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精神镜鉴

来源 :紫光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za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列宁曾断言:共产党执政之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我们以中国共产党为例: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没有掌握国家政权,更遑论政府财政的支持,我们所用所需从何而来?别无选择—群众,是我们获得力量的唯一源泉。与群众关系好,就能生存和发展;离开群众,就须面对死亡。也就是说,那种窘困的局面,逼着共产党走群众路线,造就了我们老一代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
  执政之后呢,条件改观,我们拥有了第二种力量—政权。政权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但是,它也难免带来负面效应。执政党的干部,可以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而这种指令式的工作方式,简单易行,更适应一部分干部避繁就简的惰性。于是,久而久之,他们渐渐习惯于运用行政力量推动工作,反而将几十年打江山练就的看家本领—群众路线—萎缩了。
  当前,我们面对的正是这样严峻的事实:一些干部,与群众渐行渐远;干群之间缺乏信任,显得陌生和冷漠。值此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力倡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堪称恰当其时。因为焦裕禄作为一名执政党的干部,其最耀眼的光芒就是与群众关系密切。
  2007年,笔者曾于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述焦裕禄,为此两次赴兰考实地考察,亲身感受了兰考人民对这位已故县委书记的爱戴和怀念。虽半个世纪过去,当年老农,每言及“老焦”,仍禁不住流泪。
  焦裕禄精神的实质在于亲民。对照其人其事,联系当今干部作风,笔者认为主要有五个方面尤当镜鉴,特将其归纳为五个字。
  一,低
  这是一个干部与群众的交往问题。干部面对群众,不能有架子,应姿态低一点,与群众打成一片。
  焦裕禄在兰考,实际工作时间仅一年三个月。遥想当年,他两手空空,资金、物资奇缺,可是,他说话,群众听;他谋事,群众信。短短时期,他便能把群众发动起来,在兰考成就一番伟业,究其原因:面对群众,姿态低,没有“官架子”,至关重要。
  例如:他初到兰考,有人问:“兰考这么穷,这么苦,你怎么到我们这里来了呢?”焦裕禄脱口而出:“没什么,比我过去披个麻包片沿街乞讨强多了。”
  县委书记不摆谱,当着大庭广众,口出此言实属难能可贵。
  众所周知:60年代初的兰考,自然条件恶劣。每到青黄不接的季节,全县70%以上的农民逃荒要饭。人穷,难免有自卑心理。县委书记刚到,老百姓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穷、自己是乞丐,会不会被新来的县委书记瞧不起?可是,面对穷苦百姓,县委书记脱口而出,说自己也曾做过乞丐,可以想象,群众内心感受如何。正是这么简短一句话,让人感到亲近、坦诚,有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一句话,拉近了县委书记与穷苦百姓的距离。
  习近平总书记说“焦裕禄是一个很高很高的标杆”,是指他的风格。但是,这“很高很高的标杆”却在群众中留下了很低很低的身影。他与农民兄弟一起住牛屋,县委的轿车从来不坐,他蹬自行车却让通讯员坐在后座,他到理发店理发与群众一起排队。
  在兰考考察期间,我曾见到许多当年的老农民。他们提及焦裕禄,没有人称呼“焦书记”,无不亲切地称之为“老焦”。在大家眼里,仿佛他根本不是什么书记,也不是官,而是老朋友,老哥们儿。朋友的话,当然要听;哥们儿谋事,当然是可信赖的。
  正如老子《道德经》所言:江海“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焦裕禄姿态低,将自己融入群众之中,奠定了他在群众中强大的号召力。
  那么,焦裕禄何以能做到姿态低呢?姿态取决于心态。做干部,最忌虚荣心。焦裕禄之所以能做到姿态低,重在不忘本。虽贵为一县之尊,他仍时刻铭记着自己沿街乞讨的过去,仍坚守着自己的平民心态。
  人不能忘本。犹如一棵树,无论你长得多么高大,即使长到了云彩眼里,最初,也就是个小嫩芽。没有“天生干部”,所有干部都是从百姓中一步步走来。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大地的抬举,都离不开群众的拥护。当干部,时刻记着自己是从哪里来,自然就没有架子。你把自己当群众,群众把你当自己。
  其实,平民心态,也是我们共产党的传统。毛泽东说过,“既当官,又当老百姓”。
  过去,群众称呼我们的干部,多为“老张”、“老李”。也不知自何时起,流行官称,久违了那亲切的称呼。
  二,苦
  这是一个干部生活水平的问题。当干部,应与群众同吃苦。其意义有二:
  第一,表达对穷人的尊重。
  昔日,兰考人民贫穷,是由于恶劣的自然条件。在严格的户籍制度下,他们不能任意迁徙,已经付出了很多。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他们贫穷而看不起他们。面对穷人,干部吃点苦,是对他们的尊重。
  有人认为,当着穷人吃苦是作秀。其实不然。
  例如:1963年春,焦裕禄和韩村村民一起翻淤治碱。中午老乡送来一碗“百家饭”。所谓“百家饭”,即村民平时沿街乞讨来的饭团、馍头经重新烩煮而成。焦裕禄小时候讨饭,当然知道那是什么。他端过饭碗,心比刀扎都痛,没有说话,眼睛一闭,大口吞咽,一口气把饭吃完,悲怆的泪水夺眶而出。韩村百姓,眼睁睁看着焦裕禄把那碗饭吃下去。焦裕禄前脚走,后面全村村民抱头痛哭,发誓:“哪天要是翻了身,一定要老焦吃上咱们自己种的粮食!”真是肝胆相照!
