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适时的把读与写圆融起来,通过阅读感悟写作技巧,通过写作促进阅读提高,能有效的加深学生对语文课文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本文从实际出发,提出了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读与写的圆融问题,以期能对现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读写结合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写作教学 读写圆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和写作的有效结合在语文教学中被看的越来越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握阅读与写作的良性互动,认识到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阅读是更好的吸收,写作是积极的表达。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巧妙的加以引导,以充满人性化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读与写的内涵,培养学生的读书与写作的能力,达到读与写的完美圆融,
一、读与写圆融的误区
阅读与写作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读与写并没有真正做到结合。
(一)读与写相对独立化
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习惯性的把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区别开来,当成两种互不相干且相对独立的课程,因此在语文教学当中很少把读与写圆融起来。还有些教师深受传统语文教学观念的影响和认识上的偏差,在教学中只重视机械传授和朗读学习,学生在课堂上动笔的机会少之又少,导致了读与写课程的独立化。
(二)重读轻写现象严重
除了读与写相对独立化以外,目前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严重的重读轻写现象,这与当前语文教材中的写作内容编排少以及教师缺乏相应的指导和要求有关,同时,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语文写作教学不够重视,简单的认为只要阅读好了文章,加深了记忆,写作水平就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加以发挥出来。
二、读与写圆融的误区分析
(一)功利化现象严重,偏离了读写结合轨道
当前,尽管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读与写的圆融正在不断的被重视和强化,语文教师也开始适当的安排一些读写结合的训练,但是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受教学功利化的严重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追求学习的结果,过分强调一致性,把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性扼杀在摇篮里,偏离了语文教学中的读与写的正常轨道,导致语文教学的读与写严重失衡。
(二)对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资源挖掘不深,忽视了阅读中的积累作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通过语文阅读才能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要注重对阅读所掌握知识的积累,通过这些积累的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最终做到理解运用。但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由于对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资源挖掘不深,忽视了阅读课文对语文写作的积累作用,只简单的让学生进行课文阅读,不指导学生从语文阅读中吸取知识,学生在语文写作的时候不会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写作也就见怪不怪了。
(三)放弃在阅读中的对话,忽视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新课改要求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起到一个指导者和帮助者,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情景、对话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口头说话的重要时期,教师要教给他们说话、写作的技巧,培养他们认字、阅读的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缺乏这种意识,不能在教学中运用情景创设与学生进行有效的对话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读与写相脱节。
(四)疏忽动笔写作效果,埋没学生创新认知能力
在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按照原文进行仿写的过程中积极的变为主动写作、主动评论、主动赏析的能力,进而为写作提供优良的基础。事实上,语文教师没有很好的把握小学生由模仿到自主创新的心理发展特点,没有很好的抓住教学模本,把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和写作分裂开来,埋没了学生的创新认知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只会阅读不会写作或只会写作不会口语表达的现象。
三、语文课堂教学中读与写圆融的策略
(一)确立课文标题,引导学生创新
语文课文中的文章标题往往是整篇文章的眼睛,标题起的好,才有看下去的兴致。在语文作文自拟题目考试中,很多学生往往发生偏题现象,其原因就是没有掌握好题目与文章的统一性。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选择不同类型的题目对学生进行适时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及分析确立课文标题的方式,引导他们学会对文章题目进行梳理和整合、分析与对比,掌握确立文章标题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做到读与写的圆融。
(二)掌握仿写规律,提高读写水平
小学阶段的仿写主要是文章的某一点的模仿,即局部模仿范文进行写作的方式,它是积极有效的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方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耐心的指导学生学习并分析范文,找准和把握仿写的“点”。比如,在诗歌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学会把握诗歌的遣词造句和格式特点,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学生自己的创编,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事实证明,仿写是读写结合最好的方式之一。只要教师把仿写的规律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它,就能从阅读中感悟出写作的方式,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都会得到共同提高。
