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由黑龙江大学2016年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资金资助(项目编号:YJSCX2016-090HLJU)《日语特殊音位的实验语音学研究——以拨音为中心》阶段性成果之一。
一、研究意义
现阶段大多数外语学习者在学习日语时,通常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词汇和语法的学习上,从而忽视了对语音的学习。关于语音的学习也只有在初学阶段被教授,在教授过程中会教授一些音节发音特征及原理,学生无非是在模仿教师的口型和发音方法,或是靠语言经验的积累学习,课后通过标准的发音视频、音频加以巩固练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会很辛苦地给同学们不断的示范、正音予以引导,进而逐步加深同学们对音节的记忆,但是总是没有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随着同学们学习时间的增加,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通常忽视对语音的教授与学习,尤其是在学习起来相对困难的发音,例如像拨音、长音、促音等特殊音拍,尤其是拨音,通常有三个以上的音位,对于学生们掌握起来难度很大。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迅速发展使实验语音学的发展步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同时也使各国语言学者对语音学的研究探索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现在的语音学综合了多种学科,众多的语言学科尽管研究的角度不同,但都离不开实验的手段,所以说,现在的语音学就是实验语音学。
传统语音学通常被称为“口耳之学”,历来的语音学者在听辨语音的方面上已有了很深的造诣,着实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然而作为一名外语学习者,在听辨变化很快的语流时,听取者往往会受到本人母语的习惯或者外部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学习者便会对同一语流产生不同的见解。可以说实验语音学弥补了传统语音学“口耳之学”的不足,尤其是在发日语拨音时,由于口腔内小舌或之前有某个部位成阻,软腭下垂,堵住口腔通道,使得肺部气流从鼻腔通过,从而发出拨音。但是口腔的大小、开度却因人而异,加之在课堂的教学上又无切实可行的办法,理论上的依据学习者难以掌握,所以只能让学习者片面的模仿,结果却事半功倍。正如毛主席所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实验语言学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于实验语音学的研究。吴宗济,林茂灿在其著作《实验语音学概要》中将我国语音实验研究的概况大致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时期,在20世纪20、30年代国内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还没有开设实验语音学这门学科时,以刘复、赵元任、罗长培、王力等为首的几位杰出语言学家对此产生的浓厚的兴趣,从此在中国开启了语音实验研究的生涯,并为我们下一代人了解实验语言学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个时期罗常培、王力等也在大力倡导实验语音学,王力(1927)出版了博士论文《博方白音实验录》,他是第一位用浪纹计记录汉语方言全部语音的学者,该观点阐明了实验对语音学研究的重要性,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第二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出了大批的实验语音学者,他们不止局限于语言学的研究领域,早期的语音实验学者向别的学科寻求帮助,后来就反过来彼此相互帮助了。1981年吴宗济在其文章《实验语音学与语言学》中论述到:“实验语音学渊源于语音学,但和自然科学等其他学科有联系,成为新兴的‘边缘学科’。它固然渊源于语言学,但是后来出了语音学本身领域里的传统语音学之外,还牵涉了不少自然科学方面的学科,如生物学、物理学、数学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等等,所以后来被纳入了那些学科的一门分支了。”
三、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实验语音学的发展比国内早许多,自然实验设备也比国内完备的多。自从E.W.Scripture(1902)完成世界第一本成系统的实验语音学著作《实验语音学基础》以来,各国学者掀起了通过实验仪器探索语音的浪潮,随后在欧洲出现几个实验语音学的研究中心,在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在语音实验研究方面做的最先进的是美国的Bell电话公司,其代表人物Fletcher出版了《交谈中的说和听》,奠定了听觉和语音之间量的关系,成为了语言声学的引路人。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加速了通讯工程的改进,从而促进了实验语音学的发展。可以说20世纪中叶前后是实验语音学蓬勃发展的时期。吴宗济,林茂灿在其著作《实验语音学概要》中指出:“1940年至1960年的世界各国实验语音学的发展方向有三个方面:声学分析、言语产生研究、言语知觉研究。”在言语产生的研究方面产生较大影响的是日本的千叶勉,1941年出版的《元音的性质和结构》中提出了口腔模型的截面数据理论,为日后言语产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言语知觉的研究就是语音接受的问题,这方面的创始人是Shannon,得出了信息论,即言语是怎样被感知、听懂的。
【参考文献】
[1]艾斯卡尔·艾木都拉.从实验语音学角度探析维吾尔语鼻音的声学特征[J].中文信息学报,2012
[2]吴宗济,林茂灿.实验语音学概要[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刘占斌(1991—),男,黑龙江省密山人,黑龙江大学东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日语语言学研究。
