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2006年11月18~24日,首次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在辽宁、江苏、河南、四川、广西、云南、宁夏、重庆等省份进行了试点考试。此前参与了相关培训的中小学教师对此反应热烈,参考报名踊跃。考试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教育界更将其作为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时至今日,虽然考试结果尚未揭晓,但有关此次考试的话题仍在进行,且愈发热烈。鉴于此,本栏目邀请了有关专家、考前培训的组织者及三位参加此次考试的一线教师畅谈各自对此事的理解、建议及体会。同时,我们也欢迎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到我们的对话中来,说您想说的、感兴趣的教育话题,我们期待着您的加入!
黄荣怀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此次考试对于促进我国中小学教育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研制的《考试大纲》有关精神,此项考试目的是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和规范应用,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本次考试的积极意义可以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以考促建。本次考试采用“情景设置、任务驱动”的方式,以一个完整教学环节(例如一堂课)作为测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项目维度,把要考查的教育技术能力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考查教师通过对“任务”情景的分析,寻求解决方案,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建构的能力。
2.能力导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实质目标是使教师能够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下解决教学问题。教师要想顺利通过考试,必须具有对相关教学情景及其教学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才能很好地明了考试中的情景性任务。这对于引导教师正确对待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纠正对教育技术应用可能存在的误解,具有很好的作用。
3.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在教育信息化中,信息化人才是关键。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必将有助于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创新及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此项考试对于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将产生良好影响
以往的信息技术培训和计算机水平考试,往往只注重信息技术技能的学习,其结果是多数教师反映的“技术与教育两张皮”问题;很多教师反映,对于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缺乏深刻的理解,很少深入思考信息技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该如何应用以达到较好的效果。由于考试的导向功能,本次考试必将对中小学教师及教学实践产生很好的影响。整个考试并没有将信息技术与教学问题割裂开来,而是从学科角度、理论角度来综合考查技术的应用。考题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和规范教师的教学,为他们提供了“支架式”的指导作用。通过参加考试,教师将加深对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理解和体验,从而为今后的教学实践产生良好的影响。
关于此项考试的建议和想法
此项考试需要兼顾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科存在的差异。不同省份可以有自己特定的考核要求,在不同学科考核时既要体现共性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又要体现各学科自身的特点。同时,需要确保“考试”结果能够反映教师真实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另外,关于考试对培训的影响,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目前,某些地区已经出现了以应试为目的、基于考题的短期培训,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能力建设计划”的有关精神,需要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加强培训过 程的评价,认真执行国家的各项有关规定。
金陵 江苏省苏州市电化教育馆馆长
按照“考培分离”的原则,苏州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试的培训工作由苏州市电化教育馆负责。2006年5月,我们举办了苏州市教师教育技术骨干培训班,采用情境工作坊的培训方式和做中学的方法,很受参加培训的骨干教师的欢迎,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由培训教材看此项考试的目的
从培训教材来看,主要目的是通过培训,使教师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从而在实践中解决“整合”应用的问题。如果考试不需要过程性的培训就能通过,那就可能出现通过考试后仍然不会“整合”的结果,使培训流于形式。我个人认为,考试关键不是要教师做题目,而是要考查教师会不会按照新课程的要求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这个问题解决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运用“整合”方法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此次考试在我国中小学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这次考试基于新编培训教材。从培训教材来看,这次考试对于推进新课程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变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升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含信息技术)具有里程碑意义。
以往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都是技术性的,教师往往学会了技术却不能很好地为优化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这次培训从指导思想上来说是贯彻新课程理念,重应用、重过程,与国际上通行的能力为本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CBE-DACOME完全接轨。因此,对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从事新课程实践等,都是大有裨益的。
这次考前培训从方法上来说贯彻了“做中学”的原则。培训采取任务驱动、在实践中体验与感悟的方法,使教师在运用技术中学会了运用技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既有利于教师把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付诸教学实践,又有利于把课程、技术、教育智慧与新课程观融为一体,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所以说,这次考试可能会成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生动实践。
从学习方式上来说,这次考前培训采用了情境工作坊的方法,有利于使教师学会通过激发头脑风暴来完善和发展自我认识,通过同侪互助的方式实现教师专业成长。
对于此项考试的想法和建议
考试评价要与培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宗旨一致,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试应该与编写教材意图统一起来。从培训教材来看,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在于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信息化教学课程的落实。考试应当与培训教材保持一致,关键在于考核教师从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使教师通过培训和考试具备真本事。而其真正的教学能力不是电脑能判断的,只有具有综合素养的人脑才能对教师水平作出评判,简单地考知识与考技术很可能会使之偏离既定的方向与目标。所以,考试的评判权不宜全部交给电脑,电脑只反映表面上的公平,无法评判实际水平。应当相信教师的职业修养,发挥他们的智慧,把评判水平作为导向,引导教师切实通过考试增长才干。
