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5-HT2A和5-HT1B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事故倾向性的关联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公交车、运输车驾驶员5-HT2A和5-HT1B受体基因的T102C和A-161T位点多态性与事故倾向性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随机抽取广西南宁市公交、运输公司事故倾向性驾驶员和安全对照驾驶员各300例。采用EPQ和SCL-90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个性特征及心理症状评定。通过PCR-RFLP法分别对2个基因位点的多态性进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筛查。结果:2个组5-HT1B受体基因A-161T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急诊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并行PCI术的AMI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上予以替格瑞洛,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心电图评分以及支架内再狭窄影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缩血管肽-1(ET-
原发性肝癌(PL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恶性肿瘤的前列,其中75%以上为肝细胞癌(HCC)。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微小RNA(miRNAs)等非编码RNA(ncRNAs)在肝癌细胞的增殖、分化、转移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之间如何通过相互作用参与调控HCC的发生发展已成为肝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概述了相关研究进展,为今后探索HCC的发生发展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结合应用,构建科学高效的康复医学教学新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僵化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临床思维
目的 探讨miR-23a/SATB2 信号通路对结直肠癌SW480 细胞凋亡和转移的影响.方法 在结直肠癌SW480细胞中转染miR-23a抑制剂(inhibitor),采用定量RT-PCR(qRT-PCR)法检测miR-23a
目的探讨血清miR-320表达水平对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脓毒症并发AKI患儿158例,根据其28 d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105例)和死亡组(53例),检测两组血清miR-320、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1(KIM-1)及血肌酐(Scr)水平。应用多因素Logistic
目的:探讨环状RNA 0056618(circ_0056618)靶向miR-1281调控胃癌细胞HGC-27的增殖和凋亡情况。方法: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circ_0056618和miR-1281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和RT-qPCR分析circ_0056618对miR-1281的调控关系。将HGC-27细胞分为si-circ_0056618组、si-NC组、miR-1281组、miR-NC组、pcDNA组、pcDNA-circ_0056618组、si-circ_0
目的比较类风湿因子(RF)阳性(+)和阴性(-)多关节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PJIA)患儿的临床特点、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67例PJIA患儿临床资料,根据RF滴度分为RF(+)组(23例)和RF(-)组(44例),比较2组患儿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1.受累关节分布情况:RF(+)组前3位依次为指关节(
新建地方高校以形态学实验中心建设(科学馆建设)为契机,整合实验场所和管理,增设数字人系统、数码互动设备,数字切片库和标本图片库等,让实验课内容丰富,学生自主学习得以实现,提高了教师信息化素养,达到教学相长的教学目标,有力地支撑了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并取得一定成果。
目的:探讨低位腹主动脉外阻断术与腹主动脉预置球囊内阻断术应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PPP)剖宫产术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94例PPP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用低位腹主动脉外阻断术,对照组采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比较两种方式的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和术后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浓缩红细胞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
目的:探讨两种入路方式在颅前窝底脑膜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炎性因子、髓鞘碱性蛋白(MBP)、E26转录因子-1(ETS-1)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02例颅前窝底脑膜瘤患者病历资料,根据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分组,观察组59例,采用眶上外侧入路;对照组43例,采用额底入路;对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前、术后72 h炎性因子及MBP、ETS-1水平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肿瘤全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