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幕墙产业得到飞速发展。在建筑幕墙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设计和施工技术,因此加强对其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此本文分析了建筑幕墙设计要点与施工技术,从而为幕墙建设提供一定的保障。
【关键词】建筑幕墙;设计要点;施工技术
1、建筑幕墙概述
1.1、建筑幕墙的概念
一般来说建筑幕墙可以看成装饰工程的一种庄要是由面板与支承体组成的在用途上不作为承重墙体处于墙体的外层。其主要作用不在于建筑用途而在于它的装饰作用不同的材质和种类的建筑幕墙可以产生各式各样的效果,经常被用于各种不同的场合和不同功能定位的建筑物上。
1.2、建筑幕墙的分类
建筑幕墙的分类有很多种针对不同的方向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按照材料分可以有玻璃、石材、铝合金;按照支承结构体可以分为钢架、拉索、拱桥;按照支承结构所用的钢材型号可以分为轻质钢、普通钢;按密闭手段分可以分为封闭式、半开放式、开放式等。
2、幕墙设计的基本原则
2.1、幕墙设计应服务于建筑设计
幕墙是从室内空间到室外空间的过渡层,是可供观赏的外表,是体现建筑设计外观、传达建筑设计理念的基础,所以幕墙在建筑设计中理应倍受重视。可以说,幕墙设计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建筑设计的成败。幕墙设计服从于建筑设计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2.2、安全可靠的原则
不管是住宅建筑还是公共建筑,安全可靠性都是必须要慎重考虑的因素。幕墙作为建筑的外维护构件直接与外界进行接触,对于安全可靠性的考虑必须更加严谨。
2.3、造型美观的原则
一栋建筑能否初次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者成为一个城市的标杆性建筑,除了建筑本身的造型之外,其幕墙是否具备很高的可供观赏性,就成为非常关键的一环。幕墙作为建筑的外维护构件在体现建筑本身造型的前提下,也需要去表现幕墙本身所带来的美感。幕墙的线条分割、外露装饰线条的处理;石材、玻璃、栏杆间的接头、拼缝、外露构件的处理;各个角落的收口、收边处理等等,都是需要进行设计精心考虑和推敲的。
2.4、维修、保养方便的原则
由于幕墙直接裸露于外界,直接承受自然界对于建筑的作用。因此,幕墙的维修和保养就变的不可避免。所以在考虑到板块的可更换性的同时,还应考虑在更换维修、保养时尽量能不影响幕墙的正常使用。
3、建筑幕墙设计要点控制
3.1、幕墙整体设计要点
建筑幕墙在建筑外围结构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扮演着除了装饰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是要发挥其功能作用,一般除了承受本身的自重,还要对地震以及风力作用起到阻碍作用,但是其实幕墙本身是不用承担建筑主体因地震以及风力荷载产生的作用。从以上分析可以分析建筑幕墙的设计要点:设计的建筑幕墙一定要具有的功能就是刚性和稳定性。稳定性体现在要承受自重和幕墙上面的重量。稳定性体现在建筑幕墙要有一定量的位移。除了刚性和稳定性,还要注意幕墙的防水,尤其对于玻璃采光顶的幕墙工程,施工技术人员要确保玻璃的密封性和玻璃的质量,不符合施工的材料要及时更换,施工完毕,要对玻璃的防水性进行测试,防止顶部漏水现象的出现。
3.2、幕墙结构的设计要点
建筑幕墙的结构设计时,要与主体结构之间留有一定的位移量和空间。在设计施工的时候留有一定的位移量是为了防止建筑主体水平位移会对幕墙结构造成破坏。施工人员要在建筑结构域幕墙结构之间为了幕墙立柱以及横梁施工的便利,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幕墙在水平发生变形的时候,确保幕墙立柱可以有足够的上下移动空间,一般来说,空间的距离要大于十五毫米。这样可以避免施工出现误差时候,幕墙上下移动距离。
3.3、幕墙防雷设计的要点
