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视域下美国社区公民参与的衰落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wenr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开放基金项目(2013SDSG11)
  摘要:20世纪后期,由于经济压力、城市扩张、电子娱乐、代际更替等原因,美国的社会资本不断流失,社区参与持续衰减。这将对美国的教育、社会安全、公共健康、经济发展以及民主政治带来深远的不利后果。为拯救美国的公民社会,美国人必须对教育、工作场所、城市规划、宗教、通讯技术和政府等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增加社会资本的储备,增进美国人的社会联系和公民参与。虽然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与美国差距甚远,但美国创造社会资本、振兴社区公民参与的举措对中国的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社区;社会资本;公民参与;社会联系
  中图分类号:C912.83;C916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5.03.027
  罗伯特·帕特南是当代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理论兴趣广泛。除了关注政治学理论之外,他还持续关注社会理论。在其代表作《独自打保龄球:美国社区的衰落与复兴》中,帕特南运用社会资本理论深刻剖析了20世纪后半期美国社区公民参与走向衰落的趋势、原因、后果,提出了拯救美国社区公民参与的策略。本文将系统介绍帕特南关于20世纪美国社区公民参与发展变化的主要观点,以期有助于丰富国内的政治学与社会学理论。
  帕特南认为,美国一直是在社会资本丰富、公民参与积极的条件下发展的,因此,美国民主的运转状况良好。但是,在20世纪后期,由于城市化、个人和企业的流动速度加快、娱乐电子化、价值观的代际更替等原因,美国的社会资本和公民参与持续衰减。这一趋势将对美国的教育、公民健康、经济发展甚至民主制度产生深刻的不利后果。为拯救美国的公民社会,必须从公民教育、工作场所、城市规划、宗教、互联网、政府等多方面进行改革,积累社会资本,复兴社区的公民参与。
  一、美国社区公民参与的衰落
  在帕特南看来,美国是一个社会资本存量丰富的国家,有着注重公共生活的公民参与传统。因此,自美国建国至20世纪的前三分之二的时间,美国人深入地参与到社区事务之中:喜好结社、积极投票、关注公共话题、热心社区公益事业。而在20世纪的后三分之一时间,美国人却渐渐疏离了亲友和社区生活,从而使美国呈现出公民参与迅速下降的新趋势。20世纪晚期美国公民参与的衰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政治参与下滑。美国人热衷参与政治与政府的特点在20世纪最后30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美国人越来越少地参与公共事务。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总统竞选的投票率从62.8%下降到48.9%,减少了大约25%\[1\]21;从1974年到1998年,公众对政治和公共事务的兴趣衰退了大约20%\[1\]27;参与政党政治的人越来越少,1996年,为政党工作的公民只有1968年的四分之一\[1\]40;社区参与频率显著下降,从1973年到1994年,参加市镇或学校事务的公共会议的人数与服务于地方社团或组织的公务人员或委员的人数都减少了40%,关注建设更好社团的成员减少了约33%\[1\]35;公共表达的参与率下降,1974年请愿书签字率为36%,1994年下滑到25%,给国会写信的人减少了8%\[1\]37。
  其二,宗教参与度下滑。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笃信宗教的国家之一,美国的教会一直是极其强盛的社会机构。教会重建城市中心社区,提供社会服务,培训公民技巧,培养社区利益,招募和训练社区成员。因此,教会成为美国社会资本最为重要的宝库,亦是社区公民参与的孵化室。在20世纪,美国的宗教参与出现了很大的波动。在20世纪的前60年、特别是二战之后的20年里,宗教参与呈现繁荣景象。但在20世纪的最后30~40年里,美国人加入教会的比例降低了约10%,而实际参加宗教活动的比例降低了约25%-50%\[1\]71。
  其三,工会和职业协会入會率下滑。在美国,工会和职业协会是凝聚和创造社会资本的重要场所,是美国公民相互联系的最普遍形式。在20世纪前三分之二的时间里,工会会员数持续增长。但是,在20世纪后三分之一的时间中,工会入会率开始稳定地下降,工会成员在所有工人中所占的比例从32.5%下降到了14.1%\[1\]83。职业协会的情况与工会类似。大约在20世纪前三分之二时间里,美国执业医生、律师、建筑师、会计师和牙医参加相关职业协会的比例稳步上升,但在20世纪后期,各个职业协会的会员数量都迅速下滑。在1977年到1998年,护士入会率从18%减至9%。在1970年到1997年,建筑师入会率从41%降到了28%。\[1\]87
  其四,非正式社会联系减少。美国人正式的社会联系如参与政党、公民组织、教会和协会等是创造社会资本的主要形式,但社区生活更常见的非正式社会联系,如与朋友闲逛、举办餐会、打扑克、拜访亲戚、寄贺年卡等,也能累积社会资本,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与参与度。20世纪后期,非正式社会联系在整个美国社会持续下降。表示在一天中曾花费时间于非正式社交(包括访友、参加聚会、去酒吧、闲谈等)的美国人比例从1965年的65%持续下跌到1995年的39%。每日平均用于此类活动的时间从1965年的80~85分钟下降到1995年的57分钟。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美国人用于非正式社交的时间与30年前相比减少了三分之一\[1\]115 。
