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起佛教造像,很多人都会马上想到我们国家的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这些都是佛教造像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很多人对于佛教的认识大多是停留在一项由佛、菩萨、僧侣和信众组成的一个信仰体系,这一体系由信众虔诚的愿望、对未来的憧憬以及一系列的宗教仪式组成。其实,佛教作为一个流传的文化现象或者是文化样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说是一种知识体系。但是,佛教能发展这么久,绝对不仅仅靠的是那些虔诚的信众和神圣的祈祷,更多的时候靠的是佛教造像,通过前人对于佛教造像的塑造与保存,被后人所知晓的佛教文化的具体化的展现。佛教正是靠这样的方式达到对信众传达信息的目的,以此来达到普度众生的目的,从而使教化更深入人心。在现代佛教发展的时代,很多大学生对于佛教的了解并不多。作为大学老师,认为佛教作为一种流传千年的文化,其中很多东西还是很值得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去学习的。要想佛教流传得更久远,对于大学生的佛教造像方面的知识传授还是很必要的。
關键词:佛教造像;大学教育;传承与创新
在中国流传了2500年的佛教,至今仍然兴盛不衰,在于其“重要理论基础是因缘和合的世界观,其顽强的生命力就是平等的价值观,其蓬勃的鲜活力就是慈悲济世的道德观,其弘法的感召力就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观”。佛教在我国这么久的历史,依靠的也更多的是寺庙里面的对于一些佛的具体化。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精神文明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中共中央对于这些方面更是指出要全力处理好民族跟宗教等一切涉及国家工作的重大事件,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佛教也担负起了时代赋予它的神圣使命。佛法中弘扬的慈悲、智慧、平等的观念与我们现实中的和谐、和平、和睦更是有着很大的关联。佛教造像作为佛教文化的一种实体化,是弘扬佛教文化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在我们当代的大学教育中,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很重要的。佛法文化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还是有很多的借鉴作用,所以对于佛教造像的传承就是必不可少的。传承就意味着我们要在这个东西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更好的传播与创新。下面就我个人对于在大学教育中对于学生佛教造像的传承与创新做出了一些归纳以及我个人的意见。
一、关于佛教造像的内容
佛教造像指宗教寺庙中的造像,题材与石窟造像一致,以佛教内容为主,所使用的材料为木、泥、石和青铜等。寺庙造像产生的年代与石窟造像相当,在南北朝石窟造像勃然兴起的时候,寺庙造像亦相应产生并有着兴盛的发展。由于寺庙一般为木构建筑,不像石窟那样具有存留的恒久性,所以早期寺庙造像的遗物极少。唐代以后被保留下来的寺庙造像逐渐增多。至明清时代石窟造像衰落的时候,寺庙造像仍有着大量的塑造。对于我们一般所见的佛教造像来说,有以下四个特点:
1.佛像头部为束发式高肉髻,小型佛像以磨光式肉髻居多,并且无发纹;大型佛像多为分绺式,且有分组状发纹。
2.背光一般为同心圆形。
3.眼大,横长呈杏仁状,目光平视,鼻梁高挺,容貌端庄清秀,神情平静温雅。
4.佛像台座一般为造型简单的四方台,或者是四足束腰须弥座。
佛教造像更多的是佛教思想的艺术表现形式,他们的原型都是依据佛教经典来进行创作的,从而为佛教信众提供修行与做功德的服务。我们参观过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大足石刻,都为之震撼。为的不仅仅是其中精湛的技术,更是为他们的内涵所折服。
二、对于佛教造像的传承以及重要性分析
(一)佛教造像的艺术性
