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PPL1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bet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磷酸酪氨酸衔接蛋白1(APPL1)水平变化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探讨APPL1在糖尿病肾病(DKD)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方法

将288例初治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率(UAC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UACR<30 mg/g, n=116)、微量白蛋白尿组(UACR 30~300 mg/g, n=95)、大量白蛋白尿组(UACR>300 mg/g, n=77),选取性别及年龄匹配健康体检者13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APP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脂联素水平。

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PPL1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且随UACR的升高而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PPL1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呈显著负相关(r=-0.246, P<0.01),与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胰岛素抵抗指数、血肌酐、血尿素氮、收缩压、TNF-α、脂联素呈显著正相关(r=0.119、0.167、0.209、0.194、0.273、0.242、0.131、0.144、0.365、0.952, P<0.05或P<0.01)。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PPL1水平显著升高,且随着UACR的升高而升高,提示其可能参与DKD的发生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报道用一束异常氩激光倾斜照射LiNbO3:Fe晶体薄片时出现的两种新的光感应光散射现象,讨论了它们的产生机理。
期刊
目的观察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眼视网膜浅层及深层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和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FAZ)的变化,以及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增强的形态。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临床检查确诊的单眼急性CSC患者22例(病例组)纳入研究。将病例组患者的患眼、对侧眼分别设为A、B组,均为22只眼。选取年龄匹配的正常人20名20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血管成像(OCT
第8版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UICC/AJCC)2017年公布的食管癌新分期着重关注了食管癌治疗前分期准确性和淋巴结转移的预后意义、早期肿瘤治疗合理性和诱导治疗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修改的2017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配合食管癌UICC/AJCC第8版新分期,加入了术前临床分期指导治疗选择的内容,重新定义了早期食管鳞癌的内镜切除适应证和手术指征,并
西德光纤技术公司(FiberTek Inc.)的科学家最近用1.064 μm Nd:YAG激光泵浦,演示了掺铬镁橄榄石激光器的室温脉冲运转,自由运行时光输出波长中心在1.221 μm。用Q开关脉冲或弛豫方式泵浦脉冲抽运时,脉冲宽度约为50 ns。实验所用的激光晶体是公司生长的,发射光谱在1.07~1.65 μm范围。
期刊
随着最近光电子管的发展,电光效应的应用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次堀场制作所在日本首次研制成功了激光调制用的电光晶体(DKDP单晶)。这种DKDP单晶是把KDP晶体中的氢置换成它的同位素氘而成的,它能增强电光效应(最大重氢置换率是 99.7%)。
期刊
高血压脑出血是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随着理念的进步和手术工具的改进,微创血肿清除手术日益成为外科治疗脑出血的主要手段。本文将综述目前我国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手术的现状及趋势。
期刊
临床应用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改变了眼科临床诊疗方法。随着新技术的进展,OCT能够获得一个真实、非侵入性眼后段"光学切片" 。随着OCT图像处理软件的改进,可以分析眼后段更精致的解剖结构,如脉络膜等。最近,高清晰选择性成像处理软件通过评估所有像素数据,减少噪音和构建最佳图像,通过图像增强软件补偿眼后段到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之间降低的信号强度,从而可见脉络膜与巩膜的分界线。因此,目前应用
期刊
寻找一种具有快的二次谐波产生(SHG)的偶氮掺杂聚合物和合适的极化条件是目前多数研究的重点。用全光极化的方法研究了主客体掺杂偶氮染料旋涂膜二次谐波产生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对硝基苯偶氮甲苯二酚(NBMR)掺杂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聚醋酸乙烯酯(PA)两种不同的聚合物旋涂膜中,相同的膜厚全光极化时二次谐波信号达到饱和所需的极化时间不同,主体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比聚醋酸乙烯酯的约快15 min。对于同一样品,极化条件光强比为9比为30要好。对于同一主体(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不同客体不同膜厚的旋涂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