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接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gleit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使用桥接钢板或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2008年8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26例跖跗关节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19例,女7例;年龄19 ~56岁,平均34岁.损伤按Myerson三柱损伤分型:单柱损伤2例,两柱损伤8例,三柱损伤16例.采用桥接钢板固定10例,外固定支架固定16例.术后定期放射学检查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进行功能评价.比较术后6个月和18个月AOFAS评分.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18~ 49个月(平均27个月)随访.伤口均愈合良好,未见感染征象,未发现钢板、螺钉松动、脱出、断裂及异物反应等与内置物相关的并发症.12例患者继发创伤性关节炎,2例因疼痛明显、行走受限二期行关节融合术.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和18个月的平均AOFAS中足评分分别为(59.6±15.4)分和(76.8±1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20,P=0.000). 结论 对于低能量跖跗关节损伤患者使用桥接钢板,避免贯穿跖跗关节固定,可以减少关节软骨继发损伤.对于高能量跖跗关节损伤患者应重视柱的粉碎骨折造成的短缩问题,使用桥接外固定支架,恢复柱长度的解剖复位和可靠固定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髓内钉固定治疗高龄严重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且获得随访的142例75岁以上、骨密度T值≤-2.5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关节置换组(89例),男38例,女51例;平均年龄为(80.3±4.5)岁;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髓内钉组(53例),男22例,女31例;平均年龄为(79.6±5
期刊
北京积水潭医院定于2013年11月26-28日在北京举办全国肘关节创伤治疗高级培训班。此次培训班由创伤骨科专家王满宜、蒋协远等教授亲自授课。内容涉及肘关节的功能解剖、创伤分型、内固定技术、外固定架技术、人工肘关节技术、肘关节松解术、肘关节术后康复等临床外科诊疗技术。培训将采取幻灯讲课、手术录像、模型骨操作、尸体解剖、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期刊
目的 通过观察Lisfranc韧带的解剖学特点和其断裂后采用不同固定材料固定的力学差别,探讨Lisfranc韧带断裂后内固定物的选择. 方法 选取44侧新鲜尸体足标本,解剖显露Lis-franc韧带,对其进行形态学测量.将标本随机分为4组(n=11):Lisfranc韧带拉伸断裂组(Lisfranc韧带组)、2.0 mm克氏针复位固定拉伸断裂组(2.0 mm克氏针组)、3.0mm空心螺钉复位固定拉
目的 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研究InterTan钉板系统与3枚互相平行的空心钉固定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 方法选取1名男性健康志愿者,28岁,体质量为75 kg,通过16排螺旋CT扫描,取右侧近端股骨数据作为样本.通过逆向工程软件分别重建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三维可视化模型、InterTan钉板系统固定模型及3枚互相平行空心钉固定模型,并于Ansys软件中建立2种内固定模型
目的 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髓内固定治疗脑卒中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32例脑卒中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8例,女24例;年龄为65 ~91岁,平均80.3岁;骨折AO分型:AI型8例,A2型14例,A3型1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股骨头置换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12例)和髓内固定组(采用髓内钉固定治疗,20例)
据国外媒体报道,瑞士医学专家表示他们研发出一种可植入人体皮肤组织下的微型芯片。该芯片可随时监测人体的健康状况,有望在4年内面世。研究人员将这种芯片称为“微型血液实验室”,该实验室只有14毫米长。虽然体积很小,不过却功能齐全,内部装有5个传感器、1个无线电传送设备以及一个电力交换系统,它在人体健康状况发生变化后会借助手机信号通知医生。据介绍,该设备之所以能监测人体的健康状况,是因为其内部每个传感器的
期刊
由运动损伤导致的跟腱断裂、肩袖撕裂、肌腱止点撕脱等常需通过手术修复,然而肌腱组织再生能力较差,患者术后将面临肌腱的瘢痕愈合或骨-腱接点愈合困难的问题.最近新发现的肌腱干细胞已被证实具有干细胞的特性,其在肌腱组织中的修复潜能逐渐获得人们的重视,有望成为组织工程中新的种子细胞.本文对肌腱干细胞的一般特性与年龄、微环境、力学的关系及其在骨-腱接点愈合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期刊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类常见骨折,可分为低能量损伤和高能量损伤,后者常伴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且预后较差.常用分类方法为Schatzker分型,其被广泛用于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但迄今在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仍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回顾性分析近十几年来的相关文献,针对以下6个问题作一综述.一、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的发生情况当暴力作用于膝关节导致胫骨平台骨折时,作为膝关节重要附属结构
期刊
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救援队首次采用3款国产救援救灾机器人协助开展地震救援工作。在救援过程中,旋翼飞行机器人充分发挥了不要求起降场地、随时随地起落的特点,通过超低空近距离飞行勘察受灾情况、探查生命迹象,并在芦山至宝兴公路疏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变形搜救机器人和机器人化生命探测仪也同时参与了废墟表面搜索任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