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创业型城市的客观要求和必由之路

来源 :西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00638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业成功的关键是创业人才的涌现。创业是富民之源,就业是民生之本。因此,鼓励和支持创业人才的活动,不仅可应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亦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西安作为陕西省经济发展的龙头,要实现建设创业型城市的目标,就要针对创业者的创业心理,从多个方面大力培养创业人才,以创业带创新,以创业增就业,以创业促经济。
  关键词:创业人才;社会心理;培养对策
  中途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创业成功的关键是创业人才的涌现。创业是富民之源,就业是民生之本。“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任务。创业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创业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公民收入,扩大就业数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个城市的创业活跃程度越高,其经济增长率越快。因此,鼓励和支持创业人才的活动,不仅是解决目前就业压力的应急之策,而且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长效之举。
  西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业工作,始终把创业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以领导高度重视、量化指标落实为突破,实现从“全民就业”到“全民创业”的转变;以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创业文化为突破,实现从“要我创业”到“我要创业”的转变;以强化金融支持为突破,实现从“我要创业”到“我能创业”的转变;以整合创业培训资源为突破,实现从“我能创业”到“我会创业”的转变;以搭建全方位的创业服务平台为突破,实现从“我会创业”到“我易创业”的转变;以建设全方位全覆盖的创业孵化基地为突破,实现从“我易创业”到“我成功创业”的转变。2011年,西安市创业活动指数达23.7%,创业带动就业率达1:6.2,创业参与率达到43.7%,创业优惠政策知晓率达到91.6%,已扶持创业项目542个,新增个体工商户82598户,新增创业企业25604户,城镇新增就业16.92万人,对创业环境的满意度达到86.9%。2010年9月,西安顺利通过了陕西省人社厅的预评估验收。2011年西安基本达到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标准。
  二、创业人员的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学有一个基本原理——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导致行为。在社会心理学中,人的动机来自于需要,由需要确定人的行为目标。根据创业动机理论,个体原始创业动机均来源于有意识的需求,总体来说,生存需求、社会性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是创业者三大层次的需求,形成一个从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的阶梯,并受到成就满足感以及各种激励方式的影响而不断变化。大部分创业的原始动机来源于经济利益的驱动,是生存的需求;社会性需要主要是指社会交往和获得尊重需要,包括地位、荣誉、赞赏、尊重、独立等等;创业者自我实现的需求是创业的高层需求,包括成就、责任、价值、信仰等等。由需求引发的创业动机对于其它创业要素具有引领地位,强烈稳定持久的创业动机来源于个体多层次的创业需求。
  创业者的共性是把创业作为自己的需要,从而产生创业动机,最终引发创业行为。同时,由于各自主客观条件的不同,创业者又呈现出创业的不同心态和个性。
  (一)创业成功心理。这种心理坚信自己的创业必定成功,把创业认定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奋斗目标,是自己人生发展的最佳选择,创业已经成为其事业发展的主要动力。部分创业者在这种社会心理下,产生创业动机,导致创业行为,最终获得了成功创业。创业成果心理是创业者的主流。这种心理把创业作为自己最高的人生目标,通过创业体现出自身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价值目标和价值手段的有机结合。这是最应该支持鼓励和普遍推广的创业心理。
  (二)创业挣钱心理。这种社会心理就是要通过创业获得比就业更高的经济收益。这是许多人创业最真实、最朴素的原始动机。这种心理在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的前提下,既为自己获得倍增的经济收益,又为社会创造了更高的税费收入。
  (三)创业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社会心理学的一种常见现象,它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实验表明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独立性,没有被从众,所以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具有的心理现象。通俗讲就是看到别人创业,自己也跟随着进入创业行业。这种心理往往带有试探性,创业成功则把事业做大做强,创业失败则尽快全身而退,仍然过自己小富即安的日子。