  其五,慈善捐赠和社区项目服务下滑。为他人奉献自己的时间和金钱是美国社会长期以来的独特传统,因而志愿服务和慈善活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衡量社会资本与公民参与的重要标准。从美国慈善事业的趋势来看,20世纪上半叶是一个全民慷慨解囊的时代,美国人的捐赠数目保持在稳定增长的状态。但是,从1961年开始,在接下来的40年里,美国人的捐赠款项却逐步下降,国民收入中由个人捐赠的部分从1962年的2.26%下降到了1998年的1.61%,相对数字上下降了29%。\[1\]137同时,社区志愿活动的参与率在20世纪最后25年里逐步下降。普通美国人在70年代每年从事超过3.5次的社区项目服务,但到90年代末期,这个数据下降到了2次左右。全国范围内志愿消防员占专业消防员的比例在1983年至1997年间下降了25%,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做义务消防员\[1\]142145。   一是应改革青少年和学校的公民教育。美国的父母、教育者和年轻人应该共同努力在21世纪初期使即将成年的美国人在社会各层次的公民参与程度恢复到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同时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资本。首先,强化学校的公民教育。公民有效参与的前提是获得公共事务知识和实际参与。为此,必须把公民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既向学生传授公共事务的一般知识,也向学生传授政治参与的实际技能。其次,开展社区服务学习项目。把有意义、常规的社区服务项目和学校课程结合在一起,可以提高参与者的公民意识、完善公民知识、加强公民活动的有效性、增加社会责任感和自尊,教授合作和领导能力。再次,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鼓励中学生参加学校的音乐社团、田径队、义务社团等组织可以增加成年后的公民更多参与社会活动的可能性。最后,分散大学校,创办更多小学校。小型学校在课外活动方面做得比大学校要好,小学校的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学校的课外活动,因此,把大学校分散成小学校更能激发学生的互助和集体行动,更有利于公民参与教育\[1\]471472。
  二是应鼓励雇员的家庭观和公民参与。美国的雇主、工会领导、公职人员和雇员应该共同努力在21世纪初期使美国的工作场所变得如家人般友善和像社区一样令人愉快,使美国人能够在工作内和工作外都补充社会资本的储备。首先,奖励雇员的志愿行为。很多公司会给那些参与社区活动的员工放假就是一个明智的雇佣措施。其次,制定促进参与的公共政策。在劳工法、家庭与医疗休假法案中对雇主提出法律要求,雇主必须配合雇员履行诸如照顾生病的家人、当陪审员等家庭责任和公民责任。再次,允许兼职工作。兼职工作既可以扩大雇员的社交圈子,又可以使雇员有充裕的时间在工作之外追求其他的梦想,从而使雇员更积极地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最后,利用工作场所创造社会资本。雇主、工会、劳工关系专家和雇员可以努力提高与临时工、兼职者和独立承包人之间的社会联系,雇主也可以给公民讨论组织和社团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并给予雇员的私人交流更多的保护\[1\]473475。
  三是应革新城市规划。美国城市和区域规划者、开发商、社区领导以及买房人应该共同努力在21世纪初期少花点时间旅行,多花点时间和邻居相处,使社区变得更加和睦,使社区规划和公共空间能够产生更多的与邻里和朋友的休闲社交。一方面,创新规划设计。城市规划者应该使城市规划优先满足公民对良好社区生活的需求,在城市规划时设计更多的多用途区域、步行街网络与公共空间,以便增加社会资本的积累。另一方面,开发落后社区。成立更多社区发展公司,加强落后社区的建设。同时,促使更多的社会机构投入到社区建设中,填补因种族、社会、地理原因导致的不利于都市发展的社会分裂\[1\]473475。
  四是应促进宗教宽容。美国的教士、非神职领导人、神学家和普通教徒应该努力在21世纪初期共同创造出一个新时代的多元化且有社会责任感的宗教觉醒,使美国人能够具有更多的社区精神,使美国的宗教更加宽容。首先,利用宗教运动创造更多社会资本。激励宗教活动把目光投向社会弱势群体,帮助穷人,提高妇女的宗教地位,在传教问题上同等对待白人和黑人,创办禁酒协会,开办主日学校,从而积累更多社会资本。其次,鼓励宗教领袖创造更多社会资本。宗教领袖是社会资本家,凭借提供宗教服务的优势,组织小型活动就可以创造出人们的关系网络,使不同信仰的人在一起交流。最后,充分发挥教会的参与功能。教会与社区参与联系紧密。宗教社团可以锻炼公民技能,为社区筹集资金,训练社区成员的演说技巧,让教徒学会主持会议、调和分歧并让教徒结交更多朋友,从而创造出深厚的非正式的社会联系\[1\]476477。
