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与创新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之道

来源 :职业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的职业教育历来拥有“使命文化”、“精神文化”和“观念文化”等文化“基因”。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中国职业教育却遭遇着使命模糊、精神缺少、观念偏颇等文化困境。为了实现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从文化角度去改革职业教育,创新职业教育的观念文化、制度文化以及其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职业教育;文化建设;文化创新
  2011年10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毋庸置疑,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必然之道。中国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可能脱离各个社会子系统的文化发展,教育系统的文化发展更是不可或缺。而在教育系统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职业教育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当前中国日益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加大文化建设与创新无疑是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之道。
  一、中国职业教育的“文化基因”探寻
  1.中国职业教育的“使命文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由此可见,我国职业教育所肩负的使命独特且重大。我国职业教育的“使命文化”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一是职业教育对个体的发展价值。从《纲要》可以看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此外,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曾把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职业教育应该是面向人人的教育,使更多的人能够找到适合于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空间,从而使教育事业关注人人成为可能。二是职业教育的社会价值。职业教育是教育领域中与社会经济活动关系最为密切的部分。从社会经济活动的角度来考察,职业教育则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必备条件,乃至是有机组成部分。黄炎培曾经说:“就吾最近几年间的经验,用吾最近几个月的思考,觉得职业教育最要紧的一点,譬如人身中的灵魂,‘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是什么东西呢?从其本质来说,就是社会性。”[1]这段话就深刻道出了职业教育的社会特质和社会使命。
  2.中国职业教育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人类在从事物质文化基础生产上产生的一种人类所特有的意识形态。我国职业教育“精神文化”的实质凸显其交融性,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体现为“文化”与“技术”的交融。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具有文化性;职业教育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因此具有“技术性”。为此,职业教育是“文化”与“技术”的融合体。其次体现为专识与通识交融。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既有一门过硬的实用技术,同时熟悉英语、电脑等通识知识,达到“一专多能”,这将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创业机遇。最后体现为传承与发展交融。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新兴产业不断涌现,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要紧随时代步伐对教学内容不断调整。同时,新兴产业的壮大也带动着中国传统工业的发展,所以职业教育在社会转型时期还应兼顾培养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工业所需高级专门人才。
  3.中国职业教育的“观念文化”。所谓职业教育观念就是人们对职业教育总的态度和看法。具有如下内涵:一是职业教育过程由单纯针对职前教育延展到贯穿整个职业生涯,职业教育要树立终身教育理念。二是职业能力内涵由单纯满足上岗要求扩展到适应社会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职业岗位变动非常频繁,职业教育的毕业生不能只适应于狭窄的职业领域,他们应该有较强的就业弹性,这种就业弹性就表现为个体职业素质的变通性和融通性。因而,在职业能力的内涵中应十分注重学生非技术的职业素质和职业岗位转换的良好适应性。三是职业教育功能由单纯的学历教育拓展为复合教育。职业教育不仅要注重学历教育,也要注重非学历教育与培训,即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和技术工人等级培训。在全球化趋势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也必须与国际接轨,高等职业教育功能还将由培养本土化人才扩展为培养国际化人才。
  二、中国职业教育的文化困境
  1.职业教育使命的模糊。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使命是既要满足社会的发展,也要促进教育和个体个性的发展。然而我国的职业教育却模糊了这几大使命。首先,我国的职业教育过分注重服务社会的宗旨,忽视个性的发展。在我国,职业教育主要是为个体进入劳动市场做准备的教育类型,过多强调与社会需求相吻合,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课程内容都以社会需求为中心,忽视了学生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没有根据个体特有的智力类型选择职业,不利于个体的成长与进步。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让学生记得更多也只是存储知识的“仓库”,忽略了教会学生如何应用“仓库”里的知识,更忽视了在应用知识基础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个体个性发展不全面。我国的职业教育不仅在宏观层面上忽视了个体个性的发展,在微观层面个体个性发展的均衡性上也存在缺陷。职业教育的学生不是劳动的工具,而是有思想的人,不能只注重对其劳动技能的培养,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也必须注重其德智体全方位的发展。
  2.职业教育精神的缺失。职业教育的精神是对职业教育内涵的深刻剖析,职业教育精神的缺失则源于对其内涵外延理解有误,执行不到位。第一,重点不重面。重点即重视各个职业各自技能的培养,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核心,注重适度技能训练和一定文化培养,但又不能过多的强调学术和文化而使之缺乏实践的操作技能,因而出现了学术与技术的冲突。多数职业院校起点低,大多是由中职学校升格而成,教育教学方式都存在问题,依然采用中职学校的教育方式,技能第一,学术第二,从而也造成学生的高技能低素质。第二,职业教育传承有余,发展不足。我国的高等教育内容以及课程设置多数依旧沿袭了传统的学科和职业类型设置,由于国家政策方针、教育经费以及社会观念等的影响,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职业类型设置都比较陈旧,并没有与时俱进,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注入新鲜血液,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更新课程设置,一些已经被社会所淘汰的职业类型依然存在,无益于社会和个体的发展。
