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干预(饮食、运动)不宜作为单独治疗手段
以往认为,生活干预可以作为一种单独的治疗手段,治疗早期糖尿病和糖耐量损害。但是,长期实践证明,如果只用生活干预方法,大多数患者的血糖达不到理想目标,而且还延误了宝贵的治疗时间。因此,权威专家提出,生活干预只能作为配合治疗,不宜作为单独治疗手段。对于初发患者,建议在生活干预的基础下,根据病人的病情,采用口服降糖药单药治疗、不同作用机制的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或胰岛素治疗等策略。
2型糖尿病从重视成人转向重视儿童
2型糖尿病的发病年龄正趋于年轻化。上世纪80年代,美国12~19岁青少年的糖尿病发病率比60年代增加了6倍,2000年报告,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病人数已占糖尿病的l/3;日本儿童糖尿病平均每10年翻一番;德国12~18岁的孩子2型糖尿病患病率达1%;我国对2万人进行的调查结果是0.5%。美国科学家预言,2000年以后出生的人,其中约有1/3在一生中将发生糖尿病。因此,对儿童2型糖尿病的防治已成为重要课题。
糖耐量损害从单纯行为干预转向药物联合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主要是限制饮食总热量,限酒、戒烟,多吃蔬菜高纤维食物,增加运动等。事实证明,长期生活干预是积极有效的。调查显示,生活方式干预能使糖尿病发病危险度降低30%~50%。但是经过长期观察发现,生活干预只能对部分糖耐量损害处于第一阶段的患者有效,当发展到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并存时,生活干预已不能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这时就需要联合药物治疗。
延长“蜜月期”,改善糖尿病预后
以往认为只有1型糖尿病才有“蜜月期”,现在证实,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可能出现“蜜月期”。1997年以色列EeolCerasi博士给13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用胰岛素泵治疗两周,其中9例不用任何降糖药物,维持血糖正常达9~50个月。EeolCerasi博士把这一研究成果,称为2型糖尿病的“蜜月期”,并逐渐被医学专家们所接受。国内的纪立农教授也报告,初期诊断的2型糖尿病,经过胰岛素强化治疗,“蜜月期”长达6个月的占70%,1年的占40%以上。现在专家们正在研究如何把2型糖尿病“蜜月期”延长,若能延长10~1 5年,对2型糖尿病治疗结局将有重大改观。
血糖监测覆盖高危人群
目前的血糖监测没有把糖尿病高危人群涵盖在内,是个很大误区。建议今后把年龄45岁以上、有糖尿病家族史、血脂紊乱、高血压、肥胖、巨大婴儿生产史等人群,作为糖尿病的重点预防对象。动员他们参加糖尿病知识讲座,每半年测空腹和餐后血糖一次,以便及早发现糖尿病。
(编辑/唐袁媛)
以往认为,生活干预可以作为一种单独的治疗手段,治疗早期糖尿病和糖耐量损害。但是,长期实践证明,如果只用生活干预方法,大多数患者的血糖达不到理想目标,而且还延误了宝贵的治疗时间。因此,权威专家提出,生活干预只能作为配合治疗,不宜作为单独治疗手段。对于初发患者,建议在生活干预的基础下,根据病人的病情,采用口服降糖药单药治疗、不同作用机制的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或胰岛素治疗等策略。
2型糖尿病从重视成人转向重视儿童
2型糖尿病的发病年龄正趋于年轻化。上世纪80年代,美国12~19岁青少年的糖尿病发病率比60年代增加了6倍,2000年报告,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病人数已占糖尿病的l/3;日本儿童糖尿病平均每10年翻一番;德国12~18岁的孩子2型糖尿病患病率达1%;我国对2万人进行的调查结果是0.5%。美国科学家预言,2000年以后出生的人,其中约有1/3在一生中将发生糖尿病。因此,对儿童2型糖尿病的防治已成为重要课题。
糖耐量损害从单纯行为干预转向药物联合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主要是限制饮食总热量,限酒、戒烟,多吃蔬菜高纤维食物,增加运动等。事实证明,长期生活干预是积极有效的。调查显示,生活方式干预能使糖尿病发病危险度降低30%~50%。但是经过长期观察发现,生活干预只能对部分糖耐量损害处于第一阶段的患者有效,当发展到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并存时,生活干预已不能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这时就需要联合药物治疗。
延长“蜜月期”,改善糖尿病预后
以往认为只有1型糖尿病才有“蜜月期”,现在证实,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可能出现“蜜月期”。1997年以色列EeolCerasi博士给13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用胰岛素泵治疗两周,其中9例不用任何降糖药物,维持血糖正常达9~50个月。EeolCerasi博士把这一研究成果,称为2型糖尿病的“蜜月期”,并逐渐被医学专家们所接受。国内的纪立农教授也报告,初期诊断的2型糖尿病,经过胰岛素强化治疗,“蜜月期”长达6个月的占70%,1年的占40%以上。现在专家们正在研究如何把2型糖尿病“蜜月期”延长,若能延长10~1 5年,对2型糖尿病治疗结局将有重大改观。
血糖监测覆盖高危人群
目前的血糖监测没有把糖尿病高危人群涵盖在内,是个很大误区。建议今后把年龄45岁以上、有糖尿病家族史、血脂紊乱、高血压、肥胖、巨大婴儿生产史等人群,作为糖尿病的重点预防对象。动员他们参加糖尿病知识讲座,每半年测空腹和餐后血糖一次,以便及早发现糖尿病。
(编辑/唐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