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崇贤:我们家的老帅哥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xuefe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喜欢帅哥,但从没想过要嫁一个帅哥。更不知道这个姓周的帅哥,会于今后的某一天,在南方声名鹊起。尽管那时候,因为会写小说,周崇贤在小镇上已经是名人了。可是,我没看过他写的小说,更不知道他都写了些什么,又有什么好看。因为没读过多少书,所以没染上看小说的坏习惯,加上平时工作忙得要死。经常加班。也没工夫去搞清小说是个啥东西。只是听说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觉得这小伙不错,起码不浪费钱,这就是我看上他的主要原因。
  那是1990年,那年我只有十九岁。那时周崇贤还在顺德市均安镇磁性材料厂打工,是个流水线工人,一天到晚穿着脏兮兮的工作服,在液压机前做磁电。其实这之前我已经认得他了,他头年春刚到均安的时候,曾经来过我打工的百灵鞋厂。他三姐周小连是我的工友。当时我在大底部,她在针车部,我们不同部门,交往不多,但彼此认得。周崇贤找到工作后,有一次不知怎么就混进厂来。在她三姐的宿舍聊天。当时我就住在隔壁,墙上还有一个小窗。好像看见过他,知道那是周小连从四川来的弟儿,也没怎么往心里去。只是这年深秋初冬的样子,一天,周小连找到我。说要给我介绍男朋友,这个男朋友不是别人,就是她弟儿,我这才记起那个中等个头的小伙。早就听说他在写小说。可写小说有啥意思,却一直搞不清楚。
  直到婚后才听说,那次三姐找我事出有因。因为远在四川的母亲为了给他说媳妇,在多年之前就开始操心。那是他初中还没毕业,媒人就带了不认得的女孩以及女孩的父亲、母亲等一干人马浩浩荡荡开进他家。当时是夏天,收了早稻种晚稻的时候,他赖在床上睡觉,忽然听见堂屋里人声嘈杂,仔细听听。紧张得赶紧用毯子蒙住头,任他母亲怎样叫也不应声。而待他母亲去侍弄午饭的空隙,他翻身下床,蹑手蹑脚溜进后房,打开不知关闭了多少年的窗户跳窗而逃。据说午饭时相亲队伍不见男方主角,深感诧异和没劲,而他母亲。不用说。气得要死!
  
  2
  
  之后数年,周崇贤四处流浪。虽仍免不了在母亲的授意下,让热心肠的媒人摘了几次“拉郎配”,但因为他不大配合,均有惊无险。
  谁知这一年,他母亲,也就是我而今的家婆,签发了“最后的命令”。要他找个女朋友,要不然,就在家乡为他订一门亲。这下把他吓住了,他不敢想象,父母做主定下的亲事,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天涯何处无芳草,老婆还得自己找,虽说选择并不多。至少要比光棍好。当天傍晚时分,他骑了一辆破单车绕个大圈过河跑到百灵鞋厂,在门口守着,一个个地选。那时,我们厂有几百个打工妹,大多没时间拍拖找婆家。周崇贤打算钻这个空子。他那天从坡上下来。躲到厂对面的榕树下,实地观察厂门口进进出出的打工妹。然后他就发现我了。那天我穿了一件大红羽绒衫。黛青色牛仔裤,从厂门口走出来,用他的话说,就叫“青春蓬勃的样子”。就这样,他看上我了,尽管是远距离扫瞄,甚至都没看清我长什么样,就找他三姐周小连,把我“订”了下来。
  记得第一次约会,周崇贤骑了个烂单车。我从厂门口出来。明明看见他在榕树下,却不好意思过去,更怕被工友们看出问题。便径自往镇上的方向去,没多会儿,就听到一阵咣当的响声尾随而来,快到一座小桥的时候,他刹住单车,冲我打了声招呼。因为事先都通过他姐说好了的,所以就闲话少说。他推着单车,我跟在他身边,往电影院那边慢慢走。有点拍拖的样子。
  那天晚上冷风乱吹,我们沿一条黑灯瞎火的机耕道漫无目的地走,有时说话有时又不说话,都不知道是在干什么:等回厂已是晚上十一点多,门卫早已关了厂门,我说了不少好听话请求开门,可那个老头子一点同情心都没有,就像耳朵刚好聋掉了,真的是充耳不闻。这时周崇贤提了一个建议,说他可以回厂抱床被子出来,然后我们到芭蕉林里凑合一夜。虽说是开玩笑,可还是让我红了脸,差点就想踢他一脚。
  后来成了夫妻,周崇贤不时还会问我,为什么首次约会,就敢和他在黑夜里走老远的夜路?刚刚认识,就放心大胆地跟着一个男人四处乱走,不成体统啊!让你不给他一巴掌都不可能。怎么能说才刚认识啊,因为他是小镇名人,他的一举一动,三亲六戚,都不会是秘密,对他,我早就了解清楚了,要不然怎么可能放心地跟着他到处转悠!
  