  今天,我们就此提出问题:难道当年韩村百姓不知道焦裕禄只吃了一碗“百家饭”吗?焦裕禄回家后还吃不吃“百家饭”?想吃,他家也不可能有。而且,韩村村民很可能会想当然地认为:县委书记家的生活水平会远远高于他们。可是,他们为什么感动?为什么流泪?大家为何不说他“作秀”?还是那句老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韩村百姓从这碗饭,看到的是焦裕禄对穷人的同情和尊重!
  应当承认,我们的人民群众是通情达理的。他们并不指望干部与他们终日厮守,天天泡在苦水里。他们所要的,仅仅是一种态度,一个立场。只要他们知道,干部同情他、尊重他,心中有他,就心满意足。
  以焦裕禄为镜,反观当今有些干部,动辄晒豪车,晒名表,一掷千金,花天酒地。也许其花销均来自合法收入,殊不知,当着弱势群体炫富,骨子里透露的是嫌贫爱富,是对穷人的蔑视!蔑视穷人,干群关系好得了么?   第二,彰显一种政治责任。
  上古尧帝有句名言:天下“一民或饥,此我饥之也;一民或寒,此我寒之也。一民或罪,此我陷之也”。上古统治者尚且有如此心胸,何况共产党人。
  群众苦,干部难辞其咎。因为我们是执政者,握有公权力。我们是共产党,是为普天下劳苦大众服务的党。所以,群众苦,干部苦在其中,群众往往就信服。
  焦裕禄纪念馆,现在陈列着一床被子,补丁42个;一床褥子,补丁36个。当年,焦裕禄为了工作,经常睡办公室,所用正是这床被褥。被褥不会说话,可是那些补丁却会说话。我们这位干部是来享乐的吗?还须解释吗?一床被褥摆在那—无声胜有声!
  或许当年也会有百姓到县委来诉说生活的艰辛。目睹县委书记的这床被褥,还有话说么,也许会自行折返。所以,有的干部干工作,越干事越稠;有的干部只需走一遭,便化矛盾于无形。能吃苦的干部,往往有一股人格的力量。
  三,细
  这是个工作方法问题。焦裕禄做工作细致入微。身为县委书记,无论何时何地,他都能体贴农民群众的感觉和想法。
  当年兰考,有个许贡庄,是全县公认的最穷的村之一。那时兰考县,年年要靠国家救济才能维持。可是,该村村民虽然贫穷,却非常齐心,对于国家救济,从来分文不要。针对这个村,焦裕禄说过一句话—“我们决不能让老实人吃亏。”
  1963年大年初一,大雪纷飞。焦裕禄在家坐不住,惦记着该村村民有无过年的饭菜。于是,一大早,他只身一人来到这个村,全村挨家挨户走访,直至确知乡亲们年饭无忧,才安心离去。
  今天,我们就此分析。
  很明显,焦裕禄此行并未动用一分钱的公共资源。可是,他得到民心了吗?笔者断定:该村村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大年初一,“县太爷”到他家给他们拜年!可以想象,焦裕禄叩开农家的第一句话一定是:“新年好,给您拜年了!”同样可以想象,今后的日子里,许贡庄人仍将任劳任怨,以更大的热情支持他的工作。焦裕禄是在用心,向许贡庄人传递正能量。
  现实中,经常听到一些干部的抱怨—“没钱,我怎么做工作?”其实:有钱,能把工作做好,固然是能力;没钱,有这份心,以心换心,照样得民心。
  群众最怕的不是吃苦。他们最怕的、最容易为之受伤的,是干部的麻木。也就是说,他们吃苦,任劳任怨,不要救济,我们的领导却视而不见,让他们的“苦”吃得毫无成就感,心灰意冷。反之,如果他这么想:咱吃苦,咱不要国家救济,领导心中都有本账,县委书记还专门来看咱,欣赏咱,他们就会感觉这“苦”吃的值—虽然吃了苦,却得到了一种精神上的愉悦。
  人的快感来自两方面:一,物质。你给他奖金、奖品,他高兴。二,精神。人是精神动物,其所作所为,需要有人欣赏,尤其是干部的欣赏。
  我们干部手中握有的物质资源往往有限,但我们握有的精神资源却是无限。对贫苦的人,委曲求全的人,老实人,领导干部经常去看看人家,说几句好听话,拍拍他肩膀,甚至给他点点头、笑一笑,他们就能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因为我们不是一般人,是干部。
  管理一个地方,很难做到绝对的公平。但是,作为领导干部,始终应有一个公平的信念,心中有笔明细账。对那些无私奉献的人,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对那些委曲求全的人,至少在精神上平衡一下。好的干部,当以引领社会正气为己任。不能谁老实,让谁吃亏;谁弱势,就欺负谁;好哭的孩子多吃奶!那样,社会风气就会越来越坏。
  四,谦
  这是一个干部学习方面的问题。当干部,要始终保持谦虚的心态,向群众学习,向自己身边的人学习。
