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机制及路径

来源 :唯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yst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向未来,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是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资源整合开发过程中,新型研发机构逐渐变成管理和优化配置科技资源,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加强新型研发机构工作、促进科技资源整合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对于创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新型研发机構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以高成长性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建设了一批有针对性的新型研发机构。然而,对于这种新型研发机构促进科技创新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特别是其促进中小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动力机制、政策供给方向等问题都亟待明确。因此本文以新型研发机构促进中小企业创新的动力机制与政策供给为研究对象,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明确科技服务平台的发展方向,推动破除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制度藩篱,促进中小企业科研成果转化,实现十九大提出的“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自熊彼特提出“创新”这一概念后,学术界逐渐认识到技术创新是推动长期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而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专业分工的细化,依靠外部资源的“开放式”创新逐渐成为主要的创新方式,其中新型研发机构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国外对于新型研发机构的研究并不多,但有一种理论研究可以给我们有效的借鉴,就是集体发明。因为,集体发明被认为是技术变革的重要来源之一。集体发明是一种大的背景环境,相互竞争的企业可以在这种环境中,无偿地向其他企业分享新技术的理念和性能信息。集体发明是由一定数量的发明者共享知识所推动的技术进步,这些发明者通常受雇于相互之间存在知识产权竞争的组织。在这一框架下的集体发明包含了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互动,也包含了一些非正式组织的活动。集体发明出现的重要原因是劳动分工的细化,这导致科研工作者必须通过更加频繁地共享知识才能够紧跟前沿发展。
  在需要促进创新的对象中,中小企业是应该着重关注的对象,不仅因为它们相对大企业自身创新能力较弱,而且因为它们是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也是充满活力的研发主体,更是营造社会创新氛围的关键群体。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
  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新型研发机构的重要性已经得到重视,但对其具体的工作机制和实践措施还缺乏细致的研究。围绕新型研发机构与中小企业创新的实际问题,本文第二部分运用最优化理论和博弈原理分析新型研发机构促进中小企业创新的机制;第三部分阐述了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第四部分则围绕理论研究和实践比较的结论,提出五点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建议。
  博弈视角下新型研发机构促进企业创新的模型解释
  中小企业的研发力量相对大型企业来说比较欠缺,是否创新,使用多少研发投入进行创新都是重要的企业决策。本节从中小企业的创新决策出发,通过最大化收益选择和与新型研发机构的互动博弈来讨论促进中小企业创新的机制。
  在分析求解之前首先需要给出一些基本假定。首先是创新成功的概率函数。创新是否成功存在不确定性,创新是否成功也与研发投资直接相关。本文将创新成功率设为式①的形式,创新存在研发投资门槛,如果研发投资低于c0,则创新不可能获得成功,如果研发投资高于c0,则创新成功概率随着研发投资的增加而提升,但不超过1,也就是说创新不可能百分之百成功。
  其次,研发成功后会企业会获得比不研发或者研发失败更高的收益  。其与低收益  之间的关系为式②所示。
  第三,中小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可能获得金融融资或者政府补贴,实际研发投资可能大于企业自身的研发投入,其关系本文用式③表示,当存在科技金融服务时γ则大于1。
  现在,考虑一个中小企业的创新决策和创新收益的问题。该企业如果进行研发创新,其收益将由创新成功获得的收益和创新失败损失的收益组成。本文假设参与创新的中小企业为风险中性,那么扣除企业自身的研发投入成本,其期望收益可由下式所得。
  将式①、式②、式③代入式④,可以得到预期收益与企业研发投入及相关参数的关系,即式⑤。
  企业要获得最大的预期收益,需要选择最优的研发投入额。按照最优化一阶条件,式⑤对c的一阶导数等于0。
  按照式⑥所示可以求得期望收益最大时的企业研发投入c*。
  式⑦是企业在决定进行创新后,研发投入的最优选择。而企业决定进行创新的前提是创新获得的预期收益高于不创新的收益,即下式成立。