  五是应创新电子娱乐方式。美国的媒体巨子、新闻记者、互联网巨头和用户应该共同努力,找到方法,在21世纪初期使美国人少花些时间被动地坐在屏幕前,多花些时间和邻里朋友交流,并且找到一种新的电子娱乐方式来增强美国的社区参与。首先,软件设计师和通讯专家应该通过技术创新使互联网有利于社会资本的积累,创造出社区信息协会来鼓励年轻的电脑从业者利用他们的技能重建美国的社区。其次,调整公共政策,使互联网向穷人开放。为了让互联网带来新的、更完善的社区,可以通过公共补贴在图书馆、社区中心、自助洗衣店甚至私人住所提供廉价上网设施,使社会弱势群体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创造更多的社会资本。最后,推动技术创新,强化面对面的交流。大力发展新的通讯技术,丰富沟通媒介,让互联网加强而不是替代以时空为基础的面对面的社交网络,使沟通更加社会化、私人化,从而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度和友谊感\[1\]478479。
  六是应改良政治和政府。美国的政府公职人员、政治顾问、政治家以及所有公民应该努力在21世纪初期使更多的美国人参与到社区的公共生活中来,竞选公职,参加公共会议,为委员会服务,组织竞选,参加投票。首先,改革竞选。在联邦、州、本地选举中增加社会资本的权重,减少金融资本的权重。选举应该优先考虑以时间为基础的参与而不是以金钱为基础的参与,实现政治平等。其次,分散权力。政府应该尽可能分散权力,使小城镇也有决定权。同时,平衡财富的分配,把资源从富有的社区向贫穷的社区转移,以维护社会正义。最后,注重社会资本影响评估。政党的决策者应该了解社会资本,在寻找机会创造社会资本时,应尽可能地评估公共政策对社会资本带来的不良后果,将对现有社会资本的损失降到最低\[1\]480481。
  五、美国社区公民参与的衰落对中国的启示
  作为一个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近年来在培育社会资本、促进社区公民参与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目前的公民社会发展程度与美国相比还相差甚远。借鉴美国在创造社会资本、振兴社区公民参与方面的经验教训,对推动我国社区公民参与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
  第一,完善信用建设,培育社会资本。信任是社会资本的基础与核心。目前我国的社会资本存量不足,社会信任严重匮乏。积累和创造社会资本,政府、企业和个人必须协同合作,共同推动社会信用建设。从政府层面而言,要提高政府信用,政府必须依法行政,保持公共政策的科学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全面履行法定职责和义务,及时回应公民的服务需求\[2\]。从企业层面而言,要提升企业信用,企业必须努力营造以融洽、互信、团结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构建科学的激励机制,塑造良好的商誉和企业形象,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从个人层面而言,要保持个人信用,必须培养公民的诚信意识,建立个人征信体系和个人信用管理机构,加大惩戒力度。
  第二,强化公民教育,培育社区归属感。公民教育是创造社会资本、培育社区意识、提升公民参与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公民教育相对薄弱,社区归属感淡漠。增加社会资本存量,促进公民参与,必须从公民教育入手。一是开设公民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让学生了解公民生活和公共知识,培养学生参与公共事务的技能。二是开设社区服务课程,培育学生的社区意识、社区参与意识、社区服务意识,提高学生的社区服务技能。三是鼓励学生开展社区志愿活动,增强社区责任感,深刻了解社区实际,并培养参与者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与合作能力\[3\]。
  第三,加强社区建设,促进社区参与。社区是创造社会资本,实现公民參与的场域。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进程之中,革新社区规划,健全社区参与机制是推动社区公民参与的重要手段。一是革新社区设计,增加社区公共空间。在社区规划中,提高社区的开放性,拓展社区的公共空间,改善社区的物质环境,从而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往,增强居民对社区生活的感知,营造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4\]。二是改造落后社区。目前我国城市还存在大量无办公场地、无经费来源、无群众基础的“三无”社区。政府必须加大投入力度,保障社区办公设施和社区经费,完善社区管理体系。三是健全社区参与机制。积极构建社情民意表达机制,完善社区居委会选举制度,健全居民会议制度和议事协商制度,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和监督,不断增强社区民主自治功能\[5\]。
  \[参考文献\]
  \[1\]罗伯特·帕特南:独自打保龄球:美国社区的衰落与复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李登芳.政府信用建设述要\[J\].行政论坛,2003(1):2022.
  \[3\]李艳霞.公民资格视域下当代中国公民教育的历史与逻辑\[J\].浙江社会科学,2010(10):3137.
  \[4\]张侃侃,王兴中.可持续城市理念下新城市主义社区规划的价值观\[J\].地理科学,2012(9):10811086.
  \[5\]徐君.街政治理创新的公民参与机制:以北京市为例\[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2(4):2529.