建筑幕墙安装防雷设施是为了避免雷击造成人身伤害以及财产损失。建筑幕墙的防雷设计方案设计非常重要。当前幕墙防雷设计中面临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防雷系统的安全合理性。幕墙防雷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到建筑主体本身的防雷设备与幕墙立柱与横梁以及建筑本身防雷系统充分连接在一起,以便建筑幕墙与建筑防雷系统就可以建成一个完整的防雷网。一旦建筑幕墙遭遇雷击时,就可以借助建筑物的防雷地线把雷电带来的能量输入到地下,这样就可以很好地防止雷击给建筑幕墙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另外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幕墙时,常会将幕墙顶部位置的女儿墙盖板当作接闪器,通常女儿墙顶部盖板采用的施工材料是大于2.5mm的铝单板,所以当幕墙遇到雷击就可以借助女儿墙盖板把雷电能量从建筑地线导入到地下。
4、现代建筑幕墙施工技术分析
首先,测量放线。由于建筑外立面选择幕墙形式,建筑物较为美观与高档,因此深受人们喜爱。对于幕墙安装施工,必须和主体结构配合测量,以便于及时调整误差,待误差确定之后,可确定幕墙安装基准线。按照基准拉出钢线,作为基础框架。在放线测量时,必须全面测量,包含主体外结构尺寸、标高、转角、层高、节点,考虑铝板封口方向、铝板规格与竖框安装,以便于后序施工。
其次,清理预埋件,安装后补埋件。对于预埋件,必须对表面进行清理,根据图纸,重新检查预埋件位置,确定分格中心位置,待埋件准确之后,弹出墨线,以便于框架安装。针对主体结构,缺乏预埋件条件,不具备安装错误或倾斜,或由于技术变更,需要进行后补埋件,必须经过试验,计算其承载力。
第三,安装框架。在安装框架时,按照基准线、水平线与轴线,准确计算每层基准线,选择最小偏移量楼层,以此作为基准层。然后确定基准框位置、垂直度和标高,进行校对无误之后,连接其它框架,确定基准层之后,安装其它框架。对于主体、框架之间连接,可选择埋件、转接角钢进行连接。在竖框相邻处,设置两个腰孔,以便于及时调整竖框径向。
第四,安装玻璃。对于玻璃材料,已经进行过深加工,且每块玻璃均标注了编号,根据分格图的编号位置,利用软性接触,在制定横框铝件上安装玻璃,对玻璃左右位置进行调整,确保玻璃中心线和分格中心线处于同一水平,选择300mm间距、100mm长的压板,采用机械螺钉固定玻璃。然后进行铝合金的后盖安装,达到饰面效果,安装玻璃时,按照由上至下顺序推进,完成安装之后,确保玻璃平整。玻璃幕墙为断热处理方式,选择面材时,应尽量考虑中空玻璃比单层玻璃的节能效果明显要强,选择热幕墙结构,实现幕墙建筑节能。以达到节能效果,最大化经济效益。
第五,安装鋁板。对于铝板安装,方法类似于玻璃安装,在铝板和铝板之间,给予注胶处理。对于铝板间缝隙,需按照设计要求,严格进行控制,确保注胶宽度。
第六,注胶密封。对于接缝的铝板、玻璃,需铺贴大于25mm保护胶带,对嵌缝进行清洗,接着在接缝宽度、嵌缝中,填入配套泡沫条,确保深度一致。对于注胶好的胶面,给予及时修正,确保胶缝表面的平整与光滑。
5、建筑幕墙的发展趋势
在建筑幕墙行业很早就有了关于节能的构想和实施。目前阶段建筑幕墙已经成功实现对太阳能的利用将太阳光转向照明技术和光电幕墙技术。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两项技术:
(l)太阳光转向照明技术,即在幕墙上装设光线反射装置将日光反射到市内天花板再通过天花板上架设的设备将光线反射到工作区域和生活区域。
(2)光电幕墙技术就是将太阳能光电板集成到幕墙材料中在接受太阳光照的同时使用太阳能发电技术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进行储存和利用。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幕墙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加强对其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此本文分析了建筑幕墙设计要点与施工技术,以期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季福成.刍议建筑幕墙施工技术[J].中国科技投资,2013,17:75.
[2]李冲林,李义林.论述现代高层建筑幕墙技术的设计与施工[J].门窗,2014,09:177+179.