  将式①、式②、式③代入式⑧,可以求出中小企业决定进行创新时,其研发投入的范围区间,即式⑨。
  当创新的研发投入门槛c0大于式⑨中的上限时,企业必定选择不创新,因为任何有意义的研发投入都不足以使得创新获得成功。而当c0小于式⑨中c的上限值时,企业必定会选择创新,因为存在有意义的研发投入使得创新存在成功的可能性。其中如果c0< c*,企业选择的最优研发投入为c*,而如果c0> c*,企业选择的最优研发投入则为c0。
  接着分析新型研发机构在其中的作用。首先从博弈的角度来看,新型研发机构是否应该存在。如果创新门槛过高,企业选择不创新,那么新型研发机构选择不运营是最优策略,因为不需要付出经营成本。此时的均衡就是新型研发机构不运营,中小企业不创新。而如果创新门槛适中,根据前文分析企业必然选择创新。此时要使新型研发机构运营成为均衡,就要突出新型研发机构在创新上的有效性。根据前文模型的分析,新型研发机构的作用主要可以反映在α、β和γ三个参数上。
  α主要影响了创新成功的概率大小,α越小同等条件下创新成功率越高。对于新型研发机构来说,可以通过信息分享,设备共享,技术提供等渠道降低α,使得企业在同样的研发投入下可以获得更高的创新成功率。   β主要影响了创新成功后获得收益的大小,β越大创新成功的收益越大。新型研发机构可以通过针对企业的人员培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使得企业的创新更有价值。
  γ主要影响了实际研发投资与企业自身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其对中小企业创新的影响相对前两者更具有多重性,一方面可以通过式①使得同样研发投入的企业提升创新成功率,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使得企业实际研发投资更容易超过c0这一创新门槛,而根据前述模型分析是否能够超过创新门槛是决定创新的关键因素,这一点对于资金相对薄弱的中小企业格外重要。
  从面上来看,新型研发机构一般在以下三个方面对中小企业创新发挥作用。
  一是资源信息共享。当今的技术研究已经变得越来越专业化,知识细化是推动技术变革的重要动力,也是变革创新路径的重要基础。但知识细化也意味着如果没有不同来源信息之间的共享,技术进步会存在严重的路径依赖,会限制技术进步的空间。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缺乏共享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其创新的可能性。按照第二节中的分析,资源信息共享能够使得中小企业在同样的研发投入下获得更高的创新成功率。
  二是创新能力提升。中小企业创新的瓶颈一方面是资源信息匮乏,另一方面也是自身能力不足,特别是人才方面的研发能力。中小企业大多创业时间不长,而人才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干中学,经验和技能都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对此,新型研发机构在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上也可以从人才培育,乃至人力资源提供上入手,提升中小企业创新的收益水平。
  三是研发投资拓展。研发投资显著区别于普通的商业投资,存在两方面主要特征:一方面研发投资的相当部分被用于科研工作者的薪酬,屬于隐性的人力资本,可能随着人员的流动而带来相关研发知识的损失;另一方面,研发产出存在高度不确定性,而且这种不确定性在项目开始时最为明显,使得常规的风险调整办法难以适用。这两类特征使得研发投资的获取更为困难,更加需要第三方力量的介入。
  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整体来看,当前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良好的发展氛围,但从政策机制、平台人才、配套服务等方面看,与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
  体制机制创新不够,协同政策不充分。当前各地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基本由地方政府引导和推进,从更宏观的范围来看,部省、省市联动的工作机制还存在不足,人才、投资、企业合作的政策和资源组织能力也相对欠缺,体制机制创新成效有限。很多新型研发机构需要国际合作或者跨省合作,其中会涉及多部门、多领域的协同合作,这在现有的体制机制中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也与新型研发机构“先行先试”,成为创新突破点的要求尚不能完全匹配。此外,新型研发机构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内部监管机制、惩罚机制也不健全,不可避免地为部分科研人员谋取私利提供了机会,如不能及时制止,就会偏离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使命与目标。
  高端平台欠缺,关键创新人才不足。新型研发机构虽然总体数量不少,但构成创新创业生态关键要素的高能级、高层次平台机构仍较少,导致研发人才、创新成果不足,难以支撑高科技、高水平的产品开发,部分新型研发机构只能以现有成熟产品作为合作的主体。特别是在一些国际合作项目中,高端研发环节仍然留在国外,本地能够获得的高端技术转移和我们对科技创新的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此外,部分新型研发机构用校(院、所)长等“大咖”挂名,研发人员以校(院、所)科研人员为主,他们更为注重科研成果的产出,而不是科研成果的转化,从而导致新型研发机构在运作时产生指挥分歧与资源浪费。这也与本地创新人才要素不足,要素流动水平不高有重要的关系。
