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喜欢帅哥,但从没想过要嫁一个帅哥。更不知道这个姓周的帅哥,会于今后的某一天,在南方声名鹊起。尽管那时候,因为会写小说,周崇贤在小镇上已经是名人了。可是,我没看过他写的小说,更不知道他都写了些什么,又有什么好看。因为没读过多少书,所以没染上看小说的坏习惯,加上平时工作忙得要死。经常加班。也没工夫去搞清小说是个啥东西。只是听说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觉得这小伙不错,起码不浪费钱,这就是我看上他的主要原因。
那是1990年,那年我只有十九岁。那时周崇贤还在顺德市均安镇磁性材料厂打工,是个流水线工人,一天到晚穿着脏兮兮的工作服,在液压机前做磁电。其实这之前我已经认得他了,他头年春刚到均安的时候,曾经来过我打工的百灵鞋厂。他三姐周小连是我的工友。当时我在大底部,她在针车部,我们不同部门,交往不多,但彼此认得。周崇贤找到工作后,有一次不知怎么就混进厂来。在她三姐的宿舍聊天。当时我就住在隔壁,墙上还有一个小窗。好像看见过他,知道那是周小连从四川来的弟儿,也没怎么往心里去。只是这年深秋初冬的样子,一天,周小连找到我。说要给我介绍男朋友,这个男朋友不是别人,就是她弟儿,我这才记起那个中等个头的小伙。早就听说他在写小说。可写小说有啥意思,却一直搞不清楚。
直到婚后才听说,那次三姐找我事出有因。因为远在四川的母亲为了给他说媳妇,在多年之前就开始操心。那是他初中还没毕业,媒人就带了不认得的女孩以及女孩的父亲、母亲等一干人马浩浩荡荡开进他家。当时是夏天,收了早稻种晚稻的时候,他赖在床上睡觉,忽然听见堂屋里人声嘈杂,仔细听听。紧张得赶紧用毯子蒙住头,任他母亲怎样叫也不应声。而待他母亲去侍弄午饭的空隙,他翻身下床,蹑手蹑脚溜进后房,打开不知关闭了多少年的窗户跳窗而逃。据说午饭时相亲队伍不见男方主角,深感诧异和没劲,而他母亲。不用说。气得要死!
2
之后数年,周崇贤四处流浪。虽仍免不了在母亲的授意下,让热心肠的媒人摘了几次“拉郎配”,但因为他不大配合,均有惊无险。
谁知这一年,他母亲,也就是我而今的家婆,签发了“最后的命令”。要他找个女朋友,要不然,就在家乡为他订一门亲。这下把他吓住了,他不敢想象,父母做主定下的亲事,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天涯何处无芳草,老婆还得自己找,虽说选择并不多。至少要比光棍好。当天傍晚时分,他骑了一辆破单车绕个大圈过河跑到百灵鞋厂,在门口守着,一个个地选。那时,我们厂有几百个打工妹,大多没时间拍拖找婆家。周崇贤打算钻这个空子。他那天从坡上下来。躲到厂对面的榕树下,实地观察厂门口进进出出的打工妹。然后他就发现我了。那天我穿了一件大红羽绒衫。黛青色牛仔裤,从厂门口走出来,用他的话说,就叫“青春蓬勃的样子”。就这样,他看上我了,尽管是远距离扫瞄,甚至都没看清我长什么样,就找他三姐周小连,把我“订”了下来。
记得第一次约会,周崇贤骑了个烂单车。我从厂门口出来。明明看见他在榕树下,却不好意思过去,更怕被工友们看出问题。便径自往镇上的方向去,没多会儿,就听到一阵咣当的响声尾随而来,快到一座小桥的时候,他刹住单车,冲我打了声招呼。因为事先都通过他姐说好了的,所以就闲话少说。他推着单车,我跟在他身边,往电影院那边慢慢走。有点拍拖的样子。
那天晚上冷风乱吹,我们沿一条黑灯瞎火的机耕道漫无目的地走,有时说话有时又不说话,都不知道是在干什么:等回厂已是晚上十一点多,门卫早已关了厂门,我说了不少好听话请求开门,可那个老头子一点同情心都没有,就像耳朵刚好聋掉了,真的是充耳不闻。这时周崇贤提了一个建议,说他可以回厂抱床被子出来,然后我们到芭蕉林里凑合一夜。虽说是开玩笑,可还是让我红了脸,差点就想踢他一脚。
后来成了夫妻,周崇贤不时还会问我,为什么首次约会,就敢和他在黑夜里走老远的夜路?刚刚认识,就放心大胆地跟着一个男人四处乱走,不成体统啊!让你不给他一巴掌都不可能。怎么能说才刚认识啊,因为他是小镇名人,他的一举一动,三亲六戚,都不会是秘密,对他,我早就了解清楚了,要不然怎么可能放心地跟着他到处转悠!