当我们在观看某一个艺术品的时候,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对于传承的因素以及自我的创作,我们看到一幅画、一个雕塑的时候,就能够看出这个艺术家是师承哪个流派,画的哪种风格。同时,佛教造像也是包括这两个方面,唐代是佛教造像的巅峰时期,后来的很多佛教雕塑都离不开唐代流传的固有样式。佛教造像的内涵以及美感是很多艺术作品都不能超越的,那些作家都对于自己的作品倾注了很多的心血,并且依照佛经精确刻化,达到礼拜者观之,游览者瞻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佛教造像很大程度上都是对于佛教经典的艺术再现,这种美感很值得我们现代的大学生去欣赏。
(二)佛教造像所表达的思想理念
因为我们现在的竞争太激烈,这就导致了我们很多大学生不能够静下心来去面对自己所处的世界,其实佛教一直以来都是在宣扬人们能够放下,放下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教导我们在这个世界中能够以一个平常的心态去活得更洒脱、更富有自己的思维。做人就要学习佛家的放下,这样才能使得自己在现代激烈的竞争中能够放下一些羁绊。在我们的大学生的教育中,就需要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对于佛教的理解,更多了解自己需要的,了解自己需要去放下的东西,这样才能在这个世界中过得更加的有原则、有选择性知道自己当下的状况。
(三)佛教造像的平民化
当我们去到一个佛寺的时候,很少见到周身涂金的,因为佛教的创始人本来就是释迦牟尼,当他跟他的弟子们在山中修行的时候,很多情况下穿的都是众多碎布缝制起来的衣服,持着陶制的饭钵去乞食。佛教产生的时候,就是劳苦大众都能够接触到的东西,更加具有平民化。佛教造像中的很多东西都是值得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去学习的,并不是说要他们都不注重功名利禄,而是想让他们去追寻自己内心的解脱,这才是让他们对于佛教造像进行传承的精髓所在。
三、对于佛教造像在当代教育中进行的创新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
因为我们现在各种新兴工具的出现,这就给我们课堂教育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很多学生对于佛教都不感兴趣,其实佛教的很多东西对于我们都是有很大的学习意义的。就比如在课堂上的时候我们可以去收集各种有关佛教造像的图片,可以给他们看看一些有关佛教造像的视频。就比如有一次佛教造像展示的现场,就有人对于以前佛教造像与现代佛教造像进行了对比,在古代,它的艺术性是与开放性相结合起来的,展示的更多的是异域风格;在现代,佛教造像更多的是与现代艺术交相辉映,融入了更多的现代风格,而现代雕塑作品也吸收了以往作品的优良方面。佛教艺术正是不断丰富,不断适应社会的需要。这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启发,我们现在的很多事并不是要墨守成规的,我们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里站稳自己的脚跟,就需要我们能够勇于吸收传统的优良的东西,并且能够融入现代的东西,形成自己的风格。 (二)结合现代元素风格对于佛教造像进行创造
因为我们现在的一些佛教造像都进行了一些改变,但是不变的还是佛像本来的意味,即便在我们现在的风格中糅合了新的元素,但是这对于佛教造像的意味还是不变的。在课堂上我们身为老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自己用一些东西画或者用橡皮泥进行佛教造像的自行创作。在创作中概括的且富有原始泥感的造型,与头部精致而且耐人寻味地相结合并相互对比,以此方式,让学生们在自己创作的过程中更好地体会佛像的内涵以及造型的严谨。其实,在大学教育中对于佛教造像的传承与创新能够让人们达到对于自身客观真实的反映,帮助自己净化自身,从而健康面对人生。当代对于佛教造像的作品形式虽然有些变化,但是无论怎样变化,都是最终落实到对于精神层面的反映。“求新求变”越来越成为当代创新的首要课题,所以相信在以后我们在大学生的课堂教育中对于佛教造像的传承与创新一定会落实得更好。
(三)赋予佛教造像新的内涵
现在的大学生在学习关于佛教造像的内容的时候并没有达到真正对于这方面的内容做到去了解,这是因为他们有很多人对于佛教造像的一些文化因素都不了解,即便知道一点也并不想真正去了解,这就不利于佛教造像在他们学习中的合理运用。其实,因为佛教造像作为佛教文化的一个具体体现,这是离不开人们对于佛教经典的研究的。在新时期的社会中,佛教造像都进行了一些改动,那么对于佛教造像的解释也应该随着这个而进行一些变化,增加一些现代文化的风格,增加一些能够为现在很多大学生接受的解释,这样他们在课堂上进行了解的时候也相对有更高的兴趣去了解。在对于佛教造像进行新的时代的诠释的时候,要做到真正的与时俱进,适应社会中对于佛教造像的了解,达到对于大学生授课的成效更加明显,让他能意识到对于佛教造像进行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四、结语