  3
  
  周家,据说在当地有点名头,小镇一条石板街,有一半是姓周的,解放前一直有“周半场李半场”之说,意思就是还有一半街姓李。而这姓李的,又是他母亲的家族,方圆百里无人不知的名门望族,即便是解放后打地主分田地,李氏家族因为主事人开明,思想进步,也没被人往死里整,只是把财产分光了事。和李家差不多,周家从此当然也就家道衰落。
  1980年,周崇贤十岁,上小学三年级。那时每学期都得交三五块钱的学杂费,父母虽说省吃节用,可到了开学时。学费还是没着落。没法子,小小年纪的他利用业余时间。泡在水田里寻找着黄鳝的洞穴。那时候,黄鳝大约两毛钱一斤。他当时只能找到这么一种为父母分忧的方式。
  四川西南部的冬天是要下雪的。尽管只是初冬,成片成畦的稻田里,毛毛雪在水面上凝起了薄冰,有一个长得又黑又瘦的小男孩提着鱼篓子。在寒冰刺骨的水田里瑟瑟发抖,他的小脸、小手和瘦腿被冻得红一团青一块。连绵的梯田里,他只是别人视线中一堆高于水面的泥巴。那时一般是中午和傍晚,因为那个小男孩要上学,他只能抽出放午学和晚学后的时间。那个小男孩就是周崇贤。
  很多人都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想,儿时的艰难苦楚,对周崇贤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直到而今吃穿不愁,他仍然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更没有好吃懒做的恶习。
  
  4
  
  十五岁那年,周崇贤独自一人去贵阳打工。一千就是三年。在钢材仓库里搞过搬运,在建筑工地上挑过沙石。在毫无安全保障的私营煤窑里挖过煤炭……沉重的钢筋压在他不满十六岁的肩膀上。拼死拼活一天的报酬,一般只有两三块钱;抬着几百斤重的一筐石子朝高高的楼上攀爬,肩膀上的皮肉一层层地脱落!时至今日,他的双膝上,还残留着一些大大小小的黑点——扎在皮肉里的煤渣!
  也就是在这样几近于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他开始自学,不仅晚上从三桥赶十多里去贵阳金筑大学听课,还参加了贵阳市文联搞的文学创作培训班。
  家里有一张周崇贤十八岁那年的照片,是和他两个姐姐、姐夫一起照的。那时候的他,那个帅啊,文质彬彬,英气逼人!真的是好险啊,要是那时候就让别的姑娘先下手为强。不知道也就算了,要是知道本该是我的老公,却让人早早地抢去了。我找谁哭啊!
  那年,周崇贤和他两个在贵阳打工的姐姐照了这张相,就到四川西昌学木匠去了。也就是那年夏天,《凉山文学》的编辑按稿子后边留下的地址找到他住的地方,当时他出工去了,编辑从邻居那儿得知他还只是一个“大娃娃”、一个浪迹他乡的小木匠,他们很高兴,一连为 他发了两个短篇小说和一个中篇小说。
  