3
周家,据说在当地有点名头,小镇一条石板街,有一半是姓周的,解放前一直有“周半场李半场”之说,意思就是还有一半街姓李。而这姓李的,又是他母亲的家族,方圆百里无人不知的名门望族,即便是解放后打地主分田地,李氏家族因为主事人开明,思想进步,也没被人往死里整,只是把财产分光了事。和李家差不多,周家从此当然也就家道衰落。
1980年,周崇贤十岁,上小学三年级。那时每学期都得交三五块钱的学杂费,父母虽说省吃节用,可到了开学时。学费还是没着落。没法子,小小年纪的他利用业余时间。泡在水田里寻找着黄鳝的洞穴。那时候,黄鳝大约两毛钱一斤。他当时只能找到这么一种为父母分忧的方式。
四川西南部的冬天是要下雪的。尽管只是初冬,成片成畦的稻田里,毛毛雪在水面上凝起了薄冰,有一个长得又黑又瘦的小男孩提着鱼篓子。在寒冰刺骨的水田里瑟瑟发抖,他的小脸、小手和瘦腿被冻得红一团青一块。连绵的梯田里,他只是别人视线中一堆高于水面的泥巴。那时一般是中午和傍晚,因为那个小男孩要上学,他只能抽出放午学和晚学后的时间。那个小男孩就是周崇贤。
很多人都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想,儿时的艰难苦楚,对周崇贤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直到而今吃穿不愁,他仍然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更没有好吃懒做的恶习。
4
十五岁那年,周崇贤独自一人去贵阳打工。一千就是三年。在钢材仓库里搞过搬运,在建筑工地上挑过沙石。在毫无安全保障的私营煤窑里挖过煤炭……沉重的钢筋压在他不满十六岁的肩膀上。拼死拼活一天的报酬,一般只有两三块钱;抬着几百斤重的一筐石子朝高高的楼上攀爬,肩膀上的皮肉一层层地脱落!时至今日,他的双膝上,还残留着一些大大小小的黑点——扎在皮肉里的煤渣!
也就是在这样几近于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他开始自学,不仅晚上从三桥赶十多里去贵阳金筑大学听课,还参加了贵阳市文联搞的文学创作培训班。
家里有一张周崇贤十八岁那年的照片,是和他两个姐姐、姐夫一起照的。那时候的他,那个帅啊,文质彬彬,英气逼人!真的是好险啊,要是那时候就让别的姑娘先下手为强。不知道也就算了,要是知道本该是我的老公,却让人早早地抢去了。我找谁哭啊!
