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心意识在诗文阅读中的作用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pei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诗文阅读的过程中,中心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引导学生明确诗文阅读的方向,能辅助学生解除诗文阅读的困惑,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诗文的理解。
  【关健词】写作教学;诗文阅读;中心意识;阅读方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诗文的“中心”,一般是指诗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一般来说,一篇诗文,只有一个主题思想。当然,我们不妨把“中心”的内涵扩大一些,它还可以指诗文中所叙述或描写的主要对象即人物,一般情况来说,一篇诗文的主要人物只有一个;也可以指诗文中所传递出来的主要情感,或喜悦、或感伤、或愤慨等。阅读时,当欣赏到选材剪材、遣词造句、修辞手法、写作技巧、结构安排、精巧构思等妙处的时候,要将其与诗文的“中心”紧紧地联系起来,才能正确并深刻地理解诗文,从而与作者会心一笑。
  一、联系中心,明确诗文的阅读方向
  例如清代诗人黎简的《小园》这首诗:“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我问学生,第二句为什么用“窥”字时,许多同学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迅速回答说,因为“好奇”。单独看这句诗,当然不能算错,因为生活中一般都是因为人们有“好奇心”,才会去“窥”探嘛。但仔细思索一下,至少还存在着这样一种可能性,即,事物的神秘、精彩也会激发出人们心中的好奇心,从而引得人们去“窥”探。两种可能性,是两种不同的角度,也是对“窥”字理解的两个不同方向,方向不同,对诗歌的理解就会逐渐出现偏差。
  那么,在这首诗的语境中,哪个方向才是正确的呢?从诗句本身来看,“窥”的动作发出者是“山光”,因此,作者用“窥”字似乎要表现的是“山光”的好奇、调皮与可爱。然而,我们发现,这首诗的题目是“小园”,这意味着“小园”是本首诗所要描写的对象,即本诗的“中心”,因此,应从“小园”这个方向或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即“山光”竟然会“窥短墙”,足见“小园”中的景色是多么的美丽,充满了诱惑力,从而表达作者对小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学生由于没有确立中心意识,以致于方向有误,导致理解有所偏差。
  二、联系中心,解除诗文阅读的困惑
  例如北宋诗人王安石的《夜直》这首诗:“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春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注释:按照宋代制度,翰林学士每夜轮流在学士院值班 。因此写本诗时,宋神宗决定采纳作者意见,实行新法。
  许多学生在理解这首诗时非常困惑:从注释来看,这首诗应该表现的是作者由于意见被宋神宗采纳,新法即将实行时内心的喜悦;可是,诗中却用了“香烬”“漏声残”“阵阵寒”“恼人”“眠不得”等这样一些在他们看来表现伤心、难过的词语。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同时,在诗中也有“春风”“春色”这些美好的词,不也与上述那些词不相和谐吗?
  其实,如果确立了中心意识后,这些困惑就不成其困惑了!注释已经表明了这首诗的基本感情倾向,即喜悦。这就是这首诗的“中心”,它是理解这首诗的统帅、核心,诗中字词的理解必须以此为基础,而不能让这个“中心”去迁就字词的理解。古人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由此,我们知道,第一句中“香烬”的含义是金炉中的香已全部燃尽,变成灰烬。“漏声残”的含义是记时的铜壸滴漏之声行将结束。它们都告诉读者,夜晚将尽,天色将明,它表明作者整夜难眠,反映了由于意见被宋神宗采纳、新法即将实行时作者内心的激动与喜悦。
  在“喜悦”这一中心的统帅之下,我们可以明确知道,第二句中“翦翦”“阵阵寒”,一定不是表现人物内心的悲伤,可为什么会有“寒”呢?只有一个解释,即此时正处于初春时节,春寒料峭,当然会“春风阵阵寒”。彻夜难眠的作者步出香雾氤氲的卧室,进入庭院,此时,轻风吹拂,晓寒微侵,带给作者以清新的春的气息。
  三、联系中心,加深对诗文的理解
  在鲁迅先生的名篇《故乡》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对划线句子,老师们往往是这样分析的:这个句子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宏儿活泼、可爱的性格特点。如果老师的分析仅限于此,那么,一些疑问就会产生:
  《故乡》是小说,人物是虚构的,那么,为什么作者一定要把宏儿塑造成一个“活泼、可爱”的人呢?是否可以把宏儿塑造成一个“内向、羞怯”的人呢?如果既可以把宏儿塑造成一个“活泼、可爱”的人,又可以把宏儿塑造成一个“内向、羞怯”的人,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宏儿这个人物可有可无呢?如果人物可有可无,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这篇小说内容太随意,构思太散漫了呢?很明显,作为大家,作者鲁迅是不可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的。如果是这样,《故乡》也不可能成为名篇,长久存在于中学课本中。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既然作者虚构了宏儿这个人物,那么这个人物“活泼、可爱”的性格特点就有其必然性了。而这种必然性一定体现在对小说“中心”即主题思想的强化上了,毕竟,“中心”是诗文阅读的核心、统帅。那么,这个人物的存在是如何强化主题思想呢?