  5
  
  说来也真的是命中注定,周崇贤在西昌两年,本来都有女朋友的了,可是,未来的岳父希望他为女儿建一幢房子,那时他在西昌干木工只有八块钱一天,修房子可能要一二万块钱,这得干多少年?面对自己一贫如洗的家境,他决定去广东打工,挣一笔钱回去风风光光地娶媳妇。
  他把顺德均安磁性材料厂作为途经南方的第一站,开始了默默无闻的流水线作业。只是没想到,当他在那间厂里拼死拼活、埋头苦干的时候,远方女友一纸便函炒了他的鱿鱼。都说机会从来都是给有准备的人。可是。对爱情我一点准备都没有。而机会却把失恋之后的周崇贤推到了我的面前。我想都没多想就把手给了他。我相信他就是可以和我相携一生的男人。
  那是1990年。上世纪的打工生活,太多苦痛和伤口,工作之余的他一头扎入写作之中。在蚊帐里写。在床沿上写,偷偷溜进饭堂的角落里去写。躲在鱼塘埂上半人多高的草丛中写,他经历了遭遇了太多,有一种强烈的倾诉欲望。
  1991年6月,他发表了一部中篇小说——《打工妹咏叹调》,写的是我们厂的事。小说发表后。不少打工仔打工妹夜里加班回来还抢着读。读得热泪盈眶。谁知因此引起我们厂一个主管的高度重视,主管读完那部小说,气势汹汹地打电话到杂志社。扬言要起诉。后来听说此事,我们都吓了一跳。
  那是一部充满挣扎意味的小说,接近于呐喊乃至呼嚎的声音饱含热泪。几乎就影响了那一代打工者。多年之后的今天,很多打工同胞,仍然会满怀感情地把周崇贤的名字同那部小说连一起。
  
  6
  
  1994年是周崇贤人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点。供职于《香山报》社的广东大姐林风群,从美丽的中山给他打电话,告诉他中山人民广播电台办广播电视报招聘记者的信息。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他骑着单车。整整花了三个小时,从顺德均安赶到中山市。那个时候招聘工作已接近尾声,原定的招聘人数只剩一个名额了。他一个初中生,站在前来应聘的大专生本科生面前,真的是无话可说,惟有知难而退。但想不到的是,没多久,他就接到了聘用的通知。
  这一年。周崇贤二十四岁,不仅加入了广东省作家协会,还获得了广东省青年文学最高奖——新人新作奖。当时的省委书记谢非还亲自接见过他。而我只是一个成天在流水线上劳作的打工妹,说没有一点自卑那肯定是骗人的,那时候,我真的很担心他哪天昧良心不要我了,其实不只我这样想,很多人都这样想,我们的相携而行,在很多人眼里简直就不可思议。
  记得他在深圳的《开放日报》上发过一篇散文,题目叫《慢慢地陪着你走》。写的就是我们的生活。夫妻之间,若没有“慢慢陪着你走”的那份心情,日子恐怕就不好过。在他慢慢的陪伴下。我不单能熟练地操作电脑。而且还在《羊城晚报》花地文学副刊、《深圳风采》等报刊发表过不少文学作品呢。
  