中国的佛教历史源远流长,有着长久而且丰富意蕴的发展体系。作为大学老师,在对学生讲授中国的佛教造像的时候,进行必要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是很重要的。中国的佛教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佛教的慈悲、济世这些都是我们当代人需要学习的东西。佛教造像作为佛教文化的一种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国家文化的一种,是我们国家文化的组成部分。在过去的佛教造像发展孕育的过程中,在传承和创新方面的工作也进行了很多。佛教造像作为佛教整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作原则与审美主流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我们国家,佛教造像拥有一定的特殊地位,并不会因为对于佛像传承而出现的佛像“平民化”,其依然是处于受人敬仰的地位。时代性就是作品的新形式,就是对于作品在新时代下的新的表达。作为大学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更多的是培养他们的能力,引导他们在传承与创新方面采取正确的方式去将这种文化传承下去,同时也能学会佛法弘扬的对于人生的态度。在对于佛教造像教育进行传承的过程中,希望他们能够更多地领会其中蕴含的深刻的哲理性;在能够吸收到这种成果的同时,进行一些创新。希望在往后的教育中,学生们能够真正做到对于佛教造像的传承与创新,参悟更多的人生道理。
参考文献:
[1]贡保索南.浅析在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中所表现出来的传承和管理方面的特點[J].甘肃民族研究,2006,(03):66-73.
[2]卓尕措.试论藏传佛教寺院文献典籍的传承和保护[D].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146-148.
[3]索南草.浅谈藏文典籍文化的传承与保护[J].时代教育,2014,(13):116-117.
[4]罗茜.浅析佛教文化传承中具象事物的寓意——从佛教造像、佛家建筑格局及佛教节日来解析其中的寓意及作用[J].华夏地理,2015,(05).
[5]余聪聪.佛教艺术的当代价值研究[D].江西师范科技大学,2015.
作者简介:
何雷,西南大学讲师。研究方向:雕塑,纪念碑方向,中国佛教雕塑,解剖。
關键词:佛教造像;大学教育;传承与创新
在中国流传了2500年的佛教,至今仍然兴盛不衰,在于其“重要理论基础是因缘和合的世界观,其顽强的生命力就是平等的价值观,其蓬勃的鲜活力就是慈悲济世的道德观,其弘法的感召力就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观”。佛教在我国这么久的历史,依靠的也更多的是寺庙里面的对于一些佛的具体化。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精神文明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中共中央对于这些方面更是指出要全力处理好民族跟宗教等一切涉及国家工作的重大事件,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佛教也担负起了时代赋予它的神圣使命。佛法中弘扬的慈悲、智慧、平等的观念与我们现实中的和谐、和平、和睦更是有着很大的关联。佛教造像作为佛教文化的一种实体化,是弘扬佛教文化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在我们当代的大学教育中,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很重要的。佛法文化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还是有很多的借鉴作用,所以对于佛教造像的传承就是必不可少的。传承就意味着我们要在这个东西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更好的传播与创新。下面就我个人对于在大学教育中对于学生佛教造像的传承与创新做出了一些归纳以及我个人的意见。
