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英国萨里大学音乐研究生课程引发的思考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sualer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方的音乐教育哲学体系中,审美教育哲学和实践教育哲学的辩证结合为西方音乐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使其在普及教育和专业教育上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特别是在专业教学领域,审美教育的实践在各课程设置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国当前对于审美以及审美教育的哲学也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关于如何实现审美教育的实践,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审美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却是相对薄弱的。在我国音乐院校(系)的课程设置中似乎也很少真正涉及到审美实践的教学。而在音乐学习中,面对大量的音乐作品和表演,历史的和当代的,要跟上音乐发展变化的脚步,必然需要不断地欣赏和学习,才能对音乐作品和表演作出有建设性批判性的评论,即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这种审美能力不管是对学生自身的表演水平的提高还是音乐创作的能力都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而要发展审美能力,一定程度的批评实践是不可缺少的。
  我国在各领域的批评实践目前仍处于一个分散的、不成熟的阶段,亦没有在教学实践中有所开展。批评实践的教学完全可以作为审美实践教学的一部分发展起来。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社会的音乐发展水平。
  在英国,作为审美教育的批评实践已经渗透到了各个课程和教学环节。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许多高校都会开设的有关音乐批评与鉴赏的课程,比如笔者曾就读的英国萨里大学(University of Surrey)的研究生学位课程的选修课程之一:批评(或评论)与鉴赏(Criticism and Reviewing)。这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用音乐鉴赏力,锻炼学生对音乐表演的研究和写作能力;发展对音乐表演的批判性评论以及表达这种评论的能力。具体的教学通过模拟以下两个专业领域的批评实践来实现:
  
  一、音乐会评论(Concert Criticism)
  
  学生会被要求参加指定的音乐会或演奏会,并于当天即刻写出一篇类似于报纸上音乐评论专栏(Column)的简短的评论快讯。伦敦的各大报纸都会有专门的版面刊登音乐评论专栏。学生的写作就是模拟这些针对前一天发生的音乐会的评论文章,总共参加大约5场指定的音乐会。有系内常规的访问乐团、客座演奏家,也有伦敦音乐厅或剧院的的各种音乐会。导师由一位经验丰富的音乐家、批评学者来担任,其评论也经常会出现在《泰晤士报》上。通常导师指导的内容包括:
  1.如何概括一场音乐会带给听众的印象。要求措辞精炼、得体又具有批判性;2.点评要突出、鲜明、深刻,而不是肤浅、空洞或面面俱到的评价;3.文章的结构安排要合理,字数也要严格控制(250个单词左右),不是越多越好。要用最精炼的文字准确表达出个人的看法。
  导师也会在每场音乐会之前的课上介绍并讨论演奏者或乐队及他们的作品。学生也会利用很有限的时间去了解相关的资料信息,尽可能为写作作好必要的准备。学生需自行购买指定音乐会的门票,并于音乐会的第二天早上9点之前把写好的评论文章发到导师的电子邮箱。导师会在下节课上点评学生的作业,并和学生一起讨论音乐会;交流更多的写作体会;可能的话还会搜集当天报纸上关于同一场音乐会的评论供大家参考和讨论。在一开始,我们往往写得不尽如人意,特别母语为非英语的留学生,再加上时间紧迫,需连夜写好,没有准备的时间。在经过几番实验和导师的引导后,渐渐才感觉进入了状态。因此,往往都是越后面的作业得分越高。最终成绩是选取5篇当中分数最高的3篇的平均分。
  
  二、唱片鉴赏(Record Reviewing)
  