  7
  
  漂泊的日子是很痛苦的,为了不再漂泊,这些年,我们都很注重物质的原始积累。到《南海日报》工作后的1998年,我们买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而这年秋天里,一个出版商找上门,要走了他的很多小说稿。1999年1月,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的一套八卷本的小说《周崇贤文集》如期上市,洋洋洒洒近两百万字,其中包括三部长篇小说、三本中篇小说集以及两本短篇小说集。所有这些都是他在流浪途中记下的点点滴滴。在我印象中,出版个人文集。差不多就是盖棺定论的东西,而周崇贤才二十多岁。就实现了很多文学人士努力一辈子都实现不了的梦想。
  2003年1月8日,第一个全国书市在北京拉开帷幕,各省市的各大出版机构、书商云集北京,纷纷推出各自精心打造的图书精品。在此次书市上。花城出版社同时推出了他创作的两部长篇小说《异客》和《盲流部落》。八月,花城出版社再次推出他的长篇小说《我流浪,因为我悲伤》。次年元月花城出版社又一次推出他的长篇小说《都市盲流》,四部小说已百多万字,都是砖头一样厚实。
  从1988年发表处女作至今,他已经发表了七百多万字,出版十六部小说,成了第一个被中国作家协会批准入会的打工作家。而今还兼着佛山文学院的院长。听他说,新近写了个七万多字的小说《杀狗》,他说是他写得最好的作品。还说写完这个就可以封笔退休了。我相信那是他写得最好的。但不相信他会停笔。文学,那可是他这辈子的精神家园。
  说了这么多,这人好像挺风光的,可是,每周六休息时,那个陪我逛街买菜的男人不就是他么?在人满为患的城市里,他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男人。要不是偶尔西装领带帅一把。我还真忘记了自己曾经的担心:这么才华横溢英气逼人的男人,哪天会不会被别的女人抢走了啊!
  于是就多了心眼,有意无意地要他休闲着装,最好不要西装领带。想想,好好的脖子为什么偏要拴根绳子呢对不对?搞不好拴紧了。气都出不到!这话听起来是理儿,可其实呢,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啊,我们家这老头子,都快到不惑之年的人了,可每次一西装领带。那个帅啊,一点都不比当年差。而外边那么多不计后果的前卫女性,要是哪天我们家老帅哥被谁看上了。那还得了?总之,不能让他这样没完没了地帅下去!
  
  作者简介:
  胡小惠,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人,1971年生,16岁到广东顺德均安百灵鞋厂打工。1994年进入中山《香山报》社,一边学习电脑排版技术。一边练笔,曾在《羊城晚报》《江门文艺》等多家报刊发表过文学作品。1996年进入《南海日报》社专业从事报纸排版工作。现供职于《珠江时报》社。
  