那年,周崇贤和他两个在贵阳打工的姐姐照了这张相,就到四川西昌学木匠去了。也就是那年夏天,《凉山文学》的编辑按稿子后边留下的地址找到他住的地方,当时他出工去了,编辑从邻居那儿得知他还只是一个“大娃娃”、一个浪迹他乡的小木匠,他们很高兴,一连为 他发了两个短篇小说和一个中篇小说。
5
说来也真的是命中注定,周崇贤在西昌两年,本来都有女朋友的了,可是,未来的岳父希望他为女儿建一幢房子,那时他在西昌干木工只有八块钱一天,修房子可能要一二万块钱,这得干多少年?面对自己一贫如洗的家境,他决定去广东打工,挣一笔钱回去风风光光地娶媳妇。
他把顺德均安磁性材料厂作为途经南方的第一站,开始了默默无闻的流水线作业。只是没想到,当他在那间厂里拼死拼活、埋头苦干的时候,远方女友一纸便函炒了他的鱿鱼。都说机会从来都是给有准备的人。可是。对爱情我一点准备都没有。而机会却把失恋之后的周崇贤推到了我的面前。我想都没多想就把手给了他。我相信他就是可以和我相携一生的男人。
那是1990年。上世纪的打工生活,太多苦痛和伤口,工作之余的他一头扎入写作之中。在蚊帐里写。在床沿上写,偷偷溜进饭堂的角落里去写。躲在鱼塘埂上半人多高的草丛中写,他经历了遭遇了太多,有一种强烈的倾诉欲望。
1991年6月,他发表了一部中篇小说——《打工妹咏叹调》,写的是我们厂的事。小说发表后。不少打工仔打工妹夜里加班回来还抢着读。读得热泪盈眶。谁知因此引起我们厂一个主管的高度重视,主管读完那部小说,气势汹汹地打电话到杂志社。扬言要起诉。后来听说此事,我们都吓了一跳。
那是一部充满挣扎意味的小说,接近于呐喊乃至呼嚎的声音饱含热泪。几乎就影响了那一代打工者。多年之后的今天,很多打工同胞,仍然会满怀感情地把周崇贤的名字同那部小说连一起。
6
1994年是周崇贤人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点。供职于《香山报》社的广东大姐林风群,从美丽的中山给他打电话,告诉他中山人民广播电台办广播电视报招聘记者的信息。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他骑着单车。整整花了三个小时,从顺德均安赶到中山市。那个时候招聘工作已接近尾声,原定的招聘人数只剩一个名额了。他一个初中生,站在前来应聘的大专生本科生面前,真的是无话可说,惟有知难而退。但想不到的是,没多久,他就接到了聘用的通知。
这一年。周崇贤二十四岁,不仅加入了广东省作家协会,还获得了广东省青年文学最高奖——新人新作奖。当时的省委书记谢非还亲自接见过他。而我只是一个成天在流水线上劳作的打工妹,说没有一点自卑那肯定是骗人的,那时候,我真的很担心他哪天昧良心不要我了,其实不只我这样想,很多人都这样想,我们的相携而行,在很多人眼里简直就不可思议。
记得他在深圳的《开放日报》上发过一篇散文,题目叫《慢慢地陪着你走》。写的就是我们的生活。夫妻之间,若没有“慢慢陪着你走”的那份心情,日子恐怕就不好过。在他慢慢的陪伴下。我不单能熟练地操作电脑。而且还在《羊城晚报》花地文学副刊、《深圳风采》等报刊发表过不少文学作品呢。
7
漂泊的日子是很痛苦的,为了不再漂泊,这些年,我们都很注重物质的原始积累。到《南海日报》工作后的1998年,我们买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而这年秋天里,一个出版商找上门,要走了他的很多小说稿。1999年1月,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的一套八卷本的小说《周崇贤文集》如期上市,洋洋洒洒近两百万字,其中包括三部长篇小说、三本中篇小说集以及两本短篇小说集。所有这些都是他在流浪途中记下的点点滴滴。在我印象中,出版个人文集。差不多就是盖棺定论的东西,而周崇贤才二十多岁。就实现了很多文学人士努力一辈子都实现不了的梦想。
2003年1月8日,第一个全国书市在北京拉开帷幕,各省市的各大出版机构、书商云集北京,纷纷推出各自精心打造的图书精品。在此次书市上。花城出版社同时推出了他创作的两部长篇小说《异客》和《盲流部落》。八月,花城出版社再次推出他的长篇小说《我流浪,因为我悲伤》。次年元月花城出版社又一次推出他的长篇小说《都市盲流》,四部小说已百多万字,都是砖头一样厚实。
从1988年发表处女作至今,他已经发表了七百多万字,出版十六部小说,成了第一个被中国作家协会批准入会的打工作家。而今还兼着佛山文学院的院长。听他说,新近写了个七万多字的小说《杀狗》,他说是他写得最好的作品。还说写完这个就可以封笔退休了。我相信那是他写得最好的。但不相信他会停笔。文学,那可是他这辈子的精神家园。
说了这么多,这人好像挺风光的,可是,每周六休息时,那个陪我逛街买菜的男人不就是他么?在人满为患的城市里,他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男人。要不是偶尔西装领带帅一把。我还真忘记了自己曾经的担心:这么才华横溢英气逼人的男人,哪天会不会被别的女人抢走了啊!
