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笔闲落花

来源 :中学生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aix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不川,西北人。阔耳圆目,眉毛浓粗。少时执笔,字句生花。
  年又
  10岁那年,王不川升上五年级,开始喜欢上奇妙恢宏的文字帝国。在同龄人都在用幼稚慷慨的文字写“啊,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的时候,王不川开始写一些只属于自己的文字:
  “人们总是这样,贪婪于秋的收获,又抱怨它杀死了青树。”
  完全不像是个无忧孩童能说出来的话。
  语文老师是个鼻挺嘴厉的古板女人,眼镜片下面的瞳孔里没有一点鲜亮的色彩。按王不川的话来说,“你对上她那双壑谷般的眼,便忍不住要问,这个人的血液是不是也是死去的?”
  女人教了小半辈子书,学生轮轮换换,在这么多人中,王不川是她见过最特别的一个。“特别”这个词里又可以包含很多名词,比如成熟,比如不凡,再比如……總之这是一种很繁杂又很微妙的情愫。
  可事实上,王不川同学就只是个未谙世事的小孩子罢了。
  她最常做的事情就是捧着王不川的作文本,站在讲台上用自己勉强考过二甲的普通话大声朗读。这孩子写的东西读起来不需要有太多感情,都是些水波不兴的平静,但这种平静不属于湖水,那应该是深渊里让人窒息又让人沉溺的一种静谧。
  一般老师这么做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让其他同学模仿借鉴范文的写作手法和优美词段。可她知道,这样的东西,没人学得来。
  当然,她也不止一次地怀疑过那些文字的真实性:一个小学生的文笔怎能如此酣畅淋漓到让人妒忌?可最后,她还是会盼着每周一节作文课的到来,然后在第二天交上来的作业中第一个挑出王不川的来读。
  蜂蜜放在眼前,熊都是会忍不住的。
  说实话,王不川不怎么爱写作文,也不喜欢自己的东西被别人当众读出来,这会让他有一种莫名的羞耻感,就好像大庭广众之下被人扒光了衣服。尽管这个年纪的王不川还不懂得“写作”与“写作文”的本质区别,但却着实觉得自己和别人,多少是有些不同的。
  于是他开始在文章里大把大把地写生死,写别离,写白云苍狗,写不如归去。没人告诉他要写什么,要怎么来写,只要给他一支笔、一张桌,他就能写作,就能心安。
  王不川第一次看见自己的文字被打成铅字印刷在报纸上的时候,刚过完11岁的生日。他向父亲要了一支新的钢笔,新笔开封,他用那支英雄钢笔写下自己的第一个笔名——年又。取“年岁又过,仍是少年”之意。
  从那天起,“年又”的名字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当地文学报上的一个边角板块里。
  等到被叫家长的时候,王不川的小学生涯已经快要接近尾声。
  老王领着儿子面见老师时,眼里还泛着惺忪的睡意,也并没有要为谁刻意打扮一番的意愿。
  “老师,不好意思,我平时上夜班的,今早才闭眼便被这小子叫起来了,说是您要见我。”
  这个略显苍老的消瘦男人抬手揉了把王不川的发顶,然后冲一旁伏案的人笑了笑,“怎么,不川又干了些什么好事?”