  此课程要求学生选择某一个曲目的5个不同的录音版本,用口头表达的形式进行比较性的评鉴赏析。这相当于模拟缩减版的BBC广播电台每周六早上的音乐节目“Building a Library”。因此导师会建议学生注意收听这个节目,对完成自己的任务很有帮助。首先,我们要选择曲目和搜集5种不同的录音版本进行反复聆听、比较;然后设计安排要进行点评的音乐内容,如演奏风格、处理手法、录音质量、艺术倾向等;还须选择要进行比较分析的音乐片段;语言和音乐的比例要适当、平衡;最后再将完成的讲稿和选取的片段(确切到几分几秒)在技音师(Tonmeister)的协助下在录音室进行录制,连同CD和讲稿一同上交。导师也会根据课程的要求安排相应的指导:比如如何设计安排整个结构、选择合适的音乐片段、组织音乐与讲话的比例、通过麦克风如何讲话才会有好的声音效果、如何剪辑音乐片段——在讲话时介绍音乐进来和结束都要用渐进的方式(fade in , fade out),还要注意音乐的起终点,任何突兀的处理都会让人听起来不舒服,以及如何撰稿——这是一个通过声音表达的节目,与评论文章的风格应有所不同。导师将根据总体的录音质量、音乐和演说的比例、乐段的选择、评论的内容和艺术鉴赏力等方面给出评分,并由外部考官审核。
  除此之外,还有一门选修的课程“古典音乐录制”(Classical Studio Production) 也是需要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运用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别力来完成的。让学生体验录制音乐(即制作人),和被录制(即演奏者)双重角色的工作机会。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和锻炼,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到音乐唱片录制的过程。在学校提供的录音工作室里制作出一张类似于市面上出售的CD,但长度要小很多。演奏者和音乐作品自选。在上交的CD成品中还要附上一份简要的录音报告。
  在教学过程中,导师在一开始会指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练习和具体操作。比如听的训练:播放一段某个作品的录音片断,这个作品一般是尚未公开演奏或发行的新的器乐独奏作曲,且相当复杂,速度又很快的作品,让学生对照谱子去听,识别错误或问题,并针对不同的问题在谱子上作出准确的标记。这样的练习还会在录音室实地进行,非常考验学生的“耳朵”和“眼睛”。因为要在快速的旋律和复杂且变化频繁的和声中听辨出细小的失误。
  更大的挑战是在录音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辨别演奏中的错误,更重要的是对作品的声音和艺术处理提出批评性的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控制和把握具体的演奏方面的细节问题,从而有效地影响演奏者的情绪、演奏状态和艺术魅力的发挥。在录音工作结束后,还要对录制的片断(takes)进行对比、筛选,结合录音时所作的标记和片断记录等内容,最终决定出相对最满意、最理想的音乐片段,在技音师的协助下合成。所以,制作者的个人艺术品位和音乐倾向直接影响了音乐作品的演绎和录制的结果。
  可想而知,当作为一个录音师或制作人的身份时,学生需要对演奏具备敏锐的鉴别力和判断力,要控制和掌握整个录音过程,在演奏者的演奏过程中提出具体的对作品处理上的要求,对演奏作出敏捷的判断,谨慎选取录音片断进行剪辑,最终合成完整的录音作品并有效地使用自己的审美力量去影响和引导演奏者发挥出最佳的演奏状态,从而得到一个相对最佳的录制结果。导师则根据平时的练习、在录制作品时的具体操作表现、录制的结果、录音质量以及文字报告等方面综合评分。
  这一系列的教学实践都全程发挥了学生的听觉这一审美工具,并不断地把自身的审美经验和能力运用到实践当中,这无疑是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很好的刺激与锻炼。不言而喻,这样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体现了开放化的审美态度和审美教育要付诸实践的原则。
  在学习了这一系列研究生课程并顺利获得学位后,笔者最大的感受是,在面对各种不同的音乐或表演及其评论时,西方学者所提倡的是“Be critical”,即批判性。有意思的是,critical的动词criticize就是批评、鉴赏,而它的名词就是critique,即批判性的评论。“评论”和“具有批判意义”在英语中来源于同一个词根,也就是说,对音乐的评论和欣赏本身就应该包含批判性的含义和态度,只是在中文中没有如此统一的文字表达而已。
  由此可见,西方的审美教育不仅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同时也秉持了批判性的审美态度。目前,我国原有的传统审美文化或多或少还影响着很多人的教学。把音乐文字化、形象化,用某种固有的方式去介绍音乐的所谓的内容,用固定的标准去衡量音乐或表演的质量等等陈旧、不科学的审美方式现在看来早已不合时宜。对于我们来说,西方的音乐不属于我们自身的文化范畴,欣赏和学习起来可能会有文化上的差异,但在审美教育的手段上完全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
  从上世纪开始,西方音乐家对于音乐表演的“权威性”或“真实性”(Authenticity)这一说法,已经进行了历史性的批判。对于同一件作品,学者们经常难以认同某一种权威的看法,对不同的表演也持开放性的思考态度。在这种情况下,批评实践也因此得到了充实的发展。对音乐思想、理论研究的批评在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中是普遍的,然而对音乐作品、音乐表演、录音的批评实践是相对欠缺的。上世纪以来,西方的音乐作品风格相对传统的古典音乐风格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改变。要跟上音乐发展的脚步,作为教育工作者,自然要与学生共同参与到这些新的音乐中来。通过各种方式的批评实践,引导学生不断地接触、学习不同的音乐和表演,提升其音乐素质和能力,并在具体的音乐实践中(表演、作曲、评论等)运用这些音乐素质和能力。这种音乐素质是音乐学知识(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完美结合,即从音乐学的角度和范畴去对待音乐,批判性地看待问题,而非浅显的表面的理解。英国音乐学家Nicholas Cook①曾在一篇文章《What is musicology?》(什么是音乐学?)中呼吁:把音乐放回到音乐学中去。他阐述了“音乐学”(musicology)的基本意义:即欣赏音乐所要具备的所有学识。(更加包括参与、创作音乐所要具备的学识。——笔者按)这些学识包括音乐作品的产生、构成、作曲家和演奏者的信息、作品的社会文化性、历史资料,以及作品本身的音乐元素:节奏、和声、结构等等。也就是说对音乐的欣赏是基于对音乐学的了解和知识的掌握。因此,在审美教学中,很重要的原则是边学习,边欣赏,才能使学生具备对这些音乐和表演“评头论足”的鉴赏能力。这种能力具有强大的实践意义,完全符合音乐教育哲学中审美教育哲学和实践教育哲学的辩证统一。
  音乐鉴赏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在教学中强调参与鉴赏的实践活动是重要原则——让学生总是在批评实践中学习、锻炼,获得审美能力;摈弃隔靴搔痒、纸上谈兵的教学内容。和英国的音乐教育比较起来,我国在实践性的审美教育上相对不足。尝试性地开设有关音乐批评的课程不仅可以影响他们在从事音乐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审美倾向,还可以为他们开辟新的工作领域:职业乐评人,这方面的专业人士也是我国目前比较缺乏的。
  
