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断层破裂震源模式为基础的烈度衰减规律

来源 :地震学报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yefengg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文献[1]中有关椭圆形等烈度线的统计结果,讨论了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不同震中烈度或震级的地震的平均震源深度和断层破裂长度,提出了适用于点源(以震源距为距离参数)和线源(以场地—破裂线最短距离或场地—破裂线两端点平均距离为距离参数)的烈度衰减规律.
其他文献
本文使用10个工业爆破和154个天然地震,以及四川台网50个台站记录的 P 波组到时等资料,以龙门山断裂和二次大地构造单元分界线为界(图1),得出四川东部盆地和西部高原不同的地壳上地幔平均速度模型。若简单地采用双层地壳模型,则东部地壳厚40—41km,壳下 P 波速度为8.15—8.2km/s,壳内上层平均速度为5.82—5.9km/s,厚18km,下层平均速度为6.47—6.54km/s,厚22
期刊
本文利用震前断层蠕动模型(不考虑水的作用),对唐山地震前出现的地温异常做了探讨,提出地温异常的一个可能原因是震前断层的加速蠕动。经过反复调试,一个较好的模拟结果是:由加速蠕动产生的唐山相对玉田的表层温度累计变化是2.5℃,此值与观测数据相同,震前加速蠕动的最大速率是12.1cm/d。结果表明,有可能利用地温变化研究断层的震前加速蠕动和地震预报。
期刊
用双剪法对济南辉长岩和点苍山大理岩进行了摩擦滑动实验。实验中的应力变化方式有两种。A 型实验:先使断层面上的正应力增加到一定值,然后保持正应力不变,并增加剪应力使断层发生粘滑;B 型实验:先使断层面上的正应力增加到一定的值,保持正应力不变,并增加剪应力到断层发生粘滑前的某一应力状态,再保持剪应力不变,减小正应力直到粘滑发生。实验表明,B 型实验中岩石的摩擦强度高于 A 型实验。A 型实验中粘滑发生
期刊
本文研究了海潮重力负荷效应的计算方法和中国大陆海潮(M_2波)负荷效应的空间分布特征。给出了顾及测站高程的计算负荷效应的公式。从理论上证明了应该改化δ(?)因子,这样不仅消除了由伪潮高所产生的误差(?),而且使引力项加快了一阶收敛速度。对已有的远近区结合法作了进一步的研究,确定了截断角ψ_0和逼近阶数 m 之间的取值关系,认为取ψ_0=12°和 m=17是最合适的。计算了中国大陆共200个点的负荷
期刊
本文利用 ISC 和 USGS 的6级以上地震资料,计算了1964—1983年共20年的全球地震活动性指数.作者提出一种求 M_s-m_b 回归线的方法,得出一组换算公式.计算表明,1964—1965,1968,1971,1975—1976各年全球浅源地震活动性水平较高,其中以1975—1976年的峰期最为显著.1984年已取代1954年成为20世纪中浅震水平的最低年份.按实际计算值,深震水平以1
期刊
结合我国实际,本文提出四类地电阻率季节变化的干扰模型.经模型理论计算及同有季节变化的四十多台站的实测资料对比得出:(1)地电阻率季节变化是探测深度偏浅时,地表层电性变化,特别是表层地下水水位年动态变化所引起的一种与地震无关的干扰变化.其变化形态与量级取决于干扰模型、地电断面类型以及探测深度.(2)通常地电阻率季节变化与浅层电阻率变化的符号一致,呈现出正常季节变化;但对 K,Q 型地电断面,当干扰层
期刊
在岩石电阻率随压力变化的不同阶段,部份地减低轴向压力后再加压(每回总压降约为破坏应力的10%).研究这种特殊的加载方式下,即所谓“应力反复”对电阻率的影响.结果如下:(1)对高水饱和度岩石,随压力不断增加电阻率变化的总趋势为上升—平稳—下降的变化形态(包括饱和度为100—70%).对低饱和度岩石(实验中饱和度为70%和50%),电阻率变化的总趋势已改变.(2)对高饱和度岩石共作了十一次“应力反复”
期刊
本文用岩石流变模型讨论了地震孕育过程,以定常应变速率为地震孕育过程的基本条件.在解析解的基础上,计算了孕震过程中应力、应变、应变速率和能量等各种特征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震孕育过程的阶段性.本文还着重讨论了孕震过程中的各种前兆现象,探讨了多种前兆异常的综合机制,并初步给出了前兆现象和孕震过程之间的可能联系。
期刊
本文介绍应用 VAX 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的“中国地震目录数据库”(简称 ECDC).收集入库的地震目录数据比较齐全,精确性较高,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数据库的结构包括模式、存储模式和三个子模式,其中定义了两个记录,五个系和六个存储域.为数据库设计了交互用户接口系统.这个系统具有较强的功能,一般用户通过它可以方便地访问数据库,获取数据或对数据进行操纵.某些专业用户还可以通过 VAX DBMS
期刊
根据经典均衡的原理,本文重点分析了五种局部均衡补偿模式.在计算方法上利用频域三维重力场的理论公式,快速求得均衡校正值,据此计算了66个模型的均衡重力异常场,注意到对这许多不同参量的模型而言,它们的均衡异常场在形态与分布特征上基本一致,其中计入了地表和上下地壳密度差异分布的 Airy 模型具有最佳的补偿效果,它的均衡面在莫霍界面以下的上地幔中,标准深度50km.从整体上看,华北地台处于亚均衡状态,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