  (四)创业畏难心理。这种心理主要表现为创业畏首畏尾,始终不敢下定决心迈出创业的第一步。这种心理的关键是没有坚如磐石的创业成功的信心,至于创业项目、创业资金、创业人员、创业场地等等条件都依赖于创业信心的确立和创业行为的启动。创业畏难心理在部队复转军人、大学生、下岗职工、没上大学的新生劳动力等等阶层表现较为突出。创业畏难心理是应该克服的消极社会心理。
  (五)二次创业心理。这种心理具体又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创业成功者的二次创业和创业失败者的二次创业。首先对于前者来说,其本身已经有了创业的成功范例,累计了大量的成功创业的经验、信息、人才、资金,并且已经得到了创业所带给来的各种经济收益、心理满足感、自我能力被证明等等创业“甜头”。因此其在二次创业的过程中会有更为坚定的创业信心,更为强烈的创业需求,对创业价值的认可度更高,其二次创业的成功系数相对也高,而且这些创业者在二次创业过程中,往往会倾向于选择更具有挑战性的创业项目进行再创业。对创业失败者的二次创业来说,由于经历了首次创业的失败,在二次创业过程中其往往显现出创业信心不足、创业畏难心理加剧、创业抉择易陷入进退两难局面等突出心理,以至其二次创业的难度系数进一步提高,而且其创业的创新性也因为受到心理等自身条件及外部环境的限制进一步减少。
  三、西安大力培养创业人才的对策
  (一)始终坚持“人才强国战略”,健全创业人才工作的长效领导机制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人才是发展第一要素”的观念,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把创业人才工作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在各部门、各区县建立创业人才工作的长效组织领导体制。加强前瞻性发展战略研究,不断提高创业人才资源开发研究的水平。在已基本摸清西安市属创业人才资源的基础上,对西安地区创业人才资源现状进行系统性的调研分析,完成西安地区整体性创业人才资源开发与配置的中长期战略研究。2009年至2020年期间,依据经济发展状况和政策法律环境的变化,针对创业人才开发中遇到的普遍问题,要分年度每年完成一个关于创业人才工作突出问题的专题研究,凸显理论对实践工作的指导作用。   (二)实施“四级创新团队工程”,构建创业人才的长效创新机制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区域领先”的方针,以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育创新驱动型产业、增强经济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为主线,大力建设创新体系完备、创新能力强大、创新产业发达、创新人才荟萃、创新环境优良五位一体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形成创业人才的长效创新机制。到2020年,西安力争建成10个具有冲击国际一流水平、创新能力突出、能够显著提升西安自主创新水平的创新团队;建成30个学术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前沿、在西北地区具有突出地位、能够明显提升西安自主创新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团队;建成100个在省内学术、技术领域领先、对西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行业、关键领域、优势产业、关键技术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能够明显推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创新团队;建成300个研究方向明确、组织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具有良好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能够提升西安创新活力的创新团队。
  (三)多管齐下解决创业人员的社会心理障碍
  1.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平台。创业激情在很大程度上与创业成功率成正相关,需要政府对创业加以引导和扶持。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创业政策,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创业者大胆地走出第一步。政府需要搭建和完善创业的资金筹措平台和创业咨询平台,以提高创业成功率。在资金筹措平台上,政府应加大创业资金的扶持力度,鼓励银行提高小额信贷的额度,对有市场前景的项目、有开拓能力的创业者予以资助;在创业咨询平台上,建立专门的中介机构和咨询公司,帮助完善创业方案、筹措创业资金。
  2.家庭提供物质和精神保障平台。创业需要很多外在条件和内在条件的积累,缺少经验、资金、社会资源的支撑往往会使人们失去创业的勇气,好高骛远和面子问题也往往成为其创业的“绊脚石”,因此家庭的支持必不可少。
  3.社会提供创业实践平台。创业活动必须要以实践为纽带,以实践成果为价值判断的依据。首先,学校要构建创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便利,如科技园、创业园、创业见习基地、创业实习基地和举办创业大赛、成立创业实体等;其次,社会要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实践的机会、资金和政策,使其经受创业实践熔炉的考验,增强信息意识和对市场走向的敏锐洞察力。
