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氮沉降和降水变化对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珍珠猪毛菜(Salsola passerina)生理的影响

来源 :中国沙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j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素和水分是植物生长的重要环境限制因子,尤其是在受养分和水分限制的荒漠生态系统。氮沉降和降水格局变化对荒漠植物的影响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以单生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单生珍珠猪毛菜(Salsola passerina)和混生红砂-珍珠猪毛菜3种生长方式的一年生红砂和珍珠猪毛菜幼苗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施氮水平(0、4、8 g·m~(-2)·a~(-1))和降水处理(W-30%、W、W+30%)对红砂和珍珠猪毛菜抗氧化酶及渗透调节物质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
其他文献
弹性学分制是根据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现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的一种学分制改革思路。它可以加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个性化培养、拓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管理范围。针对目前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通过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联动机制、分层教育培养机制、完善信息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革新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实践模式等措施,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引导能力得以大幅提高。
戈壁中蕴含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蛛形纲节肢动物是戈壁中重要的节肢动物类群,在戈壁生态系统食物网中扮演重要角色。以河西走廊中部典型砾质戈壁为研究区,2018年和2019年逐月监测了蛛形纲节肢动物种类及数量。结果表明:砾质戈壁有22个蛛形纲节肢动物种或属,Steatoda albomaculata、Xysticus spp.、Philodromus spp.、Gnaphosa spp.、Mesobuth
和谐校园建设关乎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身心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只有将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团结起来,将和谐校园的思想认识落实到位,渗透到公民教育、社会稳定、人才培养和科技
期刊
优良家风教育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拥有着难以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对学生的思想理念与行为习惯具有鲜明的影响,能够有效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如何渗透并应用优良家风,使其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抓手,逐渐成为我国高校重点探讨的问题。高校应在充分认识优良家风应用于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前提下,探析在思政教育中应用优良家风的理论依据,并采取有效措施将优良家风应用到思政教育教学之中,提升思政教育功效。
一年生草本植物是荒漠绿洲过渡带人工固沙植物群落草本层的优势植物类群,由于风沙活动剧烈,风蚀和沙埋成为一年生草本植物生存的关键选择动力因素。以河西走廊荒漠绿洲过渡带典型一年生草本植物狗尾草(Setaria viridis)、虎尾草(Chloris virgata)、白茎盐生草(Halogeton arachnoideus)和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为研究对象,通过0(对照)、1、
黑河下游尾闾区作为西北干旱区典型的脆弱生态系统,其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对维持该地区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黑河下游尾闾区荒漠植被为研究对象,采用K-Means聚类,基于距河道距离及其对应的土壤含水量数据,将黑河下游尾闾区垂直于河道0—4 km区域可分为距河0—0.3 km(T_(0-0.3))、0.3—1.7km(T_(0.3-1.7))和1.7—4.0 km(T_(1.7-4.
为评估和比较科尔沁沙地不同生产经营模式自然村落的发展可持续性,通过能值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分别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2个自然村落的能值投入与产出情况,建立能值分析指标体系,对2种模式系统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资源投入方面,村落外部辅助能约占总能值投入的39.17%,说明2种生产经营模式对外部资源依赖较小,能值自给率高;在以种植业为主的系统内,不可更新资源占比大于可更新资源,而以畜牧业为主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干扰,高寒草甸退化已成为青藏高原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精准识别其退化程度并制定相应恢复策略,对实现高寒草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低空间分辨率MODIS数据为草地遥感监测的主要数据源,但难以满足景观破碎度或异质性较强地区的应用。本研究基于野外调查资料,利用多源遥感数据(MODIS、Landsat、Sentinel-2)研究不同空间分辨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对高寒草甸
目的 分析辽宁省2018年沙门菌血清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及耐药特征.方法 对2018年辽宁省分离到的35株沙门菌菌株进行鉴定后,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及药物敏感试验对沙门菌进
沙尘天气是多发于中国北方春季的灾害性天气,严重危害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空气质量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长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利用多源多尺度数据,采用天气学分析、物理量诊断、轨迹分析等方法对2021年3月中旬西北地区东部一次持续性沙尘重污染天气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受强烈发展的蒙古气旋影响,蒙古国南部及中国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于3月14日首先出现强沙尘暴天气,并将沙尘传输至中国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