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form和弹簧圈治疗梭形及宽颈颅内动脉瘤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ong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报告应用Neuroform支架治疗颅内宽颈和梭形动脉瘤的治疗结果.方法 15例病人17个梭形及宽颈颅内动脉瘤,分别位于颈内动脉8个,椎动脉5个,基底动脉顶端1个,大脑中动脉1个,大脑后动脉1个,小脑后下动脉1个.所有的病例,球囊再塑形技术术前均认为存在困难,均使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直径在4~30 mm之间.结果 所有病例支架均成功释放,均是先释放支架,再填弹簧圈.完全栓塞及次全栓塞(>95%)的有6例,部分栓塞的有9例.无围手术期脑卒中及死亡,10例病人获得随访,病人神经状况均良好,平均随访时间是(6.2±3.2)个月.结论 使用Neuroform支架治疗首发及复发的梭形及宽颈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未发现与释放支架相关的长期神经系统并发症.大部分病例在短期随访中载瘤动脉瘤通畅,栓塞部位稳定。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儿童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特点、影像学特征及其治疗策略.方法 对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及神经介入中心1985年10月至2008年5月共23例14岁以下(含14岁)儿童的24个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方式、部位、大小等影像学特点、治疗方式及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儿童颅内动脉瘤占所有年龄组颅内动脉瘤的1.3%,男:女=1.56:1;24个动脉瘤中,16个位于前循环,8个位于后循环;14个属于复杂动脉瘤;以
以往髓内肿瘤切除术多采用椎板切除术,脊髓敞开减压,缝或不缝合硬脊膜.这样术后易造成脊髓与肌肉组织的粘连,脊髓后移,形成横向拴系,产生新的症状.同时由于椎板的切除,往往会造成脊柱后突畸形.尤其在颈段,更易形成鹤颈畸形.根据我科1200余例椎管内手术的经验体会,采用"解剖学复位技术"可避免这两种情况的发生。
期刊
由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和美国克里夫兰医学中心主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协办的“第三届国际微创论坛暨颅底解剖学习班”将于2009年10月14日-18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召开。14日-16日颅底解剖训练学习班期间,
期刊
2006年12月至2009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57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男27例,女30例,年龄23~86岁,平均58.3岁.动脉瘤均破裂,行头颅CT证实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表现为头痛、呕吐、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及颈项强直.Hunt-Hess分级Ⅰ级12例,Ⅱ级25例,Ⅲ级19例,Ⅳ级1例。
期刊
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术中破裂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病人,对可能影响其破裂的因素,如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CT-Fisher分级、动脉瘤部位、大小、瘤颈宽窄、手术时机、临时阻断夹应用与否、是否存在假性动脉瘤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影响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中破裂动脉瘤的发生率是26.13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004年5月至2007年8月共收治胶质瘤主体位于皮质运动区的患者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6~70岁,平均42.6岁.头痛头晕15例,肢体偏瘫或单瘫19例,癫痫发作8例,感觉障碍7例,吐字欠清3例,精神症状4例,视力下降2例。
期刊
1.引言:我国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病率较高,并且是中青年人群发生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1].应用华法林、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对于严重狭窄者2年内同侧卒中累计发生率仍高达25%,且长期应用此类药物有招致颅内出血的风险。
期刊
我国著名神经外科学专家,冯传宜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3月1日去世,享年90岁.  冯传宜教授1918年10月生于湖北武汉,祖籍广东番禺.1936年从北京崇德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燕京大学医预班,1939年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医本科,1940年获燕京大学理学学士学位。
期刊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恶性程度不同的多节段髓内星形细胞瘤患者的诊治特点.方法 21例多节段(3个椎体节段以上)髓内星形细胞瘤患者均行后正中入路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以UOA分值差(术后UOA和术前UOA差值)评估手术效果.以Logistic回归和多元线性同归分析统计学数据.结果 肿瘤性质直接影响肿瘤的切除程度(X2=10.41,P=0.03),高度恶性肿瘤只能大部切除或减压.年龄(X2=12.53,
目的 探讨相位对比磁共振电影成像法在对非交通性脑积水患者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后瘘口开通状况的评估价值.方法 利用相位对比磁共振电影成像法对128例非交通性脑积水患者行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后进行瘘口的流速测定,并作为随访方法 .对部分术后临床症状缓解不佳、或在随访期内再次出现高颅压症状的患者进行二次内镜下探查,结合术中探查及二次手术前磁共振电影成像检查结果 来分析电影成像检查对判断造瘘口是否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