顾忠良 江苏省苏州市木渎第五小学教师
2006年11月22日,我和全国许多一线教师一样,步入了全国首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试的考场。两个小时的考试,我用一个小时就完成了本次考试的所有题目,再全面检查一遍,步出考场时,我看了一下手表,一共 技术在教育行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这次考试,极大地促进和激励了中小学教师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掌握新的教育技术,从而使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得到有效、规范的应用。同时,它对加速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考试的内容
考试以学科教学为载体,考核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题目紧扣教师本学科的教学内容,与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结合得非常好。有些题目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下,以“任务导向”方式展开,题型包括教学解决方案选择、教学内容填充、常见软件问题解决策略选择、视频教学片段分析、应用软件操作等,考查的范围也非常广泛。
另外,考试也注意了引导教师关注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没有要求教师死记硬背教育技术的理论概念,在教师当中树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用意识和新的教育理念,并使之能够按照新的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技术能力。
但是,此次考试的内容也有其不足之处,那就是客观题占的分量过大,操作类的题目偏少。教育技术偏重的是技术,而广大的中小学教师是教育技术的应用者而不是研究者。所以,考试应该更多地考查教师们的应用水平和应用能力,如何正确地操作实现这些功能才是教师要掌握的。
考试的形式
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代表,计算机和网络又是信息技术的代表,采用在计算机上面联网考试的形式是对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最好的诠释。能顺利完成考试,已经说明应试者具有一定的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用这种方式来考查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再合适不过了。
考试的组织
也许是因为首次开考的原因,这次考试的组织工作有些不尽人意。有些地方的报名点出现大量人员拥堵的现象,工作人员准备不够充分,态度不好,参加报名的教师们意见很大,浪费了很多时间,很多教师不得不跑第二趟才能完成报名工作,甚至有人因此丢失财物等。
考试的分类
本来这次考试计划分为教学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三类,并且计划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但是,第一次考试并没有这么详细,缺乏对相应的技术人员更加专业和高级别的考试。还有,各地区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教育状况不平衡,有的地区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有信息技术相关教学,相关的投入动辄以十万甚至百万计,而有的欠发达地区连高中都没有一个像样的机房,教师的水平自然也参差不齐。因此,同样的考试题目和要求未免有些不公平。
考试的影响
此类考试似乎有些多,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下降,印象变坏。在此之前,相信各地都曾经举行过相关的考试。以我个人为例,工作八年来,教育技术类的考试至少参加三次了,以前参加过的都没有任何用处了,既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在评职称、先进等方面也不作参考,当初的投入如今已经没有意义,所以,再举行类似的考试未免让许多教师有些不满。
不管如何,教育现代化的方向是没有问题的,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掌握和应用能力进行考查和认定也是必需的,不过还要请上级主管部门能尽量把这种考试做到科学、规范,能尽可能地联系基础教育的实际和教师们的感受!
黄荣怀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此次考试对于促进我国中小学教育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研制的《考试大纲》有关精神,此项考试目的是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和规范应用,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本次考试的积极意义可以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以考促建。本次考试采用“情景设置、任务驱动”的方式,以一个完整教学环节(例如一堂课)作为测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项目维度,把要考查的教育技术能力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考查教师通过对“任务”情景的分析,寻求解决方案,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建构的能力。
2.能力导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实质目标是使教师能够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下解决教学问题。教师要想顺利通过考试,必须具有对相关教学情景及其教学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才能很好地明了考试中的情景性任务。这对于引导教师正确对待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纠正对教育技术应用可能存在的误解,具有很好的作用。
3.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在教育信息化中,信息化人才是关键。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必将有助于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创新及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此项考试对于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将产生良好影响
以往的信息技术培训和计算机水平考试,往往只注重信息技术技能的学习,其结果是多数教师反映的“技术与教育两张皮”问题;很多教师反映,对于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缺乏深刻的理解,很少深入思考信息技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该如何应用以达到较好的效果。由于考试的导向功能,本次考试必将对中小学教师及教学实践产生很好的影响。整个考试并没有将信息技术与教学问题割裂开来,而是从学科角度、理论角度来综合考查技术的应用。考题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和规范教师的教学,为他们提供了“支架式”的指导作用。通过参加考试,教师将加深对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理解和体验,从而为今后的教学实践产生良好的影响。
关于此项考试的建议和想法
此项考试需要兼顾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科存在的差异。不同省份可以有自己特定的考核要求,在不同学科考核时既要体现共性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又要体现各学科自身的特点。同时,需要确保“考试”结果能够反映教师真实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另外,关于考试对培训的影响,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目前,某些地区已经出现了以应试为目的、基于考题的短期培训,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能力建设计划”的有关精神,需要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加强培训过 程的评价,认真执行国家的各项有关规定。
