养生润肺小吃——果香糯米梨。  主料:梨2个,糯米适量。  辅料:蜜枣适量,葡萄干适量,甜玉米粒适量。 
一天早晨的7点左右,一位姓吴的退休老干部被120急救车送进了医院。入院时吴大伯口歪眼斜,已不能说话,老伴儿讲述说,头天夜晚,吴大伯参加单位组织的老干部座谈会,喝了三四杯白酒,因为天气闷热,与邻居打麻将将近12点才回来,回来后冲了个澡就睡了。为了不打扰他休息,老伴儿到另一个屋子休息了。第二天早晨,喊他起来上街买豆浆时,怎么喊也没有动静,老伴儿感觉不对劲了,赶紧打开房门,又是喊又是摸的。可是,不摸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