[3]王乔.建筑幕墙动态特性分析及优化设计[D].山东大学,2005.
【关键词】建筑幕墙;设计要点;施工技术
1、建筑幕墙概述
1.1、建筑幕墙的概念
一般来说建筑幕墙可以看成装饰工程的一种庄要是由面板与支承体组成的在用途上不作为承重墙体处于墙体的外层。其主要作用不在于建筑用途而在于它的装饰作用不同的材质和种类的建筑幕墙可以产生各式各样的效果,经常被用于各种不同的场合和不同功能定位的建筑物上。
1.2、建筑幕墙的分类
建筑幕墙的分类有很多种针对不同的方向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按照材料分可以有玻璃、石材、铝合金;按照支承结构体可以分为钢架、拉索、拱桥;按照支承结构所用的钢材型号可以分为轻质钢、普通钢;按密闭手段分可以分为封闭式、半开放式、开放式等。
2、幕墙设计的基本原则
2.1、幕墙设计应服务于建筑设计
幕墙是从室内空间到室外空间的过渡层,是可供观赏的外表,是体现建筑设计外观、传达建筑设计理念的基础,所以幕墙在建筑设计中理应倍受重视。可以说,幕墙设计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建筑设计的成败。幕墙设计服从于建筑设计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2.2、安全可靠的原则
不管是住宅建筑还是公共建筑,安全可靠性都是必须要慎重考虑的因素。幕墙作为建筑的外维护构件直接与外界进行接触,对于安全可靠性的考虑必须更加严谨。
2.3、造型美观的原则
一栋建筑能否初次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者成为一个城市的标杆性建筑,除了建筑本身的造型之外,其幕墙是否具备很高的可供观赏性,就成为非常关键的一环。幕墙作为建筑的外维护构件在体现建筑本身造型的前提下,也需要去表现幕墙本身所带来的美感。幕墙的线条分割、外露装饰线条的处理;石材、玻璃、栏杆间的接头、拼缝、外露构件的处理;各个角落的收口、收边处理等等,都是需要进行设计精心考虑和推敲的。
2.4、维修、保养方便的原则
由于幕墙直接裸露于外界,直接承受自然界对于建筑的作用。因此,幕墙的维修和保养就变的不可避免。所以在考虑到板块的可更换性的同时,还应考虑在更换维修、保养时尽量能不影响幕墙的正常使用。
3、建筑幕墙设计要点控制
3.1、幕墙整体设计要点
建筑幕墙在建筑外围结构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扮演着除了装饰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是要发挥其功能作用,一般除了承受本身的自重,还要对地震以及风力作用起到阻碍作用,但是其实幕墙本身是不用承担建筑主体因地震以及风力荷载产生的作用。从以上分析可以分析建筑幕墙的设计要点:设计的建筑幕墙一定要具有的功能就是刚性和稳定性。稳定性体现在要承受自重和幕墙上面的重量。稳定性体现在建筑幕墙要有一定量的位移。除了刚性和稳定性,还要注意幕墙的防水,尤其对于玻璃采光顶的幕墙工程,施工技术人员要确保玻璃的密封性和玻璃的质量,不符合施工的材料要及时更换,施工完毕,要对玻璃的防水性进行测试,防止顶部漏水现象的出现。
3.2、幕墙结构的设计要点
建筑幕墙的结构设计时,要与主体结构之间留有一定的位移量和空间。在设计施工的时候留有一定的位移量是为了防止建筑主体水平位移会对幕墙结构造成破坏。施工人员要在建筑结构域幕墙结构之间为了幕墙立柱以及横梁施工的便利,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幕墙在水平发生变形的时候,确保幕墙立柱可以有足够的上下移动空间,一般来说,空间的距离要大于十五毫米。这样可以避免施工出现误差时候,幕墙上下移动距离。
3.3、幕墙防雷设计的要点
