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春江花月夜

来源 :参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yitian1046906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对“春”怀有无限的感情。“夏天”在古诗词中极少出现,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算是“夏天”里最闲适的一首了。因为“夏天”总是给人一种慵懒无聊的感觉,炎热的暑气逼得人没有诗情。“秋天”则完全被“悲凉”的情绪给笼罩了,自“悲哉,秋之为气也”开始,中国古代诗人几乎是“无秋不悲”的,刘禹锡“我言秋日胜春朝”是个例外。冬季往往给人以严寒的痛苦,秋天还只是悲凉,冬天诗人们直接被冻得“苦不堪言”了。因而,四季里面,中国人唯有对“春”情有独钟。
  “江”在古代汉语里一般特指“长江”,“河”就是指“黄河”。还有一个“汉”字,最初的本意就是指湖北的“汉水”。“江水”往往和时间有关。中国人的时间意识在春秋时代就已经形象化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说时间如流水,没日没夜地流啊,流啊。因此“江”是中国人的时间意识形象化的产物,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元素之一。当然在《诗经》时代,“江”还不这么明显直接地代指时间,有时也跟爱情及失恋有关,譬如《周南·关雎》里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秦风·蒹葭》里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等。到了汉朝,“江”这一意象大多是指时间的流逝了,如“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有时也和相思有关,“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花”在《诗经》里出现的次数和所处的地位远远不及在《楚辞》里。屈原就很喜欢用“香草美人”作譬。“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植物在屈原这里有了人格特征,我喜欢的《橘颂》就是其中的代表。当然这最早可追溯到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把植物人格化,才有了后来刘桢的“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每一种花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梅花大概就是许多文人的偏爱,但也有不以为然的,譬如鲍照,他说梅花好是好,偏偏却“徒有霜华无霜质”。在古代,女子对花最为敏感,因为她们从中观照到了自己,“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女子的青春比男子的青春更显得宝贵。在古代,女子最怕“一朝春尽红颜老”;她不仅怕“一朝春尽红颜老”,更怕“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月”作为一个“天体”早已被中国古代诗人们诗化了。“太阳”却没有被诗化得那么彻底。同时被诗化的还有参、商等星宿,“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在这里,诗与科学是平等的。诗里的“月”和作为研究对象的那个叫“月亮”的天体一样有价值!一个是人文价值,一个是天文学价值。“月”在古代诗歌里一般有两个意思:一个是“隔千里兮共明月”,一个是“月有阴晴圆缺”。同时,它带来了一束光,照在中国诗人们的心上,照进他们的灵魂里,让中国的诗歌更明亮,更美好!
  “夜”里有两种人,睡着的和睡不着的。“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睡着的也分两种:做梦的和不做梦的。“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梦里不知身是客”。“夜”是静美的,没有白天的喧嚣,没有手上的工作,手闲心就不闲,便开始胡思乱想,有目的的那叫思念。思念又分两种:思乡(思家、思亲)和思人(怀友人、思恋人)。这一类型的诗歌特别美。
  为什么是春江花月夜?因为这五个字饱含了太多的美和太多的诗情。
  (作者系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高三年级六班学生)
