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与李林甫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o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活着,必须经过白昼也必须经过黑夜,必然遇见好人也遇到坏人。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躲也躲不开的。
  唐朝的宰相李林甫(683—752),为保证自己在朝廷里持久掌权,口蜜腹剑,采取许多卑劣手段打击真正的或潜在的对手,比如:扳倒贤相张九龄,杖杀北海太守李邕和刑部尚书裴敦复等,许多有才能的人被他清洗和伤害。天宝六年(747),他按玄宗旨意组织“通一艺者诣京应试”,蒙上欺下,致使无人及第,被淘汰者中就有三十六岁的杜甫。他的所作所为,为“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也招惹了天下士子。《新唐书》把他列为“奸臣”。
  “诗佛”王维与奸臣李林甫同一个时代,同朝为官,低头不见抬头见,这样一来,两人就有一个如何相处的问题。
  王维的粉丝认为,王维下半生隐居辋川,是不满李林甫当道;王维《辋川集》等一些诗作也表达了对李林甫的不满。这样的解释,使王维与“坏人”保持距离,彰显出王维的高洁精神。
  对王维有质疑者则认为,李林甫是个“坏人”,王维还写诗拍他马屁,傍依李林甫,道德上有瑕疵。
  如何客观地看待王维与李林甫的关系?
  史书上没有王维与李林甫两人不和的记载。两人没有碰撞,更没有对抗。
  王维的恩师张九龄与李林甫不和。张九龄被罢相后,大唐进入李林甫“主政”时期。王维是735年由张九龄提拔任右拾遗的,张九龄被逐出京华后,王维深情地写诗给他。尽管如此,李林甫没有收拾王维,也没有为难他。
  有人以为,王维737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河西,是受到李林甫的排斥。此说没有任何证据。监察御史这种身份,尽管不能说是被重用,起码不是被排斥。王维任监察御史时期,是他诗歌史上的重要时期,他写下《使至塞上》、《出塞作》、《陇西行》、《陇头吟》等一批重量级别的边塞诗,形成他的一个诗歌高地。这些边塞诗充满积极入世精神,意气风发,精神抖擞,岂是被排斥、心情郁闷时能够创作出来的。
  李林甫从734年为相,在这个岗位上干了十九年。《旧唐书》曰:“林甫性沉密,城府深阻,未尝以爱憎见于容色。自处台衡,动循格令,衣冠士子,非常调无仕进之门。所以秉钧二十年,朝野侧目,惮其威权。”《新唐书》也说他“动循格令”。
  王维与李林甫没有政见上的不和,没有权力上的冲突。王维参与政治的意识不强,在朝中不追求有所作为,几乎没有什么政治要求。他的职位与李林甫差距较大,对李也不构成威胁。王维没有“妄议”过李林甫,至于“腹议”、“腹诽”过没有,已不可考。
  王维具有佛教世界观,性情温和。他不怼人,有一种文明而不反抗的精神,他从来不会强硬地触碰世界,正如他小心翼翼地走路而不伤害地上的一只蚂蚁。
  王维与李林甫有交往,还有诗的唱和。
  744年秋,李林甫、王维等陪同玄宗在骊山温泉疗养,李林甫给王维写了一首诗(这首诗没流传下来),王维立即酬和了一首《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
  天子幸新丰,旌旗渭水东。
  寒山天仗外,温谷幔城中。
  奠玉群仙座,焚香太乙宫。
  出游逢牧马,罢猎见非熊。
  上宰无为化,明时太古同。
  灵芝三秀紫,陈粟万箱红。
  王礼尊儒教,天兵小战功。
  谋猷归哲匠,词赋属文宗。
  司谏方无阙,陈诗且未工。
  长吟吉甫颂,朝夕仰清风。