金陵 江苏省苏州市电化教育馆馆长
按照“考培分离”的原则,苏州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试的培训工作由苏州市电化教育馆负责。2006年5月,我们举办了苏州市教师教育技术骨干培训班,采用情境工作坊的培训方式和做中学的方法,很受参加培训的骨干教师的欢迎,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由培训教材看此项考试的目的
从培训教材来看,主要目的是通过培训,使教师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从而在实践中解决“整合”应用的问题。如果考试不需要过程性的培训就能通过,那就可能出现通过考试后仍然不会“整合”的结果,使培训流于形式。我个人认为,考试关键不是要教师做题目,而是要考查教师会不会按照新课程的要求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这个问题解决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运用“整合”方法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此次考试在我国中小学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这次考试基于新编培训教材。从培训教材来看,这次考试对于推进新课程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变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升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含信息技术)具有里程碑意义。
以往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都是技术性的,教师往往学会了技术却不能很好地为优化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这次培训从指导思想上来说是贯彻新课程理念,重应用、重过程,与国际上通行的能力为本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CBE-DACOME完全接轨。因此,对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从事新课程实践等,都是大有裨益的。
这次考前培训从方法上来说贯彻了“做中学”的原则。培训采取任务驱动、在实践中体验与感悟的方法,使教师在运用技术中学会了运用技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既有利于教师把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付诸教学实践,又有利于把课程、技术、教育智慧与新课程观融为一体,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所以说,这次考试可能会成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生动实践。
从学习方式上来说,这次考前培训采用了情境工作坊的方法,有利于使教师学会通过激发头脑风暴来完善和发展自我认识,通过同侪互助的方式实现教师专业成长。
对于此项考试的想法和建议
考试评价要与培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宗旨一致,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试应该与编写教材意图统一起来。从培训教材来看,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在于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信息化教学课程的落实。考试应当与培训教材保持一致,关键在于考核教师从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使教师通过培训和考试具备真本事。而其真正的教学能力不是电脑能判断的,只有具有综合素养的人脑才能对教师水平作出评判,简单地考知识与考技术很可能会使之偏离既定的方向与目标。所以,考试的评判权不宜全部交给电脑,电脑只反映表面上的公平,无法评判实际水平。应当相信教师的职业修养,发挥他们的智慧,把评判水平作为导向,引导教师切实通过考试增长才干。
顾忠良 江苏省苏州市木渎第五小学教师
2006年11月22日,我和全国许多一线教师一样,步入了全国首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试的考场。两个小时的考试,我用一个小时就完成了本次考试的所有题目,再全面检查一遍,步出考场时,我看了一下手表,一共 技术在教育行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这次考试,极大地促进和激励了中小学教师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掌握新的教育技术,从而使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得到有效、规范的应用。同时,它对加速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考试的内容
考试以学科教学为载体,考核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题目紧扣教师本学科的教学内容,与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结合得非常好。有些题目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下,以“任务导向”方式展开,题型包括教学解决方案选择、教学内容填充、常见软件问题解决策略选择、视频教学片段分析、应用软件操作等,考查的范围也非常广泛。
另外,考试也注意了引导教师关注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没有要求教师死记硬背教育技术的理论概念,在教师当中树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用意识和新的教育理念,并使之能够按照新的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技术能力。
但是,此次考试的内容也有其不足之处,那就是客观题占的分量过大,操作类的题目偏少。教育技术偏重的是技术,而广大的中小学教师是教育技术的应用者而不是研究者。所以,考试应该更多地考查教师们的应用水平和应用能力,如何正确地操作实现这些功能才是教师要掌握的。
考试的形式
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代表,计算机和网络又是信息技术的代表,采用在计算机上面联网考试的形式是对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最好的诠释。能顺利完成考试,已经说明应试者具有一定的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用这种方式来考查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再合适不过了。
考试的组织
也许是因为首次开考的原因,这次考试的组织工作有些不尽人意。有些地方的报名点出现大量人员拥堵的现象,工作人员准备不够充分,态度不好,参加报名的教师们意见很大,浪费了很多时间,很多教师不得不跑第二趟才能完成报名工作,甚至有人因此丢失财物等。
考试的分类
本来这次考试计划分为教学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三类,并且计划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但是,第一次考试并没有这么详细,缺乏对相应的技术人员更加专业和高级别的考试。还有,各地区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教育状况不平衡,有的地区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有信息技术相关教学,相关的投入动辄以十万甚至百万计,而有的欠发达地区连高中都没有一个像样的机房,教师的水平自然也参差不齐。因此,同样的考试题目和要求未免有些不公平。
考试的影响
此类考试似乎有些多,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下降,印象变坏。在此之前,相信各地都曾经举行过相关的考试。以我个人为例,工作八年来,教育技术类的考试至少参加三次了,以前参加过的都没有任何用处了,既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在评职称、先进等方面也不作参考,当初的投入如今已经没有意义,所以,再举行类似的考试未免让许多教师有些不满。
不管如何,教育现代化的方向是没有问题的,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掌握和应用能力进行考查和认定也是必需的,不过还要请上级主管部门能尽量把这种考试做到科学、规范,能尽可能地联系基础教育的实际和教师们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