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文:把生命高高举过头顶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jxkbsy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12日下午,我上班正走进医院的院子里,就碰上了那场地动山摇的地震。出于职业的本能,我和我的同事们不顾一切地向住院大楼冲去。刚到大楼门口,跑在前边的严莉突然被一块掉落的水泥板打倒在地。当我们搬开水泥板时,她已经气息奄奄。看到我们,她只用微弱的声音说了一句:“不要管我,快上楼转移病人!”就慢慢闭上了眼睛。
  我们用力摇她,拼命喊她的名字,却分明感到她36岁的生命正从我们手里渐渐消失。如果是平时,对于一个刚刚停止呼吸的病人,医护人员的通常做法,是采取心肺复苏的手段,尽力挽救她的生命。然而此刻,我们只有几名当班医生和20多名护士,医院里却有200多名病人需要转移。为了救出更多的生命,只能放下我们的同事!作出决定的瞬间,泪水模糊了我们的双眼。那种痛啊,真的是撕心裂肺!
  没有时间犹豫,没有时间悲伤,我们立即冲上楼去。
  副院长任锦翔跑到3楼时,1名中年男子正抱着吓得号啕大哭的孩子,不知所措。“快跑,地震了!”任院长大声喊着,想把父子俩往外推。可是,家长已吓得六神无主,死活不往外走。这时,楼房晃得更加厉害,玻璃窗哗哗的砸落下来。任院长急了,一把夺过孩子,箭一般往楼下冲去。又一次震波襲来,颠簸的楼道把他重重摔倒在地上。任院长的手臂被擦破了一大片,而孩子却被他紧紧搂护在怀里,毫发无损。
  外科主任傅泽君知道8床和15床的两位老人家属不在身边,第一时间组织4名医护人员将他们从3楼背到楼下。那个严重骨折的83岁婆婆感动地说:“你们不是我的亲人,但你们比我的亲人还要亲!”
  不到5分钟,我们从病房内抢出了20多个行动不便的病人。
  就在此时,一楼的血液透析室里,肾内科主治医师李华经受着更加严峻的生死考验。地震发生后就停电了,透析设备停止了工作,而病人的血液还有一部分在机器里,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冲出房间只需要两三秒钟,用手动的方式把血液回流到体内,则很难估算到底需要多少时间。听到外边慌乱的脚步、凄惨的哭嚎和楼顶的水泥块“啪啪”掉下来的声音,病人绝望地说:“李医生,你们走吧,我不怪你。”黑暗里,李医生倾下身子护住病人,一边艰难地维持手动循环,一边安慰她说:“放心吧,我们不会丢下你的!”10多分钟后,李医生和护士刘文英终于将血液顺利回流到病人体内,抬着她走出了黑暗的病房。后来,有记者问李医生:“病人都让你走了,你怎么不走?”李医生说:“那个时候,我一直想,她也是我的亲人!”
  第一波强震之后,一些地震中逃出去的病人家属陆陆续续跑了回来,哭着闹着要到楼上去。尽管我们扯着嗓子告诉他们病人已全部得到转移,他们就是不信。这时,一对母女气喘吁吁跑了过来,年龄大点的妇女焦急万分地冲着楼内哭喊:“妈,我们来晚了,对不住您老人家呀!”原来,那位83岁的老人就是她的母亲。看到老人已被安全转移出来,母女俩百感交集,“扑通”一声跪到医生面前,拉也拉不起来。
  又一次余震袭来,大楼晃得很厉害,病人还需要转移。宋成友书记和杨国洪院长不约而同奔向一副担架,抬起病人就往外跑。我们也顾不得许多,抬着担架紧紧跟在后面。要命的是,不知什么时候,一辆不能动弹的救护车将医院当时唯一的通道拦腰堵死。要把病人转移出去,担架必须越过车顶。院长大喊一声:“哪怕是一座山,也要抬出去!”
  担架重三四十斤,加上病人的体重,像石头一样沉。我们这些身单力薄的护士,要把担架举过比我们还要高出许多的车身,难度可想而知。我们高声喊着“一、二、三”,齐心协力将担架高高举过了头顶,又稳稳地递了出去!那一刻,我们的内心是如此坚定;那一刻,我们的手臂是那样有力。因为我们知道,高高举过头顶的,除了病人的生命,还有我们的责任!
  我们的露天医院刚刚落脚,地震中受伤的人员就被接连不断地送来。第一个是富林小学的学生,第二个也是富林小学的学生,两个孩子伤势都十分严重。我的女儿和医院很多同事的孩子一样,也在富林小学念书。听到学生家长声嘶力竭的呼喊,担心、焦虑、恐惧一阵阵袭来,我的心里像被揪着扯着那么疼。我们小心翼翼地为病人处理包扎伤口,眼泪却忍不住地往下掉。3天后,我才见到了女儿。不过,由于病人太多,人手太紧,我只远远地隔着人群看了她一眼。
  晚上8点,下起了瓢泼大雨。紧急关头,县政府派人送来一大卷油布。没有支架,医生护士就是钢铁支架。风雨中,100多人举起双手,牵开油布,撑起一把200平方米的大伞。大伞外,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大伞内,争分夺秒,抢救病人。由于雨特别大,雨水很快就在油布顶上形成积水,随时可能倾泻而下。为了确保病人和药品的安全,有人找来一根竹竿,不停地把中间的积水从四周排放出去。一次,两次,三次……谁也不知道持续了多少次!手酸软了,有别的同志顶上来;休息片刻,又赶快换下别的同志。全身湿透了,谁也没有顾及;饥饿和寒冷,也没能让大家放弃。那时,我们只有一个想法:只要大雨不停,我们高高举起的手臂,就绝对不能放下!