  王维的这首诗,前八句写李林甫陪天子出游。接着,描绘李林甫的“高大”形象:“上宰无为化,明时太古同。灵芝三秀紫,陈粟万箱红。王礼尊儒教,天兵小战功。”李林甫“素寡学术”,而王维诗中说他“谋猷归哲匠,词赋属文宗”,毫无疑问是拍马屁了。至于“长吟吉甫颂,朝夕仰清风”,则属于礼节性的套话。
  王维与李林甫不仅是诗友,还是画友。不为很多人知道的是,李林甫还是一位画家。张彦远在《歷代名画记》中说:“李林甫,亦善丹青……余曾见其画迹甚佳,山水小类李中舍。”王维也为李林甫画过画。《长安志》载:“(李)林甫恶之,奏分其宅东南隅,立为嘉猷观。观中有精思院,王维、郑虔、吴道子皆有画壁。”
  王维信仰佛教,推崇在家修行的维摩诘。佛教对人是不区分的,菩萨度好人也度坏人。六祖慧能说:“不思善,不思恶”,“善恶都莫思量。”王维走的是维摩诘修行的路子,三十来岁的时候曾隐居嵩山,四十多岁以后半隐居于南山。自古以来,隐居是表达对不良政治和腐朽统治者的不满、不合作的一种方式,同时也与个人的信仰、爱好、追求有关。我们不能因为王维的隐居,就一厢情愿地认为他是在表达对李林甫的政治不满;也不能因王维给李林甫写过诗画过画,就认定他是趋炎附势,傍依李林甫。
  “坏人”也需要朋友,“坏人”也有朋友。“坏人”交往的并不都是坏人,和“坏人”交朋友的不一定是坏人。和“坏人”做朋友更不容易,需要比与“好人”交朋友更大的力量和智慧。与“坏人”交往而自己没有“学坏”就更难了。如果与“坏人”做朋友并且把“坏人”往好道上带,像菩萨那样度人,那就更值得赞美了。
  752年,李林甫死;753年,朝廷追剥李林甫官爵。王维平安无事。可见,王维做到了孔子提倡的“和而不同”,他与李林甫的交往中是干净的。不然的话,他在752年不会拜吏部郎中,即使提升为吏部郎中也会被革职的。
  王维与李林甫的书记官苑咸保持了更为密切的关系。
  苑咸是李林甫的秘书、亲信,746年任中书舍人,正五品上。《旧唐书》称他为李林甫“代为题尺”,《新唐书》说李林甫“善苑咸、郭慎微,使主书记”。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一般地说,如果一个下层官员与领导关系紧张,他与领导秘书的关系也好不到哪里去,他想和秘书走近一些,或者秘书想和他改善一下关系,都会有所顾忌。王维与李林甫关系没有问题,与李林甫的秘书苑咸关系就更好了。   王维的《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戏为之赠》就是写给苑咸的:“名儒待诏满公车,才子为郎典石渠。莲花法藏心悬悟,贝叶经文手自书。楚辞共许胜扬马,梵字何人辨鲁鱼。故旧相望在三事,愿君莫厌承明庐。”
  从王维诗的题目看,苑咸“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是个多才多艺之人。诗题中有个“戏”字,诗文中以“故旧”相称,可见熟悉得很,熟悉得可以开玩笑,是老熟人了。王维说:朝廷延揽名儒,才子苑咸身居要职,识梵字、达梵音,文章胜于扬雄和司马相如。王维最后开玩笑说,老朋友啊,你好好干,希望你位至“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苑咸得诗,以《酬王维》酬答(王员外兄以予尝学天竺书,有戏题见赠。然王兄当代诗匠,又精禅理,枉采知音,形于雅作,辄走笔以酬焉。且久未迁,因而嘲及。)
  莲花梵字本从天,华省仙郎早悟禅。
  三点成伊犹有想,一观如幻自忘峑。
  为文已变当时体,入用还推间气贤。
  应同罗汉无名欲,故作冯唐老岁年。
  苑咸在诗序中盛赞王维在诗歌上的贡献与地位——“当代诗匠”,非常欣赏他虔诚奉佛、淡泊名利的向善态度。其中说到王维“久不迁”,很长时间没有提升了。
  见了苑咸的《酬王维》,王维又写了《重酬苑郎中并序》(顷辄奉赠,忽枉见酬。叙末云:“且久不迁,因而嘲及。”诗落句云:“应同罗汉无名欲,故作冯唐老岁年。”亦解嘲之类也。)