一、关于佛教造像的内容
佛教造像指宗教寺庙中的造像,题材与石窟造像一致,以佛教内容为主,所使用的材料为木、泥、石和青铜等。寺庙造像产生的年代与石窟造像相当,在南北朝石窟造像勃然兴起的时候,寺庙造像亦相应产生并有着兴盛的发展。由于寺庙一般为木构建筑,不像石窟那样具有存留的恒久性,所以早期寺庙造像的遗物极少。唐代以后被保留下来的寺庙造像逐渐增多。至明清时代石窟造像衰落的时候,寺庙造像仍有着大量的塑造。对于我们一般所见的佛教造像来说,有以下四个特点:
1.佛像头部为束发式高肉髻,小型佛像以磨光式肉髻居多,并且无发纹;大型佛像多为分绺式,且有分组状发纹。
2.背光一般为同心圆形。
3.眼大,横长呈杏仁状,目光平视,鼻梁高挺,容貌端庄清秀,神情平静温雅。
4.佛像台座一般为造型简单的四方台,或者是四足束腰须弥座。
佛教造像更多的是佛教思想的艺术表现形式,他们的原型都是依据佛教经典来进行创作的,从而为佛教信众提供修行与做功德的服务。我们参观过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大足石刻,都为之震撼。为的不仅仅是其中精湛的技术,更是为他们的内涵所折服。
二、对于佛教造像的传承以及重要性分析
(一)佛教造像的艺术性
当我们在观看某一个艺术品的时候,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对于传承的因素以及自我的创作,我们看到一幅画、一个雕塑的时候,就能够看出这个艺术家是师承哪个流派,画的哪种风格。同时,佛教造像也是包括这两个方面,唐代是佛教造像的巅峰时期,后来的很多佛教雕塑都离不开唐代流传的固有样式。佛教造像的内涵以及美感是很多艺术作品都不能超越的,那些作家都对于自己的作品倾注了很多的心血,并且依照佛经精确刻化,达到礼拜者观之,游览者瞻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佛教造像很大程度上都是对于佛教经典的艺术再现,这种美感很值得我们现代的大学生去欣赏。
(二)佛教造像所表达的思想理念
因为我们现在的竞争太激烈,这就导致了我们很多大学生不能够静下心来去面对自己所处的世界,其实佛教一直以来都是在宣扬人们能够放下,放下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教导我们在这个世界中能够以一个平常的心态去活得更洒脱、更富有自己的思维。做人就要学习佛家的放下,这样才能使得自己在现代激烈的竞争中能够放下一些羁绊。在我们的大学生的教育中,就需要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对于佛教的理解,更多了解自己需要的,了解自己需要去放下的东西,这样才能在这个世界中过得更加的有原则、有选择性知道自己当下的状况。
(三)佛教造像的平民化
当我们去到一个佛寺的时候,很少见到周身涂金的,因为佛教的创始人本来就是释迦牟尼,当他跟他的弟子们在山中修行的时候,很多情况下穿的都是众多碎布缝制起来的衣服,持着陶制的饭钵去乞食。佛教产生的时候,就是劳苦大众都能够接触到的东西,更加具有平民化。佛教造像中的很多东西都是值得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去学习的,并不是说要他们都不注重功名利禄,而是想让他们去追寻自己内心的解脱,这才是让他们对于佛教造像进行传承的精髓所在。
三、对于佛教造像在当代教育中进行的创新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
因为我们现在各种新兴工具的出现,这就给我们课堂教育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很多学生对于佛教都不感兴趣,其实佛教的很多东西对于我们都是有很大的学习意义的。就比如在课堂上的时候我们可以去收集各种有关佛教造像的图片,可以给他们看看一些有关佛教造像的视频。就比如有一次佛教造像展示的现场,就有人对于以前佛教造像与现代佛教造像进行了对比,在古代,它的艺术性是与开放性相结合起来的,展示的更多的是异域风格;在现代,佛教造像更多的是与现代艺术交相辉映,融入了更多的现代风格,而现代雕塑作品也吸收了以往作品的优良方面。佛教艺术正是不断丰富,不断适应社会的需要。这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启发,我们现在的很多事并不是要墨守成规的,我们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里站稳自己的脚跟,就需要我们能够勇于吸收传统的优良的东西,并且能够融入现代的东西,形成自己的风格。 (二)结合现代元素风格对于佛教造像进行创造
