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来源 :巴蜀史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der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 方有个故事:曾经有这样一个推销员,他的生命不超过40岁,工作不超过10年,活动范围不超出生他养他的家乡,但他却创造了一个伟大的推销奇迹——他和他的弟子将基督教推销给整个西方世界,影响了这个世界已近2000年。当今世界公认的纪元方式,就是以这人的诞生日为纪元之始。
  而我要讲的是下面这个东方人的故事:他和他的伙伴用8年时间将共产主义传播到整个国家,最终拯救了这个国家。他和他的同伴更加坚定也更有豪情,他们一刻也不停息,凭着抛头颅洒热血的坚定勇敢终获成功。这个人就是毛泽东,全世界公认的一位东方伟人。
  共产主义是一种信仰,毛泽东则类似于摩西这样的先知——预知未来、指引方向,还是行动上的巨人。
  80多年前的那场伟大征程,便是最有力的历史见证。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中革军委博古等领导人实行军事冒险主义、军事保守主义的战略指导下,屡战失利,苏区日益缩小,形势日趋严重。1934年10月10日夜,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悄然从瑞金出发,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漫漫征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公元前334年至公元前325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历时9年率军远征,在东起印度河、西至尼罗河与巴尔干半岛的领域内建立亚历山大帝国,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法国一位文化部长安德烈·马尔认为,长征“足以同亚历山大的远征媲美”。然而,长征的艰苦程度,其实远远超过亚历山大远征。毛泽东同志曾说:“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别的不说,亚历山大至少在远征途中没有敌军的围追堵截。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他76岁高龄时重走长征路,后来他把自己那部系统反映长征的著作定名为《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可见长征的史无前例。
  这支由年轻人组成的红色大军,面对30万武装精良的敌军,携带着数量庞大的辎重,在一个地球上最为险峻的地带迂回穿插,最终征服了二万五千里的艰难险阻。这一切,让一代代后人,不断地发出神奇的感慨。
  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1934—1936年间,红军长征一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躲过或打败数十万计的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队及地方军阀。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行军速度,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
  曾几何时,红军队伍“嗒嗒”的马蹄声在这里响起;曾几何时,这里留下了红军战士深深的脚印;曾几何时,这里流传着红军可歌可泣的故事;曾几何时,这里留下了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这里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这里是独具天险的泸定桥,这里是峰峦如剑、直插云霄的娄山关,这里是冰封雪盖的夹金山……这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红军不怕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激励着一个有10多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限光明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到底是什么使原本处于弱势的红军队伍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到底是什么使红军战士愿意抛头颅洒热血、历尽千难万险、克服千辛万苦最后走向胜利?
  是信念,是千千万万红军永存心中的让人民大众翻身做主人、过上幸福生活的必胜信念。为了这份信念,他们不畏牺牲、不畏艰险、浴血奋战。正是这份信念,才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是这份信念,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正是这份信念,才有了“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温情。
  信念支撑着红军由劣势转为优势,支撑着红军走向胜利。长征的胜利不是偶然的、暂时的,而是必然的、永恒的。
  回顾历史,历史的一幕幕不禁重现眼前:官渡之战中,曹操率几万之众大破袁绍10万大军;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不过数万兵将却火烧赤壁,大破83万曹军;淝水之战中,谢石、谢玄率领8万军队勇击苻坚百万雄师……然而,不可不论的是,这些以少胜多的战例,只不过是凭军事家一时的谋略,他们无法改变中国战乱的历史;唯有红军,虽仅拥数万兵力,但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为心中有永存的信念,才不仅走向长征的胜利,还最终赢得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胜利是传承着信念走来的,毛泽东同志在长征中创作了一首词《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二万五千里长征路,路有多长,红军洒下的汗水就有多长。巍峨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藏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沼泽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的信念;如雨的子弹夺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精神。
  少年时代酷爱读书的我,读到青年马克思《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结尾,有一段磅礴的评论:“你们赞美大自然悦人心目的千变万化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同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精神只准披着黑色的衣服,可是自然界却没有一枝黑色的花朵……”
  长征为人类历史写下了最壮丽的一页:永恒的英雄、永存的信念、永远的丰碑!喇叭声仍咽,战鼓声犹響,马蹄声还鸣。若要问我从长征中学到了什么?我会毫不迟疑地回答:学到了共产党人必胜的信念,学到了红军永存的精神。
  这让我不禁想起毛泽东主席写的《七律·长征》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正是这些肩负着伟大使命的中华儿女,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走完了如此漫长的道路。是他们,吓得敌人闻风丧胆、狼狈而逃;是他们,突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娄山关;是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将共和国的旗帜抹成红彤彤的颜色;是他们,凭着一股执着的精神,创造了这样一个历史奇迹,走向抗日的最前线,扛起祖国生死存亡的重担!
