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关键在于如何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以实现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而要想达此境界,培养学生自主制定阅读目标的习惯和能力是关键。
【关键词】自主;自能;自制
1.引导学生根据课文自身提供的条件(如课前的“学习重点’”、‘”课后题’”、“注释”等),自主设计阅读目标
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课前提示的“学习重点”去设计目标。新教材课文前面的“学习重点”提示,是编者根据课文本身的内容精心策划的重点目标,并同时提示了阅读本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这应作为教师引导学生自定具体阅读目标的指导思想和依据。一篇课文,不管具体目标有多少,都应该是对“学习重点”这一总体目标的具体分解。例如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语文第二册冰心先生的《<往事>之七》一文,课文前的“学习重点”提示了两点:一是“掌握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在本文中的应用”,二是“反复诵读,体会冰心散文的风格”,这两点实际上涵盖了本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应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两个中心问题,制定具体目标。围绕第一个问题,可启发学生循着这样的思路考虑制定目标:“我”为什么要以莲自比? 文中的“我”是不是就是作者本人? 文中所写的荷叶以身翼护红莲的景象,是不是确实存在? 如果确实存在,那么它的科学原理又是什么?如果不存在这种自然现象,那么作者又为什么要这样写?等等。这样,既紧扣总目标,又使课前总目标具体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就会深入实在,有所把握,有所收获,而不至于视一篇课文如“没有把的葫芦”。围绕第二个“重点”,教师可引导学生把制定具体目标定位在“词语揣摩”这一点上,深人语言材料,筛选捕捉具体的语言信息,设置具体的自读目标。如引导学生抽取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句(如“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形象败落孤单,没有生命气象。又如“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的在绿叶中间立着”充满了鲜活的生机。)设置目标,以领悟冰心这首散文诗精致灵巧的构思,简洁生动的叙事典雅隽永的风格,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艺性语言的能力。
其次,引导学生根据课后练习题自制阅读目标。课后练习题,本身就是一篇课文要解决的阅读目标,它是对“学习重点”的具体落实,是思维能力训练的必由途径。因此,要引导学生切实落实好课后练习题。但一篇课文的知识能力训练点仅靠课后练习题的落实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学生对编者的意图和一篇课文的理解是千差万别的,所以,还要引导学生另制或补充练习目标。
再次,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有关注释自能设计目标。一篇课文涉及到的作家作品、时代背景、字词句等基础知识大多包含在课文注释部分里,如果让学生在这些基础知识和识记能力方面自制目标,即可引导学生充分依据课文注释斟酌设计,以收事半功倍之效果,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借助和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2.引导学生自能设计开放性阅读目标
所谓开放性目标,即让学生不受课前“重点”提示和课后习题的制约和禁锢,完全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自己的理解、见解等等的阅读取向,自由自主地设计阅读目标。一篇文章包涵的知识能力点丰富多彩,文章的特色各有千秋,甚至知识点的答案也具有仁智各见的多元性,课文前的“学习重点”和课后练习题毕竟是相对凝固化了的东西,虽然对学生自能制定阅读目标起着启发和引导的作用,但对学生的思维空间又毕竟具有一定的限制性负面影响。因此,从另一角度另一意义讲,它又不利于学生阅读潜能的开发和阅读个性的培养。语文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和教学,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取向的多层次性、差异性以及鉴赏评价等的不同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学生群体对一篇文章不同理解的多角度性、多层面性。所谓“一千个读者即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把课文真正交给学生,给他们尽可能多的自主阅读的空间,让他们真正掌握认知课文的主动权,实行开放性阅读,自制开放性目标,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维能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3.指导学生自制阅读目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引导学生自能制定阅读目标的过程,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思维的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非一日之功,更非一篇之功。教师的指导工作也应是持之以恒的。首先,应把这步工作贯穿渗透到对学生平时的预习指导和讲读过程中,让学生渐成习惯。其次,教师在指导学生自能设计阅读目标时,应特别爱护各个层面学生的积极性,学主哪怕是一点很肤浅的目标取向,也应鼓励。例如《杜鹃枝上杜鹃啼》一文,学生即使把背诵本文引用的古诗词作为一个目标,电应给予肯定并支持他们背下来,这样,至少也能达到激发兴趣、培养文学素能之目的。同时,更应注意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活动,让学生敢于怀疑,敢于质疑,敢于挑战老师,挑战课本,学会自己动脑、自己选择、自己来拿。这样,即使暂时好像少见效果,但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高层目标来看,也实在比教师凭先人之见,按既定目标强行灌输要有效得多。
总之,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制目标过程中,应高屋建瓴,成竹在胸,及时有效地给学生以导向和调控,并给予方法指导,让学生做到能发能收,不至远远游离于阅读内容之外。要引导学生做到自制的目标应具体、典型、有针对性,并引导学生善于抓住重点内容,捕捉最重要的知识能力点设置目标,而且做到目标的尽可能简化,以有效地点击,突破重点问题,收事半功倍之效果。