  3.职业教育观念的偏颇。第一,价值观认识不到位。尽管政府大力倡导发展职业教育,却依然阻止不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激认识。当前,相当一部分人都觉得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直接从事体力劳动的个人,“低人一等”,因此都不愿意自己的子女读职业院校。第二,教育条件不成熟。职业教育处于劣势地位除了传统思想的影响外,当前职业院校的软、硬件设施不过硬也影响着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看法。第三,发展观认识不全面,终身教育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处于社会中的人从始自终都应该不断接受教育不断进步,才能不断适应变幻莫测的社会环境。同理,职业教育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前职业教育过于注重眼前利益,只根据现在社会的需要模式培养“速成人才”,而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没考虑中长期以内社会情况的发展变化对当前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实训技能做相应更改。
  三、中国职业教育的文化建设与创新之道
  1.正确理解职业教育的本质和内涵,更新观念文化。观念层面的关键是职业教育价值观的重新确定。首先,职业教育不是单纯的职业训练或培训,而是完整地包括职业教育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早在1999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韩国汉城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技术和职业教育大会,就提出建设教育的五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和学会学习,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以人为中心,推广和使用新技术,培养创业能力和自立能力,促进继续和独立学习。其次,职业教育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职业教育并不是一学永逸的,而是要以终身教育的视野发展职业教育,开设各种职业教育在职培训,不仅对在校学生授教,而且还关注到已经进入职业岗位的人,形成终身职业教育的观念。最后,职业教育大有前途。职业教育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更能与市场需要接轨。因此,社会大众应该正视职业教育,不排斥职业教育。
  2.加强职业教育法制建设,创新制度文化。创新制度文化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首先,我国职业教育要继续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举办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主要责任在政府。实践表明,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社会环境方面的责任,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重大问题和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优先政策与措施等。其次,我国职业教育要把企业成为职业教育的主体。“没有行业、企业的主体性参与,职业教育的本质和功能难以体现”。[2]国家应该通过法律明确、具体规定企业自培、支持职业学校等责任和义务,使企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成为国家意志。最后,我国职业教育应该建立完善的就业准入机制。“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职业院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应成为用人单位录用人员的普遍法则。
  3.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贯彻文化与技术的结合,专识与通识的交融,传承与发展的并举。第一,文化与技术的结合。职业教育固然是以技艺培养为核心,然而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人才不仅需要过硬的技艺,还需要高水平的道德修养,包括职业道德修养和个人道德修养,不仅会做事,还得学会做人。第二,专识与通识的交融。职业院校应该注重点与面的结合,点即各个专业自身的课程,面即学生面向社会所需要的包括英语、心理学、计算机等在内的知识。第三,传承与发展的结合。所谓传统既是要继承传统优良的教育教学方式,又要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特点将教育方式多元化,既要将传统的优势专业发展好,又要具有前瞻眼光,根据社会未来走向开辟新型的职业类型。[3]
  参考文献:
  [1] 中华职业教育社编.黄炎培教育文选[M].上海:上海教
  育出版社,1985.
  [2] 马庆发.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基于哲学的思考[J].中
  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
  [3] 盛燕萍,黄炳全.创新职业教育文化,提升高职社会吸引
  力[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其他文献
对河北省产业集群、城市化、产业结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论述了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提出了河北省产业集群、城市化、产业结构优化联动发
通过对浙江省部分体育强镇(乡)的调查研究,着重分析这些乡镇所采用的共同的农村体育新的组织形式——并列协作型组织形式.在这种组织形式下,乡镇一级政府体育部门在地位上和乡
【正】长沙市芙蓉区大同古汉城小学坐落在浏阳河畔,作为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学校以打造"数字校园"为抓手,以移动式个人学习智能终端应用为突破口,配置平板电脑进课堂,
高职教育加强内涵建设是当前高职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必须抓住四个方面的着力点:从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类型定位出发,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的层次规格
基于支架理论的单元复习课的教学模式,是充分发挥师生两个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把握复习方向和重点,在复习过程中提供各种支架帮助学生归纳
最近,黄梅县委、县政府作出决定:对阻碍税收大检查,唆使其弟抗税不交的某镇某办事处分管财经工作的主任给子撤消职务的处分。我们为这一果敢的决定拍手叫好。 自1985年以来,
笔者在财政工作多年,近些年来,发现“变通”一词在财政部门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特别是在有些企业要求财税部门减税让利实感为难时,有些领导则频频出面示意财税部门“变通”
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应该“多管齐下”,广开“源路”。文明礼仪优质本土资源的开发,应是重点之一。中小学校在创建文明礼
目的:探讨枳术宽中胶囊与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联合应用治疗脾虚气滞证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9月-2018年11月收治脾虚气滞证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
职业篮球比赛的价值在于审美价值的创造,具有真实性、创造性、悬念与戏剧性的比赛才能创造出审美价值,真正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通过对我国职业篮球联赛现状的分析,从制度设计、生