于是就多了心眼,有意无意地要他休闲着装,最好不要西装领带。想想,好好的脖子为什么偏要拴根绳子呢对不对?搞不好拴紧了。气都出不到!这话听起来是理儿,可其实呢,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啊,我们家这老头子,都快到不惑之年的人了,可每次一西装领带。那个帅啊,一点都不比当年差。而外边那么多不计后果的前卫女性,要是哪天我们家老帅哥被谁看上了。那还得了?总之,不能让他这样没完没了地帅下去!
作者简介:
胡小惠,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人,1971年生,16岁到广东顺德均安百灵鞋厂打工。1994年进入中山《香山报》社,一边学习电脑排版技术。一边练笔,曾在《羊城晚报》《江门文艺》等多家报刊发表过文学作品。1996年进入《南海日报》社专业从事报纸排版工作。现供职于《珠江时报》社。
责编:鄢文江
喜欢帅哥,但从没想过要嫁一个帅哥。更不知道这个姓周的帅哥,会于今后的某一天,在南方声名鹊起。尽管那时候,因为会写小说,周崇贤在小镇上已经是名人了。可是,我没看过他写的小说,更不知道他都写了些什么,又有什么好看。因为没读过多少书,所以没染上看小说的坏习惯,加上平时工作忙得要死。经常加班。也没工夫去搞清小说是个啥东西。只是听说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觉得这小伙不错,起码不浪费钱,这就是我看上他的主要原因。
那是1990年,那年我只有十九岁。那时周崇贤还在顺德市均安镇磁性材料厂打工,是个流水线工人,一天到晚穿着脏兮兮的工作服,在液压机前做磁电。其实这之前我已经认得他了,他头年春刚到均安的时候,曾经来过我打工的百灵鞋厂。他三姐周小连是我的工友。当时我在大底部,她在针车部,我们不同部门,交往不多,但彼此认得。周崇贤找到工作后,有一次不知怎么就混进厂来。在她三姐的宿舍聊天。当时我就住在隔壁,墙上还有一个小窗。好像看见过他,知道那是周小连从四川来的弟儿,也没怎么往心里去。只是这年深秋初冬的样子,一天,周小连找到我。说要给我介绍男朋友,这个男朋友不是别人,就是她弟儿,我这才记起那个中等个头的小伙。早就听说他在写小说。可写小说有啥意思,却一直搞不清楚。
直到婚后才听说,那次三姐找我事出有因。因为远在四川的母亲为了给他说媳妇,在多年之前就开始操心。那是他初中还没毕业,媒人就带了不认得的女孩以及女孩的父亲、母亲等一干人马浩浩荡荡开进他家。当时是夏天,收了早稻种晚稻的时候,他赖在床上睡觉,忽然听见堂屋里人声嘈杂,仔细听听。紧张得赶紧用毯子蒙住头,任他母亲怎样叫也不应声。而待他母亲去侍弄午饭的空隙,他翻身下床,蹑手蹑脚溜进后房,打开不知关闭了多少年的窗户跳窗而逃。据说午饭时相亲队伍不见男方主角,深感诧异和没劲,而他母亲。不用说。气得要死!