  4.教育培训提供方法指导。(1)创业榜样示范法。潜在创业者易于接受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人物思想意识和人格行为的影响,以他人的人格行为作为自己的仿效模式,然后以其特定的方式在自己的身上再现出来。(2)创业环境陶冶法。首先,经受竞争环境考验。不良的创业心理品质往往表现为自卑胆怯,它往往来源于成功经验的缺乏。当今社会充满竞争和挑战,需要年轻人大胆展示自己,充分发展自己,努力把握各种创业的机会。这就要求创业者有敢想、敢做、敢闯、敢冒的心理品质,这些心理品质只能从行动中来,从竞争中来,从实践中来。(3)创业导师辅导法。借鉴英国王子基金开展的青年创业计划,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一对一的创业辅导,由创业导师陪伴青年创业。
  (四)在高校本科和研究生当中开设专门的创业课程
  目前,我国在高校培养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其课程设置与社会企业需求相互脱节,造成很大程度上的资源浪费。对此各高校应一是依托专业课程的实际,充分挖掘大学生的知识成本优势,进行创业意识、创业动机的培养;二是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进行创业理想信念的培养,端正创业动机,鼓励其在实现自我的基础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三是结合相关课程或者开设选修课,调整教学方案,加大选修课程的比例,拓宽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空间。开设诸如“企业家精神”、“风险投资”、“创业管理”等创业教育系列课程。四是适当开设创业心理品质教育课程,并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在已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中设立专门的章节,传授创业心理品质的有关内容;五是建立创业实践基地,举办创业大赛成立创业实体等,让大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体验创业成功。
  (五)实施“海外高层次创业人才吸引工程”,完善创业人才的长效引进机制
  定期编制创业人才开发目录,建立创业人才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围绕创业人才发展战略目标,出台整体性创业人才开发管理办法。着眼于建设高层次创业人才队伍,及时补充各类紧缺创业人才,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留学创业人才。力争用10年时间,引进3000名海外高层次留学创业人才到西安创业和就业,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继续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力争到2020年在“五区一港两基地”各建一个留学人员创业园,入园企业达到150家以上。支持留学人员以专利、专有技术、科研成果等在国内进行转化、入股等方式创办企业,为留学人员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税收、融资、劳动人事等方面提供便利。加大对留学人员创业投入支持力度,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创业园引进或设立专业化的风险投资基金或创业基金。同时,依靠长效体制机制持久吸纳海外留学人员。科学实施《鼓励留学人员来西安投资企业的若干规定》《西安市留学回国人员申请科技活动择优资助经费的管理办法》《留学人员落户西安享受租赁房屋、子女入托、入学等优惠政策的实施细则》《西安市鼓励留学人员技术要素与收益分配的若干规定》等相应的实施细则和配套办法,创造吸引创业人才的良好环境,拓宽创业人才引进渠道,健全用人机制,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模式,为急需创业人才的引进铺平道路,保障企事业单位创业人员的需求。
  (六)从政策、分配、投入等方面,完善创业人才的长效激励机制
  构建公共政策体系,优化创业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出台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具有长效激励作用的《西安市创业人才发展战略》《关于优化西安市创业人员管理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西安市高层次创业人才引进和服务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抓紧落实已经出台的关于创业人员的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使创业人才的创业、业绩、能力与其报酬挂起钩来,充分体现效率优先的原则和工资分配的激励作用,建立多元化工资分配制度,使收入分配进一步向有贡献的创业人才倾斜。提高创业人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较大幅度地提高创业人才的收入水平,给予创业人才优厚的生活保障,让他们能专心致志地潜心从事科学技术工作。允许兼职兼薪,多劳多得,知识致富,最大限度地调动创业人员的积极性。   优先人力资本投入,完善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四位一体的投入机制。创业人员继续教育费用从占用人单位工资总额的2.5%逐步提升到3%,鼓励用人单位、社会组织资助创业人才开发。合理引导创业人才投资方向,努力提高投入效益,改变重物轻人的传统投入模式,加大投资于人的比例,明确科技项目投入中人力资本投入的比重占50%,将人力资本投入列入成本核算。进一步加大对创业人员培养和奖励的财政投入力度,“西安市创业人才奖励和培养专项经费”每年应该增加到1000万元,提高奖励标准。每年专门划出300万元创业人员培训费,按照分专业的年度培训计划统一使用和支付。市委、市政府设立的专家科研资助专项资金每年增加至100万元,集中管理,用于支持创业人才。
