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诗的结合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2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黎先耀的科学小品谨严优美,力求做到科学与诗的结合
  
  黎先耀同志先是写诗的,但历年从事的是自然博物馆工作。博物馆,拉丁语源文字大抵写作Museum,源自希腊神话中司文艺和科学的女神Muse,他置身这样的园地,再加潜心钻研,博闻广采,缀合成篇,自然引人入胜。《鱼游春水》是他近年来科普作品的结集。
  科普作品,一忌干巴巴地照本宣“科”,述而不作,类似论文。作者力救此弊,叙事多用第一人称,娓娓清谈,倍增亲切。其风格,显然受到秦牧同志杂文的影响,面铺得很广,曲折起伏,摇曳生姿。他介绍手的进化,可以从罗丹的维纳丝雕像说起;他描述蝴蝶的婚礼,却以话剧《关汉卿》开场。古今中外,旁征博引,力求联系现实,创立新意,赋予思想性。
  二忌不加选择地滥引旧诗词,碌碌“丽”辞,昏睡耳目。写科普文章,为阐明论点或添注情致,少量引述诗词,殊为必要;若不着边际,一味拉来装点门面,实为败笔。作者当然也有称引,但大多经过筛选,切合题旨,恰到好处。象《蝴蝶诗画》那样的题材,落笔稍稍慷慨大方,便有可能堕入獭祭鱼的恶趣。他引用的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诗语“儿童急起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又另一首的“酴蝴蝶浑难辨,飞去方知不是花”,一般只赏其描写田园风光如画和童稚的天真,作者却说前者咏的是昆虫的保护色,后者咏的是拟态,令人于诗情画意之外,更领会到大自然的哲理。文艺与科学相结合,自是科普作品的上乘笔墨。
  我们对于自然界,往往多凭自身的感情和经验去认识,自以为是,实则其中充满着偏见。一经作者点破,茅塞顿开,不禁哑然失笑。鸳鸯蝴蝶,其为卿卿我我的情侣,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了,殊不知有时蝴蝶成双作对,飞舞回翔,却是雌蝶在奋力摆脱雄蝶的无赖纠缠。宋代画院的试题“踏花归去马蹄香”,画家画几只蝴蝶追随马蹄,无不欣赏其想象丰富,如闻十里花香,谁会料到有的蝴蝶死劲追逐,为的是等待马儿排泄大小便,品尝美味,彼翩翩浊世佳公子竟是逐臭之夫。这看来大煞风景,但领略大自然的本质较诸仅赏其表象,来得更美。诸如此类可新耳目者尚多。
  倘加吹求,我以为,有的篇章,说理似尚可深入一间,由表象进而剖析自然现象的内在规律,更能启发想象,增加读者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如《艺林改错》文中提到牵牛花的须蔓总是一顺儿往右缠的,为什么呢?牵牛花的情况我不知道,我曾经受人指点观察过丝瓜、黄瓜之类攀缘植物的蔓子,都是先向一边缠,中途倒卷过来往另一方向缠。一顺儿缠绕蔓子会扭歪,中间倒过来缠,则蔓子向相反方向松开,受拉均衡而自然生长。电话听筒和电话机连接的电话线就是仿照这个原理创制的。往一边卷,倒怕是蔓子找不到支持物体的退缩现象吧?