一、研究意义
现阶段大多数外语学习者在学习日语时,通常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词汇和语法的学习上,从而忽视了对语音的学习。关于语音的学习也只有在初学阶段被教授,在教授过程中会教授一些音节发音特征及原理,学生无非是在模仿教师的口型和发音方法,或是靠语言经验的积累学习,课后通过标准的发音视频、音频加以巩固练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会很辛苦地给同学们不断的示范、正音予以引导,进而逐步加深同学们对音节的记忆,但是总是没有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随着同学们学习时间的增加,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通常忽视对语音的教授与学习,尤其是在学习起来相对困难的发音,例如像拨音、长音、促音等特殊音拍,尤其是拨音,通常有三个以上的音位,对于学生们掌握起来难度很大。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迅速发展使实验语音学的发展步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同时也使各国语言学者对语音学的研究探索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现在的语音学综合了多种学科,众多的语言学科尽管研究的角度不同,但都离不开实验的手段,所以说,现在的语音学就是实验语音学。
传统语音学通常被称为“口耳之学”,历来的语音学者在听辨语音的方面上已有了很深的造诣,着实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然而作为一名外语学习者,在听辨变化很快的语流时,听取者往往会受到本人母语的习惯或者外部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学习者便会对同一语流产生不同的见解。可以说实验语音学弥补了传统语音学“口耳之学”的不足,尤其是在发日语拨音时,由于口腔内小舌或之前有某个部位成阻,软腭下垂,堵住口腔通道,使得肺部气流从鼻腔通过,从而发出拨音。但是口腔的大小、开度却因人而异,加之在课堂的教学上又无切实可行的办法,理论上的依据学习者难以掌握,所以只能让学习者片面的模仿,结果却事半功倍。正如毛主席所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实验语言学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于实验语音学的研究。吴宗济,林茂灿在其著作《实验语音学概要》中将我国语音实验研究的概况大致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时期,在20世纪20、30年代国内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还没有开设实验语音学这门学科时,以刘复、赵元任、罗长培、王力等为首的几位杰出语言学家对此产生的浓厚的兴趣,从此在中国开启了语音实验研究的生涯,并为我们下一代人了解实验语言学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个时期罗常培、王力等也在大力倡导实验语音学,王力(1927)出版了博士论文《博方白音实验录》,他是第一位用浪纹计记录汉语方言全部语音的学者,该观点阐明了实验对语音学研究的重要性,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第二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出了大批的实验语音学者,他们不止局限于语言学的研究领域,早期的语音实验学者向别的学科寻求帮助,后来就反过来彼此相互帮助了。1981年吴宗济在其文章《实验语音学与语言学》中论述到:“实验语音学渊源于语音学,但和自然科学等其他学科有联系,成为新兴的‘边缘学科’。它固然渊源于语言学,但是后来出了语音学本身领域里的传统语音学之外,还牵涉了不少自然科学方面的学科,如生物学、物理学、数学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等等,所以后来被纳入了那些学科的一门分支了。”
三、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实验语音学的发展比国内早许多,自然实验设备也比国内完备的多。自从E.W.Scripture(1902)完成世界第一本成系统的实验语音学著作《实验语音学基础》以来,各国学者掀起了通过实验仪器探索语音的浪潮,随后在欧洲出现几个实验语音学的研究中心,在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在语音实验研究方面做的最先进的是美国的Bell电话公司,其代表人物Fletcher出版了《交谈中的说和听》,奠定了听觉和语音之间量的关系,成为了语言声学的引路人。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加速了通讯工程的改进,从而促进了实验语音学的发展。可以说20世纪中叶前后是实验语音学蓬勃发展的时期。吴宗济,林茂灿在其著作《实验语音学概要》中指出:“1940年至1960年的世界各国实验语音学的发展方向有三个方面:声学分析、言语产生研究、言语知觉研究。”在言语产生的研究方面产生较大影响的是日本的千叶勉,1941年出版的《元音的性质和结构》中提出了口腔模型的截面数据理论,为日后言语产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言语知觉的研究就是语音接受的问题,这方面的创始人是Shannon,得出了信息论,即言语是怎样被感知、听懂的。
【参考文献】
[1]艾斯卡尔·艾木都拉.从实验语音学角度探析维吾尔语鼻音的声学特征[J].中文信息学报,2012
[2]吴宗济,林茂灿.实验语音学概要[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刘占斌(1991—),男,黑龙江省密山人,黑龙江大学东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日语语言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