  相关服务机构较少,配套服务不专业。很多新型研发机构成立时间不长、规模不大,架构也不是很完善,因此对专业化中介服务的依赖程度非常高。目前能够为新型研发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较少,而且大多不是从事国际合作和高科技服务的机构,特别是针对新型研发机构在产业合作方面需要得到的市场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无法完全满足。在很多情况下,各地的新型研发机构都只有到北京、上海等城市才能获得专业化中介服务,这无疑大幅增加了成本。此外,政府的配套服务也亟须完善,如税收优惠政策,市场融资渠道,项目管理方式等都需要提升,需进一步加强对新型研发机构的关注与考核,有效强化政府的服务角色。
  提升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效能的政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这种改革最需要的是开放和共享,“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而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就是一种开放共享型的创新,尤其对于资源相对薄弱的中小企业来说,这种途径是其实现创新目标的最主要方式。
  诚然,高效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目前来看,新型研发机构还存在不少困惑和问题,不断自我提高和对外学习是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必由之路。从实践层面看,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应在借鉴已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提升效能的方法。
  一是完善科学仪器设备的共用渠道。美国规定对利用联邦政府经费购置仪器设施的项目承担方,在不妨碍项目进行的条件下有义务向联邦政府部门所从事的其他研究项目开放。实际共享使用中可以对公益性科研活动免费,而对私营部门收费,同时对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的考核评估。当前的一些新型研发机构虽然共享仪器设备或实验室的数量很多,但信息完整度不足,很多仪器设备在联系方式一栏空缺,甚至有的实验室都没有介绍信息。未来新型研发机构在这方面应该从注重数量累积转向注重质量提升,保证平台上的每一台设备、每一个实验室都处在可用状态,真正发挥资源共享的效能。
  二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券的作用。科技创新券是一种由地方政府发行的旨在促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有价证券,是打通产学研链条的一种重要方式。不少省市已经在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券的应用,但在大多数省份的科技创新平台上还不够突出。建议一方面从省级层面加强对科技创新券使用的指导和规范,另一方面鼓励各地市乃至区县开展有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券工作,扩大资金来源,将省、市资金配合使用,保证中小企业符合要求的使用申请得到兑付。   三是加强科技金融项目的市场引导。虽然科技创新券也属于政府扶持的科技金融项目,但对于中小企业创新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更强大的市场力量的帮助。例如美国科技金融行业的一个重要代表——硅谷银行,它就是随着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而兴起,以提供专业科技金融为主要目的。其创新的具有实用性的业务流程、产品服务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运营模式都可以成为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借鉴。新型研发机构可以主动与金融机构、投资公司合作开展相关业务,丰富中小企业创新的融资渠道。
  四是探索科学数据与科技报告共享体系。共享不仅仅是仪器设备,其实一些研究成果也应该共享。其中,科学数据毫无疑问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科技报告以其资料性和基础性也被认为是另一项重要的科技资源,同样是重要的创新依据。发达国家已经开始重视这两类创新资源的共享问题,美国制定了与科学数据、科技报告共享有关的多层面、多类型法律法规,依靠完善的立法来贯彻科技资源“完全与开放”的基本国策。当前新型研发机构对于这方面的共享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数据报告的共享存在一些现实障碍,但未来如果各平台做好区分、界定、价值评估等工作,将会使得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效更上一层楼。
  五是培育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模式与氛围。中小企业的合作创新态度与意愿越强烈,合作创新行为越有可能实现。因此,应该着重发展对企业协同创新影响显著的协同模式,并为该类模式的形成和完善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在这些具体合作环节中,中小企业也会选择具有借鉴意义的企业进行模仿、学习,双向激发协同创新氛围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程卫萍,王衍,潘杏梅.基于科技云平台的跨系统图书馆联盟协同知识服务模式研究——以浙江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06).
  [2]池仁勇.区域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的结点联结及其效率评价研究[J].管理世界,2007(01):105-121.
  [3]池仁勇.区域中小企业创新网络形成、结构属性与功能提升:浙江省实证考察[J].管理世界,2005(10):102-112.