  有个别处所,解释不够全面。《龙吟凤舞》的脚注:“图腾是原始社会的人看作跟本部族起源有特别关系的某种动物或其它生物的现象,并常以此形象作为本部族的标志”。图腾崇拜也有以日月星云等自然现象或非生物作对象的,尽管为数寥寥如川北羌族的白石崇拜便是。有两篇文中提到苏州的玉带桥,应作宝带桥。《生命的足迹》中称牦牛为高原之车,车恐是舟字的形误,它是跟沙漠之舟的骆驼排名的。
  
  (《鱼游春水》,黎先耀著,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六月第一版,0.77元)
其他文献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特色;民汉合校;和谐校园文化  2012年教师节,我收到了很多教师的祝福短信,其中有一条短信是:“感谢三十六中,让我们成长成就;感念三十六中,让我们相识相知;感恩三十六中,让我们德艺双馨。三十六中,和谐之家,美丽之园!”对我而言,这是最温暖的节日“贺礼”,让我看到了“三十六中人”已经焕发出一种无可替代的集体荣光。  “和谐、团结、协作”凝聚三十六中人众志成城,如今,和谐
历史会不时地走到十字路口。由于内部矛盾的积累,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发展的走向需要调整,已经习以为常的主流意识和行为方式必须改变。在晚近的中国,一九七八年是一次;最近的几年也许可以算作另一次。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思想界的认识,民众的意向,政治领导人的决断,大概都是重要的决定因素。当然,机遇也起作用。而决策一旦做出,影响会波及几十年。  路风先生的著作《走向自主创新——寻求中国力量的源泉》(广西
提 要:前人认为郑玄《尚书注》“兼采今古文”,但是单凭存世文献,辨别郑注哪些属于今文经说、哪些属于古文经说是个难题。而近年新出的清华简《金縢》篇是战国中晚期的古文本,通过文本对读等方法,可以推断郑氏经说主要采用了古文,亦可确知《史记·鲁周公世家》述《尚书·金縢》兼采今古文经说,构成了《史记》采用古文的新证据。  关键词:清华简;《金縢》;郑玄;《史记》;今古文  DOI: 10.16758/j.c
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曾在《牡丹亭》中描绘了香山即澳门的风土人情。剧中香山多宝寺的住持僧在初次登场时有这么两句唱词:“一领破袈裟,香山里巴”。  多年来,很多有关汤显祖的著作和论文,如徐朔方的《汤显祖年谱》,黄文锡、吴凤雏的《汤显祖传》等,都对“香山里巴”之句作了这样的解释:“‘香山里巴’,指澳门三巴寺。三巴寺,西名圣保罗(sanpao1o)教堂的音译。”这一解释是似是而非的。  由耶稣会士兴建的澳门
出版行政部门在一九五四年就曾作出一个关于书籍图片版本记录项目的规定,规定应予记录的项目第五个是:“版次、印次、印数”。  在书店里翻看新书,我是很喜欢看看这项记录的,从印数上琢磨内容深浅和读者对象。对于印数很少的书,就得斟酌是否要即刻买一本,以防售缺。  后来,个别出版物不记录印数了,是由于保密的需要。但绝大部分图书仍是依照规定记载印数的,因为不牵涉保密的问题。  近来新发现有这么一个出版社,所出
我的这个题目最冷僻,是命题作文。当然,我愿意,因为我最早知道高罗佩的名字,确实是因为“悉昙”。  我可能需要先简单解释一下“悉昙”和“悉昙学”这两个词。悉昙梵语的原文是siddham,意思是“成就”。在印度古代,儿童启蒙,学习拼读或写字,首先要学习一个字母表,称作“悉昙章”。唐代有位义净和尚,到印度去过,在印度有十多年,回来经过印度尼西亚,写了很有名的一本书,叫《南海寄归内法传》,书中有一章,叫《
岁月把老北京城关闭了,北岛用回忆,又把它的门打开了。老北京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着。  这是一份北京生活的回忆,用回忆来捍卫这座城市的文化史,可能是现在唯一的办法。许多北京城的历史是由建筑物或政治事件的序列构成,北岛的这个北京史,则是由人的生活感受构成(那时候,他还不是诗人,不是作家,是个普通的青少年)。我看过不少北京胡同的照片、绘画,它们大多只表现胡同的空旷、静谧,里面全不见活人身影。我认为这样的胡同
大约有20多只罗氏长颈鹿漫步庄园。推开门,也许就能和一只不速之客偶遇。长颈鹿们喜欢在你吃饭的时候到访。它们只把脖子伸进窗户,毫不客气地把你的早餐一扫而光。  如果某天清晨,幾只长颈鹿轮番敲打你的门窗,把你从梦中吵醒;或是早餐刚上桌,几只大舌头将食物一扫而空……你会不会气得摔盘走人?不过,还真有人专门去找这种“不痛快”。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郊外有座长颈鹿庄园,濒危的罗斯柴尔德长颈鹿才是这里的主人。它们
阅《读书》一九八二年第五期72页《书评文摘》中载,有的书将写《中国知识分子和西方》的作者Y.C.Wang误为清代经济史专家WangYeh-chien(王业键)。按《中国知识分子和西方》的作者为汪一驹,现在美国纽约州大学皇后学院任教,又曾撰《张之洞与孙中山》一书。特此告知。
我刊记者最近就开展读书活动和出版工作反对精神污染问题,访问了中央宣传部出版局局长许力以同志,现将访问记录刊载如下:    记者:目前我国广大群众中兴起的“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其规模之大,参加人数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可否请您介绍一下这一活动的重大意义和发展的趋势。  答:“振兴中华”的读书活动,最初是从上海搞起来的。上海是工人最集中的地方。后来全国总工会推广了上海的经验,并给党中央写了报告。中央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