  (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其他文献
秋天  信纸一般的,你把悲伤的日子对折  开头与结尾 被你折叠成一种怀念  这样的时候,一阵风吹过  突然你感觉秋天来了一下,又走开了  后来落叶啪嗒啪嗒地掉  候鸟飞过的天空,越来越像一道  无人问津的伤口——  秋天就真的 不知不觉地来了  被秋天啄过一下的你  伤口里还藏着被关住的疼  秋分  那些潮汐一般的年轮  在我体内轰鸣  岁月流转无声  表盘上二十四个刻度  每更换一个名字  都使
期刊
你  是那寸光阴给我最好的礼物  有你 岁月流光划过  温暖 深情  浅浅流淌  暖于心间 暖于爱意  回首几何时  只为谱写唯美旋律  一路跋涉  初春的午后倚靠窗前  眺望着  憧憬着成为你谱写的春天  是用鲜花和星星为你点缀的那个世界  木棉花多情的季节  花儿尽吐芬香  还记得我为你亲手播种的那颗种子吗  在发芽 也在慢慢成长  开满了花  一年又一年  收获了我们青春的故事
期刊
佛塔上的铜铃  在风的摇曳中  飘响圣洁的梵音  丁零 丁零零  似你呢喃的召唤  似你浅唱的低吟  拂过清风  越过雁鸣  丁零 丁零零  每一声都是你  轻轻的嘱咐叮咛  小小的花朵  小小的花 一朵朵  静静地伴着风雨  迎着朝露开满山坡  小小的花 一朵朵  没有 兰之高贵 梅之傲骨  没有 菊之清艳 竹之高节  静静地开在独自的角落  小小的花 一朵朵  在安静里思考  在沉默里欢乐  
期刊
泪流不现风华里。  又是离别,又是离别,  果然碌碌终各别。  寒来晴静触空落。  却道难回,却道难回,  临窗青枝零雀咽
期刊
事情还得从多年前说起,那时的我怀孕已有七八个月了,住在一个貌似四合院的大型工厂宿舍楼里。不知是应了生意人都很迷信的说法,还是为了看门,工厂的老板养了一条彪悍的大狼狗,个头大概一米多高的样子,因为有一身棕黄色的毛,所以取名为“大黄”。  白天大黄就关在我们经常进进出出的院子大门口。工人们上下班时都会不经意地看它几眼,其中也有些人会逗逗它,叫它两声,或者是扔点手上的零食给它。到晚上工人们都下班后,工厂
期刊
永州是一座不大的城市,自古府郡设在零陵,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市政府才选址交通发达的冷水滩。对外人说起冷水滩,总要被立即来附和一句:冷水江呀,我知道。好在有两个举世皆知的大历史人物可以搬出来抖搂抖搂:一个是唐朝文学家柳宗元,一个是当今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达。其实,了不得的人物还有很多,如“草圣”怀素、理学家周敦颐、革命家陶铸、江华、蒋先云,名将唐生智,再往前翻翻,黄盖、蒋琬也出自此地,甚至舜帝的两个
期刊
阳春三月,走在深圳的街头,温润的春风拂过脸面,给人一种柔如雨丝的快感。不经意间,红艳艳的木棉花映入眼帘,只见它们在光秃秃的枝头上竞相开放,显得分外耀眼,分外妖娆,渲染出一幅春意闹的美景。我心头不由得一阵悸动,又是木棉花开了……  十年前,我背起行囊,在父亲默默送行中南下,来到深圳寻找我的梦想。那时的父亲,精神矍铄,在我心中一直是高大坚强的男人形象。父亲没有读过多少书,不善言谈。记得那天,我临行时,
期刊
整流机的嘶嘶声、镀缸转轴的搅拌声、烤箱马达的轰轰声,还有墙壁上两台大型排风机的哗哗声,顺着声音放眼望去,车间到处是一片忙碌的蓝色身影,还有五金首饰电镀后一束束金光闪闪、银白亮堂的色泽光芒。看着这些欢乐的色彩,此刻的我多了些许的感动和成功的喜悦。不知道为何,透过那愉悦迷离的眼角余光,思绪仿佛又把我带进了那段不久前曾经发生的故事。  曾记得,当信誓旦旦地离开校园后,我独自一人南下来到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
期刊
她在诗歌里过活,在诗歌里过独属她的慢时光。  “人老了,哭出来就可耻了”,因为不能哭,因为这倔强,所以余秀华选择了诗歌,诗是对她唯一的救赎,摇摇晃晃的人间唯一的拐杖。她由于出生时倒产缺氧造成脑瘫,一生与不幸结缘,她用了很多年才学会走路不摔跤,写下一行歪歪扭扭的字要用上好大的力气,她至今说话仍然口齿不清。  读她的诗,那里是诗意人间,真实、苦涩而浪漫,一颗雨珠抱着一颗雨珠,一层意象裹着一层意象,一种
期刊
“男儿有泪不轻弹”,一直以来我都用这句话来约束自己。男子汉不能轻易落泪,这成了约束我的信条。上了高三这一年,我也因为这奋斗的高山难以逾越流下了好多泪。  一个人在自己的战场上披挂上阵,搏击厮杀,拼尽全力,却落得个马革裹尸,回忆战场那血色残阳,也只能让男儿流泪了。  “不拼不搏高三白活,不苦不累高三无味。”这是高三课堂特有的条幅,我就是在这条幅指挥下拼搏奋战的斗士。为了取得好成绩,我拼尽一切。每天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