  女人停了手中的笔,回首转过身来,中指推了推架在鼻梁上的眼镜,开门见山:“你们家孩子抄作业,而且不是一天两天了。他交上来的那些作文都是抄袭别人的。”
  她抱臂仰首,眉锋里掺了几分轻蔑,“以前一直不相信,觉得你这孩子是个可造之才,现在看来全是唬人的。”
  老王的睡眼醒了些,眉头皱皱,偏头看看王不川。王不川也不说话,只是抿唇朝他爸轻轻摇头,面上仍是一成不变的平静。
  大概世上所有老师都是一打开就收不住的话匣子。老王不知道听这个人絮絮叨叨了多久,那么多话一个字也没听进去。父子俩一般的沉默,只觉得睡思昏沉。
  王不川忘记自己是怎么走出那间教师办公室的,他只记得那日,天地浩瀚,人间喧哗。
  还有后来父亲对他说的那句没头没脑的话。
  “别写了,不能拿来吃饭的。”
  王不川那时还小,直到小学毕业,也没能参透父亲的话。
  而那位老师,最后也如愿以偿地被调到了另一所重点学校继续任职。一次返校补办相关证件的时候,突然被老同事叫住,“我这里还存着些以前从你那儿借来的报纸,都还帮你收着。”她愣了愣,回想起以前的一些事情来。
  “这么久的东西早用不着了,扔了吧。”她不禁又感到一丝释然,“我就说一个小学生怎么能写出那样的句子来?”不过好像自从送走了那一届,那家报纸上就再也没有看见过那个年姓作者的文章了。
  “阳光炙热,水波温柔,这人间虽有诸事不公,但仍弥足珍贵。”
  旧人
  王不川初中那会儿干过两件疯狂的事儿:一是没日没夜地写字,另外就是在开学时抱着吉他坐在窗台上对每一个路过的女同学唱情歌。当然,前者让他收获了纯洁的革命友谊,后者则让他在学校周会上一战成名。
  那小妮子是个南方姑娘,性子温和,人也文弱,说起话来音里带着南方独特的吴越软调。夹在人群中,像是亚麻粗布里兀地生出一匹细软青绸,掺着清淡的脂粉香,叫人光看一眼都心生欢喜。
  王不川为了显得与人亲近,张口闭口地,总爱叫人一声“妮子”,久而久之对方便习惯了,玩笑戏语也都随他。
  妮子是王不川长这么大以来,第一个能读懂他的人。说起那高山流水绝琴谢知音的典故,大抵上也不过如此。她从他的文章里,总是能准确地读出他想表达的情感,就像是两个迷路的人终于在火光升起的那一刻看到了能彼此相互救赎的灵魂。妮子总是在看完他的作品后幽微叹气,一脸十分担忧的神情。
  “你这种人,自杀倾向很大。”
  这时候王不川也总爱盯着她那双晶亮的眸子看,然后撑首漫不经心地点头附和她。
  “好好好,下次我就写你,总行吧?”   于是白玉粉面上暗泛绯色,像是水墨丹青勾画了一千年。
  后来,王不川开始花很多时间,用很长的篇幅去写江南。他从未去过江水的南边,是梦里故事里的水乡。
  梦里他路过江南小镇,夜凉如水,弦月正弯。晨雾里渡船人吟着歌儿撑过小河湾。他枕着手臂在那船上面想了整整一晚,船舱里谁又说起故事里的江南。那桥面像是结霜,踏过青石板,鞋底冰凉。擦肩的姑娘眉眼弯弯,笑得安详恬淡。他背起行囊坐上渡船扶舷回头看,那小镇轮廓里炊烟渐次,升起又飘散。
  这样的美梦,纵然沉睡千年,他也不愿醒来。
  王不川写江南的时候,几乎所有故事里的主人公都是那小镇姑娘的模样。
  王不川没说假话,他真的在写她了。等他终于开始在光阴的身上学到些什么的时候,南长滩的梨花全都谢了。
  他的姑娘最后又回到南边的那个小镇上。但北方有人,执笔依然在行。
  初三毕业的那个无忧无虑的夏天,王不川坐在电脑前将手稿本上的字一个个敲在电脑屏幕上。然后他的第一部作品在一家文学网站上开始陆续连载,取名作《旧良人》。
  那个夏天,蝉声聒噪。王不川突然开始有些理解当年父亲对他说过的那句话……
  “旧人旧景旧日时辰,总有些故事是旧的新。”
  落笔
  高中的数学课不仅培养数学家,还培养写作者。
  王不川最期盼的就是每节课班主任站在讲台上与题目死磕的那一会儿。他可以放任思想随意遨游,然后再把它们付于纸笔。王不川的主战场被排在语数外大三门和每天的晚自习上,他将所有潮湿的记忆一件件打捞上来,再用笔剖析开来拿给别人看。文科班里能看懂他的文字的人变得多起来。当然,他也在这里遇见了同类,准确来讲,应该称之为“敌人”更为恰当。