  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的就是向群众学习。因为他所言“三人”,系指“任何三人”。大思想家曾参所说“用师者王”,也是主张向群众学习。因曾参是孔子的学生,孔子之“师”是群众,曾子所谓“师”当然也应包括群众。师徒二人,或指“学者”,或称“王者”,均强调以群众为师。毛泽东则将“学”与“王”结合,说了一句非常通俗的话—“先做群众的学生,再做群众的先生”,并进一步将其演绎成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根本组织路线。凭此,我们打下江山。可见,向群众学习,乃是我们“学”之根本。
  于此,焦裕禄堪称表率。兰考至今仍流传一句他的格言—“如果我们有什么不懂,问一问群众就知道了。”
  观电影《焦裕禄》稍有遗憾,看不到焦裕禄的智慧。我这么想:焦裕禄在兰考仅一年三个月。可是,短短时间内,他竟能领导农民们将漫天风沙镇住,将全县涝地排干,把几十万亩盐碱滩翻过来!此三害,堪称全兰考千百年来最最基础的基础工程。他两手空空:没有钱,没有粮食,没有现代化工具,何以能成功?凭直观,当知这是一个非常智慧、有办法的干部。
  为展现他智慧的光芒,我到兰考考察。后来,我在节目中提到“汽车”、“照相机”、“多米诺骨牌”等等睿智的做法。
  但是,在兰考我还是一度陷入苦闷。因为焦裕禄治理“三害”最根本的绝活,竟没有一个是他的创造!—“泡桐”选得好,是农民饲养员萧位芬给他的建议;“泥封沙丘”,是张庄一户农民包坟头的做法。“翻淤压碱”,则是得益于秦寨一户农家菜园的启发。如是,三大绝活,完全是农民的创造。那么,焦裕禄的智慧在哪里呢?
  一番纠结后顿悟:我们的干部不是万能的,但是,我们面对的群众却是万能。干部的智慧在于群众,把群众智慧转化为我们的政策,就是我们执政的逻辑。
  所以,“如果我们有什么事情不懂,问一问群众就知道了”,是焦裕禄的肺腑之言。
  现今干部学习,多强调读书、学文件、听讲座,严重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向群众学习。其实,向群众学习,才是最具根本性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审定的《八项规定》第一条,即强调“向群众学习”。
  五,省
  这是个干部修养方面的问题。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干部只要做事,都难免出错。而且,做事越多,错误的几率越高。因此,干部必须时时反省。昔圣人言:“吾一日三省吾身”。圣人尚如此,何况我们?
  焦裕禄有很强的反省精神。例如,他初到兰考,县委有一非常特殊的机构—“劝阻办公室”。该办于公社、大队层层设治,职责是劝阻农民外出行乞。因农民外出,家丑外扬,不仅使兰考的生产力流失,也于干部脸上无光。
  但是,这项工作非常难。因为农民外出,是生活所迫。干部不准其外出,又不能解决其生活困难。但是,“劝阻”是既定方针,干部们又不得不执行。所以,干群关系紧张。他们在村里劝,路口截,车站抓,常常是一夕数惊,草木皆兵,焦裕禄也曾为流民问题亲临兰考火车站。
  面对四村八乡的灾民,他一个个询问,为什么出来?家在哪里?老百姓提及灾情,两眼生泪,其言也哀,其状可悯。焦裕禄被深深震撼,当场说了那句让县委同志们振聋发聩的话—“我们解决不了他们的困难,难道让他们在家里饿死吗?”他断然决定,允许农民出走,说:“有问题不能捂着,应实事求是。家丑外扬,能给我们造成更大的压力,促使改进工作。”现年76岁的农民雷中江,亲历了那感人一幕,含着眼泪回忆:“他一只手拉着我,一只手拍着我的肩膀说,路上注意安全,是俺们的工作没做好,对不住大家……”
  紧接着,焦裕禄在火车站召开现场办公会,深刻反省:“党把36万群众交给了我们,我们工作没做好,对不起他们,我们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
  随之,焦裕禄大刀阔斧撤销原“劝阻办公室”招牌,而代之以“除三害办公室”,并亲任“除三害办公室”主任。
  换一块牌子,意义重大。旧机构是“劝阻”,把群众当防范对象,站在群众对立面;新机构是“除三害”,为群众排忧解难,与群众站在同一立场。
  正是这一工作思路的深刻反省和随之而来的重大改革,为兰考的工作带来了根本性的转变。农民们看到了希望,纷纷返乡,倾力于抗灾生产。
  反省,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例如,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实质就是反省:“批评”是敦促反省,“自我批评”是自我反省。
  然而,令人遗憾者,时下却盛行“自我表扬”。诸如“评职称”、“评先进”、“评优秀”、“评劳模”,均要个人申报,还要填表,还要述职——制度性的“自我表扬”!