因为我们现在的一些佛教造像都进行了一些改变,但是不变的还是佛像本来的意味,即便在我们现在的风格中糅合了新的元素,但是这对于佛教造像的意味还是不变的。在课堂上我们身为老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自己用一些东西画或者用橡皮泥进行佛教造像的自行创作。在创作中概括的且富有原始泥感的造型,与头部精致而且耐人寻味地相结合并相互对比,以此方式,让学生们在自己创作的过程中更好地体会佛像的内涵以及造型的严谨。其实,在大学教育中对于佛教造像的传承与创新能够让人们达到对于自身客观真实的反映,帮助自己净化自身,从而健康面对人生。当代对于佛教造像的作品形式虽然有些变化,但是无论怎样变化,都是最终落实到对于精神层面的反映。“求新求变”越来越成为当代创新的首要课题,所以相信在以后我们在大学生的课堂教育中对于佛教造像的传承与创新一定会落实得更好。
(三)赋予佛教造像新的内涵
现在的大学生在学习关于佛教造像的内容的时候并没有达到真正对于这方面的内容做到去了解,这是因为他们有很多人对于佛教造像的一些文化因素都不了解,即便知道一点也并不想真正去了解,这就不利于佛教造像在他们学习中的合理运用。其实,因为佛教造像作为佛教文化的一个具体体现,这是离不开人们对于佛教经典的研究的。在新时期的社会中,佛教造像都进行了一些改动,那么对于佛教造像的解释也应该随着这个而进行一些变化,增加一些现代文化的风格,增加一些能够为现在很多大学生接受的解释,这样他们在课堂上进行了解的时候也相对有更高的兴趣去了解。在对于佛教造像进行新的时代的诠释的时候,要做到真正的与时俱进,适应社会中对于佛教造像的了解,达到对于大学生授课的成效更加明显,让他能意识到对于佛教造像进行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四、结语
中国的佛教历史源远流长,有着长久而且丰富意蕴的发展体系。作为大学老师,在对学生讲授中国的佛教造像的时候,进行必要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是很重要的。中国的佛教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佛教的慈悲、济世这些都是我们当代人需要学习的东西。佛教造像作为佛教文化的一种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国家文化的一种,是我们国家文化的组成部分。在过去的佛教造像发展孕育的过程中,在传承和创新方面的工作也进行了很多。佛教造像作为佛教整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作原则与审美主流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我们国家,佛教造像拥有一定的特殊地位,并不会因为对于佛像传承而出现的佛像“平民化”,其依然是处于受人敬仰的地位。时代性就是作品的新形式,就是对于作品在新时代下的新的表达。作为大学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更多的是培养他们的能力,引导他们在传承与创新方面采取正确的方式去将这种文化传承下去,同时也能学会佛法弘扬的对于人生的态度。在对于佛教造像教育进行传承的过程中,希望他们能够更多地领会其中蕴含的深刻的哲理性;在能够吸收到这种成果的同时,进行一些创新。希望在往后的教育中,学生们能够真正做到对于佛教造像的传承与创新,参悟更多的人生道理。
参考文献:
[1]贡保索南.浅析在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中所表现出来的传承和管理方面的特點[J].甘肃民族研究,2006,(03):66-73.
[2]卓尕措.试论藏传佛教寺院文献典籍的传承和保护[D].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146-148.
[3]索南草.浅谈藏文典籍文化的传承与保护[J].时代教育,2014,(13):116-117.
[4]罗茜.浅析佛教文化传承中具象事物的寓意——从佛教造像、佛家建筑格局及佛教节日来解析其中的寓意及作用[J].华夏地理,2015,(05).
[5]余聪聪.佛教艺术的当代价值研究[D].江西师范科技大学,2015.
作者简介:
何雷,西南大学讲师。研究方向:雕塑,纪念碑方向,中国佛教雕塑,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