  责编:鄢文江
其他文献
五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我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加入到浩浩荡荡的寻梦者队伍之中。那是我第一次远离亲人独自到那么远的地方去谋生。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当时我在家乡的小火车站买火车票时的情景。那天。当接过售票员递过来的那张小小的车票时。我的心里突然有了种不可名状的兴奋、激动和无奈,以及对以后生活不可预知的恐惧。全都寄托在了那张小小的车票上了。我知道,此时此刻,我手里揣着的不仅仅是张车票了,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决
期刊
母亲不止一次地告诉我,我是米粥养大的。我刚生下那会儿,母亲迟迟不下奶,没办法,只有用米汤喂我。后来,母亲有奶了,却不够我吃,只好搭配着米汤。米在那时我们生活的北方的矿山。是难得在普通人家的饭桌上看见的,只有逢年过节或是特殊的日子,才会小心翼翼从平时攒下的米袋里挖出一点。混合着玉米榛子做成米饭。  母亲人缘好,四邻们听说母亲奶水不够。就这家一碗,那家一碗,送米到家里来。据母亲讲。他们当时抱着我看,唏
期刊
记得从我八九岁时就知道有《江门文艺》这么一本杂志,那时我还在读小学,由于家境困窘,生活拮据,两个姐姐为了供我们三兄妹读书,早早就去广东一个叫东莞的地方打工。她们每次过节回家都带了好多杂志,从小就喜欢看书的我。总是把她们带回家的杂志翻了又翻,那时因为年纪小,理解能力有限。而且又没尝过打工的滋味,所以总不能理解杂志上所说的故事。不过《江门文艺》中精彩的故事情节还是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知道广
期刊
站在岁月斑驳的窗口,我的目光发出醉人的疼痛,眺望往事静谧而又遥远的面孔,汹涌澎拜的思绪被那幸福而又忧伤的刻骨铭心的爱拽紧,撕出一片一片透明易碎精致的回忆。不断地复印那年春天金黄油菜花遍野傲放热情的样子。一低头便是那芬芳的温柔和你轻拥入怀的娇羞,陶醉了春天萌发爱意的念头。我的爱人啊!逝去如风的你会否也像我如此般,在某个国度的某个城市里一张一张地折叠我们曾经风花雪月的浪漫?在时光的注视下仔细地咀嚼年轻
期刊
早听闻西樵山风景秀美,幽林碧树,蓝光碧影,端坐于山峰之巅的观音大佛更是闻名于世。  重阳那天,风和日丽,正是登高望远的好天气。我和丈夫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才到达西樵山脚。  我们迫不及待地找寻上山的观光车。欣然期待。正在这时,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人走过来与我们搭讪:“两位一定是来西樵山观光的吧?”夹杂着很浓重的乡土音。  我和丈夫不约而同地别过脸去。虽然眼前车水马龙,准备登山的人络绎不绝,但对跟前
期刊
那年夏天,无数个静寂的夜晚,我趴在桌面上寸步不离守着聆听每星期六晚上八点至十点的电台节目《流年似水,似水流年》。记得是由欧阳婷主持的,她的声音感性,芳醇且不是那种装腔作势就能制造出来的。声音在清凉如水的夜色中弥漫开来,有种让人心动的力量。而由这种声音所读出的那些或优美或伤感或欢欣或悲痛的故事,味道就不一样了,袅袅婷婷,文思如泉,韵味极致,使人久久寻味不忍离散:让人的思绪随之飘逸而飞,而那些繁杂细琐
期刊
朱武军。教师,1998年开始文学创作,始终坚持以关心社会、关爱生命、关注生活为创作路子,至今在国内外报刊发表诗歌三百余首。    城市民工    他们不相信故乡那粒谷子  会远离自己的躯体  尽管城市的风景,常常  被自己的目光潮湿  让一条路走得很瘦弱    可他们坚信  手心里握紧的河流  永不褪色  养育在体内的光芒  依旧丰满着他们的灵魂    他们是城市中的一些雨水泥土  他们不会拒绝
期刊
夜色苍茫,客人都陆陆续续地走了,店铺里安静下来。梅子袅袅婷婷地走过来对我说:“萍姐,现在没什么生意,我想早点回去,你看行吗?”她说完。眼光便飘向外面停着的那辆白色小面包车。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得见一个男人的微笑,像一枚熟透的苹果悬挂在那里,对她发出诱惑。  我看了看墙上的挂钟,时钟已指向十一点,离下班还有半个钟,我知道这个时候,如果不答应,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梅子平时表现还不错,做事尽心尽力的,于是
期刊
那天,阿青的小卖部来了个穿西装的年轻人。生意上门。阿青忙热情招呼:“老板,买点什么?”  “买一包玉溪。”  阿青立马拿烟给他。他不慌不忙地从胸前的口袋里掏出一张崭新的百元钞票丢在柜台上。趁阿青拿钱的时候。年轻人迅速将烟放进胸前的上衣口袋里。  阿青略一查看,发现是假钞。便说:“不好意思。换一张好吗?”年轻人不动声色,搜了搜其余几个口袋,说:“对不起!我只有这一张。”说完,拿出烟丢在柜台上,拿上那
期刊
那一年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由于高考失败,我沮丧地回到家里。父亲的嘲骂,母亲的叹息,整天包围着我,还有我那初恋女友的不辞而别,更是给我致命的一击,我没考上大学,与她也有相当的关系,两年来为了给她写情书,耗费了我不少学习时间。闲置在家,我整天浑浑噩噩地拖着一杆锄头,跟在父亲身后混日子,粗暴的父亲一看见我就烦就骂,终于有一天和他大吵了一回,我就独个儿赌气地来到南方打工。  那几年满街上都是找工作的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