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民法典的代表——中国的绿色《民法典》

来源 :绿色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ell0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绿色民法典"。作为21世纪民法典的代表,《民法典》回应了我国21世纪的时代主题——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方式。在党的十九大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背景下,诞生于走向生态文明时代的我国《民法典》确立并践行了绿色原则,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物权编、合同编、侵权责任编等各分编具体规定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内容,让绿色成为了民法典"最醒目的标识"。
其他文献
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城乡“钟摆式”流动是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典型特征。当前,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属性体现在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属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创
精准扶贫理念已细化到高职教育。就扶贫对象而言,其具备解决生存性需求和发展性需求双重属性;就定位而言,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高职扩招切
缕析个人学习环境与自主学习的源起、内涵、发展,基于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学习平台、聚合学习资源、提供学习服务,为学习个体提供个人学习
在当前信息化支撑的混合式教学的背景下,提升高职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迫在眉睫。然而,实证调研发现,虽然高职教师普遍认同应当提升混合式教学能力,但是在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中
1+X证书中的X证书与之前的职业资格证书均反映持证者的职业能力水平、均与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高度相关、两者的考核依据均为职业标准。但二者诞生的时代背景不同、管理主体不
在我国,贫困地区和生态敏感地区存在着高度的交叉重叠状况:宁夏西海固,过去苦寒甲天下,如今生态依然脆弱;云贵川山区,生物多样性丰富,人均收入却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居住在青藏高原三江源头的人们,生活也不富裕……生态敏感区往往与贫困如影随形,这成为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2015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在生存条件差、但生态系统重要、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林草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实践中,涌现出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
从人类社会认识自然的历程来看,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有过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控制自然、尊重自然这样一种曲折的发展过程。史前文明中,采摘野果和狩猎是人类获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植物是创造人类文明的重要因素,人类的生产生活一刻也离不开植物,植物为人类提供了绝无仅有的生命支撑和生态保护。自有人类以来,一直在认识、选择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逐渐推进,城市绿化发展日新月异,其相关政策扶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越来越多。该文从中国古典园林对城市绿化的启示,我国城市绿化的几个发展阶段,以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