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肝内胆管癌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Q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内胆管癌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癌位列原发性肝癌第二位,近20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特别东南亚国家呈倍增的态势。肝内胆管癌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肝内胆管结石、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肝吸虫病等,近年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亦被发现为肝内胆管癌发生的重要病因。本文就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肝内胆管癌潜在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期刊
P物质是一种存在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十一肽。近年来,其通过内源性招募基质样干细胞到特定部位以促进组织修复或创面愈合的功能逐渐受到重视。但由于P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半衰期极短(<5 min),如何能保持P物质在所需部位持续的释放及作用便需要组织工程学的帮助。支架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特性成为了搭载P物质的良好媒介之一,解决了P物质在机体内快速被代谢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对P物质的相关生物学
目的通过美国组织相容性和免疫遗传学委员会(ASHI)组织的国际间能力验证(PT)结果,设立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的判定界限值。方法在液相芯片(Luminex)技术平台采用Single Antigen试剂检测HLA抗体,回顾分析2012年至2019年间江苏省血液研究所HLA配型实验室参加ASHI组织的11次共55个质控样本的HLA抗体PT结果。结果在79种HLA-Ⅰ类抗体中检测到HLA-A、
目的分析我国成年人BMI和腰围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从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项目选取60个监测点人群(城市监测点25个、农村监测点35个)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36 632人。将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项目数据作为基线数据。2016-2017年对该60个监测点人群进行随访,实际完成者27 762人。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人群BMI和腰围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比,敏感性分析将死
目的探讨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与白细胞分化抗原44(CD44)在结直肠癌及其浸润性成分中的表达,分析两者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病理科2011年至2014年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中选取64例结直肠癌、20例结直肠腺瘤和20例癌旁正常组织(距癌组织边缘>10 cm)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20例癌旁组织、20例腺瘤及64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D
期刊
期刊
胰腺癌具有高度的侵袭性和转移性,发生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分子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胰腺癌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被发掘,其介导的相应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也不断被阐明,为从微观上深入研究胰腺癌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就lncRNA在胰腺癌中发挥作用所介导的分子机制作一综述。
射频消融(RFA)是肝细胞癌(HCC)潜在的治愈手段之一。HCC的病理特点、肿瘤的特殊位置及操作技术等原因导致RFA治疗HCC时未能达到病理性完全消融,进而产生肿瘤残留。残留癌侵袭、转移等能力增强是影响HCC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HCC RFA后残留癌进展的机制涉及炎症、上皮-间充质转化、肿瘤细胞干细胞特性增强、自噬、肿瘤微环境等。本文就HCC RFA后残留癌进展的机制及治疗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
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体1(lncRNA NEAT1)表达,探讨其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甲状腺乳头状癌根治手术的患者65例,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PT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lncRNA NEAT1表达水平。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PT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lncRNA NEAT1表达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