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7-0230-02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小学正是孩子语文学习能力与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一、注重预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农民在耕地前要“备耕”,工人在生产前要“备料”,战士在打仗前要“备战”,这都是“预”。同样道理学生在上课之前,也要准备准备,这准备就是指预习,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先预习后上课。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布置预习就是一句话:“今天回家预习某某课。”学生往往无所适从,充其量只是读一读课文,甚至有些学生連课文都可能没有读通,只是草草地记上几个符号来证明自己已经预习。这样不仅达不到预习的目的,反而会养成学生做事盲目、草率的坏习惯。我们的学生千差万别,他们的接受、理解、感悟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告诉我们:预习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尤其是低年级的预习要求,更应尽量从学生实际出发,起点要低,要循序渐进地设立恰当的预习目标。我从一年级下册刚开始要求学生预习时就较好地把握了这一原则。首先,我将预习步骤编成儿歌:翻开书,找生字,打上点,标音节。课文美,我来读,第一遍,慢慢读,第二遍,放声读,第三遍,细细读。请父母,来欣赏。然后,我将课文抄在黑板上按照儿歌的顺序,一步一步带领孩子们完整地完成一次预习过程,让预习流程牢牢地装进他们的小脑袋里。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我班90%以上的孩子能主动完成预习作业,于是我又在原有基础上再加一条要求:标出自然段或儿歌小节。实践证明:这种固定的流程对低段的孩子来说特别有利于学生养成有序的预习习惯。进入二年级以后,孩子们的知识储备多了,理解能力也更强了,并学会了查字典,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因此,在预习要求上我做了一些调整,但仍然坚持好记易操作的原则。我把预习的要求归并为5个字:读、标、圈、组、签。具体为:读,读通课文,最少两遍;标,标出自然段或小节;圈,圈出生字,注上音节并括出带生字的词语;组,查字典给生字组两个词;签,家长针对预习完成情况签字。新的要求,我仍然用板书演示,一步一步教给学生。这些要求简洁、有序,都是学生稍做努力就能完成的目标,所以孩子比较乐于完成预习作业。随着年级的升高我逐步增加要求,例如: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你懂得了什么,标出好的词语句子,你的疑惑是什么等等。另外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加上批注,以便加深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发现孩子们不但掌握字词的能力加强了,而且阅读水平提高了很多,理解力也上升了很大水平,一篇课文基本不用老师讲学生自己彼此讲解互相点拨已经理解得很到位了,老师只不过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这样,既减少了一些老师过多的机械讲解,又锻炼了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孩子们的课堂效率 。
二、打造课堂阵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随着课堂改革预审会发展的需求,教师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只是教会学生学习,更重要是教会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本领。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好的老师是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本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只有酝酿浓厚的自主学习环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各种潜能,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小主人。
(一)情境激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兴趣才有潜力,有兴趣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教学一年级课文《小熊住山洞》时,开篇便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美丽的视频情境,引导学生欣赏一年四季美丽的森林画面,同时配上动听的音乐,立即将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全部调动起来,将学生带入美的境界,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通过视频让学生对美丽的森林有了形象生动的认识,接着我利用板画(展示小熊),想不想听听小熊的故事,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孩子们的兴趣立刻调动起来,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愿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的兴趣。此情境的创设连接出下一情境,让学生在连续的情境中,把学习看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以积极主动的方式去学习,从而在内心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二)合作交流进课堂,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俗话说“柴多火焰高,人多办法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培养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小组合作是课堂充满生机活力的载体之一。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呢?制订具体的学习目标是我的首选。如我在教学《三只白鹤》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2)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3)我会讲:把你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日积月累,长年累月,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的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
1、小组学习的内容可以自主选择,充分肯定学生的自主地位。所以,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大大提高。我还是以《三只白鹤》为例,由于本篇课文结构大致相似,所以,我让学生首先画出自己心中的太阳来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然后再选择相应的段落学习。学生在交流中情绪高涨,全班交流时个个跃跃欲试。文章内容就在学生朗读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而教师只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参与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课堂操作中,一个问题提下去,如果不给足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那将会给课堂带来冷场,或是肤浅假象的火爆。作为教师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当学生还未充足地去讨论,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情流露,教师就草草收场,势必起到反作用,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