  参考文献
  [1]Nicholas Cook. What is musicology? [J]. BBC Music Magazine, 1999(7/9):31—33
  [2] Nicholas Cook and Mark Everist, 1999, Rethinking Music, Oxfor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 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①Nicholas Cook,英国重要音乐学家,目前为剑桥大学教授。曾在伦敦大学Royal Holloway学院带领了“英国艺术和人文研究协会”(简称AHRC)下的“录音音乐的历史与研究中心”(简称CHARM)。著有A Guide to Musical Analysis (1987);Music, Imagination, and Culture (1990); 与Mark Everist 合作编著的 Rethinking Music (1999)以及Music: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1998)等书。
  
  柳椰 温州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 张萌)
其他文献
“如果有来世,我还要当男高音。我将努力把这辈子没学好的认真学好,更好地为老百姓歌唱!”这是在2006年岁末,笔者第一次去寓所拜访84岁高龄的楼乾贵时,先生给我留下印象最深
钩藤(Uncariae Ramulus Cum Unicis)是一种常用的息风止痉类中药,其主要活性成分为生物碱,临床上用于治疗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2015版《中国药典》将五种茜草科植物,包括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Miq.)Miq.ex Havil、大叶钩藤U.macrophylla Wall.、毛钩藤U.hirsuta Havil.、华钩藤U.sinensis(O
土家族优秀的民间歌舞艺术记录了土家族民族文化发展的艰辛历程,其文化积淀十分丰厚,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这也是本文立意的初衷。  笔者认为要研究“歌舞文化”就必须正确理解“音乐文化”。正如露丝本尼迪克特在《文化模式》一书中提出“从未有人以原始的眼光看过这个世界”,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对音乐文化的研究局限在如爱德华汉斯立克(EHanslick,1825—1904)或约翰布莱金(John Black
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是从喜树中提取的同类抗肿瘤单体中抗癌作用最强的微量生物碱,临床主要用于肝癌、胃癌、头颈部肿瘤、直肠癌、白血病等恶性肿瘤的治疗,能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合小剂量强的松治疗Graves眼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对象与方法:   1、对象Graves眼病患者33例,病程3个月-24个月,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两组,治
由人民音乐出版社组织的“《中国当代作曲家曲库》作品遴选座谈会”于2009年8月17日在人民音乐出版社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吴祖强、王立平、赵季平、谭利华、王世光、卞祖善、郭珊、于庆新、宋瑾以及人民音乐出版社有关领导和编辑。  此次座谈会为推动人民音乐出版社近年推出的品牌系列丛书《中国当代作曲家曲库》(以下简称《曲库》)的长期良性发展,保证《曲库》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特聘请音乐界有关专家成立了“《中国当代
目的:本试验旨在通过姜黄素联合5-Fu(5-氟尿嘧啶)分别作用于人结肠癌HCT-8细胞株及HCT-8/5-Fu细胞株,探讨姜黄素对人结肠癌耐药细胞株HCT-8/5-Fu耐药的逆转作用。  方法:通过细
本文分析了区域调控程度对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利用30个城市2001-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捡验。研究发现,区域调控程度与房地产价格
2007年3月1日,作曲家唐建平教授创作的马头琴协奏曲——《源》首演于日本东京纪尾井音乐厅,获得成功。此曲是由日本音乐集团专为其年度巡演音乐会而委约创作的,至今,该作品已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等不同层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主体性问题始终在不同程度上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