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销毁80万块劳力士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勞力士是瑞士最著名的手表制造商,一直以制造机械表见长。
  1970年,日本人发明了石英表。石英的振动相当有规律,即使是最便宜的石英表,一天之内的误差也不会超过1秒。更为重要的是,石英表制作成本较低,售价非常低廉。也正因此,日本石英表在市场上十分畅销。
  日本石英表让劳力士倍感压力,于是,劳力士也开始效仿生产石英表。然而,在1971年这一整年里,劳力士生产的80多万块石英表居然严重积货,一块也卖不出去。按当时每块石英表1美元的市场价计算,劳力士有80多万美元打了水漂。
  大量积货竟然会发生在劳力士身上?其实不难理解!一方面,劳力士素来以精品著称,它生产廉价的石英表,居然都没人相信这是真正的劳力士品牌;另一方面,劳力士的石英表精确度并不比日本的好,价格却高出不少。
  当时的劳力士总经理安德烈·海尼格因此进退两难。考虑再三后,海尼格决定这样处理那80多万块石英表:按生产月份留下12块表,其余全部销毁。然后再对这12块表以“劳力士限量收藏版石英表”的名义进行拍卖。
  这样一来,这12块表已经不是一个时间工具了,而是一种金贵的象征。最后,在1972年6月举办的拍卖会上,这12块绝无仅有的限量版石英表在劳力士原有的品牌效应下,竟然被拍出了130万美元的高价,比卖出80万块表的总和还要高数十万美元!
  很多人都曾为安德烈做出这样的决定捏了把冷汗,要知道,销毁80多万块石英表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但其实,人生的成败只在于观念的转变。当用正常思维模式行不通的时候,不妨转变思路,打破常规。懂得转变思路的人,才会在困难面前掌握主动,灵活运用手中的一切有利条件,找到新的出路。
其他文献
你以為只有女明星在做精致的猪猪女孩吗?不是的,论讲究,男明星也能甩你几条街。  前几天,SNH48成员鞠婧祎开直播,一边播一边吃面包,网友仔细数了一下,一口面包平均咀嚼了32下,吃完巴掌大的面包用了半个小时。有人评论:她咬一口面包的时间,我就能吃完一整个,我胖是有道理的。  这还不算什么,你见过蔡徐坤吃饺子吗?有心人数了一下,一个正常尺寸的虾饺,他大概咀嚼了97次才吞下。  山外有山,前几天尹正直
2011年,中国慈善再次因“地震”而受到关注。但是,这次“地震”后不再有积极捐款的义举,而是招致一片谴责。这一波“地震”发生在慈善内部——监管缺失、权力垄断、沦为牟利工具、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在不断动摇着慈善的公信力。  其实,不只是在我国,即便在日本、美国,慈善也曾遭遇过类似的困境。但如今,他们已跳出泥沼,变身“透明口袋”——美国卡内基基金会前主席卢塞尔曾说,"慈善事业要像玻璃做的口袋一般透明",
上了小学以后,我和虫虫睡前阅读的时间在减少,但偶尔还是会拿出他最喜欢的《小熊维尼》,有一搭没一搭地读上一段。  在最后一章,克里斯托弗要离开百亩森林了,他隐隐觉得他的世界要发生变化,也许未必会变得更好。然后,他和维尼之间有一段对话。“维尼?”“是的,克里斯托弗。”“我不会再做没用的事情了。”“永远吗?”“不那么多了,他们不让。”维尼的脑子并不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他不知道克里斯托弗是在跟他分别。他
人生就像俄罗斯方块,各种形状的东西从天而降,不断占据我们的生活,留下各种丑陋的空缺和裂隙。我們要辗转腾挪,组合拼接,修补碎片,化无序为有序,清理出更多的生存空间。最终我们都会被潮水般涌来的方块和时间淹没,但努力和聪明的拼接会让我们的形状更合理,活得更长,在这过程中的心情更愉悦。  (可可荐)
2011年8月9日,在台湾综艺节目《大学生了没》的“谐星大赛”环节,一个自称“Miss Lin”的女孩以花红柳绿的艳俗造型、中英文夹杂的滑稽腔调、搔首弄姿的造作姿态出场,用种种古怪搞笑的方法演示如何变得时尚,一会儿用签字笔在腿上画网袜,一会儿把比基尼内衣罩在头上变身“清朝主题派对”的格格。表演过程中她不断地重复一句话:“整个场面我hold住(控制住)”,把现场气氛一再推向高潮,这段节目视频也迅速火
今天,咱们说自由技艺。“自由技艺”有点类似于中国的人文教育,但是以我之見,这是“统治者”和“拒绝被统治者”的学问。  中国的有些文科专业,像金融和会计学,在美国算商科,不算自由技艺。美国大学系统的自由技艺学科,是指历史、政治、哲学、文学艺术这些大学问。  知识分子认为这些学问有大用,老百姓觉得这些学问没啥用,今天我们就说说自由技艺的具体应用——具体到能用来找工作挣钱。  美国的安德斯写了一本书,叫
几年前,我遇到一家大投资公司的高管。交谈中,他提到他的一个雇员最近找到他,抱怨工资太低。  “你来公司多久了?”高管问年轻人。  “三年了,我一毕业就来了。”年轻人回答。  “你刚来时,希望三年里能拿到多少?”  “当时希望能拿到10万美元左右。”  高管好奇地盯着他说:“你现在差不多能拿30万美元了,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嗯,”年轻人显得有点结巴,“就因为坐在我旁边位置的几个人,他们一点儿也
王献之《鹅群帖》《奉对贴》  王献之《鹅群帖》,宋代《淳化阁帖》刻录,有宋代米芾临本。历代书法家多有临摹。《鹅群帖》行、草相参,笔画连绵相属,气势奔放,无拘无束,极富个性和想象力,从中可以看出王献之豪放不羁的性情与功力相生相发的高度结合。大王笔法内擫,小王笔法外拓,分别是两种风格的高峰。而小王笔势连绵的外拓笔法对后世狂草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王献之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登峰造极,在生活上却是个悲剧人物
2011年7月20日 星期三 晴  昨天手工老师要求我们带一些报纸到学校。  今天一上课,老师说让我们用报纸办一场“低碳时装秀”。  “竟然用报纸做衣服!”  “做衣服不是应该用布的吗?”  “报纸怎么能做衣服啊?”  同学们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老师简单的给大家讲解了一下并把我们四个人一组地分成几个小组。于是,大家就都忙碌起来了。  我们小组要做一套“古代勇士的铠甲”。因为我身材瘦小可以节省很多
大概是小学四年级吧,我跟几个同学考上少年宫的朗诵小组。少年宫在安定门内的一个胡同里,是个旧日的王府。朗诵组在那个院子里的偏殿,正殿更大,屋顶是灰色的瓦,上面有杂草,探出厚实的屋檐。屋檐下是窗户,有一天,一个小伙伴站在屋檐下,招呼我们过去,脑门顶住玻璃窗向内张望。外面阳光充足,屋内却是灰蒙蒙的一片,我什么都没看到呢,就听到屋子里一片女孩子的尖叫。她们是舞蹈小组的,正在屋里换衣服,发现外面有人偷窥,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