  何幸含香奉至尊,多惭未报主人恩。
  草木尽能酬雨露,荣枯安敢问乾坤。
  仙郎有意怜同舍,丞相无私断扫门。
  扬子《解嘲》徒自遣,冯唐已老复何论。
  王维调侃说意:我能够在君王身边混到个言官,已非常知足了,时常为没能尽职报恩而深感惭愧。我不能升迁实在是我自己的能力不足,岂敢怨天尤人。非常感谢阁下对我的同情,“丞相无私断扫门”——李林甫丞相是不徇私情的。我已经老了,无所谓了。王维这首“重酬”,表述得委婉而周密。
  天寶七载(748),王维由库部员外郎升迁为库部郎中(从五品下)。从时间上看,王维这次提升,多少与苑咸甚至李林甫有些关系。
  王维与李林甫保持着较好关系,不然的话,不可能诗词往来。关系弄得很僵的话,王维也不可能在748年升迁为库部郎中。
  王维后半生的官场生涯,几乎都是在李林甫为相时期。且看:737年秋,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幕中任监察御史兼节度判官。740年,迁殿中侍御史。741年冬,知南选,赴岭南考核干部。742年,转左补阙。745年,迁侍御史。746年(疑在此年),转库部员外郎。748年,迁库部郎中。752年,拜吏部郎中。这期间,王维半官半隐,并没有影响他的晋升,他在朝中的发展虽然不能说春风得意马蹄疾,但总的看还是比较顺利的。这哪儿是受排挤的节奏!
  王维一生中遇到两次重大挫折。一次是初入道时,因为“舞黄狮子”犯禁,获罪贬官为济州司仓参军。一次是“安史之乱”中他就任伪职,虽没被朝廷降罪,但他的身心担负着强烈的有罪感。王维这两大挫折,与李林甫没有直接关系。
  总的看来,王维与李林甫保持了正常人际关系。王维没有被“坏人”带坏,“坏人”李林甫没有给他使坏。这是王维善于“团结”“坏人”得到的回报。同时代的诗人李白是个“官迷”,在长安官场混了一年多就被打发走了,从此浪迹天涯,终老江湖,一个重要原因是狂傲张扬、傲慢无礼,没有与宫廷中的“佞臣”、“贱臣”也就是小人、坏人处理好关系。
  后人在叙述王维生平和解释王维诗文时,或者宣扬王维与李林甫不和,或者批评两人关系过于密切,都有些意气用事了。
  王维在本质上是个艺术家、诗人,而不是官员、政治家,我们不能一概地用“政治”标准来衡量来评价他。王维生活在思想自由解放的宽松盛唐,而不是其他什么朝代,我们也不能以其他朝代的规矩来要求他。事实是,对王维诗之外的东西过多关注,会成为阅读王维诗的最大障碍,会成为最具破坏性的阅读。
其他文献
几年前,湖南湘阴县城有一条新街道被命名为“旭东”路,很多湘阴人才恍然知道本县历史上曾有一位伟大的人物叫范旭东。至于其兄长、近代著名教育家范源濂,在其桑梓之地仍然知之者寥寥。  一  范源濂(1875-1927),字静生,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祖父曾做过顺天府大兴县令,其父教馆为业。范源濂幼年随父读书,十三岁即中秀才,后入岳麓书院就读。甲午战争后,全国各地开始宣传变法维新,湖南在巡抚陈宝箴推动之下,新学
一  1940年夏天,希特勒的军队入侵法国,即将完成对瑞士的包围。  最后的逃亡行动堪比好莱坞大片。行李早已经收拾停当,处于随时待命状态。7月3日,星期三的下午,米塞斯和妻子玛吉特终于得到通知,一辆美国的运通巴士即将于次日六点出发。其时,德国和意大利的军队已经控制了所有的空中交通,但是尚未占领瑞士和西班牙之间的全部法国领土,他们尚有一线生机从西班牙边境逃走。  汽车在法国隐蔽的乡间小道上疾驶。巴士
清季至民初,北京的饭馆儿一茬一茬的。天子辇毂之下,人文荟萃,五方杂居,南州北论坛的饭馆儿也就随势而起。京人老哥儿几个盍兴乎来,凑合一块堆儿,习惯吃馆子乐和乐和,花钱不多,还可爽口舒胃、垫补尽兴。您别说,这吃馆子挺有学问,不论是整桌酒席,还是随意便酌,懂行知味的都熟络其中的诀窍,让跑堂的、后灶的感到您是位刁嘴,堂倌就不敢欺客,掌勺的也得谨烹慎饪,别让客人搛一筷子就吃出戳腔,给柜上糟改字号,自己也栽面
