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 "教养" 儒家"教化"

来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kche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以往一些论著已经注意到“教养”这一说法的出现与上古中国庠序中的“养老”有关联,但对这“养老”的具体内涵的解释却并不准确。文章对“养老”的内涵重新作了分辨,并进而考察了先秦儒家在春秋战国之际对“教养”内涵的改造,从而找出了“教养”之所以后来与人的人格修养关联在一起的人文逻辑线索。通过对“教养”原意的追溯,论文揭示了先秦儒家教化的独特品格与其对于人的生命成全的重大意义。 Although some previous works have noticed that the emergence of the term “education” is related to “old-age” in ancient China’s preface, the explanation of the specific meaning of this “old-age pension” is not accurate. The article re-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old-age care ”, and then examin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parenting ” by Confucianism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so as to find out the reason why “ Humanistic Clues Related to Personality Training. By tracing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education", the dissertation reveals the unique character of pre-Qin Confucianism and it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human achievement.
其他文献
在库恩看来,无论采用指称的稳定性还是指称的连续性策略均不能回避不可通约性问题。除了实指行为外,隐喻、模型在确定语言与世界(术语与其指称)的关联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
本文对康德的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的关键思想之一——感性、知性和理性的三分——进行了论述。以此为基础,作者提出了“语言属于感性直观”的观点,论述了作为感性直观的语言是
当代少数民族母语作家的小说紧紧围绕着现代社会中少数民族族群的价值观进行了深度思考,具体涉及到族群传统意识话语与现代消费意识话语之间的关系。这种话语关系在母语作家
美国是一个移民组成的国家,许多人将其比作民族"大熔炉".移民们不仅将基督教三大分支--新教、天主教、东正教带进了美国,也将犹太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等带到了美国.此
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主要取士制度,但是它与儒家传统的以德取人的原则却有着尖锐的矛盾.为此,历代儒家对它都有尖锐的批评,并设想以荐举取代科举.然而科
当前我们的伦理学有时因为缺乏情感而过于客观,有时因为讲究亲情而过于主观,时常处于主客二元分裂状态。根据现象学的主客不分立场,推进中国伦理学创新,最要紧的是实现胡塞尔
制度伦理与人性假设是密切相关的。性恶论是西方文明中的基本人性假设,早期崇恶制度伦理的起源即是以此为基础的。近代社会契约理论促进了西方市场经济制度伦理的形成,古典和
本文依据作者多方查寻和阅读到的最新史料--,对西藏昌都强巴林寺确切的建造年代进行了重新考证.通过对第一手资料的深入分析和研究,作者认为强巴林寺的建寺年代应为1444年,而
15世纪中国儒学本体论呈现从理到气即理气浑然一体说(回归真实存在)的趋势.吴与弼(号康斋)与明初诸儒一样,本体论上主元气说,借鉴并消化二程的真元之气说.建构对元气为核心的
对以482名城市务工者为代表的社会困难群体进行的伦理关系状况的问卷调查表明:"公民"身份是其主要的伦理角色担当,也是其首选伦理角色期待;家庭伦理关系有从以血缘情感为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