  [4]冯楚建,赵莉.科技中介机构:架构政府与市场的桥梁[J].科技管理,2003(01):13-23.
  [5]何继江,王路昊,曾国屏.以技术能力的商业开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为案例[J].科学学研究,2013(09):1355-1363.
  [6]黃林.集群社会资本、集群知识创新平台与集群企业创新绩效[J].经济体制改革,2014(06):178-182.
  [7]李敏,曹春华.创新券条件下政企博弈模型构建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8(06).
  [8]刘桂兰,刘蕾,陈丹华.后补助新模式——广东科技创新券实践经验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8(11).
  [9]王雪原,王宏起.区域创新平台网络特性、服务效果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05):80-88.
  [10]徐维祥,齐昕,刘程军,唐根年.企业创新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为例[J].经济地理,2015(12):50-56.
  [11]张公一,孙晓欧.科技资源整合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机制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05):92-99.
  [12]张贵红、朱悦.我国科技平台建设的历程、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5(01).
  〔本文系2020年度全国地方党校(行政学院)重点调研课题(2020dfdxzddykt118);2019—2020年度校院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
  (贠菲菲:南京市行政学院、南京新时代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周犀行:常州市行政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张蔚菊
其他文献
5G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信息化提供了重要机遇,将VR技术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利于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场域、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要充分利用5G时代的网络技术传播手段等优势,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与VR技术深度融合的现实路径:确立思政课VR实践教学理念,提升思政课教师VR技术能力,创设思政课实践教学VR场域,健全思政课VR实践教学保障机制,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与VR技术深度融合。
引导新时代青年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民族复兴视域下的时代新人必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必须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必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者、传播者与实践者,必须能够做到知行合一。做好时代新人培育工作,必须将坚定理想信念放在时代新人培育的首位,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时代新人培育全过程,将知行合一融入时代新人培育的各方面。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就必须充分发挥各类社会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媒介作为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实现社会控制、维护社会秩序、加强社会整合方面发挥着自身作用,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在深入推进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新兴媒体在用户聚合、服务提供、链接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和功能更加凸显。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充分
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教书育人能力、师德师风和职业发展状况,直接影响民办高校立德树人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直接决定民办高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民办高校要正视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和职业能力发展存在的问题,坚持政治建设统领,强化职业认同与自信,提升政治素养和职业能力,引导教师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做到爱教爱校爱岗爱生,善于担当教书育人的重任。
智慧思政是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现实需求和目标驱动。大数据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不仅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思维方法和介质载体,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样态创设了智慧图景。高校智慧思政应该牢牢把握大数据时代的机遇和发展前景,用大数据加速智慧思政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推进智慧思政“精准服务”体系的创设,助推智慧思政“大格局”愿景的实现。
“形势与政策”课是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形势观和政策观的核心课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国内外新形势,明确该课程在新时代的功能定位,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方向“模糊化”、教学方式“宣讲化”、师生教学关系“单向化”以及教学师资“杂牌化”等难题,构建“形势与政策”课模块化教学模式,针对性、系统性地规范课程建设,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其教学实践蕴含着丰厚的辩证智慧。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与具体教学存在“五对”基本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实现这五对辩证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不断推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和重要保障。这五对实践辩证关系体现为“难”与“易”“、显”与“隐”“、虚”与“实”“、刚”与“柔”、“变”与“不变”,共同统一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全过程。准确把握并正确处理好这五对辩证关系,对于推进新
新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我国培养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一方面可以为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合力育人提供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可以为高职院校学生寻求人生出彩机会提供关键支撑。这就需要明确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目标,重视不同专业的特色化课程设计,挖掘不同类型的典型案例,完善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提高课程思政建设的实际效果。
新时代对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当前,引进人才已成为高校教师队伍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要做好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高度重视引进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根据他们的思想特点,创新方式方法,分类施策,将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不断激发他们干事创业报国的情怀。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能否用学术的话语、科学的逻辑、有效的方式做好青少年的党史学习教育,直接关系到国家发展的政治稳定,党的未来后继有人。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科学性和信服力;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要目标,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政治性和引领力;始终坚持以路径创新为重点,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和亲和力,让青少年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成长为党和国家需要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