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善我国基础研究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建议

来源 :民主与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lo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研究是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先导和源泉。我国政府对基础研究一贯重视并已有相当的投入。但总体来讲,我国孕育基础研究的土壤不够肥沃,有利于基础研究发展的体制环境还不尽如人意。
  我国基础研究领域目前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投入不足。20世纪90年代,我国科技投入占GDP的比例长期徘徊在0.5%-0.6%,2003年为1.31%,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显著。其中,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就更显不足,只占科技投入总量的5.7%。
  二是效益不高。我们更为关注的是在科技投入中,特别是投入到基础研究的有限经费,还存在效益不高的突出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即使国家增加了投入,也还会出现因疏于管理而造成的种种资源浪费。基础研究的投入效益不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基础研究经费多头管理体制不顺。国家投入到基础究方面的经费本来不多,又分别由政府几个部门多头管理。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科院创新工程,由国家财政直接拨款;而竞争性经费又分别由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按照各自的运作模式来管理。以上各部委管理基础研究虽有分工,各司其职,但缺乏资源整合和协调机制,造成低水平重复严重,以及资金使用分散。第二,项目管理不规范、不科学。目前我国在立项评审、验收评估和成果评价等环节中还缺少制度规范和科学管理的机制,也未能很好地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某些基础研究项目的立项上缺少严谨的科学论证、带有较大的随意性,表面上是充分依靠专家,实际上是少数人说了算,使本不该立的项目得以立项,严重地浪费了本来就很少的经费资源。此外,在执行项目的管理过程中,缺乏监督机制,对项目的执行情况和经费使用没有科学、客观地评价和监控,占用了大量资源,却出不了好的成果,只满足于媒体的不恰当宣传,增添部门和单位的“政绩”。第三,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的环境尚不尽如人意。基础研究应注重长期、厚重的工作积累,但仍有很多用人部门和单位不注意研究和尊重基础研究这种固有的规律和特点,不努力去改善从事研究的工作氛围,而把提高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只寄希望于吸引或培养一二个尖子人才,结果导致了引进人才的无序竞争,又没能引进真正的优秀人才,浪费了大量资源。
  
  为此我们建议:
  1.继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
  希望在两年之内国家对科技的投入能达到GDP的1.5%,其中对基础研究投入的增长幅度应更高些,因为,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国家是基础研究投入的主体;此外,也要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
  2.改革现行体制,建立资源整合机制。
  国家具有管理基础研究职能的相关部门,应在分工负责的基础上,打破部门的界限,建立一种有效的协调机制,把分散的资源和重复的管理加以有效的整合,以提高经费资源的使用效益,避免重复和浪费。
  3.增加竞争性经费额度。
  国家对前瞻性、战略性领域的基础研究进行大力投入是非常必要的。但就基础研究特点而言,适当地提高竞争性经费的比例可以有效地促进基础研究的发展,这一点已在国内外实践中得到证明。同时,对竞争机制要不断加以改革和完善,真正做到公平和公正。
  4.完善项目管理机制,提高管理的科学化程度。
  (1)改革立项方法
  立项要真正公开透明,遴选的评审专家要从专家库里随机选择,要严格回避制度。立项之后,特别是重大项目,要公布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主持人;同时,要公布评审专家。
  (2)改革管理方法
  项目进行过半时,要组织专家进行中期评估,以决定后期的经费如何支持。重大项目完成后要组织专家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公告社会,包括成果、经费使专家评价意见等。
  (3)改革评价方法
  基础研究成果的评价主要看发表文章的水平以及发明专利。SCI源刊物上发表文章,是当前评价的重要标准,但也不能完全依赖。
  为此,要想大力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必须针对我国基础研究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入手,以推动我国基础研究健康发展。
  注:本文为以政协九三学社界别名义提交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提案。
其他文献
DOI:10.3969/j.issn.1674-9391.2020.04.005Abstract: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raditional Tibetan opera, this paper tries to summarize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its modern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期刊
[摘要]新发展理念作为我国新时代洞察社会现实问题和发展取向的方略,紧扣时代脉搏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回望中华五千年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长廊,传统民族特色民居建筑属于璀璨的明珠;她凝聚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艺术底蕴和宝贵的营造技法,其魅力超越了时间、空间。传统民族特色民居建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世界人民的财富。当下因改革开放的负效应,西方建筑艺术造型文化的浸入,让我国各地具有传统民族特色的建筑艺术
期刊
[摘要]本文在分析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汉藏民族关系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汉藏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民族团结源远流长、经济发展有利于汉藏和谐民族关系的形成、汉藏民族关系是“汉-藏-蒙-回-土”多元格局中的核心、藏传佛教在汉藏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有一定的影响力,指出影响汉藏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问题:民众经济纠纷时有发生、贫困问题依然突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加强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维护民族关系和谐发展、实施精准脱
期刊
DOI:10.3969/j.issn.1674-9391.2020.04.003Abstract:This paper attempts to sort out the economic rationale of ethnic minority ecological customary law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w and economics, explore t
期刊
[摘要]现代传播活动构建了公众对不同群体的“符号化”认识,就少数民族女性而言,不同的传播方式和时代会对其“生成”不一样的公众形象。在当前这个全新的小屏传播时代,短视频网红ID“浪漫侗家七仙女”使侗家女性获得了较大的话语权,使她们有可能成为传播主导者,其形象构建更真实、更加符号化,显示出较强的“带货”能力,但也因出于“流量”的考量,“侗家七仙女”的传播呈现较强的表演性质。其网红、年轻漂亮、家乡代言人
期刊
DOI:10.3969/j.issn.1674-9391.2020.04.006Abstract:For the Tibetan people, Tibetan opera is not only a tool for mass entertainment and enlightenment, but it is also a vehicle that carries the significan
期刊
DOI:10.3969/j.issn.1674-9391.2020.04.007Abstract:Employment constitute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people s livelihood. In the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National People s Congress an
期刊
[摘要]近些年,西藏林芝地区的门巴族、珞巴族和僜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要采用生产性保护、表演性保护和博物馆保护三种模式,这也是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模式。然而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人口规模小,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其文化的存续空间不断压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形势极为严峻。对林芝地区人口较少民族这三种非遗保护模式的利弊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人口较少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当跳脱以民族为单位的保护
期刊
《圣经·出埃及记》写道,当摩西在西奈山上领受十诫的时候,百姓因其久未下山,故建造了一个金牛犊作为偶像进行崇拜,这恰恰犯了上帝耶和华的大忌。于是,摩西下山后就把耶和华授的法版和铸造的金牛统统摔碎,对不敬神的人统统斩杀,成就了圣经开篇以来最血腥的场面。有一个问题我一直在想,既然摩西的使命就是顺着耶和华的指引,带领着亚伯拉罕的后裔走出埃及,摆脱埃及新王的压迫,回到那曾经的乐园迦南;既然这是莫大的功业也是
期刊
《贞观政要》是唐玄宗时的史臣吴兢(公元670年—749年)编撰的一部政论性的历史文献。全书共有十卷四十篇,分类编辑了唐太宗和他的大臣魏征、房玄龄等的问答、大臣的诤议和奏疏,以及政治措施等,是一部系统和全面总结“贞观之治”的历史经验、集封建统治者“治国安邦”之术大成的书。吴兢编撰这本书的目的在于通过记叙唐太宗在位时的封建政事以及李世民本人的领导行为,使唐玄宗从中学习封建统治的经验,成为一代明君,重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