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lin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经问过一些不同地区的高三学生:“大家已经学过了《秋水》《庖丁解牛》《逍遥游》,那么,你们知道道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吗?”他们大多先是一愣,继而回答:“清静无为”“无为而治”“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等。但是,这些答案是准确的吗?当然不是!那么,答案从哪里来的呢?——老师的讲解,课堂的板书,教参的总结……
  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照出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习惯于接受现成的结论,而惰于释放个人的智慧!
  应该承认,对于学生来说,“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都是必要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但是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接受性学习”几乎成了学生唯一的学习方式,因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退化了学生的灵性,麻木了学生的情感,遑论发展学生的个性?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跃进,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也在不断改变,不断丰富。我们不能只把静止的、确定的知识作为唯一的知识类型,我们还必须重视那种不能在老师的传授过程中学会的智慧型的知识。那些知识的获得,需要回到生活,需要在做事中探究,需要丰富的感受和丰富的人生经验。
  目前,“探究”已经成为2007年新课标语文高考的能力考查层级,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探究性学习?看了陈成龙老师执教《最后一课》的文章,我们可以从中为中学探究性阅读教学找到以下参照:
  
  一、明确探究性学习实施的前提——学生必须熟悉文本
  陈老师在文章开头部分就强调,“首先,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可以想见,老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应该有非常明确的要求,引导学生熟悉文本,理解内容;启发学生既要遵从文本本身的规律,又要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接近作者。
  没有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熟悉做基础,下面的教学环节,如观察画面、提出问题、回归文本、做出评价、更新画面、交流结果等,是不可能顺利推进的。
  因此,预习是重要的,而在学生没有预习习惯或预习效果很难保证的教学环境下,老师必须拿出课堂教学时间,实现这个前提,也就是说,熟悉文本,是探究性学习的第一步。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中,也存在着对探究性学习的偏颇理解,如课堂上追求“热热闹闹”,发言可以“漫无边际”,不管学生说什么,老师都一律赞以“好”“太好了”“连我都没想到”云云,致使探究性学习迷了路。这与忽略了熟悉文本这个前提有着直接的联系。
  
  二、明确探究性学习实施的本质——鼓励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思维
  2006年9月11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六届亚欧首脑会议闭幕式上致辞说: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古老文化,包含着‘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
  “中国有句古话,‘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我们应以平等作为交融的前提和基础,开展创造性的对话,共同创造和谐多彩的人类文化。”
  温总理讲话中所引的“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传统哲学思想,也正揭示了探究性学习的本质。
  明确了文本的性质,熟悉理解了文本内容,就保证了学生与作者之间交流的平等与和谐,然后可以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进行创造性的对话。陈老师这节课,对话的基础是学生与都德《最后一课》的对话,然后延伸到与两位插图作者,与老师,与同学,甚至与课本编辑的对话。这里表现出“和而不同”的原则。而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新的设计,这能训练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训练了创新思维,肯定了创新的成果。
  