(三)进行补白训练,拓展思维火花
所谓的补白就是利用语文课文中的文本留白,通过意境的结合,让学生利用想象力走出文本进行课堂练笔。学生在进行课文补白的过程亦是想象力补白的过程,同样也是学生由感悟文字向真情流露的转化过程。在与课文文本的对话中,学生能感受到创造的快乐、学习的乐趣。语文课文中的补白一般包括对主题的深化点进行补白、对文章情节的高潮进行补白、对文章省略号处进行补白。它可以激起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积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根据一个知识点展开合理的想象,化虚有为现实,化简单为详细,拓展内容空间和理解背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拓展学生的知识水平,从而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四)抓住缩写精要,培养概括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缩写一般包括适当删减和适当概括两种方式,前者主要是适当删除课文中的次要人物和次要内容;后者主要是概括文章中的主要内容。缩写是对语文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教师要通过抓住缩写的精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化繁为简、精炼语言的能力。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成功的,学生的读与写结合的方式才是最有效的。
(五)掌握学生情绪,提高参与意识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讲到精彩的片段时,学生的情绪往往被带动起来,兴奋点也被激发开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更加充满好奇,疑问也随之增多,表达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这时教师就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所想所思写下来,学生们兴趣浓烈,才思如泉涌,会写出各式各样的看法。因此教师要善于掌握学生的情绪,知道学生什么时候对语文课文内容产生兴奋与好奇,学生的兴奋点一旦被激发,就会觉得不吐不快,从而使语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语:
当前,语文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课文阅读与写作的完全脱节,上课归上课,写作归写作,读与写严重分离开来。其实,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读与写是相辅相成的,犹如一对双胞胎兄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让读与写圆融,教师要充分挖掘读与写的结合点,对学生进行有目的地指导,积极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进行读写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能力,在阅读中感悟写作,在写作中提高阅读水平,积极改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写作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研究[J]. 南京师范大学, 2011(04) .
[2] 魏筱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 2012(05) .
[3] 缪剑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细读方法的实践与研究[J]. 延边大学, 2011(03) .
[4] 刘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初探[J]. 天津师范大学, 2011(03) .
[5] 于京京.小学语文课堂学生提问行为研究[J]. 天津师范大学, 2012(05) .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写作教学 读写圆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和写作的有效结合在语文教学中被看的越来越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握阅读与写作的良性互动,认识到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阅读是更好的吸收,写作是积极的表达。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巧妙的加以引导,以充满人性化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读与写的内涵,培养学生的读书与写作的能力,达到读与写的完美圆融,
一、读与写圆融的误区
阅读与写作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读与写并没有真正做到结合。
(一)读与写相对独立化
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习惯性的把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区别开来,当成两种互不相干且相对独立的课程,因此在语文教学当中很少把读与写圆融起来。还有些教师深受传统语文教学观念的影响和认识上的偏差,在教学中只重视机械传授和朗读学习,学生在课堂上动笔的机会少之又少,导致了读与写课程的独立化。
(二)重读轻写现象严重
除了读与写相对独立化以外,目前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严重的重读轻写现象,这与当前语文教材中的写作内容编排少以及教师缺乏相应的指导和要求有关,同时,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语文写作教学不够重视,简单的认为只要阅读好了文章,加深了记忆,写作水平就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加以发挥出来。
二、读与写圆融的误区分析
(一)功利化现象严重,偏离了读写结合轨道
当前,尽管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读与写的圆融正在不断的被重视和强化,语文教师也开始适当的安排一些读写结合的训练,但是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受教学功利化的严重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追求学习的结果,过分强调一致性,把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性扼杀在摇篮里,偏离了语文教学中的读与写的正常轨道,导致语文教学的读与写严重失衡。
(二)对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资源挖掘不深,忽视了阅读中的积累作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通过语文阅读才能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要注重对阅读所掌握知识的积累,通过这些积累的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最终做到理解运用。但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由于对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资源挖掘不深,忽视了阅读课文对语文写作的积累作用,只简单的让学生进行课文阅读,不指导学生从语文阅读中吸取知识,学生在语文写作的时候不会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写作也就见怪不怪了。