  令人欣慰者,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火如荼,第二阶段的主题“批评与自我批评”呼之欲出,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为郑州大学港台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特邀专家)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党的“三大历史贡献”,高度评价了“三个伟大飞跃”,科学总结了“三大历史启示”,明确提出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八点要求,是一篇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是党在新时期治国理政的伟大宣言、奋斗蓝图和行动纲领。贯彻总书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重要要求,党员干部走在前、作表率,至少要做到五点:  要加强学习,筑牢“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魂,克服信仰迷失的危险。
2014年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开创新局面的重要一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通过建立健全明确领导体制、明确协调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和加强沟通机制的“三明确一加强”工作保障机制,以务实的作风稳扎稳打,全面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明确的重点改革任务。目前,中央重点协调的改革任务取得积极进展,已出台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反响良好,取得明显成效。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守住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14]6号文件)精神,推动服务型机关党组织建设,现开展建设服务型机关党组织典型案例征集活动。  一、案例征集范围  在内容上,以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机关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创新实践为重点,突出建立健全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推动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服务基层、转变作风等方面的实践案例。  二、案例要求  真实性:机关党组织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
欧玉华在工作中  同事眼中的她,乐观开朗、风趣幽默;领导眼中的她,爱岗敬业、认真负责。她是欧玉华,现担任惠州市仲恺区国税局收入核算股股长。2005年她由交通部门调入国税系统,现已有10个年头。10年来,她先后历经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公室、办税服务厅(车辆购置税)、收入核算股等岗位。不管到哪个岗位,她都能带去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如沐春风的阵阵欢笑。“不管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的琐事,都想跟她说说。为啥?
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必须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两会前夕,记者拜访到长期以来关注和研究民营经济的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  ◎ 记 者:首先,请您谈谈现在民营企业面临哪些问题?  厉以宁:根据调研,中国的民营企业面临着八方面的困难。第一,成本上升,特别是用工成本上升。某些地方还出现招工难的现象。第二,受国际经济的影响,经营出口业务的民营企业普遍感到订单大幅减少。第三,人民币汇率升值,加重了经营出口业务的
党中央、国务院对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要走在政府职能转变的前列。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把简政放权作为自身改革的首要任务,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采取了一系列减少审批、加强监管、优化服务的具体措施,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放:围绕三项重点工作狠做“减法”  “放管服”,首先是简政放权。在持续深入推进简政放权过程中,国家发展改革委重点围绕三项工作狠下功夫,连续取
摘 要 插图是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科书从封面到书中的每一篇课文,几乎每一页都配有相应的插图,有的一课配有多幅插图。这些精美的插图在第一时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在实际教学中,同一幅插图可因教学需要在不同教学环节使用,充分发挥“一图多用”的作用,做到关注“形”,留意“色”,理清“事”,感受“情”,有助于促进小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插图 引导 一图多用
前不久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科学立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国法律体系在不断完善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
为了更好地推进党政机关的制度治党工作,上海市级机关工委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式,对机关党建的制度治党情况进行了系统性研究。  机关党建制度治党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一些党内法规制度可操作性不强,科学性有待提高。一些法规制度的内容过于原则、笼统,弹性空间过大,不利于制度的贯彻执行。机关党建制度规定与党内法规衔接配套不够。党内法规涉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
为践行群众路线,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青岛边防支队中韩边防派出所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科学界定开放对象、及时开展成效评估,探索出一条具有公安边防特色、发扬部队党建传统的新路子。具体有以下做法:  —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该所辖区面积大、人口多、治安形势复杂,繁重的执法执勤任务亟须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结合中心工作,该所开展需求调查,设置“意见箱”、发放《群众意见表》,广泛征集意见建议;依靠社区民警走访摸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