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陆块北缘六冲坪金矿方解石Sm-Nd等时线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来源 :资源环境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sl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北省保康县六冲坪金矿点为鄂西黄陵背斜周缘沉积盖层中首次发现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对黄陵地区新类型金矿找矿突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Sm-Nd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成矿期6件方解石样品的147 Sm/144 Nd值介于0.0924~0.1336,143 Nd/144 Nd值介于0.511733~0.511840,Sm-Nd等时线年龄为(397±11)Ma,表明六冲坪金矿点形成于早—中泥盆世,是加里东晚期伸展背景下流体运移的产物,即黄陵背斜北缘可能存在一套加里东中—晚期区域性中低温热液成矿系列.
其他文献
为提高微杆菌Microbacterium XL1胞外多糖的产量,探究其生理活性功能,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法优化微杆菌XL1发酵产胞外多糖的碳、氮源种类及添加量、温度、初始p H和发酵时间,并对微杆菌XL1胞外多糖的吸湿保湿性能、抗氧化活性以及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微杆菌XL1产胞外多糖的最佳条件如下:蔗糖为碳源、酵母提取物为氮源,蔗糖添加量为20%、酵母提取物添加量为0.3%,温度20℃,pH值为8.0,发酵时间24 h.在最佳条件下,胞外多糖产量最高达92 g/L,是优化前的3.2倍.同时,微
为有效探究海洋新型天然微生物资源,本研究以广西北部湾局部海域海洋沉积物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纯培养分离方法分析海洋沉积物样品中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利用双层琼脂扩散法检测纯培养菌株的抗菌活性,通过PCR扩增法筛选基因组中含有7种功能基因的阳性菌株.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海洋沉积物中检测到1407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物种丰度最高,其次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酸杆菌门(
为有效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白花兜兰Paphiopedilum emersonii,采用查阅资料、走访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白花兜兰的地理分布、生境和资源现状,并对其分布区气候特征、土壤养分和植被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花兜兰主要分布在广西河池市宜州区、环江县、罗城县、都安县和贵州荔波县的石灰岩山上,位于107°53\'-108°35\'E,23°56\'-25°19\'N,垂直分布高度为224-850 m,其中535-743 m较为常见.分布区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为15.3-21.5
为深入发掘和筛选广西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种质资源,本研究采用SSR标记技术检测国家级杉木良种基地864份杉木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对比分析不同构建方法的差异,并采用t检验和主坐标分析法验证核心种质的有效性和代表性.结果表明:(1)22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95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Na)为8.86,平均有效等位基因(Ne)为3.13,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为1.31,平均无效等位基因频率(Fna)为0.03,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0.(2)
期刊
黄陵背斜核部是扬子地台重要的金成矿区,以往工作多为单个矿床(点)研究,对区域金矿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等研究不足.以区内典型金矿床为研究对象,在收集整理地球化学成果数据的基础上,分析金矿床的常微量元素迁移特征、H-O及Pb同位素组成特征、Rb-Sr同位素年代学特征等,认为黄陵背斜核部金矿的物质来源比较一致,其围岩提供成矿物质的能力很弱,在统一的地质—地球化学背景下,主要是由晋宁晚期中酸性岩浆(期后)热液成矿作用富集形成的,在时空上构成一个与古造山作用有关的金矿成矿系列.
湖北省黄陵基底北部(简称北黄陵)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晶质石墨矿产地.石墨赋存在前寒武纪基底中,其形成过程与古元古代地质过程关系密切.北黄陵发育相对完整的水月寺俯冲增生杂岩(含蛇绿岩),其记录了古元古代洋板块形成、俯冲消减以及最终陆—陆碰撞造山的地质过程,是开展洋板块地质研究的理想对象.北黄陵古元古代洋板块演化过程中的早期海相沉积作用提供了石墨矿形成的炭质,中晚期变质、岩浆—混合岩化事件导致了石墨成矿.区域古元古代洋板块的物质厘定、结构划分及演化过程解剖有助于认识石墨成矿作用,并指导找矿.
钴是中国极度短缺的战略性矿产,查明国内钴资源现状十分必要.鄂东南矿集区矽卡岩型铁(铜)矿床含有丰富的共(伴)生钴矿,但长期以来未得到有效利用.通过总结鄂东南矿集区钴矿资源分布特征、钴的赋存状态及回收利用情况,浅析区内钴矿资源潜力及综合利用前景,可为区内钴矿资源综合勘查和利用提供依据和建议.
为探究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内土壤中芽孢杆菌的多样性,挖掘具有稳定性好、耐高温的纤维素酶活性菌株,本研究利用可培养技术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分析研究红树林土壤中可培养芽孢杆菌的多样性,并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结合刚果红纤维素培养法、滤纸条崩解试验、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法,对分离出的芽孢杆菌开展纤维素降解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从红树林土壤中共分离出171株芽孢杆菌,隶属于4科12属40种,其中芽孢杆菌属为优势菌属;从中筛选出9株具有显著纤维素酶活性的芽孢杆菌,其中4株具有显著的热稳定性.广
为研究启东长江口围填海工程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于2019年春季和夏季对围填海工程外侧水域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分析群落结构特征、多样性指数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19年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40种,其中围填海建造的围堤近侧和离岸20 km以外辐射的外侧海域分别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19种和29种;近侧海域和远侧海域的优势种分别为7种和10种,春、夏季共有优势种分别为伶鼬榧螺Oliva mustelina和异足索沙蚕Lumbrineris heteropoda,优势类群为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并且出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