  大概所有笔者之间都有种先天的共鸣。江湖路上各自仗剑独行互不相识,等刀剑相向的时候,只需一瞬就已将对方全部看透。然后刀光剑影,风起梨落,胜负难分。
  这是一场无关风月的博弈。
  体育课,沐小七偷偷溜回教室,随便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然后发现王不川压在数学课本下面未完成的手稿。她依稀记得那是一篇写老人与回忆的文章,文笔说不出的晦涩沉稳,却又隐隐透着点儿类似希望的东西。
  于是,王不川成了沐小七在这个班级里第一个肯认认真真去好好记住的人。
  而王不川则是在看完小七记录的值周总结后仰天长叹一口气,然后走到她跟前,把值周本递过去,挤眉弄眼了好一阵子,才幽幽开口:“原来也是同道中人。”
  沐小七总是能将那些正儿八经的文录写得十分地……清丽婉转。比如简介信,比如申请稿,再比如检讨书,她都能让它们一一生出韵味来。说来也怪,八股文式的应试作文她死活不愿意写半个字,别的东西却动辄洋洋洒洒三千字。王不川有时候就会想:这个人,或许成不了一个好的小说家,而应该是散文家。事实也证明,沐小七是从小看散文长大的,所以后来写散文,也爱散文。
  王不川有不少手稿本,每写好一篇文章便拿给周围人看,最后再传到沐小七手里。然后轮到两人坐在一起开始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十七八岁的少年人,这时候开始恋旧怀故,他还是没能去一回江南,却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西北,这生养他的地方,每一寸草木都令他心生眷恋。
  后来王不川和沐小七共同计划了一部“西北史诗”,两人花了两个晚自习的时间讨论人物和情节设定,最后把书名定为“贤良”。
  王不川写好楔子的时候,距高考还满剩200个日头。埋头写字的人总是感觉不到时间飞逝的,这是一场暗无天日的慢性自杀。后来很多个压抑晦暗、昏沉欲眠的午后,沐小七都从书山题海里抬起头来对王不川说:“我不想再过这种日子了,想回家去写小说。”然后王不川暗暗点头同意:“我也是。”随后又各自埋首。
  那天作文课上,老师将沐小七的作文当作范文念出来,事后又面对作者发问:“这作文是你自己写的吗?”
  王不川看见小七低着头不说话,突然间想起几年前的那个下午,以及从教师办公室里出来以后父亲说过的话。
  他始终想不明白一个问题:应试作文到底有什么好值得去抄袭的?
  无数次失败,无数次瓶颈,王不川开始慢慢学会向生活妥协。
  沐小七不知道王不川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将那些他视为珍宝的手稿本拿给她的,他只是一脸的倦意和不甘。
  “这些东西你先替我收着,现在看见它们就觉得烦。”
  于是沐小七将它们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她发现当初拟定好的“贤良”的楔子反反复复被改了几回,删删减减,最后只剩下两句话——
  “从小没看见过海,便觉得西北就是大海干枯了的模样。西北这地方,半点儿也不贤良,可西北的人,个个尽都贤良。”
  距高考150天的时候,王不川一咬牙,彻底删除了电脑硬盘里各种大大小小、新新旧旧的文档,愣神片刻后才想起来堆在桌角处的那一叠试卷。然后,刀剑入鞘,落笔入泥。
  “纵然人生几经艰苦,也要有人负重前行。”
  編辑/李鹏修
其他文献
宿舍闲聊。  下铺问:“夏天到了,要不要买裙子啊?”  隔壁铺说:“你们都有那么多裙子了,还买那么多干吗啊?”  我说:“买来穿啊,一个月不重样的,女孩子就应该有很多很多条裙子啊!”  难道不是吗?  我在读小学之前很喜欢穿裙子和扎辫子,那时也不知是哪里来的自学天赋,居然能把刚刚长到下巴的头发扎成辫子,再穿上堂姐送的碎花裙子。我看着镜子中的自己,觉得自己就是小仙女本人了。  带着美得冒泡的心情出去