  就这样,我们在风雨中坚持了4个小时,直到赶来支援的武警战士找来钢管,撑起帐篷。来不及喘一口气,医院又派出4支巡诊队,深入到县城四周搜救伤员。大家顾不上饥寒交迫,争分夺秒救治伤员,为感冒、发烧的灾民发放药物。那一夜,全院200多名职工,没有人合过眼,更没有人回过家。
  地震之后,病人和家属常常用一种充满敬意的目光看着我们,也常常把一些充满关爱的话语送给我们。每当这时,我们总会感到一种温暖,又会生起一份不安。大难当头,人命关天,作为白衣天使,我们只有把悲痛深深埋在心底、把生命高高举过头顶。这是我们唯一的选择,也是我们不变的誓言!
  (本栏目图片由新华社和《云南日报》记者顾彬提供)
其他文献
汶川地震后1小时,我团4架直升机奉命升空,第一时间飞赴灾区勘察灾情,拍摄大量图片影像资料,为抗震救灾指挥部决策提供了依据。随即,出动18架直升机,满载食物、药品等急需物资,飞往灾区展开救援。一批批危重伤员快速运出,大量救灾物资快速送达灾区,迅速稳定了受灾群众的情绪。  我们一直试图向震中汶川实施空中救援,从12日到13日,先后6次派出24架直升机向汶川突进,都因气候恶劣没能成功。汶川县城地处“V”
期刊
“四川华西集团两万儿女决心用智慧和汗水,为祖国、为人民建震不垮的桥,震不断的路,震不倒的房”!这是两年前四川华西人向灾区人民作出的铿锵承诺。  在两年的灾后重建的工程中,四川华西集团功勋卓著:聚源中学项目部在成都军区质检总站的安全质量检查中被评为第一名;什邡国人小学项目获得了“四川省优质结构工程奖”和“天府杯”;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项目通过了“四川省优质结构工程”验收;蜀城中学项目获得了市优
期刊
5月12号地震发生时,我正在支队办公室。职业敏感使我和我的战友们以最快速度冲到楼下。省公安消防总队和市政府同时向我们下达了紧急指令。在消防车前,我召集了不到1分钟的紧急党委会,决议只有8个字——“一级战备,全力救人!”  在余震的强烈颠簸中,我支队800名官兵,不到1小时,就赶到了80公里以外的重灾区——都江堰。  往日美丽的都江堰,这时已经满目疮痍。我当了20多年的消防兵,见过无数惨烈的灾难现场
期刊
编者按:  5月12日,四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巨大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迅速形成抗震救灾的强大力量,取得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阶段性胜利。  在这场规模空前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和群体。灾难面前,他们临危不惧、勇于担当,坚韧不拔、团结互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时代壮歌,为伟
期刊
“里面一地的瓦砾,最中央的李冰塑像却安然无恙,李冰还坚定不移地站在那里。我想,李冰当年是为了抗灾来到成都的,因为当时四川有水灾,他降服了水灾,建造了如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今天,它又一次挺过了这场灾难,还像过去一样灌溉着受伤的土地。”  ——余秋雨    6月12日,震后一月的日子  6月12日,距离那场惊天动地的大地震整整一个月的日子里,记者再次来到都江堰,穿行于历史与现实、悲伤与希望交织的这片
期刊
在即将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的前夕,结合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要求和世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危机挑战,成都市于2010年提出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发展目标。城市品牌的提出并不是一件新鲜的事情,但从这一城市品牌的内涵意义来看,要实现这一目标,其基本前提之一就是要走出一条与自然和谐的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    发展模式——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按照传统的看法,拥有田园风光的城市是农
期刊
6月19日,连续阴雨的北川,放晴了。就在这天,随着北川重建工作委员会第1、2、3号文件的出台,新北川建设正式全面启动。    8时30分安县安昌镇,北川县的临时办公楼  “有人说,当前北川的防疫工作做得不错,这种想法非常危险。”中共北川羌族自治县重建工作委员会书记左代富“啪”地一拍桌子,对来自北川20个乡镇的干部说:“同志们,我紧张得很哪!真正考验防疫工作的时候还没到。谁敢妄下断言,放松警惕,我拿
期刊
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使素有“川西明珠”之美称、四川“十强县”第二的什邡,瞬间陷入灭顶的悲怆和困厄之中。  危难时刻,什邡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挺起不屈的脊梁,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天灾、重建家园的赞歌!    自救,拯救出鲜活的生命    关键时刻,什邡各级党组织视灾情为命令,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高扬党的旗帜,组织带
期刊
“只要有人在,有自己一双手,一定能把新东汽建设得比过去还要好。”  ——温家宝    “那一刻真是震耳欲聋,天昏地暗。整个过程持续了5分钟。”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宣传部副部长刘志前永远忘不了地震发生时车间不断倒塌的惨状。“那真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42年艰苦奋斗的十里东汽,几乎被夷为平地。”  东汽位于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绵竹市汉旺镇,地处龙门山脉的地震带上。“地震导致东汽汉旺总部的生活区总住户5000
期刊
编者按: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一段时间,部分受灾地方的领导先后就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等方面的情况接受了媒体的采访,下面摘发部分重灾区领导关于“灾后重建”方面的访谈。    李春城:成都有信心发挥好带头和表率作用  记者:受灾群众安置工作进展如何?目前的关键点是什么?  李春城:5月24日以来,成都全力以赴安置受灾群众,所有受灾群众都已经实现了基本安置,就是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住处,有基本的医疗和防疫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