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新版第五套人民币,在光线下用放大镜观察毛主席肖像处,能看到点与线交织产生的特殊反光,宛如浮雕,手指轻触,还有凹凸感——这就是在世界钞票原版雕刻领域闻名遐迩的雕刻凹印技术。很少有人知道,马荣就是这套人民币毛主席肖像的原版雕刻者。目前,我国仅有十几人从事人民币凹版雕刻工作,而马荣和丈夫孔维云,都是这个行业的翘楚。夫妻俩均是钞票雕刻师,这在全世界都非常罕见。这对大国工匠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16岁进入北京印钞厂技校
今年58岁的马荣,出生在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受家人影响,她从小就对绘画和雕塑颇感兴趣。1978年,16岁的马荣进入培养未来人民币创作者的摇篮——北京印钞厂技校美术班,该厂在外人眼里向来是非常神秘的。
1981年,马荣正式开始手工凹版雕刻学习,师从我国第一位女雕刻家赵亚芸。练了3年雕刻基本功后,1984年,赵亚芸接到第四套人民币10元券正面装饰的任务,赵亚芸按自己的想法做了一块实验版,同时把她的另一个想法告诉马荣,让马荣再做一块实验版,一个半月后,师徒俩完成了各自的实验版,赵亚芸把两块版的优点综合起来,完成了她正式版的雕刻任务。这次共同创作,马荣在师父赵亚芸身上学到的不仅是技艺,更学到了她追求完美、精雕细刻的工匠精神。
马荣和丈夫孔维云,是一起考入北京印钞厂技校的同班同学。当年孔维云阳光帅气,水粉画画得很好。那个年代,男女之间相处还是比较传统的,他们在一起只谈美术,很少谈感情。两人彼此欣赏对方的画作,以及在美术上的灵气。
马荣说:“雕刻专业难度非常高,培养一个合格的雕刻师,至少需要十年时间。要想有所成就,首先要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匠心。”所以在完成了文字、装饰的雕刻学习之后,为了能学习难度最高的人像雕刻,马荣和孔维云又双双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深造。
相互支持鼓勵,夫妻比翼齐飞
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他们进入了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技术中心设计雕刻室。马荣说,她和丈夫孔维云在事业上是互相帮助,互相成就。学习凹版雕刻技术是个漫长的过程,天长日久的训练对人的意志是个巨大的考验。夫妻俩必须互相鼓励,才能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1991年,马荣接到了国外钞票人像雕刻任务,她的作品夺得第一名,并正式被选用。这对她是一次极大的鼓舞。
1997年是马荣雕刻事业的转折点。那一年,公司开始设计防伪性更强的第五套人民币,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头像首次独立成为人民币的正面主景。当时,印钞总公司组织了多位雕刻师进行竞争性创作,她果断参与。
原版雕刻需在3个月内完成,对于雕刻师而言时间并不宽裕。凹版雕刻有一个特点,不允许出现任何偏差,如果中间任何一个点或一条线刻坏了,之前的努力就都白费了,必须推倒重来。在这3个月里,马荣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是早上倒好一杯开水,放到傍晚却一口没喝。
工作中,马荣还发现常年影响印钞质量的滋墨现象,可以通过雕刻版纹间隔线以及控制油墨流动性的方法提高钞票印刷质量。虽然这样做会增加工作量,但她觉得创作一种高质量的雕刻作品更重要。经过3个月的艰辛创作,马荣的人像雕刻作品最终斩获冠军,并分别应用于第五套人民币50元、20元、10元、5元和1元人民币上。而她首创的版纹间隔线雕刻法,也被广泛应用。
妻子做出了成绩,丈夫孔维云也不甘落后。1997年,孔维云在设计大师刘延年的指导下,进行人民币素描创作,在图案技法、素描能力和钞票凹版雕刻创作等方面提高很快。他的雕刻作品“承德普乐寺”,被前辈们赞誉为“具有雕刻大师鞠文俊先生的遗风”。我们平常使用的1元人民币背面的“西湖三潭印月”图案,便出自他之手。夫妻俩真是比翼齐飞!