2
之后数年,周崇贤四处流浪。虽仍免不了在母亲的授意下,让热心肠的媒人摘了几次“拉郎配”,但因为他不大配合,均有惊无险。
谁知这一年,他母亲,也就是我而今的家婆,签发了“最后的命令”。要他找个女朋友,要不然,就在家乡为他订一门亲。这下把他吓住了,他不敢想象,父母做主定下的亲事,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天涯何处无芳草,老婆还得自己找,虽说选择并不多。至少要比光棍好。当天傍晚时分,他骑了一辆破单车绕个大圈过河跑到百灵鞋厂,在门口守着,一个个地选。那时,我们厂有几百个打工妹,大多没时间拍拖找婆家。周崇贤打算钻这个空子。他那天从坡上下来。躲到厂对面的榕树下,实地观察厂门口进进出出的打工妹。然后他就发现我了。那天我穿了一件大红羽绒衫。黛青色牛仔裤,从厂门口走出来,用他的话说,就叫“青春蓬勃的样子”。就这样,他看上我了,尽管是远距离扫瞄,甚至都没看清我长什么样,就找他三姐周小连,把我“订”了下来。
记得第一次约会,周崇贤骑了个烂单车。我从厂门口出来。明明看见他在榕树下,却不好意思过去,更怕被工友们看出问题。便径自往镇上的方向去,没多会儿,就听到一阵咣当的响声尾随而来,快到一座小桥的时候,他刹住单车,冲我打了声招呼。因为事先都通过他姐说好了的,所以就闲话少说。他推着单车,我跟在他身边,往电影院那边慢慢走。有点拍拖的样子。
那天晚上冷风乱吹,我们沿一条黑灯瞎火的机耕道漫无目的地走,有时说话有时又不说话,都不知道是在干什么:等回厂已是晚上十一点多,门卫早已关了厂门,我说了不少好听话请求开门,可那个老头子一点同情心都没有,就像耳朵刚好聋掉了,真的是充耳不闻。这时周崇贤提了一个建议,说他可以回厂抱床被子出来,然后我们到芭蕉林里凑合一夜。虽说是开玩笑,可还是让我红了脸,差点就想踢他一脚。
后来成了夫妻,周崇贤不时还会问我,为什么首次约会,就敢和他在黑夜里走老远的夜路?刚刚认识,就放心大胆地跟着一个男人四处乱走,不成体统啊!让你不给他一巴掌都不可能。怎么能说才刚认识啊,因为他是小镇名人,他的一举一动,三亲六戚,都不会是秘密,对他,我早就了解清楚了,要不然怎么可能放心地跟着他到处转悠!