  仔细研读文章,我们发现,小说中存在三组人物:少年闰土和少年的“我”,中年闰土和中年的“我”以及水生和宏儿。
  少年闰土和少年的“我”,何其纯真,充满生气,富有热情。中年闰土和中年的“我”,是前者的未来,经过二十年的变迁,他们有的是成年人的麻木、愚钝以及对生活的无望,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普通民众的生命和活力是如何被扼杀了,这让人何其痛心!这就是小说要表现的主题。
  水生和宏儿呢?他们是中年闰土和中年的“我”的儿子和侄儿,是他们的未来,也是中国的未来。他們会变成怎样的人呢?中国的未来会怎样呢?作者虚构这样一个人物,也将这一疑问设置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中,引起他们的思考与忧虑。这个人物的设置使主题得以深化,令人回味。怪不得作者在文中借“我”的内心表达了不愿宏儿和水生“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他们“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他们“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而希望他们有“新”的生活的愿望 ,也正是如此,作者在小说的结尾为读者再次描写了儿时故乡的美景,这也是作者理想中未来中国的美好愿景吧!
  因此,只有与中心联系起来,对这个句子的理解才能准确,深刻!这既是遣词造句、修辞手法,也是小说的精巧构思。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顶岗实习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对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从高职院校和实习企业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体悟教学的基本理论一方面来源于先进的教育理念及其哲学、心理学、知识论等背景性的时代理论成果,通过理性演绎和体悟思辨阐释新的思想;另一方面也来源于体悟教学的实践,是对实
【摘要】“前理解”是解释学中的概念,是伽德默尔在海德格尔的观点基础上提出来的。“前理解”对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从“前理解”对文本理解的意义,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前理解”水平,以及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前理解”这三个方面论述了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前理解”。  【关键词】前理解;阅读教学; 文本理解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前理解”的概念是伽
本文针对流体饱和孔隙介质的动电效应,在砂岩模型井中开展了动电测井实验研究.记录到渗透率不同模型中单极源动电测井的全波波形,清晰地观测到了伴随纵波、横波和斯通利波的
作者在米尔恩斯歌剧大师班学习中感受到谢瑞尔·米尔恩斯在声乐教学中的特点是要求有一流的声音观念、注重把握唱词情绪、重视艺术指导的作用、从生活中找表演,文章还指出
期刊
【摘要】写作难是中职生语文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对学校100名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结果表明,中职生对写作缺乏兴趣,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欠缺是主要方面。为此,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丰富教学形式,优化评估机制,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中职生;语文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是人们用来进行社会交际和思想交流的重要手段。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
该文以美国指挥家、作曲家伦纳德·伯恩斯坦的一首爵士风格赋格曲为研究对象,对如何处理古老体裁形式与现代音乐风格之间、高雅艺术音乐与通俗娱乐音乐之间、严格逻辑论
【摘要】培养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会质疑,学会自主参与,使得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可以通过能动、创造性地去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创新,学会创新学习,从而实现自主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小学语文;自主参与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学生是具体的,他们是活生生的个体,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发展个体主导作用。基于学生为主体上开展教学,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根本。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