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长姚永田家乡抗战史的辛勤挖掘者

来源 :百姓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q9508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50岁的姚永田,是山西阳泉郊区白羊墅小学校长。他的家乡阳泉郊区测石村,是抗战期间举世闻名的“百团大战”战场之一。姚永田自1986年从阳泉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在阳泉郊区从事农村小学教育工作,曾荣获阳泉郊区“教育名师”称号,并被评为山西省“德育渗透教学能手”。近几年来,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大量业余时间挖掘研究家乡鲜为人知的抗战史实。他的研究成果,完善了当地抗战史,为传播红色文化、弘扬抗战精神作出了宝贵贡献。
  南沟村的求助
  姚永田是土生土长的阳泉市郊区测石村人。他从小喜欢读书,更喜欢历史。1986年从阳泉师范毕业后,他一直在当地小学当教师。由于教书育人的需要,姚永田收集整理了不少当地历史资料,慢慢地对研究当地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几年前,姚永田在《平定州志》上看到记载着贯穿当地境内的古代通京大道,从寿阳往东,有芹泉驿、测石驿、平潭驿、柏井驿、甘桃驿5大驿站。而这5大驿站,唯独测石驿资料残缺,没有人详细研究过。小时候,他就听村里老人们说,测石地势险要,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曾经是个驻兵的大驿站。从老人们的大略叙述中,姚永田一边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战斗场面,一边琢磨着到哪里才能找到这些故事的记载。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到实地考证走访,还查阅了大量历史书籍,最终写成一篇一万多字的测石驿研究文章,发表在阳泉郊区文联主办的《玉泉山》杂志上。
  测石村不仅是古代非常有名的驿站,还是石太铁路上的一个火车站点。测石火车站背依海拔1200米的草帽山,因为山下的小村名狼峪(今属南沟村),所以又名狼峪站。这里正是当年正太线上的咽喉要塞之地,现存有2000米日军侵华时修建的战壕和数个炮楼遗址。据当地老人们说,“百团大战”期间,八路军与日军在这里激战6天6夜,但具体情况不清楚,史料上也没有详细记载。2014年,南沟村规划发展红色旅游项目,村党支部书记慕名找到了姚永田,请他帮忙挖掘这段历史。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对历史的敬重,姚永田没讲任何条件答应了。
  阳泉市地方志有关这段历史的线索,是范子侠将军带领八路军打的这一仗。但仗是怎么打的,详细过程没有记载。
  姚永田为了搞清这段历史,从2014年10月初开始,利用一切业余时间,深入民间挖掘搜集资料。他不放过一个知情人,哪怕此人在千里之外,他也追寻千里,见上一面,听其亲口述说;他对每一个细节都追根究底,把来龙去脉搞得一清二楚。即使是春节期间,他也不在家休息,大年初三就到实地拍照考察。那段时间,他没有一个晚上是12点以前休息。有时睡下后,忽然想起一个关键细节需要核实清楚,他又爬起来查证资料。
  经过一年辛苦奔波,姚永田把“百團大战”期间,抗日名将范子侠率领八路军部队在阳泉铁路破袭战中,奇袭测石车站,英勇打击日寇的传奇故事,梳理清楚整理成宝贵的史实材料。
  寻访范子侠将军后人
  2015年1月,姚永田挖掘整理的数万字阳泉抗战历史研究成果,得到党史研究专家的肯定和鼓励。但他没有停下挖掘研究家乡抗战史的脚步,决心寻找范子侠将军的后人。
  范子侠是八路军129师新10旅旅长、太行军区6分区司令员。在“百团大战”期间,他曾亲自手持机关枪,带领八路军部队夜袭桑掌桥、攻克坡头火车站,还曾化装成日军智取狼峪火车站(测石车站),为正太铁路阳泉段破袭战扫清了障碍。 1942年2月12日,范子侠将军在河北省沙河县柴关一带反“扫荡”作战时牺牲,年仅34岁。当时,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撰写祭文,称他是“模范的布尔什维克”,“最忠实于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战士”。
  姚永田想,如果能找到范将军的后人,也许能提供更多详实的史料。后来,他从网上发现一条“抗日名将范子侠孙女 5年追寻爷爷抗战足迹”的信息,得知范子侠将军有个孙女叫范蔚,是河北省沙河市图书馆馆长。这一信息让姚永田如获至宝,他立刻登录沙河图书馆网站并留言。
  一周过去不见回复。姚永田想办法通过沙河市政府办公室和沙河文体局,获得范蔚的手机号码。那天正值周日,姚永田迫不及待拨通了范蔚的电话。当范蔚得知姚永田千辛万苦挖掘整理爷爷的抗日事迹,在电话里向他表示由衷感谢。2015年2月28日,范蔚和丈夫王文及女儿一家来到阳泉,实地寻访爷爷当年浴血奋战桑掌桥、坡头火车站、测石火车站和南沟(狼峪)草帽山等抗战遗址,并到“百团大战”纪念馆祭拜抗战英烈。