  (七)科学选准创业的重点阶层,提高创业数量和质量
  要选准人才促创业,千方百计增加创业人数并提高质量。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富民之源。创业重点阶层应该是专业技术人员、部队自主择业的复转干部、下岗退休职工、企业家子女。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一般掌握着先进的专利、专业技能,并且具有比较丰富的人脉网路和社会经验。部队自主择业的复转干部有几十万元的转业安置费,无论是计划安置还是自主择业,他们每月都有几千元的生活费,没有创业失败的后顾之忧。下岗退休职工为生活所迫,有的没有收入,有的仅靠微薄的低保费维持生活,有的退休金远远低于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他们往往迫不得已必须创业。企业家子女有父母创业的经验,家族能够提供雄厚的创业资金,有创业成功的榜样,他们容易创业成功。
  (八)文化灵魂育创业,形成独具特色的创业文化
  无论是温州的“全民创业”精神,还是杭州的“和谐创业”精神,都值得西安学习推广。一个地区创业文化的成形,对创业活动产生的重大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创业文化是新兴的创意企业诞生与发展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创业文化作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性产物,它体现着社会历史发展观基本问题的撞击和融合,其中包括人们在追求财富、创造价值、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和心理意识,主导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创业文化植根于一个商业性生态系统,深深地立足于地方乃至整个社会。它们体现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创业文化主要包括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偏好。同时也包括创业活动过程中多个参与主体普遍表现出来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基本态度、行为方式等与创业有关的思想理念和精神状态。一种创业文化的形成,和地域的经济发展背景密切相关,因而创意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和文化烙印。形成独特的创业文化,对一个地区的创意产业发展影响深远。它不仅对吸引创业投资有影响,同时,也影响这一个地区创意产业最终的发展规模与发展态势。西安应该进一步加强创建创业型城市的宣传工作,积极营造创业氛围,尽快举办第四届青年创业大赛等创业型城市系列宣传活动,尤其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不断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鼓励更多创业者实现自主创业。
  参考文献:
  [1]朱仁宏,陈灿.创业研究前沿理论发展动态[J].当代经济管理,2005,(1).
  [2]王侃,董保宝国外创业网络研究评述[J].学习与探索,2010,(1).
  [3]裴利芳,徐宏伟.创业研究概念框架述评[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1).
  [4]王倩,蔡莉.创业机会开发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1,(3).
  [5]李青,朱仁宏.机会观视角的创业理论研究[J].国际工商管理,2010,(3).
  [6]高嘉勇,何勇.国外绿色创业研究现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1,(2).
  [7]陈东娇,周兴.创业管理研究综述[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0,(12).
  [8]王会龙.创业过程研究综述[J].商业经济研究,2006,(22).
  [9]蔡莉,崔启国,史琳.创业环境研究框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1).
  [10]高建等.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2007):创业转型与就业效应[R].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2).
  [11]朱选功.创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12]孔泾源.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与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6.
  [13]刘兴民等.创业企业家创业精神和心理素质的培育[J].现代科技管理,2009,(10).