  三、探究性学习教学的实施必须有序——教学设计符合学生需要的层次
  美国国家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做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
  探究既然是多层面的活动,我们中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设计就必须考虑到学生需要的不同层次。
  陈老师的课,从初中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把探究活动定位在“观察—比较—想象—再现”这四个环节上,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如果我们照方抓药,在讲高中教材《祝福》时,也遵从这样四步,从两幅,甚或多幅插图的观察比较入手,进而想象再造一幅插图,教学设计仅止于此,就流于肤浅,就忽略了高中生思维的发展,忽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忽略了生活经验和文化素养的积累,那就不完全符合高中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正所谓“同则不继”了。
  另外,探究性学习并不排除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一些问题,把握研究的方向,保证了“和”而鼓励“不同”,这在初高中语文教学中都是必须的,然而提问的层次却不能是一样的。
  因此,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给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课题,比如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有序性,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共同探讨、合作研究。此外,在写作、口语表达、课外活动中都会有探究性学习,那么,有多少新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呢?
  借用鲁迅先生一句话:
  ——赶快做吧!
其他文献
一、要保护学生本真的学习乐趣  知识是千百年来无数人实践探索的结晶,蕴含着先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聪明才智。学习知识,就是和最聪明的人交往和对话,是最高级的精神享受,是让自己变得丰富、有趣的历炼过程,是提升个人精神境界的捷径。高尔基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说的就是对知识的天然的、纯粹的渴望,这种渴望正是最激动人心的乐趣来源。  不可否认,知识有功用的乐趣,也有功利的乐趣。这
单元整体设计    一、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已经具备了欣赏现代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节奏、押韵、表现手法等。教学时宜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弄清象征手法,并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熏陶感染,获得人生启示。  二、单元设计思路  本单元共五首诗歌,涵盖中外。教学时可把精读篇目作为学习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学习现代诗歌的表现方法;略读篇目可作为精读的补充和延伸,着力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可将《一片槐树
一、设计说明    版本之间的差异往往能成为新的教学资源,笔者力图根据语文版《(论语)选读》中《沂水春风》和人教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题和标点符号的差异进行创意设计。整个设计由品味文题入手,激活助读系统,开展图文互动,探究叙事艺术,最后从比较标点符号出来。整个流程试图以“春风”为“课眼”,流转出不一样的神采。    二、教学目标    1 背诵重点章句,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
学习和读书是为了提升、发展、创造,而不是死守着书本停滞不前。通常所说的“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就是把知识“学死了”,也把自己“学死了”。读书若不能体验学习之乐,不能与实践结合,便体会不到知识内在的深刻,也得不到表面功利的益处。深度学习,便是要改变如此这般“学死了”的状况,把书本上静态的知识变成动态的、活的、与人的思想和实践息息相关的东西,把知识教活、学活,让学生学会学习,愿思考、能创造。  一
又到了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时候了,我决定改变传统的教法,进行一次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尝试。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对鲁提辖这个人物的分析颇有异议。因此,我把这次教学活动的主题定为“鲁提辖是英雄吗”,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认真阅读全文,准备资料。一周后,我让学生把个性化阅读得到的成果展现出来。  课堂上,争论异常激烈,学生争得面红耳赤。大部分学生认为鲁提辖是英雄:鲁提辖疾恶如仇,慷慨解囊,好打抱不平,武功
语文教师的学术品性,是指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探求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发展的内在规律,分析影响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发展的各种因素,探究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处理好这些关系的方法,并据此推进教学改革的意识、精神、行为、能力与智慧。博大精深的语文和极其复杂的语文素养提升过程,增加了语文教学的难度和语文教学改革的复杂性。如果没有分析语文学习内在机理的意识与能力,缺乏持之以恒的改革精神与因时因事而
1972-1975年,英国著名社会学家保罗·威利斯在位于英格兰中心区一个工业重镇—汉默镇的一所男子中学对一帮“家伙们”(那些不愿学习、聚众玩耍、反抗权威的学生的自称)开展了为期三年的民族志研究。这一研究的时间跨度涵盖了他们在学校以及工作岗位上的前几个月。作者探索了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工人阶级子弟会继承父业?  该研究成果于1977年首次在英国出版,题为《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从教育的
一    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者通过设计研讨与练习题,一方面呈现自己的编写意图和目的,另一方面为学生自学课文和教师教学提供思路和参考,因此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力是不可轻视的。事实也是如此,绝大多数教师都是依据研讨与练习来设计教学方案,指导学生自学的。  也许是过分依赖那些研讨与练习,渐渐地我们在教学中遇到了诸多不顺和尴尬。为了找到原因,我们对人教版初中
云南省保山市的区(县)级教师教育主要由区(县)教育局师训办、教研室、电教站、教师进修学校几个机构负责开展相关工作。教育局师训办以统筹全区教师培训项目为主,教研室以开展全区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为主,电教站以配置全区电化类教学仪器为主,教师进修学校以开展全区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为主(含岗前、岗中)。各职能机构都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对全面提高全区基础教育质量和教师队伍素质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但是,随着社会形势的
【摘 要】面對学校实施拓展类课程的主要内在逻辑上的难题,以项目学习为核心技术,从课程架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三个维度入手,通过课程架构——项目结构化、课程实施——项目系列化、课程评价——项目成果化三条策略,逐步解决。  【关键词】项目学习 拓展类课程 核心技术  课程改革以来,拓展类课程的构建、实施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热点和难点。当我们细细梳理就会发现,虽然课程改革“多线并行”,但是其中项目学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