  在姚永田提议下,经阳泉市民政局等上级部门批准,于2015年清明节前,在草帽山建起了范子侠将军纪念亭。不久,南沟村也建起了抗战红色纪念馆。2015年4月26日,范子侠将军的儿子——82岁高龄的山东省枣庄市原政协副主席范国光先生,携家人来到阳泉,参加草帽山红色纪念馆揭牌仪式。范国光先生还向南沟村抗战纪念馆,赠送了自己保存的父亲范子侠在阳泉铁路破袭战中的珍贵照片等资料。
  2015年9月3日,范国光作为抗战英烈遗属代表,应邀到北京观摩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
  做挖掘传播红色文化的有心人
  姚永田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带来了社会效益,感到十分欣慰。此后,他挖掘搜集家乡抗战史实资料的劲头更足了。
  2016年2月初的一天,姚永田陪一位老同学去太原办事,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了99岁高龄的山西省老新闻工作者、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刘江。刘老很少接待外人,当他得知姚永田一直在研究阳泉抗战历史,搜集范子侠将军阳泉抗战史料,顿时来了兴趣,对姚永田说:“范子侠将军我很熟悉,我们见过面。”接着,刘老深情地讲述了1940年他作为《胜利报》记者,在辽县(今左权县)高家井村与范子侠将军见面的一段经历。刘老难掩回忆峥嵘岁月的激动之情,亲笔写下200多字的珍贵材料交给姚永田。这次太原之行,姚永田意外地见到刘江老人,听刘老讲述当年范将军英勇抗敌的故事,还得到刘老亲笔写的珍贵史实资料,让他喜出望外。
  在研究阳泉抗战史过程中,姚永田一直想找到一份当年的军用地图。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8月,阳泉市收藏爱好者张贵寅,给他送来了刚刚搜集到的一张由国民党国防部1932年制版、1947年复制的标注为《测石驿》的军用地图。原来,姚永田为了搜集阳泉抗战史料,结识了好几位摆地摊的旧书收藏人。他们为姚永田的精神所感动,义务为他搜集这方面的资料,而一旦搜集到有价值的资料,也是第一时间送到他手中。因为他们觉得送给姚永田值得,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近两年来,姚永田收集到抗战期间很多有价值的资料,包括1940年出版的《新华日报》、日本防卫厅出版的《华北治安战》、日本1937年出版的《支那事变画报》等大量史料报刊书籍。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几年来,经过姚永田深入挖掘,他先后撰写了《抗日名将范子侠阳泉战事纪实》《狮脑山阻击战彰显“反战”策略》《铁炉沟:一个值得记住的地方》《历史的追忆:一张抗战照片背后的故事》等文章,在省内外媒体上发表。他的研究成果,丰富充实了“百团大战”期间阳泉抗战史料。与此同时,姚永田还把自己收集到的珍贵史料,整理成百张系列图片,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义务展示宣讲活动。
  姚永田动情地说,地域及红色历史研究,只有进行时,没有结束时。现在,他越来越感觉到放不下这份工作。对这段抗战历史了解越深入,越会被当年的人和事所感动。他表示,今后还会继续做一名红色文化的民间挖掘者和传播者,为红色基因永远传承下去,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其他文献
2017年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中央电视台联合公布了2016年“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评选结果,本案例是其中之一。这次评选的“十大案件”,是从全国法院去年生效的1670多万案件中报送的90余个影响较大、对推动法治进程有重要意义的候选案件中评审出来的。那么,本案经历了怎样的一波三折?对维护消费者权益,又将产生哪些影响呢?  买的新车有问题,4S店拒绝赔偿  王女士在广西柳州市一家民营机构当老师。
期刊
尽管只是一条虚拟的线,但因为串起了金字塔、百慕大和传说中的大西洲,北纬30度显得尤为神奇和迷幻。在这条奇幻的纬度线上,还有世界最高峰的珠穆朗玛峰、世界最深海沟的马里亚纳海沟。纵然科技发展到今天,这些地理秘境依然留下众多未解之谜。同样位于北纬30度的四川雅安蒙顶山,也隐藏了一个旷古之谜。一次偶然的机会,原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工程师谢强,在这里发现了一个惊人的奇观:高空俯瞰蒙顶山,一个形如斯巴达勇士骑着麒
期刊