2、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创造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科学家牛顿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如我在教四年级《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后,我班同学提出:“老师,课题中的‘借’用的不恰当,我认为应该用‘骗’。因为“借”按一般理解该是在征得别人的同意的情况下,拿别人东西再归还。可课文中诸葛亮借的箭并没有经过曹操的同意,也没有归还。”说得真好,我精心准备的教案用不上了,我灵机一动何不来个辩论赛,分正方反方,正方说出“借箭”的理由,反方说出“骗箭”的理由。学生共分两组进行辩论赛,双方讨论激烈,不仅锻炼了口语能力,又极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生跃跃欲试,整节课学生都处在积极的自主学习中,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里闪耀。
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三、利用课外作业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基础作业+星级作业
传统的作业一般由老师统一布置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致使很多学困生完不成作业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因此我把每次的作业分成基础部分和星级选作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实力自主选择作业 。当然如果克服了困难完成星级作业的同学将被评为星级学者,完成基础部分的同学将为自己所在小组添一颗星,这样每个小组都不敢落后,优秀的学生自然会主动帮助学困生,使自己小组获得优秀小组,同学们互帮互比,谁也不肯落后。时间长了,不管是优秀生还是学困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自主学习能力也有了不同程度上的提高。
2、制订表格,加强自我监控能力
当然,只有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才能完成的最佳。在作业设置上我征求了同学们的意见,让孩子们自己制订了作业监督小表格,来督促自己独立高效的完成作业。同学们在交流与讨论后根据自己的弱点从时间、难度、独立、效果等方面制订了督促自己的表格 。把以往的“要我做作业”变为“我要做作业”,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好好作业的兴趣。
所用时间 是否独立 所选难度 作业效果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3、学生参与作业评价
根据学生学习程度不同,按比例分成学习小组,同时选出一些优秀学生任学习小组长负责本组作业及学习检查任务。然后个小组之间进行评比,选出每天作业优秀的小组公布到板报上进行表扬激励。当然哪个小组长也不敢落后,每天早早来到学校帮助自己的组员达到优秀。各个组员各个小组长都会为优秀努力完成作业。你瞧,教室门刚一开小组长各负其责,有的在检查背诵,有的在检查作业。同学们有的背课文,有的找作业,有的互相讨论昨天的难题,当然还有个别同学在偷偷地忙着补作业,因为没有足額完成被小组长逮个正着,只能乖乖就范了。
综上所述,我们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真正的做到尊重学生,实现教学民主,给学生以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要我学会”变为“我要会学”,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积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学生也只有具备主动探索的精神并有自我调控的能力,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任重而道远,每个阶段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不同的。只要我们老师始终把培养学生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放在第一位,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我们的学生也会受益终生。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小学正是孩子语文学习能力与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一、注重预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农民在耕地前要“备耕”,工人在生产前要“备料”,战士在打仗前要“备战”,这都是“预”。同样道理学生在上课之前,也要准备准备,这准备就是指预习,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先预习后上课。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布置预习就是一句话:“今天回家预习某某课。”学生往往无所适从,充其量只是读一读课文,甚至有些学生連课文都可能没有读通,只是草草地记上几个符号来证明自己已经预习。这样不仅达不到预习的目的,反而会养成学生做事盲目、草率的坏习惯。我们的学生千差万别,他们的接受、理解、感悟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告诉我们:预习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尤其是低年级的预习要求,更应尽量从学生实际出发,起点要低,要循序渐进地设立恰当的预习目标。我从一年级下册刚开始要求学生预习时就较好地把握了这一原则。首先,我将预习步骤编成儿歌:翻开书,找生字,打上点,标音节。课文美,我来读,第一遍,慢慢读,第二遍,放声读,第三遍,细细读。请父母,来欣赏。然后,我将课文抄在黑板上按照儿歌的顺序,一步一步带领孩子们完整地完成一次预习过程,让预习流程牢牢地装进他们的小脑袋里。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我班90%以上的孩子能主动完成预习作业,于是我又在原有基础上再加一条要求:标出自然段或儿歌小节。实践证明:这种固定的流程对低段的孩子来说特别有利于学生养成有序的预习习惯。进入二年级以后,孩子们的知识储备多了,理解能力也更强了,并学会了查字典,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因此,在预习要求上我做了一些调整,但仍然坚持好记易操作的原则。我把预习的要求归并为5个字:读、标、圈、组、签。具体为:读,读通课文,最少两遍;标,标出自然段或小节;圈,圈出生字,注上音节并括出带生字的词语;组,查字典给生字组两个词;签,家长针对预习完成情况签字。新的要求,我仍然用板书演示,一步一步教给学生。这些要求简洁、有序,都是学生稍做努力就能完成的目标,所以孩子比较乐于完成预习作业。随着年级的升高我逐步增加要求,例如: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你懂得了什么,标出好的词语句子,你的疑惑是什么等等。另外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加上批注,以便加深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发现孩子们不但掌握字词的能力加强了,而且阅读水平提高了很多,理解力也上升了很大水平,一篇课文基本不用老师讲学生自己彼此讲解互相点拨已经理解得很到位了,老师只不过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这样,既减少了一些老师过多的机械讲解,又锻炼了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孩子们的课堂效率 。
二、打造课堂阵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随着课堂改革预审会发展的需求,教师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只是教会学生学习,更重要是教会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本领。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好的老师是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本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只有酝酿浓厚的自主学习环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各种潜能,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小主人。