3
周家,据说在当地有点名头,小镇一条石板街,有一半是姓周的,解放前一直有“周半场李半场”之说,意思就是还有一半街姓李。而这姓李的,又是他母亲的家族,方圆百里无人不知的名门望族,即便是解放后打地主分田地,李氏家族因为主事人开明,思想进步,也没被人往死里整,只是把财产分光了事。和李家差不多,周家从此当然也就家道衰落。
1980年,周崇贤十岁,上小学三年级。那时每学期都得交三五块钱的学杂费,父母虽说省吃节用,可到了开学时。学费还是没着落。没法子,小小年纪的他利用业余时间。泡在水田里寻找着黄鳝的洞穴。那时候,黄鳝大约两毛钱一斤。他当时只能找到这么一种为父母分忧的方式。
四川西南部的冬天是要下雪的。尽管只是初冬,成片成畦的稻田里,毛毛雪在水面上凝起了薄冰,有一个长得又黑又瘦的小男孩提着鱼篓子。在寒冰刺骨的水田里瑟瑟发抖,他的小脸、小手和瘦腿被冻得红一团青一块。连绵的梯田里,他只是别人视线中一堆高于水面的泥巴。那时一般是中午和傍晚,因为那个小男孩要上学,他只能抽出放午学和晚学后的时间。那个小男孩就是周崇贤。
很多人都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想,儿时的艰难苦楚,对周崇贤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直到而今吃穿不愁,他仍然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更没有好吃懒做的恶习。
4
十五岁那年,周崇贤独自一人去贵阳打工。一千就是三年。在钢材仓库里搞过搬运,在建筑工地上挑过沙石。在毫无安全保障的私营煤窑里挖过煤炭……沉重的钢筋压在他不满十六岁的肩膀上。拼死拼活一天的报酬,一般只有两三块钱;抬着几百斤重的一筐石子朝高高的楼上攀爬,肩膀上的皮肉一层层地脱落!时至今日,他的双膝上,还残留着一些大大小小的黑点——扎在皮肉里的煤渣!
也就是在这样几近于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他开始自学,不仅晚上从三桥赶十多里去贵阳金筑大学听课,还参加了贵阳市文联搞的文学创作培训班。
家里有一张周崇贤十八岁那年的照片,是和他两个姐姐、姐夫一起照的。那时候的他,那个帅啊,文质彬彬,英气逼人!真的是好险啊,要是那时候就让别的姑娘先下手为强。不知道也就算了,要是知道本该是我的老公,却让人早早地抢去了。我找谁哭啊!
那年,周崇贤和他两个在贵阳打工的姐姐照了这张相,就到四川西昌学木匠去了。也就是那年夏天,《凉山文学》的编辑按稿子后边留下的地址找到他住的地方,当时他出工去了,编辑从邻居那儿得知他还只是一个“大娃娃”、一个浪迹他乡的小木匠,他们很高兴,一连为 他发了两个短篇小说和一个中篇小说。
5
说来也真的是命中注定,周崇贤在西昌两年,本来都有女朋友的了,可是,未来的岳父希望他为女儿建一幢房子,那时他在西昌干木工只有八块钱一天,修房子可能要一二万块钱,这得干多少年?面对自己一贫如洗的家境,他决定去广东打工,挣一笔钱回去风风光光地娶媳妇。
他把顺德均安磁性材料厂作为途经南方的第一站,开始了默默无闻的流水线作业。只是没想到,当他在那间厂里拼死拼活、埋头苦干的时候,远方女友一纸便函炒了他的鱿鱼。都说机会从来都是给有准备的人。可是。对爱情我一点准备都没有。而机会却把失恋之后的周崇贤推到了我的面前。我想都没多想就把手给了他。我相信他就是可以和我相携一生的男人。
那是1990年。上世纪的打工生活,太多苦痛和伤口,工作之余的他一头扎入写作之中。在蚊帐里写。在床沿上写,偷偷溜进饭堂的角落里去写。躲在鱼塘埂上半人多高的草丛中写,他经历了遭遇了太多,有一种强烈的倾诉欲望。
1991年6月,他发表了一部中篇小说——《打工妹咏叹调》,写的是我们厂的事。小说发表后。不少打工仔打工妹夜里加班回来还抢着读。读得热泪盈眶。谁知因此引起我们厂一个主管的高度重视,主管读完那部小说,气势汹汹地打电话到杂志社。扬言要起诉。后来听说此事,我们都吓了一跳。
那是一部充满挣扎意味的小说,接近于呐喊乃至呼嚎的声音饱含热泪。几乎就影响了那一代打工者。多年之后的今天,很多打工同胞,仍然会满怀感情地把周崇贤的名字同那部小说连一起。
6