建筑幕墙安装防雷设施是为了避免雷击造成人身伤害以及财产损失。建筑幕墙的防雷设计方案设计非常重要。当前幕墙防雷设计中面临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防雷系统的安全合理性。幕墙防雷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到建筑主体本身的防雷设备与幕墙立柱与横梁以及建筑本身防雷系统充分连接在一起,以便建筑幕墙与建筑防雷系统就可以建成一个完整的防雷网。一旦建筑幕墙遭遇雷击时,就可以借助建筑物的防雷地线把雷电带来的能量输入到地下,这样就可以很好地防止雷击给建筑幕墙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另外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幕墙时,常会将幕墙顶部位置的女儿墙盖板当作接闪器,通常女儿墙顶部盖板采用的施工材料是大于2.5mm的铝单板,所以当幕墙遇到雷击就可以借助女儿墙盖板把雷电能量从建筑地线导入到地下。
4、现代建筑幕墙施工技术分析
首先,测量放线。由于建筑外立面选择幕墙形式,建筑物较为美观与高档,因此深受人们喜爱。对于幕墙安装施工,必须和主体结构配合测量,以便于及时调整误差,待误差确定之后,可确定幕墙安装基准线。按照基准拉出钢线,作为基础框架。在放线测量时,必须全面测量,包含主体外结构尺寸、标高、转角、层高、节点,考虑铝板封口方向、铝板规格与竖框安装,以便于后序施工。
其次,清理预埋件,安装后补埋件。对于预埋件,必须对表面进行清理,根据图纸,重新检查预埋件位置,确定分格中心位置,待埋件准确之后,弹出墨线,以便于框架安装。针对主体结构,缺乏预埋件条件,不具备安装错误或倾斜,或由于技术变更,需要进行后补埋件,必须经过试验,计算其承载力。
第三,安装框架。在安装框架时,按照基准线、水平线与轴线,准确计算每层基准线,选择最小偏移量楼层,以此作为基准层。然后确定基准框位置、垂直度和标高,进行校对无误之后,连接其它框架,确定基准层之后,安装其它框架。对于主体、框架之间连接,可选择埋件、转接角钢进行连接。在竖框相邻处,设置两个腰孔,以便于及时调整竖框径向。
第四,安装玻璃。对于玻璃材料,已经进行过深加工,且每块玻璃均标注了编号,根据分格图的编号位置,利用软性接触,在制定横框铝件上安装玻璃,对玻璃左右位置进行调整,确保玻璃中心线和分格中心线处于同一水平,选择300mm间距、100mm长的压板,采用机械螺钉固定玻璃。然后进行铝合金的后盖安装,达到饰面效果,安装玻璃时,按照由上至下顺序推进,完成安装之后,确保玻璃平整。玻璃幕墙为断热处理方式,选择面材时,应尽量考虑中空玻璃比单层玻璃的节能效果明显要强,选择热幕墙结构,实现幕墙建筑节能。以达到节能效果,最大化经济效益。
第五,安装鋁板。对于铝板安装,方法类似于玻璃安装,在铝板和铝板之间,给予注胶处理。对于铝板间缝隙,需按照设计要求,严格进行控制,确保注胶宽度。
第六,注胶密封。对于接缝的铝板、玻璃,需铺贴大于25mm保护胶带,对嵌缝进行清洗,接着在接缝宽度、嵌缝中,填入配套泡沫条,确保深度一致。对于注胶好的胶面,给予及时修正,确保胶缝表面的平整与光滑。
5、建筑幕墙的发展趋势
在建筑幕墙行业很早就有了关于节能的构想和实施。目前阶段建筑幕墙已经成功实现对太阳能的利用将太阳光转向照明技术和光电幕墙技术。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两项技术:
(l)太阳光转向照明技术,即在幕墙上装设光线反射装置将日光反射到市内天花板再通过天花板上架设的设备将光线反射到工作区域和生活区域。
(2)光电幕墙技术就是将太阳能光电板集成到幕墙材料中在接受太阳光照的同时使用太阳能发电技术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进行储存和利用。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幕墙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加强对其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此本文分析了建筑幕墙设计要点与施工技术,以期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季福成.刍议建筑幕墙施工技术[J].中国科技投资,2013,17:75.
[2]李冲林,李义林.论述现代高层建筑幕墙技术的设计与施工[J].门窗,2014,09:177+179.
[3]王乔.建筑幕墙动态特性分析及优化设计[D].山东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