一  1918年,黄仁宇先生出生于湖南一个军人家庭,父亲黄震白曾任广东省军阀许崇智手下的参谋,1925年许被蒋介石驱逐后,黄父回家乡教书为生。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1940年,黄仁宇在天津南开大学学电机工程不到两年,在疏散到武汉时,放弃了西南联大的前景,毅然报考重庆中央军事大学。两年后毕业,通过当时在重庆工作的地下共产党人田汉的关系(黄称长他二十岁的田汉为“田伯伯”,田汉的儿子田海男与黄是军事大学同
在留德学生中德文化研究会这批人物中,金井羊(1891—1932)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存在,他字其眉,是江苏宝山人,德国基尔大学政治学博士;归国后在政、学两界都有任职,曾担任政治大学、中国公学、交通大学、光华大学等教席,铁道部参事与政务司司长等。无论是在思想见地还是事功行世方面,他都可算是卓尔不群的人物,可惜年及不惑即逝,实在不能不说是历史的遗憾。  对他的生平经历,友人有这样言简意赅的描述:“生而岐
1936年10月19日,上海《社会日报》第743号第三版刊有一篇题为《穆时英的苦闷》的文章,文中说:“不久以前,南京发现了一种小型刊物名《艺坛导报》的,对穆时英大大的攻击了一下,穆時英看了这篇文章,大大的不快,便写了一篇回骂的文字,题名《清客的骂》,发表在二月十日的南京《朝报》的《副刊》上,说得可真刻毒,又婉转,又伤心,从那篇文字里,你们可以看出穆时英苦闷到什么程度了!”关于《艺坛导报》,似很少有
天人合一,物我无间,众生平等,万物并育,这些中国哲学的精神要义,足以演绎成学者们的滔滔言说。然而,当它们如同雨水一样落入一个艺术家的心田之后,又会长出怎样一种饱满而苍翠的文字呢?  在画家蔡皋先生的生活笔记《一蔸雨水一蔸禾》里,你看到,哲学不再是谈玄论道,更不是高头讲章,而是像先生在楼顶手植的那些花草。一颗颗种,一朵朵开,一行行凭借其内生的力量突破纸面格子的束缚,风行水上。  如诗如画的哲学,就在
天才就是命中注定。天才当然也需勤奋,但天才就是桃树能结桃,小鹿善奔跑,玫瑰会开花——我听日本“歌谣界的女王”美空云雀的歌就有这感觉。日本人称美空云雀为“永远的歌姬”,歌姬是她命中注定的身份和使命。歌姬不仅是有副好嗓子。那嗓音是能呈现人间悲喜的五颜六色和人的七情六欲的。歌者自己的灵魂所具有的最动人的部分,乘着歌声的翅膀,和嗓音要呈现的人间颤动一同起伏。跟天才的画家用颜料,天才的作家用文字,天才的木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老杜名句最能说明读书与作文之关系:唯有博览群书,方能妙笔生花,如有神助。古代诗人自然是与书为伴,或默读会于心,或朗诵喜于形,进而诉诸笔墨,于是就有了像苏轼“暂将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那种写读书的隽永名句。  吟咏读书诗最多的当推陆游。陆游以诗名世,“六十年间万首诗”,数量惊人;终生念念不忘收复故土的主题,赤子情怀感动着一代又一代国人,为吟者赢得了“爱国诗人”的桂冠
爱情的召唤  我常常这样想,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可能有那么不可或缺的一瞬间——那一瞬间,第一次也是永远地认清了自己本来的面目。我还常常这样想,任何人或者任何一个家庭,多多少少都会有那么一点难说的不幸。这不幸,有时候穿着一件隐身衣,像个调皮的小孩子,突然跳到你面前,使你感到措手不及,甚至不由大吃一惊。接着,就是一阵巨痛。然后,就是久久地隐痛。看了苏联故事片《两个人的车站》后,我觉得自己所想的,还是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