【关键词】自主;自能;自制
1.引导学生根据课文自身提供的条件(如课前的“学习重点’”、‘”课后题’”、“注释”等),自主设计阅读目标
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课前提示的“学习重点”去设计目标。新教材课文前面的“学习重点”提示,是编者根据课文本身的内容精心策划的重点目标,并同时提示了阅读本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这应作为教师引导学生自定具体阅读目标的指导思想和依据。一篇课文,不管具体目标有多少,都应该是对“学习重点”这一总体目标的具体分解。例如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语文第二册冰心先生的《<往事>之七》一文,课文前的“学习重点”提示了两点:一是“掌握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在本文中的应用”,二是“反复诵读,体会冰心散文的风格”,这两点实际上涵盖了本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应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两个中心问题,制定具体目标。围绕第一个问题,可启发学生循着这样的思路考虑制定目标:“我”为什么要以莲自比? 文中的“我”是不是就是作者本人? 文中所写的荷叶以身翼护红莲的景象,是不是确实存在? 如果确实存在,那么它的科学原理又是什么?如果不存在这种自然现象,那么作者又为什么要这样写?等等。这样,既紧扣总目标,又使课前总目标具体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就会深入实在,有所把握,有所收获,而不至于视一篇课文如“没有把的葫芦”。围绕第二个“重点”,教师可引导学生把制定具体目标定位在“词语揣摩”这一点上,深人语言材料,筛选捕捉具体的语言信息,设置具体的自读目标。如引导学生抽取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句(如“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形象败落孤单,没有生命气象。又如“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的在绿叶中间立着”充满了鲜活的生机。)设置目标,以领悟冰心这首散文诗精致灵巧的构思,简洁生动的叙事典雅隽永的风格,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艺性语言的能力。
其次,引导学生根据课后练习题自制阅读目标。课后练习题,本身就是一篇课文要解决的阅读目标,它是对“学习重点”的具体落实,是思维能力训练的必由途径。因此,要引导学生切实落实好课后练习题。但一篇课文的知识能力训练点仅靠课后练习题的落实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学生对编者的意图和一篇课文的理解是千差万别的,所以,还要引导学生另制或补充练习目标。
再次,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有关注释自能设计目标。一篇课文涉及到的作家作品、时代背景、字词句等基础知识大多包含在课文注释部分里,如果让学生在这些基础知识和识记能力方面自制目标,即可引导学生充分依据课文注释斟酌设计,以收事半功倍之效果,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借助和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2.引导学生自能设计开放性阅读目标
所谓开放性目标,即让学生不受课前“重点”提示和课后习题的制约和禁锢,完全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自己的理解、见解等等的阅读取向,自由自主地设计阅读目标。一篇文章包涵的知识能力点丰富多彩,文章的特色各有千秋,甚至知识点的答案也具有仁智各见的多元性,课文前的“学习重点”和课后练习题毕竟是相对凝固化了的东西,虽然对学生自能制定阅读目标起着启发和引导的作用,但对学生的思维空间又毕竟具有一定的限制性负面影响。因此,从另一角度另一意义讲,它又不利于学生阅读潜能的开发和阅读个性的培养。语文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和教学,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取向的多层次性、差异性以及鉴赏评价等的不同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学生群体对一篇文章不同理解的多角度性、多层面性。所谓“一千个读者即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把课文真正交给学生,给他们尽可能多的自主阅读的空间,让他们真正掌握认知课文的主动权,实行开放性阅读,自制开放性目标,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维能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3.指导学生自制阅读目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引导学生自能制定阅读目标的过程,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思维的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非一日之功,更非一篇之功。教师的指导工作也应是持之以恒的。首先,应把这步工作贯穿渗透到对学生平时的预习指导和讲读过程中,让学生渐成习惯。其次,教师在指导学生自能设计阅读目标时,应特别爱护各个层面学生的积极性,学主哪怕是一点很肤浅的目标取向,也应鼓励。例如《杜鹃枝上杜鹃啼》一文,学生即使把背诵本文引用的古诗词作为一个目标,电应给予肯定并支持他们背下来,这样,至少也能达到激发兴趣、培养文学素能之目的。同时,更应注意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活动,让学生敢于怀疑,敢于质疑,敢于挑战老师,挑战课本,学会自己动脑、自己选择、自己来拿。这样,即使暂时好像少见效果,但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高层目标来看,也实在比教师凭先人之见,按既定目标强行灌输要有效得多。
总之,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制目标过程中,应高屋建瓴,成竹在胸,及时有效地给学生以导向和调控,并给予方法指导,让学生做到能发能收,不至远远游离于阅读内容之外。要引导学生做到自制的目标应具体、典型、有针对性,并引导学生善于抓住重点内容,捕捉最重要的知识能力点设置目标,而且做到目标的尽可能简化,以有效地点击,突破重点问题,收事半功倍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