当前,全国正在面临脱贫大考,将确保到2020年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摘帽”,各地党委和政府逐级立下了“军令状”。2016年10月,针对部分地区在脱贫工作中出现的形式主义倾向,国务院扶贫办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及时纠正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完善驻村帮扶工作,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本文講述的是南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贫困村的扶贫故事。这个村所在的乡是当地贫困程度最高的乡镇之一,全村十几个屯
期刊
在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龙华古镇西面的八仙山上,有一尊神秘的大佛吸引了海内外众多游客的目光。2001年3月,阿富汗巴米扬两尊分别高53米和35米的立佛像被炮火无情摧毁后,八仙山上这尊高32米的大佛,就从世界第三立佛变成了世界第一立佛。  海拔891米的八仙山,山峰高耸入云,常年白云缭绕,仿若仙境。游人登上山顶,可见采用深浮雕手法凿成的释迦牟尼立像一尊。这尊大佛面向东方,雄伟庄严。  《中国大百科全书》
期刊
作为中国民法典的开篇之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这部共206条的总则,被称为“民事权利的百科全书”,将影响每个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我们假设一个名叫“小明”、寿命75岁的中国人,在从摇篮走向坟墓的约27375天里,看看总则将如何保护好他(她)的一生。记者采访了民法学、商法学专家,一起讲述“小明”一生与民法总则的故事。  出生:权利从妈妈肚子里开始拥有  假设在今年10月1
期刊
张仲忱是清末最后一任皇宫大内太监总管小德张的长孙。太监怎么会有后人?张仲忱说道:“祖父共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中国传统观念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清末太监因为净身为宦,终生残疾,所以把‘立嗣’视为大事,否则百年之后不能入祖宗坟地。1894年,我祖父18岁,由曾祖母唐氏做主,将我大祖父张月峰所生的长子张书森过继给祖父为嗣子,顶门立户。如此一来,小德张也就有了我这位孙子。”  本文摘自张仲忱所著《我
期刊
不少人一听到肠息肉就有种恐惧感,认为会变癌。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韩鲁浙表示,其实,肠息肉分为肿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及肠息肉病,只有前者癌变的可能性较大。  肿瘤性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型腺瘤,临床上管状腺瘤患者较多。比起有蒂腺瘤,无蒂腺瘤的癌变率较高,并且腺瘤越大,其中绒毛成分越多,越可能癌变。  非肿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淋巴性息肉、黏膜脱
期刊
最近,中央电视台重播了电视剧《于成龙》,引发公众关注和热议。作为“天下廉吏第一”,这位清朝的官员在300余年后的今天依然能够成为话题,这既说明其为官之道、道德文章具有的长远价值,也表明在反腐倡廉时代背景下公众的某种期待。  了解民间疾苦  于成龙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山西永宁州人(今山西方山县下昔乡来堡村)。少年时代,他就勤奋好学,熟读诗书,且明晓事理、见识过人。于成龙曾在明崇祯十二年
期刊
在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转龙镇,有一个1200亩的鲜花山谷,一年四季花开不败,而这里曾经只是一座荒山。这个鲜花山谷,是丈夫周小林对妻子殷洁的承诺。“我妻子一直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花园,我说你给我一些时间,我送你一个中国最美的花园。”周小林说,对妻子的允诺是打造鲜花山谷的初衷之一。正是因为对花卉和家人的热爱,他才有抛却都市繁华山中筑梦的执著。于是,周小林用了10年时间,将原本的荒山开辟出一片生机盎然的
期刊
来自安徽池州市青阳县九华乡的挑山工吴友根,今年66岁。至今,他已在九华山景区从事挑山工行当30多年。九华山从山下距离山顶景区7公里,几千级台阶,山顶的寺庙生活用品,都是依靠吴友根这样的挑山工挑上去的。  2017年3月初,九华山下了一场冻雨,景区山道上结了一层薄冰,天气阴冷,路面湿滑。早上8点多,在通往山顶天台的山道上,吴友根穿着一件单薄已经褪色的衬衫,挑着沉重的担子艰难登山。他的担子里,主要是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