(三)放弃在阅读中的对话,忽视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新课改要求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起到一个指导者和帮助者,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情景、对话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口头说话的重要时期,教师要教给他们说话、写作的技巧,培养他们认字、阅读的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缺乏这种意识,不能在教学中运用情景创设与学生进行有效的对话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读与写相脱节。
(四)疏忽动笔写作效果,埋没学生创新认知能力
在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按照原文进行仿写的过程中积极的变为主动写作、主动评论、主动赏析的能力,进而为写作提供优良的基础。事实上,语文教师没有很好的把握小学生由模仿到自主创新的心理发展特点,没有很好的抓住教学模本,把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和写作分裂开来,埋没了学生的创新认知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只会阅读不会写作或只会写作不会口语表达的现象。
三、语文课堂教学中读与写圆融的策略
(一)确立课文标题,引导学生创新
语文课文中的文章标题往往是整篇文章的眼睛,标题起的好,才有看下去的兴致。在语文作文自拟题目考试中,很多学生往往发生偏题现象,其原因就是没有掌握好题目与文章的统一性。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选择不同类型的题目对学生进行适时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及分析确立课文标题的方式,引导他们学会对文章题目进行梳理和整合、分析与对比,掌握确立文章标题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做到读与写的圆融。
(二)掌握仿写规律,提高读写水平
小学阶段的仿写主要是文章的某一点的模仿,即局部模仿范文进行写作的方式,它是积极有效的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方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耐心的指导学生学习并分析范文,找准和把握仿写的“点”。比如,在诗歌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学会把握诗歌的遣词造句和格式特点,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学生自己的创编,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事实证明,仿写是读写结合最好的方式之一。只要教师把仿写的规律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它,就能从阅读中感悟出写作的方式,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都会得到共同提高。
(三)进行补白训练,拓展思维火花
所谓的补白就是利用语文课文中的文本留白,通过意境的结合,让学生利用想象力走出文本进行课堂练笔。学生在进行课文补白的过程亦是想象力补白的过程,同样也是学生由感悟文字向真情流露的转化过程。在与课文文本的对话中,学生能感受到创造的快乐、学习的乐趣。语文课文中的补白一般包括对主题的深化点进行补白、对文章情节的高潮进行补白、对文章省略号处进行补白。它可以激起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积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根据一个知识点展开合理的想象,化虚有为现实,化简单为详细,拓展内容空间和理解背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拓展学生的知识水平,从而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四)抓住缩写精要,培养概括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缩写一般包括适当删减和适当概括两种方式,前者主要是适当删除课文中的次要人物和次要内容;后者主要是概括文章中的主要内容。缩写是对语文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教师要通过抓住缩写的精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化繁为简、精炼语言的能力。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成功的,学生的读与写结合的方式才是最有效的。
(五)掌握学生情绪,提高参与意识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讲到精彩的片段时,学生的情绪往往被带动起来,兴奋点也被激发开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更加充满好奇,疑问也随之增多,表达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这时教师就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所想所思写下来,学生们兴趣浓烈,才思如泉涌,会写出各式各样的看法。因此教师要善于掌握学生的情绪,知道学生什么时候对语文课文内容产生兴奋与好奇,学生的兴奋点一旦被激发,就会觉得不吐不快,从而使语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语:
当前,语文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课文阅读与写作的完全脱节,上课归上课,写作归写作,读与写严重分离开来。其实,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读与写是相辅相成的,犹如一对双胞胎兄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让读与写圆融,教师要充分挖掘读与写的结合点,对学生进行有目的地指导,积极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进行读写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能力,在阅读中感悟写作,在写作中提高阅读水平,积极改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写作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研究[J]. 南京师范大学, 2011(04) .
[2] 魏筱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 2012(05) .
[3] 缪剑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细读方法的实践与研究[J]. 延边大学, 2011(03) .
[4] 刘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初探[J]. 天津师范大学, 2011(03) .
[5] 于京京.小学语文课堂学生提问行为研究[J]. 天津师范大学, 201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