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初三后,学生开始接触化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传递化学思想是化学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化理念中体悟化学学习的趣味性,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意识。
一、观察——立足生活,激发兴趣
化学是一门生活性很强的学科,大部分化学知识都源于生活,并最终运用于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在设计教学时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在观察生活时集中注意力,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以此提高教学效率,顺利开启教学。
初中化学中有很多有趣的小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观察,以此积累认知经验,为实际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奠定基础。如在教学“饱和溶液”时,教师可以布置家庭實验,让学生在同样质量的凉开水和热开水中加入白糖,随后观察杯中溶液。通过观察,学生发现同样质量的白糖,在热开水中溶解得快,在凉开水中溶解得慢。这样一来,学生对“溶解能力”有了新的认识。此外,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围绕这一话题展开交流,鼓励学生针对现象各抒己见,得出“溶解能力受温度影响”的结论。之后,教师进一步引导,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发现“白糖在水中并不是无限制溶解的,而是有限的”。只要教师引导有方,即便是最简单的观察,学生也能收获很多。同时,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在“看”中获得信息,为深入探究作好充分准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中不乏观察的环节,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细节,让他们在有趣的现象中获得有趣的发现,不断提高认知,将教学落到实处,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思考——联系实际,深化体验
初中生好奇心强,尤其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并愿意动手实践,以获得体验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并积极创新教学,尝试将化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得全新体验。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从学生熟悉的事物着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以此体会化学内涵。同时,教师要结合实际,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给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空间,促进学生表达,在交流中分享收获。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可以不定期地开展“你我身边的化学”主题活动,让学生探讨日常生活中与化学学科相关的内容。如切开的苹果一段时间不吃为什么会“生锈”?灭火器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要用铁锅炒菜?等,这些问题与生活很贴近,学生在思考时不会存在理解障碍。
在解决问题环节,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抓住一些细节鼓励学生思考和自主表达,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促进教学的开展。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在生活问题的引导下展开思考,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要点的理解,还可以体会知识的新鲜感和趣味性。
生活化理念下的化学探究是一个围绕生活现象展开思考的过程,需要学生独立探究,所以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启发作用,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培养自主领悟和探究能力,由此提升学习效率。
三、运用——解决问题,发散思维
不同于高中化学课程,初中化学知识更加基础,所以教师要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长远的化学学习做好准备。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兴趣导学,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散,让教学落到实处,走向高效。
在教学之初,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教师都会提出“铁锅生锈”的问题,然后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自家使用的铁锅是否生锈,并思考如果铁锅生锈了,应该如何处理。对于这个问题,大部分学生都很感兴趣,会按照要求进行观察。这样一来,学生会经历完整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这一过程,并掌握思考的方法。最后,教师要适当总结,让学生明白“金属在生活中可能会发生氧化反应,也会形成新的氧化物质”,从而增强学生对身边事物的敏锐度,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就能联想到化学知识,从而让化学课堂变得更有活力。
总而言之,基于生活化理念的初中化学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将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引发学生对现实的关注,将学习与生活相联结,在体验中深化认知,在运用中完善认知,实现思维、能力的同步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新坍初级中学)
一、观察——立足生活,激发兴趣
化学是一门生活性很强的学科,大部分化学知识都源于生活,并最终运用于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在设计教学时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在观察生活时集中注意力,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以此提高教学效率,顺利开启教学。
初中化学中有很多有趣的小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观察,以此积累认知经验,为实际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奠定基础。如在教学“饱和溶液”时,教师可以布置家庭實验,让学生在同样质量的凉开水和热开水中加入白糖,随后观察杯中溶液。通过观察,学生发现同样质量的白糖,在热开水中溶解得快,在凉开水中溶解得慢。这样一来,学生对“溶解能力”有了新的认识。此外,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围绕这一话题展开交流,鼓励学生针对现象各抒己见,得出“溶解能力受温度影响”的结论。之后,教师进一步引导,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发现“白糖在水中并不是无限制溶解的,而是有限的”。只要教师引导有方,即便是最简单的观察,学生也能收获很多。同时,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在“看”中获得信息,为深入探究作好充分准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中不乏观察的环节,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细节,让他们在有趣的现象中获得有趣的发现,不断提高认知,将教学落到实处,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思考——联系实际,深化体验
初中生好奇心强,尤其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并愿意动手实践,以获得体验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并积极创新教学,尝试将化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得全新体验。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从学生熟悉的事物着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以此体会化学内涵。同时,教师要结合实际,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给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空间,促进学生表达,在交流中分享收获。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可以不定期地开展“你我身边的化学”主题活动,让学生探讨日常生活中与化学学科相关的内容。如切开的苹果一段时间不吃为什么会“生锈”?灭火器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要用铁锅炒菜?等,这些问题与生活很贴近,学生在思考时不会存在理解障碍。
在解决问题环节,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抓住一些细节鼓励学生思考和自主表达,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促进教学的开展。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在生活问题的引导下展开思考,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要点的理解,还可以体会知识的新鲜感和趣味性。
生活化理念下的化学探究是一个围绕生活现象展开思考的过程,需要学生独立探究,所以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启发作用,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培养自主领悟和探究能力,由此提升学习效率。
三、运用——解决问题,发散思维
不同于高中化学课程,初中化学知识更加基础,所以教师要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长远的化学学习做好准备。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兴趣导学,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散,让教学落到实处,走向高效。
在教学之初,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教师都会提出“铁锅生锈”的问题,然后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自家使用的铁锅是否生锈,并思考如果铁锅生锈了,应该如何处理。对于这个问题,大部分学生都很感兴趣,会按照要求进行观察。这样一来,学生会经历完整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这一过程,并掌握思考的方法。最后,教师要适当总结,让学生明白“金属在生活中可能会发生氧化反应,也会形成新的氧化物质”,从而增强学生对身边事物的敏锐度,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就能联想到化学知识,从而让化学课堂变得更有活力。
总而言之,基于生活化理念的初中化学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将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引发学生对现实的关注,将学习与生活相联结,在体验中深化认知,在运用中完善认知,实现思维、能力的同步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新坍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