  作者简介:张雷,男,汉族,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大学硕士研究生。
  张永春,男,汉族,西安社科院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和西北大学公管院特邀教授。
  (责任编辑:陈合营)
其他文献
摘要:陕西航天工业的蓬勃发展对于高技能人才供给提出迫切需求。虽陕西航天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历史悠久,所培养的学生供不应求。但当前规模小、校舍面积不足成了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要促进陕西航天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就必须正确把握国家及陕西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提高对发展航天高等职业教育必要性的认识,政府、企业共同努力,整合航天职业教育资源,在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建立“西安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尤其是党报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倒逼党报必须注重品牌的培育和打造,以增强竞争力,扩大影响力。党报新闻评论品牌的打造是抢占传媒竞争制高点、争夺话语主导权的关键一环。河南日报“何平”文章等党报评论品牌给党报新闻评论提供了启示,其中站位高远、具有时代视野,扎实采访调研和注重语言创新是他们的尝试和特点。  关键词:党报新闻评论;品牌;何平;启示  中途分类号:G219.27文献
期刊
摘要:中国宪法第41条确立了一项独特的宪法权利:监督权。但是,监督权在立宪主义语境中面临一系列解释困境。这是因为它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公民权利,另一方面是人民主权。由于人民主权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分歧,监督权的内涵具有内在张力。为了消除这种张力,厘清监督权的规范内涵,就要引入协商民主的基本理念,重构监督权的正当性根基。协商民主模式与西方协商民主模式有着本质区别。它立足于中国宪法所确立的主权运用原则与
期刊
摘要:21世纪是品牌的世纪。城市党报新闻评论的品牌打造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建设高价值的新闻评论品牌,将是城市党报增强宣传力影响力和获得更多关注的不二法门。四家省级党报做得较好的评论专栏较有特色。打造城市党报新闻评论品牌,就要加强新闻评论的新闻性、针对性、公众性和懂得创新。  关键词:城市党报;新闻评论;品牌  中图分类号:G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历史将世纪之交的中国传媒推进到品牌时
期刊
摘要:近年来,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企业赚钱、农牧民贫困、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格局,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矛盾逐年增多。理顺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资源税政策,对于协调中央与地方政府、资源开发企业与当地居民和少数民族的矛盾,推进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非常重要。为此,本文分析了近年来西部地区资源税征收存在的问题,并以矿产资源输出地青海省柴达木地区为案例进行剖析,从宏观层面和顶层设计的角度提
期刊
摘要:自神府煤田开发以来,陕西神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资源诅咒”的迹象。神木规避“资源诅咒”,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制度,促进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资源开发管理制度,合理开发自然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培育经济增长的恒久动力;重视民生建设,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实行公共教育资源向民族地区倾斜;民族教育育人为本;以全面实现“两基”目标为标志,实现了少数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少数民族教育体系;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传承民族文化;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培养了大量少数民族人才,适应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成就令人瞩目。  关键词:改革开放;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成就  中图分
期刊
摘要:“知音”一词,最初为音乐鉴赏论的专业术语,后被引入到文学鉴赏实践中,刘勰将其发展为文艺鉴赏论的核心词汇,可见其对艺术内在互文性有着敏锐的洞察力。面对知音难逢这一难题,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对读者的批评前提与批评态度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既需要通过“博观”去积累“深识”,又得秉持“不偏于私爱”的中正态度,方能“同中见异”,以此来实现“音实不难知,知实不难逢”的旨归。  关键词:《文心雕龙》
期刊
摘要:泸沽湖是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摩梭人最多的地区之一,拥有极其丰富而独特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摩梭社区以其独特的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以及社会学家的到访,该地区依托其特有的资源优势,开发了类型多样的民俗旅游产品。随着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使得摩梭社区经济生活发生很大变化。尤其是对传统的母系氏族的婚姻制度,是摩梭人的生活习俗,包括服饰的简洁化、居所的现代化、语言的汉化等受到较大影响。在做好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
期刊
摘要:康德在其《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四种“二律背反”,在后两种“二律背反”中“必然”和“自由”被联结起来;然而,“自由”概念在此之前没有正式涉及。特别是,“自由”或“自由意志”在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中突然被作为一个“理性事实”,并且成为全部理性的“拱顶石”。这表明,康德关于“自由”和“必然”的理论具有某种不协调性。本文进而指出,“必然”具有知性-理性双重性,“自由”具有感性-理性双重性。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