其他文献
摘要:荷斯特豪斯认为,德性是实现幸福生活所必需的品质特性,德性有利于德性拥有者,但德性并不是获得幸福的充分条件,而只是最可靠的唯一保证。荷斯特豪斯的德性幸福思想既延续了亚里士多德主义所一贯主张的德福一致思想,又为现实生活中的“无德有福”现象留下了存在空间。  关键词:德性;幸福;德福一致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5.04
期刊
摘要:基于1992-2012年中国铁矿石进口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因子分析法,对中国铁矿石进口市场集中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铁矿石进口市场集中度处于较高的水平,暗藏风险;中国铁矿石进口市场集中度主要受中国钢铁工业产量、中国铁矿石原矿产量、中国铁矿石进口国的数量和中国铁矿石进口额这4个外部因素的影响,其中受中国铁矿石原矿产量的影响最大;中国铁矿石进口的三大类矿种中,未烧结铁矿砂
期刊
摘要: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估计了上市公司的适度投资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债务约束和金融环境的地域差异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问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债务约束能够抑制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沿海发达地区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问题相对缓和,而国企的民营化也能显著地缓解原国有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  关键词:过度投资;债务约束;地域差异;民营化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DOI
期刊
作者简介:张敏(1980-),女,湖北省襄阳市人,西安工业大学思政部讲师,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中国政治研究;  王俊拴(1955-),男,陕西省合阳县人,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中国政治研究。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基金项目(2013JK0029);西安工业大学校长基金项目(XAGDXJJ14032)  摘要:
期刊
作者简介:徐保风(1979-),女,河南省新郑市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社编辑,伦理学博士,主要从事伦理学研究。  *基金項目:2014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4C1194);2014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4YBA406)  摘要:伦理学能让更多的国家和人民意识到面对全球性问题应该坚持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人类社会必须面对三对权利和义务,即:人类生存的权利与人类对自然界保护
期刊
作者简介:聂继凯(1985-),男,山东省潍坊市人,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农村发展研究;  赵凯博(1984-),男,河北省石家庄市人,华中农业大学组织部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学研究;  袁明宝(1984-),男,山东省潍坊市人,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农村社会学、农村发展管理研究。  摘要:作为一种组织形态,村委会内部职能构成、人员配置、运行模式会对实现村
期刊
摘要: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歇后语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创造性运用语言的结果。歇后语形式与意义间的关系是任意的,但其形式和意义的组合却并非完全任意,而是体现为一定的理据性。具体表现在“前语—后语”的形式受语用功能的制约、前语与后语的语义组合及双层语义的组合受到关联性知识的制约、前语的语义表达要符合共知性原则和合适性原则等方面。  关键词:歇后语;建构理据;语用;语义;关联性  中图分类号:H
期刊
摘要:从城管与摊贩冲突频发这一社会现实出发,通过特征指标对2011-2013年间130个冲突事件进行特征评估及编码,构建冲突事件数据库,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提取冲突事件特征,借此分析城管与摊贩冲突的敏感性特征。研究表明,城管与摊贩冲突呈现出边界敏感性、社会敏感性、关联与扩散敏感性、政府治理敏感性等特征,应通过科学规划与恰当监管、明晰权利边界、构建部门协作治理制度、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等多个方面实现冲突
期刊
摘要:现象学为我们认知“民族”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依托一种现象学方法展开的“民族”再诠释,超越了学界因纠葛于概念本身所形成的二元对立窘境,为人们在民族现象的理解与民族问题的解决上作出一致并积极的回应发掘出新的思路,而且由于它强调民族之存在本质所具有的“自足性”,拒绝简单的价值定性,从而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多元且“保守”的民族理解模式。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缘于“自足性”之民族再诠释与我们主体文化的亲和性
期刊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9b027)  摘要:通过武汉市2003-2008年土地市场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耦合关系,研究土地市场化改革对于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影响,为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优化土地市场化改革提供借鉴。采用因子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借用耦合模型进行测算,得出研究结论为:2003-2008年间武汉市土地市场化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处于协调耦合阶段;土地市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