(一)情境激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兴趣才有潜力,有兴趣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教学一年级课文《小熊住山洞》时,开篇便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美丽的视频情境,引导学生欣赏一年四季美丽的森林画面,同时配上动听的音乐,立即将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全部调动起来,将学生带入美的境界,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通过视频让学生对美丽的森林有了形象生动的认识,接着我利用板画(展示小熊),想不想听听小熊的故事,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孩子们的兴趣立刻调动起来,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愿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的兴趣。此情境的创设连接出下一情境,让学生在连续的情境中,把学习看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以积极主动的方式去学习,从而在内心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二)合作交流进课堂,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俗话说“柴多火焰高,人多办法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培养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小组合作是课堂充满生机活力的载体之一。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呢?制订具体的学习目标是我的首选。如我在教学《三只白鹤》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2)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3)我会讲:把你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日积月累,长年累月,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的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
1、小组学习的内容可以自主选择,充分肯定学生的自主地位。所以,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大大提高。我还是以《三只白鹤》为例,由于本篇课文结构大致相似,所以,我让学生首先画出自己心中的太阳来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然后再选择相应的段落学习。学生在交流中情绪高涨,全班交流时个个跃跃欲试。文章内容就在学生朗读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而教师只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参与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课堂操作中,一个问题提下去,如果不给足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那将会给课堂带来冷场,或是肤浅假象的火爆。作为教师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当学生还未充足地去讨论,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情流露,教师就草草收场,势必起到反作用,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
2、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创造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科学家牛顿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如我在教四年级《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后,我班同学提出:“老师,课题中的‘借’用的不恰当,我认为应该用‘骗’。因为“借”按一般理解该是在征得别人的同意的情况下,拿别人东西再归还。可课文中诸葛亮借的箭并没有经过曹操的同意,也没有归还。”说得真好,我精心准备的教案用不上了,我灵机一动何不来个辩论赛,分正方反方,正方说出“借箭”的理由,反方说出“骗箭”的理由。学生共分两组进行辩论赛,双方讨论激烈,不仅锻炼了口语能力,又极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生跃跃欲试,整节课学生都处在积极的自主学习中,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里闪耀。
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三、利用课外作业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基础作业+星级作业
传统的作业一般由老师统一布置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致使很多学困生完不成作业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因此我把每次的作业分成基础部分和星级选作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实力自主选择作业 。当然如果克服了困难完成星级作业的同学将被评为星级学者,完成基础部分的同学将为自己所在小组添一颗星,这样每个小组都不敢落后,优秀的学生自然会主动帮助学困生,使自己小组获得优秀小组,同学们互帮互比,谁也不肯落后。时间长了,不管是优秀生还是学困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自主学习能力也有了不同程度上的提高。
2、制订表格,加强自我监控能力
当然,只有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才能完成的最佳。在作业设置上我征求了同学们的意见,让孩子们自己制订了作业监督小表格,来督促自己独立高效的完成作业。同学们在交流与讨论后根据自己的弱点从时间、难度、独立、效果等方面制订了督促自己的表格 。把以往的“要我做作业”变为“我要做作业”,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好好作业的兴趣。
所用时间 是否独立 所选难度 作业效果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3、学生参与作业评价
根据学生学习程度不同,按比例分成学习小组,同时选出一些优秀学生任学习小组长负责本组作业及学习检查任务。然后个小组之间进行评比,选出每天作业优秀的小组公布到板报上进行表扬激励。当然哪个小组长也不敢落后,每天早早来到学校帮助自己的组员达到优秀。各个组员各个小组长都会为优秀努力完成作业。你瞧,教室门刚一开小组长各负其责,有的在检查背诵,有的在检查作业。同学们有的背课文,有的找作业,有的互相讨论昨天的难题,当然还有个别同学在偷偷地忙着补作业,因为没有足額完成被小组长逮个正着,只能乖乖就范了。
综上所述,我们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真正的做到尊重学生,实现教学民主,给学生以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要我学会”变为“我要会学”,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积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学生也只有具备主动探索的精神并有自我调控的能力,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任重而道远,每个阶段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不同的。只要我们老师始终把培养学生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放在第一位,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我们的学生也会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