  长征,是一首自强不息、坚忍不拔、无坚不摧的革命乐章;是敢向青天揽日月、敢把惊涛当暖水的肝胆豪情;是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构成的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中国传统美德,再次迸发出灿烂光华,照耀千秋、流芳万古!
  红军长征的壮举已成为历史,但那烙印在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长征精神”,与我们党和人民在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壮丽进程中创造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抗洪救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都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发挥了重要的凝聚民心、引导方向、催人奋进的作用。
  时间不会磨平记忆的棱角,我们不会忘记这段伟大的历史。只要心中依然永存信念,希望之火就不会灭;只要心中依然永存信念,胜利一定就在不远处。
  美国著名作家史沫特莱说:“长征是革命战争史上伟大的史诗,而且不仅于此!”今天,我们踏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实现这个伟大中国梦,又是一场新的长征,又将谱写一部宏大的史诗。这,需要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心怀信念。
  只要信念永存,实现伟大中国梦就指日可待!
  (作者单位:中共大竹县委宣传部)
其他文献
川 藏茶马古道之大路,经过金鸡关便进入雅安雨城区境内,再经飞龙关、高桥关,便是荥经地界,又经小关、大关,即达汉源县清溪镇。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路改道了,运输工具发达了,关名虽然还在,关隘却成为历史。随着金鸡关隧道的消失,雅安雨城区与名山区之间将再无山遥,也无水隔,道阻且长的叹息,将不会出现在下一代人的印记里。  但是,他们的名字已沉积在历史的文化底稿里,厚重的底蕴、丰富的内涵,已深深地铭刻在雅安
那 个梦,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万世师表孔子,以其仁爱之心和超越时代的智慧描绘出大同世界的美好愿景,像一束和煦的光投射到华夏文明前进的路。  那个梦,是激发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内驱力。“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荡平中土,剪除贪官污吏。”“均田免粮。”“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从陈胜吴广到张献忠、李自成
年 鉴,作为社会主义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新时代以来,呈现加速度、跨越式发展态势。初步统计,至2018年,全国各级年鉴3200种,近年来年均递增200余本……显然,无论从组织、规模上,还是成就、影响上看,年鉴都已成为方志文化中至关重要的核心构件和成果符号。  三十而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主要省级年鉴为代表,我国年鉴编纂事业已走过30年的发展历程;然而,与快速发展同步,
竹 公溪是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境内一条重要溪流,发源自城北云头山,穿城(今日城区)而过,于张公桥注入岷江。竹公溪得名于溪边的竹王祠及相关的竹王崇拜已属公论。但为何乐山会有竹王崇拜,其又是如何影响竹公溪得名,古往今来却莫衷一是,且这其中又牵扯到乐山市市中区(古南安县)是否属于夜郎旁邑的问题。近日乐山市竹公溪泄洪工程完成,面貌焕然一新。怀古知今,在竹公溪历史迎来新篇章的同时,我们也有必要弄清它的前世故事
煤矿安全标准化是煤矿的基础工程、生命工程和效益工程,是构建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措施,是我国煤炭行业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安全质量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
近年来,徐矿集团党委提出了以“百年徐矿、业兴家旺”为主题的“家”文化建设,对解决当前工会工作存在的“四化”问题,进一步加强工会工作提供了行动方向和具体方案。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当前,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方面,存在技术技能人才数量不足,队伍年龄结构、专业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较低、队伍老化。
“四位一体”党管安全模式,即以“理(理论、理念)、制(体制、机制)、情(情怀、情感)、素(素质、素养)”为基本要素的安全管理模式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
天气晴好,光华万里。  涪江之上,射洪以东,一条宽阔而平坦的乡村公路,在群山沟壑间蛇一般穿行,直抵青岗镇幸福村。  幸福村建在一个山丘上,处处阡陌纵横,山环水绕,像乡村的眼睛,守望着周围的大地。  极目而望,村子两边地势开阔,林木青翠。当中是一湾山水,串起层层错落的梯田,宛如少女的腰带,渲染出无尽的风情。褐色的稻茬一行又一行,显露着丰收的韵致;一群白鹭飞处,一块又一块的冬水田泛着清光,倒映着岸边的
2019年12月25日16时50分,北京星途探索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中国科技城之星”商业亚轨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飞成功  21 世纪20年代,以重庆、成都为核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宏伟开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川渝地区崭新的未来。如何精准理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下简称“双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涵和重大意义,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处理好服从服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