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研究与创新

来源 :河南农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mn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场所,校内外人员流动频繁,校内教学科研活动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群体性感染事件,会对正常的教学活动产生较大影响。与此同时,随着物联网、5G等新一轮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安全防范领域。基于互联网的新型犯罪手段不断增多,犯罪的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来自网络虚拟空间的安全防控压力已经超过了传统的校园安全防控压力,高校的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亟需新技术的支持与工作模式的创新。
  一、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一)高校安全管理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
  一部分高校由于经费不足或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建设工作滞后,安全管理工作方式比较落后,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领域不广,应用形式也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应用于高校安全管理的门禁系统、身份识别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各子系统分批次建设,建设时间跨度大,各子系统自成体系,产品接口互联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各子系统之间信息联网困难。第二,部分高校由于在校园安全管理领域投入的经费有限,校园安全管理设备仅仅考虑够用即可,设备的信息化程度低、扩展性差。
  (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信息化处置能力低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实现了校园WiFi的全覆盖,与此同时,随着5G技术的逐步应用,各种手机应用程序爆炸式增长,不断扩充着网络虚拟空间,网络诈骗、校园贷、非法网站等虚拟空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给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信息化与智能化程度低,没有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网络虚拟空间的非法词汇、图片、音视频等进行捕捉、整理、筛选,对隐蔽性强的安全威胁感知力不足,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苗头、预知安全威胁,对已经出现的安全威胁应对的时效性差,对网络舆情的信息化应对与处置能力也略显不足。
  (三)安全管理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困难,沟通协调难度大
  由于传统的高校安全管理部门没有建立统一的信息化指挥体系,学校门卫、学工部、团委、消巡防人员、专兼职辅导员等部门和人员之间各自构成独立的安全管理体系,参与校园安全管理的人员与部门分散,协调处置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安全信息共享困难,如,学生通过辅导员请假外出,先由辅导员批准、备案,学生到门卫部门还需手续和备案,信息流通不畅共享困难,无形中加大了高校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第二,各安全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难度大,如,某院系学生宿舍出现火情,按照传统的处置流程,不论哪个部门人员发现火情,都需要逐级上报给各自的主管领导,每个部门的主管领导再通知到学校的消巡防与相关保卫部门,这就造成了上报流程繁琐、低效,沟通协调处理难度大,往往在部门间协调形成第一灭火力量时已造成了较大的损失。
  (四)校园安全管理体系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传统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结构存在诸多的缺口与漏洞,安全管理体系亟需优化重构,如,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人员仅仅由学校保卫部门人员构成,与学工部、团委、辅导员等部门和人员的沟通协调不足,安全管理工作没有调动所有主体的力量,没有建立有效的全员参与的联合防范机制。由于各部门相对封闭,部门内部的体系构架过于垂直,纵向信息沟通层次过多,效率低下,同时部门之间缺乏高效的沟通方式,造成了部门之间纵向信息沟通手段形式单一,效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对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不强。
  二、在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中引入大数据技术的必要性
  (一)数字校园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要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构建一体化的“互联网+教育”。在国家教育行业信息化政策大背景下,作为高校安全稳定基石的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也是其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是衡量学校办学能力、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二)建立高校全方位立体安全防控体系的内在要求
  高校校园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仅关系到学校师生的身心健康,还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重要保障,也是平安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校园的安全管理工作逐步突破了防火、防盗、防伤害等传统安全领域。随着新型网络犯罪手段的出现,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已突破了传统的安全防控边界,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着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双重考验,安全威胁越来越复杂,形式越来越多样,信息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建立以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全方位安全防控体系。
  三、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研究与创新实践
  (一)加强高校安全管理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高校安全管理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一方面,要改变高校信息化建设领域只重视教学办公自动化、忽视高校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错误思维,在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加大人、财、物支持,同时整合建设领域,减少信息化能力低的安全管理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安全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能力培养,补齐各安全管理子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短板,对原有的子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打通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互联通路,为安全信息的传递与共享应用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感知力与应对力