十一月的广州渐渐入秋,是晨起时侵袭身体的寒意不小心走漏的风声。尽管白天还是热得汗流浃背,但晚上走在校道时会感觉到凉意,风钻进我单薄的衬衫里,带走胸膛里残余的温度,留下些凌乱的念想。  一年多不见,不知道你在青岛过得好不好,那里的风是不是更凉薄,下晚自习时还有没有一个男生像我那样走在你的身后,手里揣着刚脱下的衬衫犹豫着要不要为你披上。  你的生活我无法猜测,但我唯一能确定是那个男生不再是我。  你难
路标故事4:  春蚕:刚上初中那会儿,妈妈在一次大扫除的时候,把我从小玩儿到大的一只小布狗给扔了——那只小布狗的料都被洗碎了,根本“站”不起来了,不过我还是很喜欢它。我飞快地跑到楼下,从垃圾箱里把我的小布狗翻了出来,拿回了家。从那以后,我妈再没扔过它。我上大学走的前一天,我妈还帮我把小布狗塞进了我的皮箱里……  [1]  你相信第六感吗?  去年夏天,我试图将猫咪老师娃娃左塞右挤于书包无果后,心一
乔乔是一个小纳粹,周末是他最快乐的时刻,因为可以参加青年团活动。那儿有上尉教他们用刀、扔手榴弹等这些很酷的技能。  可这次,乔乔显然不太高兴,因为他的任务非常残忍——杀死一只兔子。大哥哥们说要有杀戮的勇气才配当一名真正的纳粹军人,不停催促乔乔抓住兔子,“啪”地拧断它的脖子。乔乔紧张地颤了颤,突然把兔子放在地上,让它快跑。  兔子当然没逃过那些人的掌心,他们一下解决掉兔子,四周的嘲笑声也此起彼伏。大
暗恋是一个人的独白,没有人在意我,我在无人的角落。  学校被当作考场,所有东西都要清空。我抱着一堆试卷准备扔掉,习惯性地抬头看向那个位置,依旧空空荡荡。桌子摆得很整齐,上面干净得反光,好像它生来就这样。我开始怀疑,以前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真的存在吗?还是我做了个梦?  他穿着蓝白相间的校服,推门进来的那一刻,风从门外吹进来,又悄悄地从窗子溜出去。  [1]  我从没有听过沈顺平说话。他作为转学生被编
初次见面,原来是他  初三开学第一天,老师顺手一指,一个学霸转校生就此坐在了我的后面,但是我没有想到原来是他……  暑假时,我一个人坐车去书店买《中学生博览》,找了好久都没有看到。于是就问店员小姐姐:“小姐姐,8月份的《中学生博览》没有吗?”小姐姐笑着指了指前面穿着白衣服短袖的男生说道:“这本杂志挺火的,但是最后一本被那个男生拿走了。如果你真的很想看,就去问问那个男生吧!”我向着那个男生走去:“小
围子:越努力,越幸运。  戏剧课导师非常嚴格,被点名演出的同学,只要念错台词或情感不到位,就会被骂得体无完肤。惶恐,担心,这是我每次在听到点名的感觉。  “陈欧,雷欧提斯。”我当时就“咯噔”一下,我要演的角色,是需要在与哈姆雷特决斗后,倒地作中毒抽搐的表现,慷慨激昂地背出控诉国王的英文台词,然后死去。  “好,角色分配完,下节课你们演。”  距离下节戏剧课只有三天。我和其他几个人物,一起对词,一起
那个善意的谎言坚持了三年,即使在我们相顾沉默的日子里,依旧保持着互赞的默契。1. 初识:我的高傲与他的平凡  我是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高中的尖子班的,因此在一开始就受到了老师的关注与特殊照顾,成为了老师的“乖乖女”。本来因为这一点就让同学们不满了,偏偏我还有一个张扬跋扈的性格,每天高调行事,说话大胆,还没有被讨厌的自知,自认为与同学们打了很深的交道。我不知道的是,每天很多同学跟我保持表面上的友好
故事梗概——  若瑄是一名初二女生,总觉得同寝室的同学都针对她,班级里同学也都不喜欢她,唯一的好朋友慕言也时常忽视她,却和其他同学打成一片,为此,她很苦恼。但舒畅不时的帮助让她觉察到自身的一些问题,以及为改变人际交往的困境寻得了突破口。  主要人物——  若瑄:内向,人际交往圈小。  慕言:外向,善于交往,大大咧咧。  舒畅:活泼善良,善于观察,乐于助人。  第一幕 从食堂回寝室的路上 周一 中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