1994年是周崇贤人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点。供职于《香山报》社的广东大姐林风群,从美丽的中山给他打电话,告诉他中山人民广播电台办广播电视报招聘记者的信息。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他骑着单车。整整花了三个小时,从顺德均安赶到中山市。那个时候招聘工作已接近尾声,原定的招聘人数只剩一个名额了。他一个初中生,站在前来应聘的大专生本科生面前,真的是无话可说,惟有知难而退。但想不到的是,没多久,他就接到了聘用的通知。
这一年。周崇贤二十四岁,不仅加入了广东省作家协会,还获得了广东省青年文学最高奖——新人新作奖。当时的省委书记谢非还亲自接见过他。而我只是一个成天在流水线上劳作的打工妹,说没有一点自卑那肯定是骗人的,那时候,我真的很担心他哪天昧良心不要我了,其实不只我这样想,很多人都这样想,我们的相携而行,在很多人眼里简直就不可思议。
记得他在深圳的《开放日报》上发过一篇散文,题目叫《慢慢地陪着你走》。写的就是我们的生活。夫妻之间,若没有“慢慢陪着你走”的那份心情,日子恐怕就不好过。在他慢慢的陪伴下。我不单能熟练地操作电脑。而且还在《羊城晚报》花地文学副刊、《深圳风采》等报刊发表过不少文学作品呢。
7
漂泊的日子是很痛苦的,为了不再漂泊,这些年,我们都很注重物质的原始积累。到《南海日报》工作后的1998年,我们买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而这年秋天里,一个出版商找上门,要走了他的很多小说稿。1999年1月,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的一套八卷本的小说《周崇贤文集》如期上市,洋洋洒洒近两百万字,其中包括三部长篇小说、三本中篇小说集以及两本短篇小说集。所有这些都是他在流浪途中记下的点点滴滴。在我印象中,出版个人文集。差不多就是盖棺定论的东西,而周崇贤才二十多岁。就实现了很多文学人士努力一辈子都实现不了的梦想。
2003年1月8日,第一个全国书市在北京拉开帷幕,各省市的各大出版机构、书商云集北京,纷纷推出各自精心打造的图书精品。在此次书市上。花城出版社同时推出了他创作的两部长篇小说《异客》和《盲流部落》。八月,花城出版社再次推出他的长篇小说《我流浪,因为我悲伤》。次年元月花城出版社又一次推出他的长篇小说《都市盲流》,四部小说已百多万字,都是砖头一样厚实。
从1988年发表处女作至今,他已经发表了七百多万字,出版十六部小说,成了第一个被中国作家协会批准入会的打工作家。而今还兼着佛山文学院的院长。听他说,新近写了个七万多字的小说《杀狗》,他说是他写得最好的作品。还说写完这个就可以封笔退休了。我相信那是他写得最好的。但不相信他会停笔。文学,那可是他这辈子的精神家园。
说了这么多,这人好像挺风光的,可是,每周六休息时,那个陪我逛街买菜的男人不就是他么?在人满为患的城市里,他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男人。要不是偶尔西装领带帅一把。我还真忘记了自己曾经的担心:这么才华横溢英气逼人的男人,哪天会不会被别的女人抢走了啊!
于是就多了心眼,有意无意地要他休闲着装,最好不要西装领带。想想,好好的脖子为什么偏要拴根绳子呢对不对?搞不好拴紧了。气都出不到!这话听起来是理儿,可其实呢,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啊,我们家这老头子,都快到不惑之年的人了,可每次一西装领带。那个帅啊,一点都不比当年差。而外边那么多不计后果的前卫女性,要是哪天我们家老帅哥被谁看上了。那还得了?总之,不能让他这样没完没了地帅下去!
作者简介:
胡小惠,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人,1971年生,16岁到广东顺德均安百灵鞋厂打工。1994年进入中山《香山报》社,一边学习电脑排版技术。一边练笔,曾在《羊城晚报》《江门文艺》等多家报刊发表过文学作品。1996年进入《南海日报》社专业从事报纸排版工作。现供职于《珠江时报》社。
责编:鄢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