  高校要建立统一的安全管理大数据平台,依托大数据技术全新的数据处理模式和高效的处理能力,处理日常教学管理中产生的海量信息,对信息进行快速删选,及时锁定敏感信息,实现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早发现、早干预、早预防,提高高校安全管理的感知力和安全管理措施的时效性与智能性。
  (三)建立大数据中心,加强应对校园安全事件的协调处置能力
  应建立高校安全管理大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各职能部门和数据采集主体的大数据信息。提高高校安全大数据在职能部门内部和职能部门之间的纵向、横向传输速度,使信息在各部门之间共享,提高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和应对校园安全事件的时效性,提高校园安全事件的应对与处置能力。
  (四)对原有的高校安全管理体系进行重构
  通过在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建立大数据处理中心,引入大数据技术,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的数据分析、快速感知、智能识别等方面的优势,在传统的校园安全管理办公室和高校保卫部门的基础之上加入信息中心、宣传部、学工部等部门,再由各职能部门联合成立教育宣传小组、信息处理小组、安全管理小组,建立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的由学校党委领导的五部门协调、三小组联动的“1+5+3”校园安全管理体系结构(见图1)。
  “1+5+3”校园安全管理结构的应用价值在于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在校园安全管理体系之中,即在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融入大数据思维和大数据技术,探索大数据技术在校园安全管理体系中发挥早发现、早干预、早消除、早处理的技术与实践路径,是对现行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优化与扩展,符合国际国内通行的高校扁平化管理体系特点。
  研究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校园安全信息感知力,加强部门聯动,丰富应对形式,提高应对效果。可以及早发现校园安全隐患,调用多方面力量协调联动,及时应对校园安全事件,做到事前感知、事中应对、事后处置协调进行,无缝衔接。可以为社会、校园等其他人员密集、流动性较大的场所的安全管理和其他活动安全风险防范提供可迁移的经验借鉴。扁平管理、大数据共享、协调沟通、联合应对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框架是对现有的高校安全管理的体制与制度的创新,是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校园安全管理模式的有益尝试。同时,“1+5+3”校园安全管理体系具有较好的通用性、迁移性,可为其他高校单位的安全管理、社区治理提供较好的经验借鉴。
  作者简介:李磊(1981-),男,河南洛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信息化应用;董宁(1985-),女,河南中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何涛(1981-),男,河南中牟人,助教,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责任编辑 李赫蛮)
其他文献
西藏地市级人民银行传统网络架构存在业务上线周期较长、部署效率较低、网络扩展性不强、安全风险点多、无法最优适应云计算网络等问题,使得现有网络不能很好地支撑省会人行云平台。本文提出基于VXLAN的SDN网络架构来解决上述问题。SDN具备控制与转发分离、网络可编程、集中化控制三大特点,将其部署在VXLAN的大二层网络隧道中,能很好地支撑面向服务的云平台。本文总结传统网络架构存在的问题,系统阐述基于VXLAN的SDN网络架构的优势,并提出一种适合西藏地市级人民银行的部署方案及需要关注的风险和对策。
中国人民银行株洲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人行株洲中支”)业务网接入层网络设备分布于中支办公大楼、院内5栋1楼及综合楼5楼等多个楼层网络间,设备厂商型号不一,并且在线运行时间均超过5年,处于故障高发期。为实现对业务网接入层网络设备的统一管理和控制,进一步优化网络结构,提升网络设备运维和管理效率,中支科技科通过前期的调研及验证工作,确定使用华为超级虚拟交换网技术来实现对业务网接入层网络纵向虚拟化。本文以人行株洲中支业务网接入层网络纵向虚拟化应用探索为例,阐述接入层网络纵向虚拟化实现的途径和方法。
江苏银行一直致力于打造最具互联网大数据基因的商业银行,近年来,其围绕“加快建设‘智慧化、特色化、国际化、综合化’上市好银行”的战略目标,抓住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机遇,联合互联网持牌头部平台机构开展跨业合作,实现了网贷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2021年,紧扣全行产品创新数字化、流程运营智能化、用户服务敏捷化的总要求,江苏银行启动了“网贷中枢系统”建设项目,对互联网贷款业务进行了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风险管理及控制,满足新型互联网贷款业务增长需求。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强职业院校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学校的内涵式建设,不断推进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思修课程在高职思政课中属于核心课程,当前的高职学生思政课堂普遍存在着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热情不高、上课“抬头率”低等问题。要想通过该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引导高职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初始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三观,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大位移钻井尤其是高水垂大位移钻井项目施工,始终是我国钻井领域中不断探索的技术内容之一。科学合理地应用大位移钻井技术,能显著提升水域内油气资源的开发率。文章结合LS01-UG井工程,较为详细地探究了大位移钻井的几项关键技术,分别是钻井裸眼延伸极限预测与控制、降阻与降扭矩、计算机为导向实现实时钻进监测及LS01-UG井的钻进措施等,希望能和同行分享经验与方法,进而为大位移井稳定开采提供更可靠的理论依据。
近年来,监管趋严对金融业合规管理提出新的挑战。监管科技作为一种新技术,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效率提升监管能力和满足监管要求的工具。本文在梳理监管科技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金融业面临的合规问题及解决合规问题存在的瓶颈,提出基于监管科技解决金融业合规困境的思路,并从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标准建设、加强沟通协作、强化应用风险管理等方面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央行在《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形成金融业数据融合应用新格局,本文围绕金融数据融合使用的设想,重点分析了金融数据融合使用的场景、发挥的作用、技术实现以及信息安全保护等问题,以期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思路和参考。
在当前国际经济局势风云变幻,国内行业格局冷热不均的情形下,很多地方小微机构遇到一定的经济困难,同时由于缺少专业的IT技术人员,在IT技术支撑方面着实花了一些冤枉钱。为落实中央过紧日子要求,同时积极做好IT技术运维工作,笔者研究搭建了开源虚拟化系统PVE和网络管理系统OpenWRT,摒弃昂贵的商业软件和传统重服务器以及网络架构模式。通过该模式,技术人员可以随着业务的发展而灵活地进行架构升级调整。经过几个月的运维观察,效果非常理想,管理简单方便,可以灵活调整网络和系统资源,达到了预期效果。
连日来,省农业农村厅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十三次全会要求,把灾后重建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抓住关键时
期刊
人脸识别作为一项身份验证技术,因其良好的自主识别性、人身密切相关性,在各行各业当中得到普遍应用。人们在享受面部识别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我国现阶段的人脸识别技术行业所存在的问题产生担忧。为了推动人脸识别技术行业健康发展,我国应从完善立法、强化行政、优化行业3方面同时推进,多管齐下,构建中国特色的人脸识别技术规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