不惑之年从头学习计算机雕刻
2001年,马荣进入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设计制版中心。新组建的制版中心,引进和改造了钞票原版制作工艺,原版雕刻也随之改革,进入了计算机时代。在不惑之年,她和丈夫又开始从头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两人在电脑方面更是互相帮助。
2015年11月12日,第一张全数字化雕刻技术的百元钞票,从凹版印钞机中诞生,随后投入使用。马荣就是这套人民币毛主席肖像的原版雕刻者。
2016年9月,马荣受意大利国际雕刻师学院邀请,前去授课。在意大利授课期间,马荣和世界各国同行探讨交流金属凹版的手工雕刻技术精髓,还获得国际钞票设计师协会颁发的“雕刻凹印终身成就奖”。同行们都对中国印钞技术的先进水平赞叹不已。
(摘自《伴侣》 )
16岁进入北京印钞厂技校
今年58岁的马荣,出生在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受家人影响,她从小就对绘画和雕塑颇感兴趣。1978年,16岁的马荣进入培养未来人民币创作者的摇篮——北京印钞厂技校美术班,该厂在外人眼里向来是非常神秘的。
1981年,马荣正式开始手工凹版雕刻学习,师从我国第一位女雕刻家赵亚芸。练了3年雕刻基本功后,1984年,赵亚芸接到第四套人民币10元券正面装饰的任务,赵亚芸按自己的想法做了一块实验版,同时把她的另一个想法告诉马荣,让马荣再做一块实验版,一个半月后,师徒俩完成了各自的实验版,赵亚芸把两块版的优点综合起来,完成了她正式版的雕刻任务。这次共同创作,马荣在师父赵亚芸身上学到的不仅是技艺,更学到了她追求完美、精雕细刻的工匠精神。
马荣和丈夫孔维云,是一起考入北京印钞厂技校的同班同学。当年孔维云阳光帅气,水粉画画得很好。那个年代,男女之间相处还是比较传统的,他们在一起只谈美术,很少谈感情。两人彼此欣赏对方的画作,以及在美术上的灵气。
马荣说:“雕刻专业难度非常高,培养一个合格的雕刻师,至少需要十年时间。要想有所成就,首先要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匠心。”所以在完成了文字、装饰的雕刻学习之后,为了能学习难度最高的人像雕刻,马荣和孔维云又双双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深造。
相互支持鼓勵,夫妻比翼齐飞
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他们进入了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技术中心设计雕刻室。马荣说,她和丈夫孔维云在事业上是互相帮助,互相成就。学习凹版雕刻技术是个漫长的过程,天长日久的训练对人的意志是个巨大的考验。夫妻俩必须互相鼓励,才能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1991年,马荣接到了国外钞票人像雕刻任务,她的作品夺得第一名,并正式被选用。这对她是一次极大的鼓舞。
1997年是马荣雕刻事业的转折点。那一年,公司开始设计防伪性更强的第五套人民币,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头像首次独立成为人民币的正面主景。当时,印钞总公司组织了多位雕刻师进行竞争性创作,她果断参与。
原版雕刻需在3个月内完成,对于雕刻师而言时间并不宽裕。凹版雕刻有一个特点,不允许出现任何偏差,如果中间任何一个点或一条线刻坏了,之前的努力就都白费了,必须推倒重来。在这3个月里,马荣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是早上倒好一杯开水,放到傍晚却一口没喝。
工作中,马荣还发现常年影响印钞质量的滋墨现象,可以通过雕刻版纹间隔线以及控制油墨流动性的方法提高钞票印刷质量。虽然这样做会增加工作量,但她觉得创作一种高质量的雕刻作品更重要。经过3个月的艰辛创作,马荣的人像雕刻作品最终斩获冠军,并分别应用于第五套人民币50元、20元、10元、5元和1元人民币上。而她首创的版纹间隔线雕刻法,也被广泛应用。
妻子做出了成绩,丈夫孔维云也不甘落后。1997年,孔维云在设计大师刘延年的指导下,进行人民币素描创作,在图案技法、素描能力和钞票凹版雕刻创作等方面提高很快。他的雕刻作品“承德普乐寺”,被前辈们赞誉为“具有雕刻大师鞠文俊先生的遗风”。我们平常使用的1元人民币背面的“西湖三潭印月”图案,便出自他之手。夫妻俩真是比翼齐飞!
不惑之年从头学习计算机雕刻
2001年,马荣进入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设计制版中心。新组建的制版中心,引进和改造了钞票原版制作工艺,原版雕刻也随之改革,进入了计算机时代。在不惑之年,她和丈夫又开始从头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两人在电脑方面更是互相帮助。
2015年11月12日,第一张全数字化雕刻技术的百元钞票,从凹版印钞机中诞生,随后投入使用。马荣就是这套人民币毛主席肖像的原版雕刻者。
2016年9月,马荣受意大利国际雕刻师学院邀请,前去授课。在意大利授课期间,马荣和世界各国同行探讨交流金属凹版的手工雕刻技术精髓,还获得国际钞票设计师协会颁发的“雕刻凹印终身成就奖”。同行们都对中国印钞技术的先进水平赞叹不已。
(摘自《伴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